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促进内需的一点想法 -- 大神盘古
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标题为“内需来了”的文章,当中提到:
“一群内陆连锁超市的老板们组团到东莞考察,他们站在一个货物堆积如山的外贸工厂仓库门前,十分光火:“看看这些商品,才知道我们超市里卖的那些都是垃圾。”一位连锁超市的老板拿起一只做工精良的文具盒,大声叫喊。他大惑不解的是,自己有200多家专业的中间商负责供货,但收到的货品价格奇高,质量却十分一般——比起他手头拿着的这只文具盒相差甚远。
……
即使在金融危机到来的今日,“转内销”也是外贸工厂的下乘之选。
许多外贸商提起国内零售业,第一个反应都是“没有止境的货款拖欠”。
上海风格服饰的副总经理孟大治告诉记者,外贸工厂非常注重资金的流动性。通常接一个外贸订单,15—30天便能回款,而在国内,这种收款周期则至少长达几个月。因此,外贸企业经营国内市场的资金压力远远高于外贸订单。”
链接:http://www.21cbh.com/HTML/2009-4-1/HTML_ODJSCO1DR3UT.html
一边是买不到好的商品,一边是好产品卖不出去。 问题在哪里呢?外贸企业的理由是国内拖款。 现金流是企业的命脉。这个好比人的血管。试想别人把您的血管捏住了,不让血液流通,是什么感受。难怪这些外贸企业对内销的兴致不高。那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记得在外贸业务中,有一种中介服务提供者叫保理商。作用是在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后,即由保理商把大部分的货款支付给出口企业;然后保理商向进口企业要钱。这样就保证了出口企业及时收回货款,继续生产。当然,保理商要收取一定费用。能否在内贸同样建立这样的制度或服务呢?政府能否设立一个机构,该机构可以在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之间充当类似保理商的角色?在生产企业交付货物后,由该机构先垫付货款;然后在零售商卖出货品后,向该机构支付货款。如果要求现款现货,虽然生产商高兴了,但是零售商可能就有压力了。经由保理,可使双方都满意,促进流通。至于可能产生的坏账,政府兜底就是了。
一点胡思乱想,请大家赐教。谢谢。
注:
保理全称为保付代理, 又称承购应收账款、托收保付, 而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 进口国的政治风险以及转移风险的出口融资业务。
保理是指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商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它是国际贸易中以托收、赊账方式结算货款时,出口方为了避免收汇风险而采用的一种请求第三者(保理商)承担风险责任的做法。
del
全民商海的战术,逼迫各方为微薄利润奋勇争先,甚或你虞我诈。外贸怕做内贸一是资金流转问题,一是商信问题,还有中间的吃拿靠要。毕竟中国人多心杂。
该是有所改变的时候了。
受到鼓励,再多说点.
困难时期确立规则比较容易点.现在迫于成本压力,如报道中所说有些零售商直接去厂家与生产商联系,正可以借此重新塑造供需流程,一方面可以减少零售商的成本,一方面也为生产商打开了市场,且增加了销售渠道.
仅仅零售商去寻找货源还不够,最好厂家能够自行到各地组织一些展销会,主动向社会推介.有人可能会说这有成本问题,单独的厂家可能应付不来.是的.指望生产商自己全国各地的跑,去推销自己的产品,确实有困难.当地的政府应该出一份力.既然能够四处招商引资,现在转过来,帮助本地企业寻找市场,推广产品,可不可以呢?其实只要承担或者分摊费用即可.当地企业的生产销售好了,其实这些都可以回来的.
此外,各行业协会,各种商会之类的组织,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发挥一些作用就好了.这类组织了解各自行业的情况和特点,并且较各单独小企业有更广泛的影响,可以起到连通上下内外的作用. 如果在较高的层面,比如国家或者政府层面,有能够代表本行业的组织,这些组织代表各自行业的基础上,相互之间充分沟通交流,达成一些行业之间的业务或操作准则就好了.当前,也是一些行业组织证明自身价值的好时候.
前些时间,房地产企业之间有个联盟.不得不说,房地产商真是聪明.榜样在前,有样学样啊.
河里太多夜郎人士
您这个"暂时就不要指点美国或者发达国家怎么搞好金融体系了。",让我摸不到头脑。
您也沾光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del
谢谢您了.第一次在自己的帖子里出宝,而且自己还得了.哈哈.
谢谢铁手!
呵呵.您还别说,今天看新闻,好像索罗斯也说了, 中国的体制应对危机更有优势.不知道他说的是否包括金融体制.
特别是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目前新推出国内险,就是一种。无论是买家或卖家都可为对方的支付行为保险,一旦发生拒付,由保险公司承担损失。而且该公司属于国家政策性保险公司,在费率等上面还是很优惠。这个需要一个过程,慢慢越来越多的企业会用上这类金融工具。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