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 唵啊吽
后来是通过海外殖民——包括转移人口和吸收资源——才实现了环境的恢复。所以欧洲地区的环境显得很“干净”,因为原有的物种多样性已经被严重破坏,虽然后来树又长了,鸟兽又来了,但是种类却比原来少多了。
50年代新疆建设兵团的土地开发,造成了罗布泊的消亡。新疆扣除沙漠以外,真正适宜居住的地方也不多。
最快的是搞节水农业,新疆农业的灌溉都是大水漫灌,比喷灌要多耗几倍到十几倍的水,当然节水农业成本会提高,现在中国这点钱是有的。
长远的看,就是引水,大西线是个最好的办法,既使能引的水只有预计的一半,也有一千亿方,比一条黄河水还多。
新疆本身也有外流河,可以截取一半水,当然水量不多。
我说的这些都是合理合法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而移民要外国肯配合才行,至少三五十年内看不到有哪个国家能每年接受十万以上的移民。
实际上这些帖子还隐含了一个办法,只是没明说,就是发动战争,去夺取土地。不要说中国至少几十年内没这个能力,就是有这个能力也不会去发动这世界大战。
当然,这最后一个办法如果真被哪个实行了,能不能夺到土地都一样了。
非法移民也有自救的方法,可以加入XX功,即可政治避难,或者在大JY上宣布退党。干吧,我理解,绝不歧视。
但是把它视为出路是不现实的。
刘先生是在1998年开始建保定村的,当时他还是保定市外贸局局长,正想方设法刺激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当地经济。他发现了非洲,“我们发现非洲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我们到那儿后发现当地人缺食物,许多土地没有用来耕种和养殖。我们于是决定从出口商品转向输出农业技术。”
这对中国来说不失为成功之道。该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逾20%,但耕地只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刘先生说:“中国人多地少。而在非洲,他们地多但农民少。”
刘先生用一种在政治正确的西方不再能公开听到的意见来描述非洲农民。他说非洲农民“有些懒,更乐于从树上摘果实而不是自己种植”。但他显然热爱非洲。
农民张学冬(音)是到非洲干过活的保定村村民之一,他曾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待了一年左右,“我喜欢非洲文化,那里的人非常活泼。”
尽管中国经历了惊人的经济增长,但城市与农村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大多数内陆农村地区深陷贫困。所以,对于在河北这类地方的中国农民来说,在非洲一年挣多达7000英镑的前景着实诱人,这能让他们往家里寄回至关重要的汇款。“我到非洲教当地人种蔬菜时,我家里人就待在保定”,张说。
批评人士说中国向非洲扩张存在种种弊端。但刘先生不太关注这种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问题,而是着眼于中非关系的积极影响。他说文化交流甚至扩展到婚姻,“一些中国男人娶了非洲姑娘;他们喜欢非洲姑娘,因为她们很苗条”。说着他在毛主席画像边站起来,理了理他的非洲长袍,接着道出一句顺口溜:“不去非洲怕非洲,去了非洲爱非洲,离开非洲想非洲。”
英国《独立报》12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最新出口品———农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个规模的移民没有政府保护,碰上种族冲突,一夜就被杀光了。
http://www.traveldocs.com/pl/economy.htm
波兰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15.6%,农业占GDP的4%。即便在计划经济时期,波兰土地也基本是私有,都是小农庄,土地在5 hectares (12.36 acres)以下的农户有1600万。(1 acre = 4047㎡, 即 1 acre 比 6亩地多一点点。3亩地=2000㎡)。土地在 15 hectares 的农户有20万。土地在200hectares的农户有2万4千。这三类农户生产总值占农业产出的90%。
但是如果非洲国家发生政局动荡,
这在过去几十年里屡见不鲜,
那么, 保定村如何自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