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广东企业很厉害啊 -- 热汤
被朱总理赏识就是买办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然后一帮人非得因为万钢不支持他们所支持的,就买办脱口而出不经大脑。
况且同济研发的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还是同济的人做的,何来买办一说。
要不然也不会在同济做校长的时候主持研发燃料电池汽车。第一辆样车连座椅都自己做,虽然做得和食堂的椅子一样,但好歹不是买办买来的吧。
国人还有个风气,就是党同伐异。凡是不支持自己的,就要找各种帽子给人扣上去。连买办卖国都来了。受不了。
燃料电池方案是最热门的,不过后来深入发展下去,大家都认识到,这个东东还没办法那么快的大规模商业化。燃料电池也不能说就是欧美派的方向,当时日本人也投入很大精力的。现在欧美厂商在锂电池上投入也很大,总不能把锂电池也说成是欧美派吧。
其他汽车厂商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的开发也很早的,国内包括奇瑞也是很早就投入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
这样说未免牵强了。
F3DM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吗?等你的帖子了
F3充电一次的续航能力才100KM,对于一般轿车使用者远远不够的,我到京郊玩一趟就超过100KM了,难道半路抛锚或是满街找插座?
HONDA搞的FC,是氢燃料电池,续航力已经达到500KM水平(300MILES),目前在美国加州投入租车市场,也还在试验阶段。
当然现在是个好机会,三大快完蛋了,中国车企如果抓住新能源,没准能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出头。但是BYD是否太急了一些?
可能是我写的不够清楚,让大家误会了。对他我不了解,也不会对掌管政策的人进行评论。毕竟不是所有的事情是偶等小民都知道的,人家有人家大的层面上的考虑,而且此类技术上的事情是必须要在一定高度和深度才可以评价的,偶一外行,最多看看热闹而已,岂敢评头论足。就此事偶倒是认为,或许国家两条腿走路,走出自己独立的新天地也未必可知。
在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所知道的一些事情来看,很多缺乏自信心的事例。有的是买办,屁股决定的。有的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官本位和媚外。很多事情,真要做了,也就真的做起来了。自信心很重要。老外的东西很多未必象外在的那么眩目
另外,工人的创造力也不可小觎,原来那个单位,有个车间,干的活、工艺要求、工序、设备和老米的一模一样,但是老米本土的合格品率包括日本工厂的从来就没有超过80%的,而且一道工序时间要好几天。中国的是优秀率100%,没一个小时就完事了。常住的洋鬼子天天转悠,就是不得其解,至少在偶离开前老米都没弄明白,就觉得中国人神秘。最后除了在本土留了军用的零件外,民用的全部转到中国生产。其中的奥秘也很简单,就是工人师傅巧妙的利用的物理学的原理。但是就不告诉老米,车间每次干都在晚上或是确定老米不在厂区里(老米每晚回指定宾馆)。
“文人相轻”绝对是有道理的。有一个研究所的例子:上面派个不懂行的领导,研究人员抱怨外行领导内行;后来上级从研究所提升一位领导,不料没多久所里的研究人员上书要求派不懂行的领导。看来很搞笑,但确实是真的。因为经费有限,内行领导下拨经费时会优先考虑自己熟悉的项目,因为这样风险小;还有一个于私的原因,自己业内的项目成果都会有他的功劳,不论他是否真正参与,如果是一个不同门类的项目,署上自己的名字会被怀疑和耻笑的。
E6才是纯电,好像400公里,我记得,但这个东西何时何地推出,还不清楚。
蓄电池和氢我都觉得有点危险,但我还是觉得氢更危险。
比如F3,目前的公开资料还是太少。
给出的续航里程是满载还是空载?
极限条件下(特别是低温)输出如何?衰减是否严重?
充放电次数?
废旧电池的后续处理?
在新技术革命上,不能戴上有色眼镜,拉一帮,打一帮,害得中国自己的自主企业,要靠外部力量生存。
最起码你还有一个A计划,B计划吧。凭什么你觉得自己是专家,就把中国新能源汽车限定在一条路上呢?为啥不一碗水端平,两边都支持呢?
这个问题上,不要分香港内地比较好。一个国家,繁荣最好一起繁荣。
以技术带动的厂家还是太少。比亚迪需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