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拳王之死 2 -- 致柔

共:💬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萨,你怎么搞的?这篇小说简直就是那个“黑市拳”的姊妹篇,可惜萝卜酒

兄弟不来了,这文章还真没看出哪点好来。

家园 可惜萝卜酒不在

文章应该是虚构的,但其中的修养过程写的还是颇有道理的。

家园 是啊,是啊,就武艺而言,只好对不住致柔兄弟了。
家园 【文摘】呵呵,大家对武学的品位还挺高。我满足您。

胯是大拳头! 全身是手手非手!

百分之九十九习太极拳者 (当然包括晨运的公公婆婆在内), 恐怕仍不知道太极拳是何物, 何况一般人了. 而最受误解的, 是他们都以为太极是柔拳, 总之甚么都柔, 便是太极, 他们以为这样柔, 就可以克刚, 真是太天真了.

太极大分阴阳, 叫得做太极拳的, 当然包含了刚和柔, 是一个刚柔同体的格局. 我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太极一拳真的可以打死你. 而且里面的刚, 属於至刚, 所以太极高手, 没必要不会打人, 推人便算了. 近代太极重要人物杨露禅, 教了吴存佑功夫, 是为吴家太极之始. 後来杨露禅告老回乡, 吴存佑尾随不舍. 杨便下轿对他说 :"我当天发誓, 全部功夫都已教你, 没有一招留起, 总之你记著, '圈内打人, 圈外推人' 便是."

所谓圈内, 即盘骨发力范围; 所谓圈外, 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 它也可以发力打人,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 古老的说法是腰胯, 这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 所以练太极拳者, 而用腰肢发力, 已经不对.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 是盘骨, 而太极拳正就是用盘骨来打你, 这个部位, 在太极拳中叫作 "大拳头", 反而手掌握成的拳头, 仅 "小拳头" 而已, 从来不加重视. 一个娇滴滴女流, 只要懂得开胯, 以盘骨的收束, 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 带动通身骨骼出击, 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盘骨的发力, 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 仍不知何事, 也所以太极拳千年以来都是秘拳, 也所以失传了的太极宗派, 都要找一种力量来附会一番, 例如附会气功, 气劲之类......

成人的盘骨, 尤其是男人, 已经硬化, 其构合缝隙的软骨, 也已钙化, 连成一起, 所以成年後才学太极, 不易开胯. 两年而能开胯, 已经算快. 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 还同时要学脊骨的 "节节用力, 节节贯通". 换言之, 太极拳是由盘骨带动脊骨,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

当年杨露禅带同两个儿子入神技营任总教习, 各路英雄当然循例请他先来个表演, 他用了近半小时耍了一百零八式, 慢条斯理的, 看得各路英雄一头雾水, 虽然耍完之後人人掌声雷动, 但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暗道 :"唔系下话你...... 总教习."

太极耍得这样慢, 有理由的, 就是要学懂和练习 "节节用力", 身上每根骨头都要能做到节节推进, 而过程中半点肌肉的力量也不用. 如果耍得不够慢, 便无法体会每节脊骨, 每节手骨如何活动, 而且太快的话, 练习者对姿势和重心平衡的掌握和对错没有那么自觉, 够慢的话, 会知道自己的姿势有没有不妥. 姿势对, 筋骨便顺, 才能运用每一节骨; 姿势错, 筋骨不顺, 便不能逐块骨头控制. 不过, 太极高手也兼练快架, 这在以前是关上门才练的了.

说太极拳是种 "筋骨拳" 便是如此意思. 你大可以叫它作 "白骨阴阳拳", 除了听起来邪邪地不好听之外, 理论上并无不对.

以筋骨发力, 是太极拳不同於一切其他武术之处. 其他武术, 都以肌肉发力, 所以练西洋拳者, 背肌发达; 练跆拳道者, 腿肌发达, 无一例外. 即使我很尊敬的咏春拳, 练之有恒, 一样会在腋下和前臂出现结实的肌肉, 皆因咏春虽不用 "死力", 仍极著重 "埕底力" 故也. 咏春拳也有 "三节骨发力" 和 "七节骨发力" 的讲法, 其中七节骨发力便要用上脊椎力, 但咏春对脊椎的运用, 远不及太极精微.

