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听说修养同志被关在监狱里?
还头发几尺长?
整知识分子? 整 文科生吧?
文科生就不要往什么知识分子上靠了。整一帮NC。不说文革,现在也应该大整。
看看钱老,难道奶敢说钱老不是知识分子?
只整文科生??靠!
把科研人员整死还能搞出两弹一星
噢,难道是上帝把两弹一星送来的?
文科生,整死就整死了。
反正基本的逻辑都没有。省点粮食吧
印象中,冯康97年已去逝了。不知道是不是记错了,一想到那个院儿,脑子里就是那个楼,黑黑的门口,探进屡屡阳光,照射在冯康老先生的纪念像上。一想到他,就想到有限元,这也是中国人的发明啊。
从五四开始引进科学,传统文科生就已经势微,到56年全面引进苏联工业项目后,文科生就已经失势了。
但传统知识分子在理科方面复燃,微言大义演变成了占据科学大奖,诺贝尔情节酝酿。
中国基础薄弱,理论与实际差距巨大,多少对中国贡献巨大的大家无法进入科学院,象袁隆平、高歌等。
两个姐姐还在,父母还在,奶奶还在,伯父59年饿死了,其他人一起上来抽你。毛时代吃不饱是宣传的作用么!
中国经济建设情况,以及毛和邓谁搞经济建设的能力更胜一筹。
毛的军事能力和战略眼光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些才能更适合在庙堂上高屋建瓴,却不适合在江湖中柴米油盐。
毛重义轻利,带有某种古代文人的浪漫气息,这种人格特质与充满市侩色彩以及锱铢必较的商业活动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很难想象毛的口中会说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之类的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言辞。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由充满了实用主义气息并且手段圆滑老练的邓来亲手开创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何尝不是蕴含着历史的必然性呢?
先去看看尼克松访华的直播设备采购过程再来谈主席的生意经累不死你
早年间他老人家开书店,建苏维埃共和国和抗日中的根据地建设,哪个能少的了经济建设? 哪个不是成绩斐然
相马大师说过,主席是经济战略大师
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要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
对于政治家,不但得听他怎么说,还得看他怎么做
十大关系余音尚在,钢铁产量就要翻番再翻番,接着就是大饥荒
毛时代,城镇人口比例长期保持在百分之十七八左右,意味着大量劳动力被绑定在有限的土地上从事低效或无效劳动
经济是这么个搞法么?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是这么个懂法么?
请看这里,说明毛在这个时期干了什么,上次我已经说过,就再说一遍,固然毛主席犯了错误,但同时期他的大多数同事,包括邓,都比他激进得多,使他很快就开始设法降温。
如果说邓后来比较实事求是,不能说和那时候头脑发热跌了跤无关,而他那次跌了跤是靠毛主席把他拉回来的。看看吧。
而且我上次也已经举了数据,说明毛时期搞得不算坏。
另外,你又说什么城镇人口比例长期保持在十七八,我上次也说了,那是因为可以征收的商品粮有限,不可能再迅速扩大吃商品粮的人口了。为什么大饥荒,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征收多了,在那以后,才开始控制城市人口,有了城乡二元化。在那之前,职工人数曾经快速增长。
中国是一个人均耕地很少的国家,因此粮食增产很难赶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多年来每年平均产量增加不到百分之二,前三十年稍多点,后三十年稍稍点,在误差范围之内。无论如何赶不上城市人口的增加。
所以,反正我看不出来当时换别人就一定比毛搞得好。尤其是邓。
你不该是这个思维水平吧
毛干了什么?你看看毛反左反右的效果就知道了,为什么毛反右就头头是道,反左就一塌糊涂呢?若说毛搞不定左派狂热分子,为什么还要反反冒进倒彭德怀给左派加油添火?若说搞的定,为什么还会导致大饥荒的灾难性后果?
邓的照片据说在58年的人民日报,可59年了毛还要和“极左分子”邓“正帅副帅”哥俩好,是真糊涂呢,还是假糊涂呢?正在反左呢,怎么还和“极左分子”打得火热?他怎么不跟老右倾周陈哥俩好呢?毛周陈加上朱彭林都压不住极左分子?那还是新中国吗?
毛当真退居二线吗?远有乾隆爷,近有邓小平江泽民,明面上哪个不比毛退得干净?又有哪个不是实际上大权在握高高在上?何况毛还是第一代的开国领袖?其权威是这些二代三代比的了得吗?就算毛高风亮节真要退,这腥风血雨中铸就的影响力说散就散吗?
这一代雄才的开国领袖,是可以被这些什么左派狂热分子蒙蔽、绑架、裹挟数年之久,最终导致“人相食”还得自己揽责检讨的?是这政治家搞政治搞得太窝囊?还是人老了心肠软的动不了手了?这是毛的一贯作风吗?
大饥荒后,和稀泥说是大家都有责任,未见打哪个大佬的板子,是毛主席宅心仁厚?还是这板子打不动,打不得?
若说大跃进是刘邓这帮极左分子鼓捣的,那砸锅之后即便不被问责也该靠边了吧,可事实是调整期偏偏也是这帮人主导;调整期巩固充实,经济上也折腾不起,修生养息,不该有太大的动作,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太大的动作,可调整刚刚结束,刘邓极左就成走资派了;问题在于,刘邓是何时地怎样走了资本主义的不归路的呢?调整期做不了大动作,调整结果又不差,即便走资,损失总不比“人相食”更大吧,“人相食”尚可一团和气,这结果良好的调整期走资怎么就那么不可原谅?难道这“刘邓主导”的大跃进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文革算的是总账?
------------------------------------------------------------------------------------
人多地少,产出有限,商品粮供不上,所以,让农村人口多多的,城镇人口少少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办法可以应急一时,难道可以应急一世?
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土地有限,意味着人均生产效率越来越低,人口增加而长期保持那个百分之十七八的比例,意味着这种状况在持续恶化中,这有什么疑问吗?
知青上山下乡,说明工业并不迫切需要这些新增的优质劳动力,宁可把他们弄到本来就劳动力过剩的农村,这也不该有什么疑问吧?
那么,这些劳动力是应该这么用的吗?这经济应该是这么搞得吗?毛曾为改善这些状况做出过努力吗?产生过明显的效果吗?那城镇人口比例有所改善吗?
如果说没办法,那为什么毛主席才走,别人就有了办法呢?
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比邓的理论现实得多,也聪明得多。毛这一生,就是为了让中国变成一只能够跟其他的猫交朋友的猫。
至于邓,不客气得说,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老鼠身上,他忘记了,不是只有猫才能抓老鼠的,老鼠也可以,但是这种老鼠到最后也只是老鼠,还是会被猫吃掉。
所以,还是多看看书再来讨论吧。
只不过失败的责任全都推到毛一个人身上罢了。反正一旦出现失误的时候,其余的几位大长老就全部开启了隐身模式。一旦有成就的时候,就全都现身了。如此没有担当,当然不能当老大。
另外,你这种说法,完全忘记了军事、政治也是集中的经济。还有奠定后来发展基础的工业基础也被你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