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最后的别姬 -- 萨苏
旧军队军营里兔儿爷更多,却没有谁是演女性演成兔儿爷的,也不见有人提把军队给禁了。
批判男旦的朋友可能对京剧不是很了解。京剧的发声特点决定了它是男人的艺术,无论演男还是演女。京剧女演员其实是模仿男性的发声特点,这显然要事倍功半一些。至今犹可见京剧女演员艺术生命比男演员短的现象(张火丁是个异类)。所以京剧早期的名角都是男的。
我一位前辈曾亲口问汪增祺先生当时戏班里的同性恋问题,汪先生苦笑一声,说那根本不能算恋。。。这个评价显然更等而下之。可是,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男旦身上,演小生的甚至丑角的,都有。您没看日前被人动刀的男同演员?人家可是没演过女人的,照样出问题。由此可见,京剧男演员当相公的问题,属于衍生的事情,并不是京剧或者男旦的罪过。
至于女的进入京剧这一行,倒是另有原因,也有女的演铜锤,演老生,却不知道批判男旦的朋友能否回答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 京剧的女角是因为什么产生的?
这个事儿周公是在当时移风易俗的情况下提出的,和禁止拳击运动一样,有历史的背景,不可一概而论吧。
看过《马上日记》和《马上支日记》,其中也有对自己思想的一些反思。
不能把某人某时的一个观点当作他一贯的思想吧。
鲁迅先生还抨击过李四光先生,难道说,我们就可以据此说李四光先生很不堪?那建国以后的这段怎么说呢?
看人还是看大方向,不是涉及道德方面的一时一语,也不要太当回事。您说呢?
不知道大哥是不是着急要?正在翻译中。
2004年排的戏,梅葆玖先生亲点于老板演梅大师。
大概是第二场,舞台上一面被子弹打碎的镜子,镜子里是两位演员演着戏台上的霸王别姬,镜子外是梅兰芳和杨小楼话别。杨小楼的一句台词给人印象极深:“终不能演了一辈子的忠孝节义,末了要在日本人的手里讨饭吃。”
后来很多评论都认为这一场是整出戏最有“戏味”、最动人的一场。
有些男旦本身并非自愿。很不忍地说,梅先生早年似也有传闻。
两位还是自由恋爱
偶从小不知京剧,相声,歇后语,因为江南老百姓的日常娱乐没这个东东.
红楼啊三笑啊倒是没上小学就在晒谷场上看了,所以一直以为唱戏的都是女生,电视机普及后才知道也有男生唱戏的.
男人演旦角,本来就是一个个人天赋的问题,现在偏偏要搞成“复兴京剧传统”,实在是可笑。
再说,男人演旦角,也不是从京剧才有,后来的逐渐减少,是个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人为因素。
如果因为有了梅兰芳,就把男旦列为一个行当,那是错误的。
不过估计主要还是跟当时禁止官员嫖娼有关,后来没人管了相公之类的相应的也就少了。不过唱戏还是男多女少所以男旦依然很多。
越剧是为了适合上海大老板的口味创造出来的。
未见此类说法。程派倒有可能。
其实坤旦嗓音天然甜美,而男旦无论怎样出色,这方面却是不及。我听过点梅兰芳、张君秋,也听过温如华,男旦的声音总是少一份清亮,多一些厚重(并非贬义)的感觉。
常听人说坤旦不如乾旦,却语焉不详。个人猜测,大概女子的声音不如男子响亮吧。至于有人说男人演女人更像女人,我估磨着大概男人演的女人比女人本身更接近于男人希望的样子。
《梅兰芳》前几天看了,失望。感觉么,本来是准备看一出文艺片的,却只看到一出商业片。谭鑫培本不是那么死的,孟小东也绝不是因为要成全梅兰芳的“孤单”而离开他的,齐如山看到梅兰芳的样子实在像个色鬼......或许是导演艺术的创作吧,却不是我想要看到的那个真实的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