循上所言, 练太极拳者, 没可能练出肌肉, 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 也因此, 太极高手是最没有 "样子" 给你辨认的. 而太极古籍中常提到的 "用意不用力", 令人费解, 如果我说 "用骨不用肉", 可能令人更加明白. 用骨, 就如瑜伽之用不随意肌, 要用意来控制和练习, 是以太极拳重视 "意", 因为这种拳要人以超乎正常的方式, 细致地控制骨骼.

杨露禅入神技营正式任总教习之前, 要竭见皇上, 皇帝批准, 方可就职. 当时的皇帝是谁, 我已忘记, 但据说他已年老, 身体痴肥, 而且已不能行动, 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他是谁.

当时人们叫杨露禅在皇帝面前表演, 他就上前用手搭著皇帝的手, 皇帝居然起立, 而且自己走了三步. 这皇帝自然明白杨是高手, 深表敬佩, 正式任命他为神技营的总教习. 上面的说出来, 不以为意, 以为只是杨露禅以力相扶, 或者以为只是传闻, 并不可信.

其实这是太极拳的高功力境界, 也是太极拳之能令对手失重心的原因, 所以这个故事一说出来, 我们便知道它一定是真的, 因为这种情况, 确是太极拳所能做到者. 杨露禅其实是以自己久经锻练的骨架, ?[搭皇帝的骨骼, 通过自己的骨架的活动, 令胖皇帝的骨架活动. 说杨所施的是神技, 是因为他竟能这么准确地控制人家的骨架, 而且做出了 Active 的操纵.

我以为, 今天已无高手可以达此境界.

一般高手, 在打架时也在做同类的事, 但用力 Passive 得多, 往往是借人的力来改变该人的骨架形态弄至他失却重心. 骨骼一搭上敌人, 敌人骨架即受控制, 便是太极拳令对手跌得晕陀陀的原因.

有一种表演, 是一排人手搭著肩相连在一起, 然後一个太极拳手一掌打去第一人, 结果人人无事, 只有排最尾的人个向後飞跌十余尺. 常人又以为是气功作怪, 其实是骨头作怪. 太极刀, 太极剑和太极枪之所以厉害, 也只是因为使用者的骨头, 那张刀或那柄剑, 都只是 "传媒", 是 "导体", 是太极剑客与敌手骨骼相接的一道桥梁. 只要两人的骨架相接, 太极拳手便能破坏对方的骨架平衡, 如果对手用的力大, 平衡愈易被破坏. 在太极拳手的腰胯暗地里一收一放, 一紧一松之间, 对手便即 "领?S". 只要对方跌得狼狈, 你怎样劈死他已不算甚么学问了.

能够轻描淡写破坏, 已是太极高手. 但像杨露禅那样, 反过来令皇帝 "得以平衡", 把破坏力扭过来变为建设力, 就真是很深很深的功夫了.

由於真正的太极拳要求拳手, 对周身每节骨头都能号令, 所以无论对方碰到他身上任何部位, 他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反击. 而且, 这种反击, 是之谓 "全身是手手非手". 各位, 有没有一种拳法, 要求拳手用尾龙骨打人的呢? 或者用心口打人的呢? 或者用脊骨打人的呢? 脊骨在任何他种拳法中, 都是力加保护的项目, 但太极拳则要求习者在别人打其脊骨时, 直接就用脊骨反击, 而这种反击, 还包含精微的旋转力, 把打来的力量, 以旋转的形式, 反送给击者. 因此, 世上也只有一种拳法, 是欢迎对手打到自己的身体上的, 最好是拳拳到肉, 不要落空. 习太极者常言所谓 "舍己从人", 是以做到了 "全身是手手非手" 为依归的. 如果连全身是手手非手是甚么也未知道, 就去舍己从人, 便等於任人宰割, 给人打得变泥巴了. 而我所见到的, 就是无数根本不知筋骨运用的太极练习者, 阔论高谈舍己从人, 真是替他们担心.

