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肝为何主目呢? -- 小板斧

共:💬22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肝为何主目呢?

内经上就说了,肝开窍于目。

古人是如何知道肝和眼睛的关系呢?也没什么医学设备。 解剖上也看不出来啊。

哪位高人解释一下

家园 眼睛有问题,多吃肝会有帮助

假如是缺少维生素A,那么补充的途径之一是吃动物肝脏,故而有此一说。理论推广:肝火旺盛常常表现为一些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

经云:“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论》也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临床上肝血不足则目暗不明、昏花、痛胀、干涩,《气变大论》所言“肝木受郁……目赤痛皆疡”则指肝火上炎所致的眼病,可见肝与二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古人谓“肝开窍于目”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这一连串的类比均是以宇宙间的事物特征为依据,联系到人体的内脏、组织器官及其功能进行的。这种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是逻辑学上的一大成就,应用于中医学中使中医变得易于理解,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络完全是另外一套理论,岂是解剖这个东东能解释的?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 玩笑之作,别当真。

家园 老兄,你期待的高人不可能出现啦!

从黄帝内经成文以来,两千年过去了,注解的人不计其数,但是没有人能再写一部经和它相提并论了。普通人就是把它读一遍都有困难,专业人士,语言方面的,或许可以给你翻译成白话,但是整篇文章说的是什么,他们怕是不敢说自己懂了;中医人士,能从中学到一句半句的,已经觉得自己家祖坟在冒青烟了,像老兄这样思考问题,怕是他们也没有这个功夫吧。

我在网上晃了十多年了,知道关心你这个问题的人有不少,但是敢说自己知道答案的人没有。当然,方某肯定知道的,因为他什么都懂啊,可是你要去问他,你只会觉得自己笨,然后还是不知道答案。

这个问题可能那些修行的人那里有答案,可是他们是拿不出科学证据的,因为他们的观察没有第三者见证,可能第二者都没有,没有仪器设备记录。就算是这些你都不在乎,不计较他们,你也难找到人给你说一下。

我记得有一个修道的人,道号大概是痴愚,俗名祝华英,他说过自己对经络的体验,你搜一下吧。

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也只是体验过一回。

李时珍提到过“反观内视”(大概是这几个字吧),估计这是内经里那些文字的来源,可是现实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在我们普通人的视野里。

祝你走运,其实有空你还不如去证明勾股定理呢。

家园 眼睛有问题,有时候是不能吃肝的.

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是维生素A缺乏有效,其它则不一定.

如果是内热困聚,眼涨,头重,眼屎多.

就需要清火安神,多吃苦瓜,西洋菜,水芹菜等,多喝菊花茶.多睡觉,凡事要想的开一些.

家园 内经上的五脏和解剖上的五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两个东西。中医基础课里有讲。

家园 因为一代不如一代

几千年前的老祖宗水平高呗,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啦。

家园 这个东西说出来没人信。

其实人体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平常我们能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佛教叫色身,西医玩的就是这一套,是表面现象。一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炁(气)系统,佛教也叫法身,中医玩的是这一套,经络等都是这方面的体现。现代科学仪器没法检测得到(不是不存在,而是水平不到),所以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中医不科学,它就是‘不科学’,因为你达不到它的水平。

肝为什么开窍于目,很简单,因为有经络连着,而且肝为眼睛供血。你看看《内经》就知道,写得很清楚。《内经》基本上就是黄帝问,然后岐伯天师答。他们生活的时代叫中古,还有更久远的时代叫上古。上古时代人活得很长寿,‘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很多东西跟《圣经》描叙的很像。所以我严重怀疑世界各地人类早期应该是一个源头出来的,然后大家都接受了《圣经》上所说的 神 的教育,所以普遍都具有通天的能力(特异功能吧)。就像岐伯天师天师那样,他好像就就是具有透视眼,经络,五藏六腑,营卫气血流动说的清清楚楚。另外他们对地球外的星球发出的炁也看得到,并且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整了个五运六气系统,非常奥涩难懂。

家园 送宝一枚,吾将继续上下求索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我也许信,呵呵

就是看《内经》才产生这个问题。《内经》从东方生风直接就说到肝主目,后面还有心主舌等等。偶是相当地不明白他们何以知晓于此呢?

家园 从哲学上说就是普遍联系的啦。道理很简单。

先有“五行”的哲学理念。这个理念告诉他,世界万物都是由五套系统组成的,各分系统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事物的同一类系统中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他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人有五脏,脸有五官(让我分肯定是肺、心、肝、胃、脾、肠、肾、膀胱八脏、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官,无他,哲学观念不同而已。)。那五脏和五官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当然是通过临床啦。“肝系统”(中医里的肝经)出问题的,眼白容易先出现充血,视力容易下降……“心系统”出问题的,舌苔的颜色变化明显……

至于古人的方子现在不灵了,或者古中医理论不切合如今的实际了也很正常。因为这几千年里气候在变化,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细菌等微生物环境在变化,人也在进化,药物也在进化。

至于经络,可能是在刮痧时发现的吧?

家园 你说反了

这个是对中医的一个很根深蒂固的错误理解,就是,中医脱胎于五行理论。

实际上是反过来的,先有中医,后有五行,中医借用五行理论来说事而已。也就是说,中医是里,五行是表,中医用五行来表述对医学的理解。----不知道我这么说,能说明白吗?----有点绕。。。

家园 你对中医了解还非常肤浅

另外你的思维是西方的思维来思考东方的问题(绝非贬义)。中医不但有五行,中医还有六经。五行也好,六经也罢,所要表达的只不过是一气流行而已。孔子《周易.彖》中说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说的大概意思就是一气流行。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跟西方完全不一样。因为建立的层面不一样。西方观察的对象是物质的世界。而中国人考虑的是物质世界背后的世界(虚),就是从那里来的世界。所以中国传统很多东西确实很玄。

另外古人的方子现在很灵。中医想复兴旧的复古。中医最灵的方叫经方,那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边的方。

中国的古人们把对宇宙的了解,搭建了一个直接就是完美的体系,而西方物理学远达不到这一步。这也是中医极大吸引我的地方。因为西方对那个虚的世界不了解,无论多精密的仪器都探测不了。到不了那个地方。

家园 谢谢指教。5年内是排不出时间看中医书了,虽然我对中医

兴趣很浓。

中国的哲学体系跟西方是有很大不同,但万法归宗,西方的哲学体系随之科学理论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比方分形的思想能跟五行理论有点搭界。

最近捧着道德经读量子物理,收益颇多。

但不同意郭兄“完美理论”的说法,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进化发展的。对古代典籍的看法古人也曾经提过“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说法,意思是说,尽管古代的典籍中原先的理论和概念虽然已经过时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用旧瓶去装新酒。

现在中医的最大问题不是方子灵不灵的问题。而是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医诊断模式化和中医人才培养工业化(批量化)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中医的普及面和影响力。

家园 嗯,是很大的一个漏洞,五行理论成熟于战国末期,要晚于

中医初步理论的形成。谢谢指教。但中医理论奠基于中国最早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倒是没错的吧?我之所以那样回答无非是我针对楼主的问题本身而已。

家园 上古人的一岁和现在的一岁时间上可能不同的。

也就是说,上古的一岁可能也就是一百多天,甚至几十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