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寻找一位无名的校长 -- 萨苏

共:💬35 🌺1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个体例子,或许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我们参看建国后扫除文盲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建国前乡村教育的总体水平了。。

正是
家园 顺便提一下,这个杨之华和瞿秋白的“美谈”

有一些不同的标准,“惊世骇俗”这个词比较中性,比较恰当。

家园 教头兄,还是用“美谈”好一些吧

既然,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可以被布尔乔亚在当时称为“美谈”,

那么,杨之华-沈剑龙-瞿秋白,也应当可以在现今被称为“美谈”吧。

惊世骇俗,看似中性,不过,只强调了惊骇,体现不出这“好合好散”背后很美好的情感和人性来。

家园 对这位先生的品行非常佩服。

但是就国家而已,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个别人的自愿行为上。

个人品行的伟大和政府的不负责对比鲜明阿。

家园 同意,顺便指出小错,

不是“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而是“徐志摩-王赓-陆小曼”

家园 嗯,差点忘了,徐陆那个好像是双料的

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

&

陆小曼-王 赓-徐志摩

中间的都是出局的

家园 其实问题的核心是。。。

王赓,沈剑龙,他们两个家里的红杏都开花了。。。

陆小曼和杨之华都是在为人妻的时候,和他人谈恋爱的。。这个就是问题所在啊。。

家园 呵呵,教头似乎有些男权观点哦,

其实杨、陆都不应当算什么问题

无论墙里墙外,花开本身就是一种美,更何况这边的墙外也许本就应当是那边的墙里。。。

PS。。。

咱俩好像把楼整外了啊,呵呵

家园 歪楼党在行动。。。

呵呵,不是男权倾向,是说这种婚外恋毕竟名不顺。所以梁任公会在徐陆婚礼上批评新郎。---就算现在社会,也是不认同啊。。。

看来我们两可以去八卦组上班了。。。。。

家园 其实从落款的时间上能看出沈定一的新派

好几个人的题跋。大家落款的时间均用干支纪年。有丙辰十一月(1916年),丙辰冬仲(1916年),丁巳暮春之初(1917年),戊午夏五(1918年),辛酉春尽日(1921年)。

独有沈定一落的是:七年六月十九日。用的是民国纪年,即1918年6月19日。从这件小事上也可看出他有些‘特立独行’。

说实话,我每次看到干支的落款都要去查下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倒喜欢直来直去的纪年法,不过对于书画这种雅事来说可能太土了。

家园 教头是行家

家园 是啊,当时的乡村教育是非常落后的

外链出处这篇文章里多有涉及。

中国1904年建立近代教育体系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各级政府只对中、高级教育投入注意力和资金,而把初等教育放任给乡村社区甚至私人,使公立教育在制度上不能衔接。而且,新式教育机构十分有利於中等以上阶层的子弟,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机会完成小学教育,进而有经济能力在城市接受中等以上教育,受益於国家所办的公立学校。同时,由於他们接受了新式教育,在近代化的语境中遂成为新的精英阶级。於是,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完成了一个上层精英阶级的转化,使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统治关系通过近代学校制订再次确立。
其次,这种都市化教育的另一个结果是抽空乡村社会的人材。1904年中国所建立的金字塔式的学校系统,将大学建在省会,中等以上学校建在城市和县城,高等小学建在县城和大城镇。学生在接受完初等小学教育后,必须到城镇或县城去完成高等小学教育,并进入城市继续接受中高等教育。这对大多数农村人口来说是没有可能的。
大部分乡村学生在城市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方便,接触了新式思想,再也不愿回到乡村社区去。而且学生在接受了以西方知识为主的近代教育以后,再也回不到农村去了,因为他们的知识在农村实在鲜有用处。这样,近代学校把受过近代教育的青年人逐步而有系统地吸引到城市,抽空了乡村社会的潜在人材。由於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材缺乏,乡村社会和乡村教育就落入了一帮旧式文人和劣绅手中,致使新式教育名声更加败坏。
20年代以后,兴起了一股办乡村教育的风潮,沈定一办的衙前农村小学校也跟当时的大风气有关联的。

家园 关于沈定一的“新派”

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他把民国纪年做为年号了。。就好像以前来一个“万历十五年”一样。。这种做法古人也有,并不都是用干支纪年的。

这幅画是石涛的作品,虽然是小品,但高手风范俱在。

家园 花谢!
家园 俺让家人打听打听,俺家就在钱塘江边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