关於速度, 常人会以为像李小龙那样, 就是疾似奔雷了. 但在真正的太极高手眼中, 李小龙只是自己以为自己很快. 太极拳一点也不怕手脚快的人, 原因有二, 一是这些人用的只是肌肉的力量, 其力并不绵长, 很易化解. 第二, 是任他们身体多快, 要 Cover 的 Distances 都很长, 至少一两尺. 但太极高手要 Cover 的 Distances 则极短, 只不过是脊骨那无一小转, 盘骨那么一收束而已. 这些在体内骨节间的细微动作, 一定快过世上最快的脚, 最快的拳, 而且快很多很多.

当然, 太极拳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搏击技术, 它也是有其极限的. 虽然我还未找到另一种比太极更快, 破坏力更大的拳术, 但你一枪射向杨露禅, 他还是乖乖中弹身亡的. 太极拳虽能化解来势, 以四?I之力, 拨动千斤, 但你开部 Mini 撞过去, 太极高手还是要给撞得头破血流. 你放一个小炸弹在太极高手身旁引爆, 他也是无法化解, 只能化为灰烬的.

我以上所讲的, 大家不会在书藉中看到, 一方面著书的 "大师" 大都不懂, 另方面真懂也不会出来, 因为这些都是门派之秘. 我写出来, 不是要揭人之秘, 只是觉得再不写的话, 太极拳便在屈辱中失传, 我很想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古人的智慧, 是去到哪个地步, 从而反思一下今天的一切一切, 不过想?疃?已. 况且, 我就算讲了出来, 读者也不可能知道盘骨要怎样动, 每节骨头又要怎么转.

我不属於任何派别, 也不能运用上面我所讲的筋骨学问, 所以大家不必向我挑战, 以印证太极. 我只是知道这些, 就说出来而已, 也希望有天大家要学太极, 或大家的子女要学太极时, 可凭上述而善择老师. 把秘密说出来, 你也不可能做得到, 这是太极拳宝贵之处. 凡是宝贵的东西, 都很难学, 很难有成, 但又很易失传的. 真是想起都欷?[, 下其再谈谈有关太极拳的其他罢.

家园 【文摘】太 极 内 篇

太 极 内 篇

甲辰年四月抄正

太极分阴阳,阴阳分五行,五行列八卦,八卦而六十四卦,化生之大体备矣。

人之性为太极,神气为阴阳,五行八卦则为筋骨皮毛之属,愈生而愈粗,愈到而愈细。性之动为心,存其心为意,意以存神,神以运气,气以运动骨肉,形之于身则为拳架焉。拳之静止为太极,动则分阴阳,开合,呼吸,蓄发,卷舒,皆阴阳也,进退,左右,中定为五行,棚、捋、挤、按、?瘛⒘小⒅狻⒖课?八卦,五行之运行于八卦,八卦之中亦有五行,故谓棚、捋、挤、按、中定亦为火、金、木、水、土,拳中棚劲中虚,其势炎上,按劲中满,其势就下,挤劲发于脚,如春雷之动地、捋劲顺于上,如西风之揠草,中定定于中,则如高山巍巍,峻拔不可移也。

人之性禀之于天,实无所不全,而神气则禀之于阴阳五行,而有偏正强弱之分矣,练拳之旨,在于弱者使强,偏者使正而已。物之不正者,削之可使正,补之亦可使正,练拳之道,补之为主焉。人欲大其用,故欲强其体,如欲长其生,则当啬其用,每见弱者多啬,而强者易亢,是以强者反难保其体也。如能平其气而强之,则虽强而不亢,故能大其用而亦长其生矣。

