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西汉后期政治经济状况简介 -- 电子赵括

共:💬4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西汉后期政治经济状况简介

无论对汉武帝本人的看法如何,西汉政治经济政策中最有味道的一段应当是汉武帝时代.然而这位在位长达54年的皇帝终于也迎来了自己最后的岁月.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病重不起.在临去世的前两天,才立当时仅仅8岁的小儿子为太子,即汉昭帝.皇太子决定后第二天,汉武帝留下遗诏,任命金日??、霍光、上官桀三人为辅政大臣,分别任命为车骑将军,大司马大将军和左将军,并提升长期掌管财政的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又过了一天后去世.毫无疑问,按照汉武帝的遗诏,霍光三人将执掌朝政.问题是三人均为军官,并没有政治权力,如何执掌朝政?

秘诀在于"录尚书事".尚书本身,本是少府的属下,并不是什么高级官员,但却有相当大的实权.丞相御史府的奏章通过尚书传达到皇帝,皇帝如果有什么诏书也通过尚书下达.西汉的奏章一定是正副两份,副本先传达到尚书那里,是否应当上奏由尚书决定.当然,如果奏章本身不合尚书的胃口,就会被废弃.因此尚书实权巨大,称为内朝,丞相御史大夫等则相应地称为外朝.霍光等不但是重要的军官,还掌握内朝,通过这个来控制朝政.

内朝虽然有实权,但是政策的具体实施还是要通过以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外朝,两者关系微妙.丞相虽然位高,汉武帝时期成了虚职,实权渐渐向御史大夫倾斜.田千秋并不是能臣,为人敦厚老实而已.因此内朝外朝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就指向了桑弘羊.

武帝去世后不久的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西汉政府派遣廷尉王平等五人到各地询问民间极苦,访查贤良以及调查冤狱等.汉昭帝此时不过是个9岁的小孩,这应当看作武帝后期抚恤政策的继续.始元二年三月,再次向各地派遣官吏,对贫民贷与粮食及种子,八月下诏免田租.汉昭帝在位期间,如此行为时断时续,已经没有了汉武帝时代一味严刑立法的感觉,确实有了儒家学说的味道.看看后面的发展,这样的政策多半为霍光为首的内朝所为.与此同时,始元二年冬,西汉也向朔方郡派出了军队,并开始在张掖郡屯田.很显然,这是汉武帝农战政策的继续.执行这一政策的,是外朝的首脑桑弘羊.

汉昭帝初年,两条不同的经济政策并存,霍光的恤民政策(儒)和桑弘羊的富国强兵政策(法).屯田以及盐铁专卖均输平准,都在桑弘羊的管辖下继续实行.实际上这可以看作汉武帝时代对内对外政策的延伸.两条路线是有冲突的,并由此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盐铁会议的召开.

始元五年(前82)年六月,西汉政府下令三辅和太常各推举贤良两人,各郡国各推举文学一人,一共召集了六十多人.始元六年二月,这六十多人被召集进宫,询问民间疾苦并对汉武帝时期以来的经济政策进行大讨论.问题集中在盐铁专卖,均输平准是否应当废除.争论相当激烈,其内容被纪录在<<盐铁论>>中.

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盐铁专卖均输平准,作为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桑弘羊(估计已经年近古稀)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和贤良文学等人唇枪舌剑,会议的内容最终大大超过了经济本身,但是会议本身没有达成什么有价值的共识,仅仅和稀泥般地同意废止关内铁官和酒类专卖.实际上根据<<汉书>>记载,关内铁官继续存在,仅仅废止了酒类专卖.但是回顾这个会议,玩味的地方颇多.首先议论双方的地位就相差太大.桑弘羊作为外朝实际上的首脑,和被举荐的贤良文学,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谈出什么实际内容?即使有问题,也应当是和田千秋霍光等商量.其次,根据<<汉书 - 杜延年传>>,这次会议是由杜延年向霍光建议后发起,但霍光却始终没有出现.而此次会议之后内朝外朝关系急剧恶化.第三,盐铁专卖等直接打击的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富商豪族.废止的建议实际上也是地方富商豪族对于中央的一次挑战.东汉汉章帝时窦太后废除了盐铁专卖,但东汉从头到尾中央政府弱势,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向豪强让步.从结果上看,汉武帝时代的经济政策几乎原封不动,很显然是桑弘羊的胜利,霍光的失败.这个结果其实是可以预料的,霍光也开始寻找别的途径打击桑弘羊.会议之后不久,霍光就任命了自己的亲信杨敞为大司农(财政部长).这对桑弘羊掌管的外朝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桑弘羊当然无法坐视.这个时候汉武帝留下的辅政大臣中,金日禅早已去世,上官桀因为一些私事和霍光闹翻,反过来和桑弘羊联合.上官桀捏造了一些罪名诬告霍光,却被当时已经14岁的汉昭帝看破.计划失败,但显然大大激化了双方矛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当即筹划了暗杀霍光,废昭帝迎燕王刘旦登基的计划,但这件事被告发.霍光立刻先发制人诛杀上官桀桑弘羊(被杀时大约73,4岁),并逼迫燕王刘旦自杀.此后朝廷内外霍光显然已经没有对手,完全掌握了朝政.

