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战中欧洲战场的美国空军轰炸机组人员的日子不好过啊 -- 晨枫
德国人不是傻子,88mm,Luftwaffe不是吃素的.轰炸机领航员全靠目测和地图导航,一路都有敌人骚扰的情况下.有本事活着飞到目标就很不错了. 飞到了也不是随随便便把炸弹扔下去就好了,不摧毁目标你还要再来一趟.最后接近目标时, 按规定飞行员要完全放手,把飞机操作交给投弹手由他瞄准目标,根据空速,风向,调整路线直到炸弹释放为止. 这时候飞机只能走匀速直线的飞行路线,被地面防空火力瞄上了,人家只要找个提前量就可以很轻松地把这些轰炸机都打下来. 看看
轰炸机编排是相当科学. 保证覆盖面的同时,不把炸弹砸到自己人的飞机上还要互相掩护.
在一些照片的说明中会提到摄影者观察到几个机组成员跳伞成功。
当然,这一章都是关于轰炸机的……
书中的很多图片都非常著名,看起来似曾相识,而有的照片实际上来自于纪录片的胶片。
P51在美女号时期还没上阵
分成小块,德国也可以小股拦截,美军实际是从西面
和南面两个大方向派飞机。而且在当时条件下,多批
次小机群到目标上空再汇合基本不可能,分次轰炸,
精度,破坏力也没不好啊。看那个<<攻击高度
4000米>>,
作者Stephen Ambrose,这位老哥的兄弟连现在算是家喻户晓了,他的另一本书The Wild Blue: The Men and Boys who Flew the B-24s over Germany对这个队形的事很详细的描写。我的印象是这种看似愚蠢的死板阵形是长期摸索出来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权衡精确性,防空火力,对抗德机,防止误伤等等后的最优答案。不过确实对机组人员的纪律性有极高的要求。
机组人员的生活,实俺的最主要知识来源是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机组成员.
1)完全暴露于敌机的攻击视界
2)空间狭小,出现机械故障而卡死时等于活棺材,紧急着陆时有炮手被活活拖死.
3)低温环境造成冻伤或者死亡.
众所周知,西线刚开始轰炸时,德国空军仍然保留有一支相当规模的可怕的精锐战士.如果小集团作战,正是王牌们大展神威的地方.多个小分队行动,某些被德国王牌照顾到的分队,可能损失比会非常惊人.
但是
这个环境里,多么精锐的王牌也没有用,一颗不知哪个菜鸟胡乱打出的流弹也能要了你的命.将对方王牌降成己方小兵的水准,加上美军比德国强得多的菜鸟培训体系(全上菜鸟时,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飞行员素质都显著低于美国),无疑应该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战术.
这种战术的结果也非常成功,德国空军惨痛失血,并无法回复(王牌可无法批量生产),结果以比德国地面部队更快的速度,失去了战场的话语权.
李元霸俺不敢说,罗士信好像就是力气大,照样K.O.掉很多高手。
旋转炮塔导致晕机呕吐堵塞氧气面罩窒息
当时美军还特地挑选了体型瘦小的军士.
不过美国人好像到后来有P-51护航的时候,依然是用大机群集中轰炸的。
我还上去了。这个Ball Turret真TMD小,我都进不去。坐在那里面,邓小平那样的个子都得缩成像婴儿似的一团,实在不是人干的。这鬼地方要跳伞逃命时逃都不方便。就是不逃命,放个屁都不痛快。
可惜了,地上打得有声有色,在天上就是双方使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