生而气平者有之,不平者为多也。所谓不平者,其气质偏于五行之一偶也。其气如偏,则为劲亦然,火者摇晃而腾上,土者迟重而下沉,木者善挺而多节,金者坚强而多梭,水者流流荡荡,善于多方而适应也。其所禀愈偏,则其角度亦愈大,而其受五行之生克亦愈急,所谓一动则有吉凶悔吝者是也,有偏于金者,则逢土而吉,遭火而凶,遇水而吝,见木而悔,此等人练拳,招式繁多,劲只一捋而已,用功多年,惟练其角度耳。其与人推手,亦只以捋为得劲,遇挤者可占上风,遇棚者即为所制矣。

人能全其气,即能平其气,而能跳出五行之外矣。人身一小天地耳。苟能取法于天地之生成,即能返本归原,而能全其元气矣,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故男子先练水,女子练火,练水者,即练下丹田,于骨肉即为腰也。练水者,亦即练精化气,气足则化神,神足则能变化气,及能神足而虚之,则能无有偏碍,而能神通其变化矣,虽然能变化气者,即能全其气,然则由于神之偏执,亦将顽固其气焉。所以,惟能虚其神者,方能通灵变化,而确能完全其气矣。

所谓神气足者,非惟填充之足,而亦通之足也,练拳之浑身通气,运动轻灵,乃可谓神气足矣,本身先能通气。即能通气于人。于是而能知人,故曰达已而后达人,此即谓之懂劲。神之足者,非惟能变化已之气,而亦能变化人之气,神之全者,非惟能变化已之神,而亦能变化人之神,而神气者,骨肉之主也。如能节制其人之神气,即亦能节制其人之身。如此即为内家拳之化劲,其如仁政之化人,沛然孰能御之哉。

神气者,水火也。得阴阳之轻清,为生命之所贵。练内功者,鼎炉在此,药物在此,火候亦在此也。练拳不知水火,非内家拳也。水火者,坎离也,乾坤之用,六十四卦之生命也。坎离升降,则呼吸开合,吸则神(上丹田)合气开,呼则神开气合,心与神同,气下意合。吸为开,其时手足支撑八面为刚,腰转为蓄为柔。其象如离卦,呼为合,其时手足发劲为柔,腰挺为刚,其象如坎卦。然则,此乃内含之刚柔。犹坎离之内含于八卦也。形之于拳则尚有变化,开合始终,而分列八卦。故于棚则为离,于捋则为,于挤则为震,于按则为坎,于?裨蛭?艮,于列则为巽,于肘则为乾,于靠则为也。

上节所谓开合皆以中气而言,若以手足之气言,则正为相反,即蓄好合而发为开,如是其卦象亦相反,所谓手足之气,即对外之发劲,其与丹田之中气,实乃相反相成者也。

总而言之,蓄时吸,吸则心神合,而意气开,于是手足之劲收,其劲自腕借掌(手与脚同)之力而收回,由腕而至腰,发时呼,呼则心神开而意气合,于是手足之劲放,其劲自腰借腰之力而放出,由腰而至手。劲收而气开故不匾,借劲而蓄故不丢,接劲则回收故不抗,借腰(不借地)发劲故不顶,可知不丢不顶者,原非机巧之事,而为水到渠成之事也,昔人云:动之则分,阴阳相济,即此之谓手。

对敌之理,基于推手,推手之变化,以五行生克为原理。本身则相生,棚火生中定土,中定土生履金,履金生按水,按水生挤木,挤木又生棚火,对敌则相克,棚火克履金,中定土克按水,履金克挤木,按水克棚火,挤木复克中定土。对方当亦按相生而变。所以相错一式而画为相克矣。五行有“子报母仇”之理也。又中土亦笼络四方,故棚履挤按亦皆含中定之劲。

