主题:【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一,请各位方家指教 -- 闲云野熊
另外像邺城这样级别的城市,是战乱争夺的重点,经历永嘉之乱后汉族人就没多少(可以参考长安、洛阳“荆棘生于市,虎豹昼行”等类似记载)。
但我认为不是完全模拟晋平吴,起码晋平吴的主力用兵方向是荆州方向,王睿的水军并不是事先期待的决定性力量。至于苻坚对姚苌的话我认为是一种勉励而不是事实的期望,姚苌这一路的兵力和战绩都没有什么记载,除了那么一句内容空泛的期许,连用兵的各阶段目标都没有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先是说苻坚在这一路部署很重要,然后说由于没有什么战绩所以说明苻坚准备很仓促是否客观?我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前秦对东晋的战略部署可以说经历了很多年,是否准备成熟可以探讨,但说仓促我不以为然。
可以抵抗慕容垂尽20万人马多久?
类比一下:东晋沈劲只有500兵守洛阳,抵抗慕容恪、慕容垂数万兵力3个月。
更何况慕容垂手下的丁零乌桓都是削木为兵的义军,还因为权力之争发生了丁零反叛。其作战能力低下,是要靠慕容垂的战略战术水平才能弥补的。
所以筑长围困城是常用的战法,并不意味着民心啦等等。
另外你也应该估计到:苻坚向关东迁徙了十多万氐户,在关东动乱的时候,应该有其他一些地方的氐户逃向邺城这个相对安全的堡垒。
哪个为因哪个为果不要搞错了。
至于巴蜀水军在平吴之中的作用,你应该看看《晋书羊祜传》中所引羊祜上晋武帝书中的规划,计划是出于羊祜。
与你说的相反,杜预中路军的主要作用是牵制在西陵部署的吴军,而巴蜀奇兵的作用是顺流直下,是主攻,这个进展完全在羊祜规划中,而且王睿也是羊祜专门举荐的。
能够收复就能证明慕容垂的正统性,西燕和后燕在这个问题上争的很厉害。慕容垂本身是前燕的叛臣,这个需求就更加迫切了。
(1)奇兵什么时候等同于主力?
(2)你是说苻融的先锋军应该等待姚苌先击败荆州的桓冲十万人然后再进入淮南?你确定这是苻坚的战略计划?
我只看到一些氐族援军在野战中被慕容垂消灭,还有在晋阳等地前秦力量拒绝援救邺城。如果你有史料证据欢迎提供,如果仅为支持你的论点而合理推测,我只能说不是没有可能,但不很大,因为淝水之战后苻秦在关东的最初策略是尽量避免出事,因此除了几个要点得到中央的加强外,并没有收缩的迹象。而慕容垂起兵攻击邺城之后,他基本上不可能放援军入城。
关于以500兵力守洛阳城的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在基本军事常识上我与你有一些认识上的差别,我不能评价别人对错,只能说一下我自己的认识:(1)守城大多全民动员(无论是否自愿),壮男为一队,壮女为一队,老弱为一队。(2)以洛阳的周长,500兵力是不够在城墙上站一圈形成兵力密度的,东汉以后洛阳还是重城,即便只守城门也不够。
有几位河友肯赏光讨论,鄙熊不胜感谢,不过还是有一些话不吐不快:(1)有些河友上来就说观点,还是以断言方式否定某些见解,但过于惜言如金,不肯赐教些论据和资料出处,使本熊十分难受,鄙熊选择将此文发于河中,原本是为接受教育而来,不能提供论据和资料出处使得鄙熊难以获得学习的机会十分遗憾。(2)其次有些河友指出本文的一些缺陷,例如说鄙熊不曾参考某些名家的文献,可鄙熊的文中明明多处引用了其中一位名家的观点,更在参考资料中列出,不知这位河友如何以此见责。我希望如果河友指出本文中有何缺陷至少先看看本文。
当然鄙熊不敢对其他河友提出什么要求,只是上述情况鄙熊实在难以回答并讨论。再次感谢参与讨论的诸位河友。
那么再援引一下晋书羊祜传对此的规划:
第一,梁益之兵是在羊祜规划中的第一位;第二,“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就说明它的主攻地位。
正兵以疑之,奇兵以攻之,本来就是兵法的常识。
再者,我说的是苻坚轻举妄动,仓促引发决战,而不是苻融(当然苻融在其中也有误导作用)。至少姚苌军连造船的机会都没有。
不管你对这个问题有何评价,沈劲500兵守洛阳三个月是明明白白摆着的,对不对?
而且当时的洛阳已经几经战乱,残破不堪了,要说城里有多少民户可供动员,恐怕也难成立。
至于他怎么守的另当别论,难道守城是以一圈兵排在城墙上?你这个认识才是非常肤浅的。
邺城就是关东第一要点,前燕故都,苻丕登基之前的职务“都督关东诸军事”治所就在邺城,还不是第一要点?
苻丕这个职务也有权力调动前秦在关东的所有军队。至于说你列举的记载等等,无法说明你的观点。慕容垂在筑长围之前有击败苻秦援军的记录,并不等于没有援军进入邺城。
总之我的观点就是:你要用邺城围攻战历时之长来证明
奇兵与正兵的问题我知道,但我不明白的是奇兵是主力的观点是哪里来的,仅就西晋平吴之战而言,我知道的是王睿的水军在荆州归杜预指挥,在扬州归王浑指挥,我不明白为什么主力会被偏师指挥。
苻秦三任都督关东诸军事王猛、苻融、苻丕都驻扎于此,对前燕在辽东的都城——和龙也有监视控制作用。
我没有说仅500人可以站在城墙上守住洛阳(恰恰我的观点是守不住的,不知您为什么可以看出我认为可以),我太笨想象不出,也许您可以想象出,欢迎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