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以色列为什么现在在加沙大动干戈? -- 晨枫
埃及把运河国有化了,英法出兵去打,以色列趁火打劫,美国压英法撤军,间接也就打压了以色列。
赎罪日战争之后,埃及有两种选择:1,继续用军事手段解决西奈半岛问题——实际上,战争结果是埃及在初期占尽优势的清跨下被以色列翻盘,最后惨败,再打下去精锐部队就会全军覆没,再打一仗,胜败难料,败的可能很大。2,改弦易辙,利用战争的效果争取政治解决。埃及走了第二条道路。
要走第二条道路,首先要求军事上能够打赢,至少要比以前打得更好——埃及在赎罪日战争中打得要比六天战争好得多;其次要求有政治解决的诚意。所以埃及能率先实现和平。同样是赎罪日战争的参战国,叙利亚打得就很烂,所以就没争取到同样的条件。
再说哈马斯,要说他能给以色列严重的军事打击,估计他们自己都不信;没那个能力,还要强硬到底,属于彻底的不着调。谈判要有本钱,强者的本钱是军事胜利,弱者的本钱是道义优势。哈马斯哪条也不占,所以世界各国,不管立场如何,都对以色列没有实质性的反对,连道义的支持都没有。
晨老大今天怎么有空,不去正经挖坑填坑,倒在这里浪费时间。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82247
人家可是主张靠以色列打击再打击实现和平的,真和平才真有土地可拿吗。
我可不知道埃及在赎罪日战争前叫和平以色列就会退出西奈。
你自己也说:要走第二条道路,首先要求军事上能够打赢,至少要比以前打得更好——埃及在赎罪日战争中打得要比六天战争好得多;其次要求有政治解决的诚意。所以埃及能率先实现和平。同样是赎罪日战争的参战国,叙利亚打得就很烂,所以就没争取到同样的条件。
这不是很说明光要和平手头无力量是无法争取到公正持久的和平的。
哈马斯,要说他能给以色列严重的军事打击,估计他们自己都不信;
没有能力给以色列严重的军事打击就甘心屈服认命,继续在被以色列封锁的加沙这个牢笼了等死了。
要这么说,抗战那批低调俱乐部的也说要说中国能给日本严重的军事打击,估计他们自己都不信
因此就该投降?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比当年日本对中国苛刻的多的多。
其实要说根本问题在于,以色列准备建立一个真正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巴勒斯坦并和他共存吗?
还是要一个不死不活的巴勒斯坦集中营和一个巴勒斯坦狱卒?
没那个能力,还要强硬到底,瞧这话说的,充满了强者的傲慢。
巴勒斯坦都被逼到墙角了,不强硬到底能得到什么?
强硬到底能失去什么?
世界各国,不管立场如何,都对以色列没有实质性的反对,连道义的支持都没有?
之前通过的要以色列停火决议是废纸?
虽然长远看蒙面女肚皮战还是有可能反败为胜
他的人力资源对于以色列而言几乎是无限的
这一点跟中国对日本的优势一样的
想德国对法国的2000万人口优势就能形成决定性的压力,埃以的这个人口差距简直就是恐怖性的,灾难性的
以色列内部从来没形成一种愿意建设一个独立的有生存能力的巴勒斯坦国
并与之生存的政治共识,这个才是阿以问题最根本的所在。强者才有能力做让步,
而以色列从未真正下决心做出痛苦的让步换取和平,总是想通过一些小的让步来解决问题。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982089/2
奥斯陆的问题一直影响到现在,奥斯陆无法带来最终的解决方案,因为在奥斯陆
协议中双方的意图是不同的。由于巴勒斯坦人在奥斯陆协议中甚至没有提到自决权问题,
因此拉宾就会想,好吧,既然这样,我们可以考虑让他们建立一个“次级国家”(state
-minus)。拉宾就是那么说的。他从来没有打算通过和平协议来建成一个完全的巴勒斯坦
国。奥斯陆协议有很多模糊的地方,后来在戴维营和塔巴和谈期间,这些就都成了雷区。
一个次级国家,一个被以色列控制的自治区,这就是以色列准备的东西。
要巴勒斯坦人安静可以,你起码要让他们活的下去。
所谓解决问题,对于以色列来说就是和巴勒斯坦不再敌对下去,而拉宾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行的办法。至于巴勒斯坦建国不建国,对于以色列来说要看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否则扶植一个敌国出来就太傻了。 拉宾的贡献在于,他能够正视巴勒斯坦人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打压或恃强凌弱,而且,一旦奥斯陆协议真正的逐渐付诸实施下去,慢慢肯定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补充使之更加可行,至少的至少,奥斯陆是个求同存异的结果。万事开头难,他就像萨达特,开了一条新路出来,当然,结局也像萨达特。
不过这话说的也是废话了,奥斯陆之所以实行不下去,还不是现实各方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嘛,也就是双方人民自己的选择啊。
土耳其不算么?
佛教……
印度呢巴基斯坦呢?印巴分治的时候就是一个印度教一个伊斯兰教——好在还没分出个锡克教的国家来
事情都是有个过程的
都是犹太人组成的(当然,是苏联移民的后代),不知道他们纳粹了是要反谁呢
阿拉法特是国外流亡的,在黎巴嫩战争后其实已经难影响巴勒斯坦,而巴勒斯坦起义领导不是巴解。
以色列选择和阿拉法特谈判,实在是很毒的一手,不过战术成功无法掩盖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