推手初分五行,推到细时,便分八卦。非能强分之者,其以五行相生,自然便能列出八卦也。

知活步推手中有?窳兄饪浚?不知采列肘靠实已含蓄于定步推手之中,只以定步之圈子较小,不易练出采列肘靠,而以活步放大而明确之也。

故谓棚履挤按为四正,采列肘靠为四隅。得四正,即得四隅,微四隅,亦无以成四正也。明理则不惧,克已则无忧,从容于不忧不惧之地,则何患神气之不全也。

气含于骨肉,而为骨肉之主,神含于气,而为气之主,神气者水火也,水火相和则相济,不和则相克,故须有土者。居间以高停之。土者意也,火之所生,水之以克,火若胜水,意以消之,水若胜火,意以克之,如此方能心平气和,相携而进矣。意者,意境,境界之谓也。陶治于文艺之中,涵养于心胸之内,雍雍而退,有若杜甫之沈郁,扬扬而进,亦如李白之开朗,开合法诗词之平仄,转侧合歌舞之回旋,飘然王逸少,端灏九成宫,惟其高明合道,所以触类旁通,法古人以法自然,能精微而能高深也。

然则,人有重于机巧者,有耽于物欲者,有泥于一境者,类皆神意气之有所偏胜也,三者不和,心身失调,神愈旺而心机愈重,气愈足而物欲愈多,意愈盛而性情愈执,竟若吞刀止痛,减火加薪,必致耗神伤气,修无所成也。

李家拳重气势,往来如一阵风,其蓄发能量甚大,有如抽风箱然,蓄引松放。

杨家拳较细致,运动如抽丝,练习要抑扬顿挫。

急来则急应,以闪战劲对之 ,一闪战对方必被一抖之势所定住(一呆)我若仍能拎住腰,气势不散,则可即上步打之。

得拳之诀要,练时渐上路,找自己之劲,随后在打手中找对方之劲,功夫要上进则积累十分重要。积累之功在日常一言一行中更重要,一疏忽往往数月之功或数年之积累,倾于一朝,可不慎哉。

二人顶牛或缠结,要用荡开劲将彼引开,而后顺其劲去之。

家园 【文摘】太 极 拳 之 大 概

太 极 拳 之 大 概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之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者流汗三车,奈无诀要,然则,太极拳果空泛若此乎?曰非也,常见穿弄堂磨剪刀者乎!弓腰垂肘稳而有力,其即太极劲也。再如老屠割肉,好手作画,功夫到到家,熟则生巧,其于一刀一笔之间,莫不合于太极之妙理,虽其茫不自觉,且不能扩而充之,而于日用之间,确能实受其惠焉,是故太极劲者无他,熟练规矩,则水到渠成。

既非画鬼。亦无秘决,苟未得之,必于规矩求之也。

循规矩而练拳者必先得其圆劲,久而又得方劲,然后内外相合,乃得太极之劲。所谓“进退须有转换,往复须有折叠,腰如转轴,气如车轮”此即园劲也;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立若平准,静若山岳,此即方劲也;方中寓园,园中寓方,方圆相成,动静相因,此即绵绵不断之抽丝劲也,然后提起精神,转换意气,一动无有不动,一到无有不到,开如游龙腾空,合如鹰隼敛翼,皆是活动,不许搬移。练到此时,必为“主宰于腰,发之于腿,其根在脚,形之于手”,以后则愈练愈细,与日俱进矣。既谓,太极劲随处可见,规矩臻然,然则若是之易乎,曰否,其尚有三难,一曰拔筋,二曰养气,三曰悟劲是也。人自少年练拳,举手投足,已未必合于规矩,故须认清规矩,久久练之,流汗酸痛,至为艰苦;至若忽略规矩,径求意劲,摇头晃脑,自谓舒服。则其懂劲之难,实如登天,古蜀道之难,犹未介此也。拔筋之时,又须养气,以太极用劲,最重神气,神气不足,筋骨亦僵,今人身心繁忙,神气不免于散乱,况又标准难高。易盈易虚,颖播一世,依然故我,此其尤为可悲者也。神气清爽,始有悟性,大匠只能授人以规矩,巧则使人自悟,规矩不熟不能悟、神气不足不能悟、规矩可练也,神气可养也,然则始终不悟者,其必在意识之间矣!如何谓松,如何谓得劲,十人言之,十人不同,认识高低,自属功夫先后,而旁门左道,则必谬以千里矣。

