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厦门,解放日(一) -- 王外马甲
注意身体哦!
您那本《中国骑兵》怎么在北京买不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俺锯沙发腿
当地人都说,为了打集美死了很多人。
说实话,俺个人对此不以为然。周总理当然有全国统战的考虑,但是前线指挥是否把情况准确及时反映给北京,也是个没说清楚的问题。
集美不同于上海。
这个集美学校已经人走校空,留下的是建筑和死顽固的守军而已。
即使打平了也还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叫该部队负责重建。
叫人活下来盖房子总比叫他们被打死好啊。
俺觉得,当时大军横扫江南。所到之处抵抗者少降者多,上级领导有轻敌冒进的错误,才致使有四野南下被白崇禧咬了一口,金门有古宁头之败,厦门集美浴血,都是不该发生的失误。
没看到宝啊
大学四年就是在那个美丽的小镇度过的.集美的獒园有个纪念碑,是毛泽东的手笔,纪念解放集美牺牲的战士.陈嘉庚校主的墓也在那里.
马甲回来了,问个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嘉庚先生的地位非常重要。你可以查查两个数据:一个是抗战期间、在以陈嘉庚先生为首的南洋侨团的倡议和组织下,南洋侨胞捐款的数量;另一个,是多少南洋华侨青年响应陈嘉庚的号召、抛弃一切回国参加抗战,其中多为医生、护士、汽车驾驶员、机械师等急需的专业人才。单以汽车驾驶员、机械师一项(所谓“南洋华侨机工”),有据可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动员、就多达3000名,这些人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抛弃了在东南亚殖民地优越安逸的生活(那时候战火尚未蔓延到英、荷殖民地,汽车驾驶员和机修工的生活可是相当不错的)、舍身报国——请对照一下抗美援朝战争、倾举国之力动员的第一期入朝参战汽车驾驶员的数量,就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个数据有多么惊人……日军占领新加坡以后,对华侨采取了残酷的大屠杀政策,其原因也正在于此。所以,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国朝定鼎以后,陈嘉庚都能身居高位、两个政府皆对其礼遇有加,原因也在于此。
陈嘉庚先生的信念,其核心总结起来就是“教育救国,产业救国”。产业这块,因为陈嘉庚从事的产业的独特性,绝大多数都在新、马一带,且不去说它(不过顺便着要说一句,中国的天然橡胶种植产业的开办,和陈嘉庚的建议密不可分);教育救国,集中体现在厦门集美学村的建设(当然了,选择在集美、这和陈嘉庚源自中国人传统的乡土观念密不可分)——陈先生在最困难的时期,甚至作好了毁家报国、变卖家产维持集美学村的思想准备。陈嘉庚多年的努力,直到今天还留下了巨大的遗产,厦门大学、集美海校,都在其中。
了解了这一切,也就可以理解,解放军为什么宁愿牺牲更多的百战老兵、也要保全集美学村——TG和流寇最大的区别也在于此,TG革命中心的议题,在于建设、而非破坏。细说起来,其原因有二:一是保全集美学村,是对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华侨,多年以来,含辛茹苦,为祖国的进步所作出的一切贡献、所取得的一切成果,表达一个立场、一个态度。二是以当时的物质条件,集美学村那样大规模、成体系的教育设施,也是非常宝贵的;解放军攻城,对大学等文化设施,不惜付出更大的牺牲、也要尽量保全,这并不是第一次。
顺便多说两句陈嘉庚先生……我个人以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圣徒”色彩的人物。他生活俭朴,子孙也非大富大贵之人——但是他的财富,绝大多数都被投入到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社会改造事业;在抗战时期,陈先生以身作则的榜样效应,更是激发了众多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为什么建国后给予陈先生那么高的荣誉——是因为陈先生当时很有钱、活动能量很大么?不完全如此,那个时候,陈嘉庚先生事业的顶峰已经过去,以集美学村的运作来说、当时非常困难;南洋华侨的资源,因为抗战前期高强度的奉献和战火的摧残、也非常凋零……对于集美学村,毫不夸张地说,是新生的人民政府及时地投入大量资源、才延续了它的辉煌。
真正的原因,在于陈先生和他所代表的爱国华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努力推动祖国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的一个重要团体,他们的行为充分地表现出民族团结、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身上体现了可以高度抽象、传承子孙万代的、弥足珍贵的民族精神。
因为我觉得太情绪化; 但这篇文章兄弟非常佩服, 因为自己写不出来, 写出来也写不了这么好.
给您上花, 希望您佳作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