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的总结:泰皇最贵问题的最终版 上 -- 丁坎
从文字来看,高朋兄功力颇不浅,但似乎没有看清楚我说过些什么。
以上的内容全是我讨论过的,何以兄台竟以为我没有读过?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
.....
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
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
(大家不要为太一生水迷惑,认为此处应该是太一,水和天地并存的四重结构。
事实上太一与两仪的关系在文献中早就确定不移: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吕氏春秋
楚简中加上一个生水为中介,结合下文的太一藏于水来看待,应该是 将老子 上善若水 思想
与三一思想的揉合。)
我早说过:
,用太牢具,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
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
---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
有这样的文献证据,何以兄台能说出上引的话来,不解。我也从来没有说过太一就是泰皇(与九霄兄的争论很大一部份就在于此处。),而一再强调三一结构与三皇结构的
对应关系,认为三皇是三一从观念到历史的扩张。
首先要说明的是,太史公从来没有说过泰皇最贵,他只是记载历史事件时,记下了秦廷群臣的言论。秦廷群臣是儒家么?
至少李斯是法家吧,秦国厉行法家制度,是夺取天下的重要原因,有什么理由把秦臣归为儒家呢。
前引吕氏春秋,难道也算儒家? 太一广见于诸子,太一与两仪-天地组合为三一很自然,而三一与三皇的对应关系一目了然,
这些东西,怎么可能通通送给儒家?
三代没有天地人皇,殷商甲骨无祭天,正是我在多处一再强调的。包括
早就对战国之前的三皇釜底抽薪了。
早期没有三皇五帝的概念,而后来竟然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这中间有个发生流变的过程。
我对这个过程进行了描述,难道兄台视而不见吗?链接出处
这不对了,思想史研究本来就不在于找出史上最高,而是找出观念的发生与演变痕迹。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三皇本是空筐,用来泛泛代指前代先王,用以与现代政治形成对比。
后来有好事者开始把三皇与具体的人名系联,即我所谓的装筐,我明确说了:
所以总有人装不进去,谁进谁不进,以及谁进哪个筐,纯粹由装筐者的个人意愿决定。
这就清楚地表明,我没有要在这些不同的装筐方式中分出个高下来。
但是,必须清楚的是,秦廷群臣所说三皇,是没有与具体人名相联的空筐。
履虎尾先生是把泰皇空筐转换成人皇空筐,而任爱杰先生的最新说法是把伏羲装入泰皇这个筐中,
而我反复辨析的仅仅是:
1 把泰皇说成人皇,是对三才结构的盲目套用,这种套用的问题是一方面对泰与人的字面不同忽略不计,另一方面无法回答
人皇如何最贵。
2 至于把伏羲装入泰皇筐中,相对于把伏羲装入天皇或五帝筐中,既没有任何道理。
伏羲就是天皇。
太昊伏羲的五帝身份。
也无法与人皇的说法调和--这种说法所依赖的是尚书大传,而尚书大传依赖的是燧人应天,而这,连司马贞都没有采纳。
那条从司马贞到郑玄到伏生的论证路线我早就全面驳倒了。
写到这里,真的要摇头苦笑,我不怀疑兄台的善意,然而,如果你认真读过我的这篇总结帖,就该发现,你帖中的要点,没有一点是我不曾讨论过的。
一个具体的学术问题,从现有材料出发,能够走多远,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想当然地立说,牵强附会地论证,是不可取的。
同样不可取的是,面对异说纷呈的局面,不愿或不敢正本清源,而把别人辨析的努力看作多事,或者为了个人面子的意气之争。
丁兄的大部分观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妥帖的,也基本上就是现在学界的主流观点。
研究三代以来思想的流变源流是很有趣的,可惜“泰皇最高”这个题目不太好,让人没兴趣把帖子都看全喽,嘿嘿
泰皇最贵争论这么久,到底是问题本身有这么复杂,还是很多人没有弄清问题的愿望?
你觉得不好,无非是不够和谐而已,可是,和谐是和谐不出真知的。
看了你的帖,包括给你献上的一花,我才相信,原来真有人不看帖就发言或表明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