练拳之事,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神气腰腿,皆是功夫,功夫进步,认识亦长,然而所贵不在功夫,而在认识者,功夫小犹可练,认识错则枉费矣,然则如何而使认识正确,则非练拳之所能为矣

家园 【文摘】太极经解

太极经解

“王宗岳行功论”

行功即练拳也。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心行气与以神使气不同,一由先天,一由后天也。神使气则气横胸膈,筋肉努张,后天之外劲也;以心行气则气沉丹田收敛入骨,斯为内劲矣。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第一须腰为主宰,腰手足之间配合得劲;第二须气如飘旗,往复进退之间,转换得势;第三须意在劲先,所谓“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更不可意落身后,则如一路摔跌,气急败坏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惊鹿骇顾,即是绝好形象,其意则在折叠转换时着重练出。拎腰即提神也。

“意气须换得灵方有圆活之趣”

练拳之得机得势,先求纯熟,以至不言而喻,然后加以意形,或如虎踞或如猿蹲,或如开云出岫,或如倦鸟归林,虽开合而阴阳实一气之流行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元”

力由脊发,则能沉着,拎得起,换得灵,意在劲先,则能松净,到此则出劲有临空之意。

“立身顶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腰拎得起,气荡得开,则虽后坐极低,不致有前空后促之感。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养得气足,练得筋长,则行气能透,能圆,能转。

“运劲如百练钢无坚不催”

气以直养面无害,则至大至刚,骨肉复锻练松须,则极柔软而极坚刚,内外合则无坚不催矣。

“形如搏兔之鹞,神如捕鼠之猫”

移步换形如鹰盘长空,蓄势发劲,如灵猫捕鼠。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神内敛则如山岳,气鼓荡则如江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练劲入骨久之则在腰脊转动之中心,出现一至大至刚,至灵、至虚至灵之力量,初只如一线至其壮大,则能定如山岳。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拎腰时,意注腰脊而用力,即如张弓发动时拎住腰脊,渐合渐送出手掌即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有云:“其根在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如手”,其用劲系统为腰如转轴,直立于足跟,气如车轮,横向而荡开,右开而左合,形于手则为蓄发劲之反作用力集中于足跟,垂直向地,如螺丝钻地而左起右落矣。所谓左起右落,乃指男子而言,女子则相反。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按用劲之中心言,力则自脊而发,按用劲之路线言,则自脚根通过腰脊,至手而发出也。至于转向换步,实是随腰转动,虚足随身开合,故谓步随身换也。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如井中吊水,吊起之前先放落少许,再行吊起。又如持旗往复摇动,在两端返回之前,必加以扬放之劲,任旗而飘至尽头,再一拎转回。则旗面顺遂不至纽结。然又须劲断意不断,其中有一 S 圈,否则旗面又将松落矣。而旗之往复,两端相同,拳之往复,则有轻重,故自开而合则一拎,自合而开则一荡,同是欲放先收劲有开弓放箭之异也。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开合往复时,应如摇旗往复,用折叠之劲,前后足进退调换时,用转换之劲,即顺转一小圈,略加顿挫之意也。凡折叠转换之圈,抑扬顿挫,自成节奏,不受姿势之影响,故如单足立地之姿势,亦有发劲之转换,而变换复杂者,亦只转换一次也。陈家沟始能折叠转换,称一般少林拳为能连贯矣。然若练得不对,则纽结不断,劲不出去。故须劲断意连,以求出去,然方法尚原次要,腰能松开最是要紧。

“极柔软而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僵劲练尽,内劲自现,比如生铁百练而能成钢,能绕指柔,虽绕指柔,无坚不催。如仅能柔软,则如妇人小儿“有气则无力”,终无用处。至于呼吸则随劲走。呼吸纯熟,可助换劲,而资灵活也。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气以直道养之,而无害之,则能愈养愈大,愈养愈刚,或以为啬而不用,岂不更佳,不知微有啬,意气已馁缩,然则浪费,固尤为不可也。至于用劲,皆须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如此则往复无穷,岂但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duo ”

