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收入分配和经济危机 -- 万里风中虎
因为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别极大,中央的政策不可能同时照顾到所有地区的情况。必须充分发挥各地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现在官办经济的情况下。
中国现在的官办经济,缺乏一个发钱机制。所以中央政府很富,而地方政府就贫富分化严重。这时候弱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只会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一个单纯的敛财机构,加深矛盾。
事实上,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在弱化地方各级政府的经济职能,从把生产行政合一的人民公社改成了纯行政的乡,到ZRJ卖地方国企,而问题也就越该越多。
说的有没有道理外链出处
资本能不能不逐利?不能。因为不逐利就不成其为资本。
银行能不能不贷款?不能。因为这损失了机会收益。
企业能不能不扩大再生产?不能。因为不扩大再生产资本就不能不逐利。
个人能不能不储蓄?不能。因为未来存在太多的风险。
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社会组织方式是资本+雇佣,而资本一定要增值,所以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而这次的金融危机,无非是资本去子孙后代那里增值的结果。
我认为从长期看很难找。因为政府退出后,资本就会进入,而资本第一比政府更逐利,第二比政府更没有纪律。
例如,地方政府退出后,“菜篮子”问题基本解决,但是菜的安全性就成了问题。这从长期看问题更严重。
政府直接供应蔬菜的结果就是年年大白菜,菜的安全性有问题不代表需要退回到政府直接供应蔬菜,而是真正地加强监管,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回到那个天天大白菜的日子.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国家不是监管过严,而是监管不足,这个总局自己也承认,http://news.sina.com.cn/o/2009-03-09/052615277898s.shtml
质检总局在监管问题上出事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是直接参与了竞争,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7680447.html
希望政府退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不要直接与民争利和陷民于罪.
很大程度上已经和资本家合流了。看看这几年的房地产就知道了。
经济危机用经济手段解决不了。只能是政治解决。
分配不公还是消费倾向造成危机?原因偏重不同,解决办法就会有偏重的不同。
另外,逐利的资本主义也不可完全废除,只要受到一定框架约束就可以了。鸟笼。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你得的多,分配不公呀!
呼唤铁斯福。
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个问题。
资本主义的实现倒不是问题。
1,大家不用冬储大白菜,是蔬菜业发展的结果。
2,政府退出蔬菜经营,也是蔬菜业发展的结果。事实上蔬菜业大发展时期,政府一度也经营“国营菜场”。
3,“国营菜场”的菜便宜,服务态度差,但是“国营菜场”也懒得做各种手脚。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国营菜场”还会打击小菜贩的各种手脚。
4,“国营菜场”本身就是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出于利益会举报。而“国营菜场”退出后,很快某些行为就成了潜规则,谁去举报啊。而监管机构作为经济人,当然是你不举报我就不查合乎利益。
5,“政府退出”后,作为经济人,“撒手不管”才符合自己的利益。人民群众不可能造成足够的压力让“查”比“不查”更有利。
终于达成一致了。
我还主张,在笼子里放几只社会主义大锅饭的鸟。
中央政府尽可能撇清自己对地方政府的义务,税要多收,钱要少发。中央自己养了一堆大企业当提款机,然后把地方的提款机给砸了,你让地方政府怎么办?当然只能炒地收税了。
根子就在主席台。
放狗搜了一下
1943年,发展经济学的先驱者罗森斯坦—罗丹在《经济学杂志》6~9月号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提出了资本形成的“大推进”(Big Push)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穷落后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工业化。而要实现工业化,首要的障碍是资本形成不足。但在增加资本形成的过程中,必须达到足够的规模,分散的、小规模的、个别部门的投资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氛围,给工业化带来足够的动力。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工业化基本条件的不可分性(Indivisihility),表现在作为工业化作为工业化起步拉动力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的储蓄均不可细化分割,而必须达到足够的规模才能进行。二是缺乏工业发展所必要的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表现在企业规模过小,缺乏规模效益,企业之间彼此提供的“外部经济”效应微小,投资的社会获利能力(Social Profitability)很低。因此,必须实行资本形成的“大推进”战略,即同时在各个工业部门全面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各个工业部门之间相互创造需求,提供市场,克服“不可分性”,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顺着这一思路,罗森斯坦—罗丹进一步提出了“平衡增长”战略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