若有举动,则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一动,乃以转腰,拎腰蓄劲也;欲收先放,断而复连,腰一变复以转气,合身发劲也,故气蓄在丹田,劲蓄在脊骨,相辅而行,刚柔相济。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至于缜密矣”。

比如写字,必先写大楷,横平竖直,勾勒分明,后写行草,虽变化飞舞,不失规矩。又如太极拳应敌,功夫平常者,先须用履,然后用挤;功夫较进则一手引空,一手一拍即出;功夫到家时,连引带打、只须一划足矣。

家园 【文摘】太极一得

太极一得

一.人们练拳常易挺在错误之支点上,如胸、肩、膝、腹、等处,拳乃不会进步。必须挺在腰脊处。

二.腰脊处为支点亦为主宰。脊椎为一身主干,故首顾脊椎拎起,连住脚跟,腰脊与手掌脚根三点相反相成,运劲如开弓。脊椎本身先练拳、擎、引、松、散、节节贯串,然后手足配合运动如无龙在天,是腿长在腰上,不可腰长在腿上。

三.浑身皆须荡开,不可有丝毫缩劲,蓄劲是开劲,亦不是缩劲。若有缩劲,一无是处,膝节最难荡开,一旦荡开,处处荡开。膝若撑住,肩亦不开,胸腹之间,结成一块不能运化。故浑身各处皆应呈张力状态,即在足腕亦如此要求。

四.擎、引、松、放须从“意”练起,而后到气,到腰到劲。能擎、引、松、放、故能不断。意尚僵住,气亦不能。但求骨肉变化,势必断断续续。

五.有不得劲不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而得劲得势之感觉,须从练打中得来。每于手之前节,常能得软得势,则腰腿尺寸,自亦合于规矩。若专注于腰腿,不手上足上得劲得势,则腰腿往往亦错。力强者手前节常过硬,弱者手前节过软,松而有力,俗称软硬劲方对。

六.前辈理论上都已道尽。懂理论不难,唯懂劲为难。练拳须懂自己劲,有凹凸处否?有断续处否?有缺陷处否?一一解体认明始能迹渐上路。不破不立,破字当先,于拳亦然。练打须懂对方劲,见其强则见其弱,见其实则见其虚,强可侧而制之,实可引而竭之,神而明之,只在熟而生巧耳。练打时只跟对方劲变化自己随时得劲,须不言而喻,否则心分两用决难有效,唯有问题必须返求论已,于练拳时解决。

七.太极拳妙全在引劲落空,此劲即在“擎”“松”两处,练得。能荡开,能拎起,能连续,始能有效。太极拳得劲处,则全在开合有整劲,即在“引”“放”二处练得。能浑身配合,曲中求直,始能有效。云手一势,乃开合劲运动路线之典型,务必领会。

八.太极拳能用得轻松固与巧妙有关,然与实力更有关。本钱大用得少,自然轻松。本钱小,用得巧,亦可以弱胜强,但未必轻松,每人实力,常受天赋限制,然于提高效率,求之,亦前途无限。

九.练拳不迷不能成功,然亦须与其他方面求得平衡,否则更不能成功。

十.太极劲说到妙更常是难以形容。若说得平常,无可谓人人都会,虽人人都会,唯不自觉,故难以发扬,然否唯决不言妙,故决能练会也、

家园 【文摘】武???燃??κ??ΨㄗV

《武???燃??κ??ΨㄗV》

李宸芳?④?口述 濮冰如老师记录 金仁霖老师整理

??局

?κ剑骸》哺叩住⑿闭?、曲直、左右、咄退、伸矿、每一?幼??橐? 式,曰?κ健?

?η椋骸”巳绱??恚?吾如此??,有感而?樱?不在人先,不落人後,曰?η椤?

??理: ?颖赜杏桑?曰??理。

???荩骸??υ??撑裕??颖啬芗埃?胗?C????,?o所不通(唔),使?成?畏,能???扯?不???乘??。?曰???荨?

?Φ拢骸≈t而不?M,敬以?袷拢?咪乃不遨(傲),敏乃能捷,慧才??巧,制而能??,???〔辉梗?曰?Φ隆?

?σ猓骸≈?己知彼,相?扯??樱?曰?σ狻?

?χ荆骸∧鼙苋穗U,?颖???人,曰?χ尽?

?Ψǎ骸∪艘源耸??恚?我以此式??之,或以??式施之,??以能??胝而加刺?綮??橙瞬槐匾缘诙?式之?幼骷茨苋??僬撸?曰?Ψā?

?τ茫骸〗?者常也,庸者不易也。?o成法不能?殪奥剩?舍??矩不能成方?A,守??不???t?樽竟ぁH舫呔夭皇В?因物而施,曰?τ谩?

?Ψㄊ?三?菔柙^

?Ψㄊ?三?菝?费――

?簟⒔亍⒋獭⒊椤⑴?、洗、格、?А⑻帷??骸Ⅻc、棚、??。

十三?葜?功能――

?簦?敲之使退也;

截,阻之勿咄也;

刺,击之於前也;

抽、拔(之)於後也;

劈,由上?叵乱玻?

洗,由下掠上也;

格,破其??而陷之也;

?В?攻其??而避之也;

提,撬之使?P也;

?海???之使定也;

?c,制之於上也;

棚,制之於下也;

??,能失?持?主??,居中御外,靳钌八才,凡十二?葜??幼鹘约娑?之者也。

十三?葜??ο蟆?―

?襞c截?Γ?刺陪抽?Γ慌?陪洗?Γ桓衽c???Γ惶崤c???Γ稽c陪棚?ΑL斓赜嘘???,即有??逆、相?Α⒔诲e,而後消樘??化生焉。故此十二?萜??萁韵喾匆病???,惟此一?荩??t?o???????M直,皆我自?橹?,不因人而成事,亦?o陪??抗者。

十三?葜?攻守――

?簟⒋獭⑴?、格、提、?c皆有攻之?菀病=亍⒊椤⑾础??А??骸⑴锝杂惺刂??菀病???,有攻有守,能攻能守,或攻或守,似攻似守,是攻是守,又兼有彼十二?葜?才能以成己?荩?故能靳??而????,相彼而後?樱?其?B?A,得天地之正形,是?楦??葜?冠,其(它)衷?葜??o一足陪相配相?常??o不?槠渌?化者也。

二水案:文述?κ??ΨㄗV乃浮山?A??道人之武???Ψǎ?有??一般?Ψㄌ茁贰H?文由濮冰如老师於55年前手抄硷??而成。濮冰如老师乃李景林先生第二代?魅爽叶大密老师的早年学生。金仁霖老师整理后,公檫办表於北京「武魂」塍丈上。

二水蛰居黄山时,于陈君收藏的武术书刊中得见此文。二水始识金仁霖师其名。心存仰慕。前些天见过金师,问及此文,金师说是发表在《武魂》里的,时间久远,待下次找着后复印。今天在网上寻找资料,无意中邂逅此文,兴奋异常。文章?热菖c另一古藉「武???Ψù笕?」?热荽笾孪嗤?,????乃由衷桂亭????李宸芳?④?口述?Ψㄐ牡螺???而成。如??考??,?t此肺武???Ψ?可能是失?髁说??????Ψǎ?武戌?酆谜???珍惜之及加以整理研究,其中??理尤?橹匾?。

黄山陈君喜好太极,收藏太极资料殊丰。前些年因故仙去。而今复见此文,念及昔日与陈君的交游,感喟良多。不特叹人生无常矣。

家园 就武术而言我倒真想和萝卜酒切磋一下。
家园 关于皇帝那段多半是假的,杨露蝉和董海川是一个时代的人,皇帝要么是康熙

要么是雍正,哪个都不是体胖得行动不便的废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