桑弘羊覆灭霍光大获全胜,但是汉武帝时代的经济政策却没有被从根本上触动.盐铁专卖仍然继续,后来赵充国出击匈奴时又开始了屯田.此后历朝历代基本延续了盐铁专卖的政策,其中的道理,唐朝开元年间的刘肜说得很清楚,国家总是需要一定的财政收入,减免盐铁就要增加税收,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后来西汉政权历经霍氏族诛等政治事件,但经济政策却基本上萧规曹随了下去.一直到王莽篡位,唯一大的波澜是在公元前44年御史大夫贡禹提议将口赋的年限更改为7-19岁,算赋纳赋年龄更改为20岁以上,实际为减税.同时他主张废除铁官及五铢钱.贡禹此前就曾经提议削减宫廷开支,得到批准,这次提议减少人头税是儒家抚恤民力主张的继续.废止铁官的原因是因为每年耗费十万劳动力,废止五铢钱以绢作物物交换的原因,实际上是认为商人获利不当,而货币是"罪恶的根本".西汉朝廷除废止五铢钱没有批准外几乎全部采纳,包括废止铁官,但三年后就因为国库空虚复行.可见这个政策行不通.贡禹废止五铢钱以布帛代替的建议同样很不高明.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经被迫废止五铢钱以布帛代替,到魏明帝曹睿时已经是故意制造薄绢的奸商遍地,屡禁不止的境地.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恰恰是恢复五铢钱.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赵兄好文,请教几个问题

询问百姓疾苦是否就算儒家?虽然孟子主张及人之老,及人之幼。但是仅仅询问百姓疾苦未必便是儒家。例如文景用黄老之术,老百姓名义上要交的田赋反而低。

其实儒家对于经济是相当没有办法的。最多也就是孟子说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在这个基本点上,儒道法三家基本一致。

不过种田是一回事,抽税和充实国库就是另一回事了。盐铁专卖,平准均输以至鹿币算缗其实都不能算到这三家头上去。对于如何充实国库,除了法家在耕之外提了个战(说白了就是用战争掠夺别国土地财富),其他两家都想不出什么高招来。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实国库就更非三家所长了。

对于商人,这三家都是深恶痛绝的。其中犹以法家儒家为甚。但是汉朝的对外战争能够带来安全却不能再象六国间的战争那样直接带来财富,那样国家就不得不立足于现有的基础来广开财源了。

所以,与其说儒家法家主导了这一时期乃至后来的中国经济政策,不如说是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商人开始利用国家的财政困难逐步取得了主导国家政策的政治地位,从而导致中国只重农战的古典政治发生了突变。

商人从政,古已有之。吕不韦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如汉朝这样给后代留下深刻政治烙印的却不多。这一阶段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国家开始积极的干预经济和商品流通市场。

盐铁专卖,平准均输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关系不大。所谓的“国家与民争利”不过是桑弘羊为代表的官商和各大豪强,各个小商人在争利罢了。

因此,所谓的“重本抑末”也就成了国家资本对各豪强以及个人资本的抑制了。

这样做从效果上看是减少了豪强增强经济实力的门路,从而使豪强无法积累财富成为“富可敌国”进而招兵买马成为“力可敌国”的分裂力量。也迫使中国的商人从此附庸于国家而不再具有独立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力量。

盐铁政策的实施,我认为是很好的补充了儒道法三家的不足之处。但是商人毕竟不是理论家。儒家对于这个外来的只讲实用的政策,一直不知如何对待。一方面,它要主张“重本抑末”,另一方面又觉得“与民争利”是不对的。所以儒家只好用一层又一层似是而非的理论将其包裹起来。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独有的所谓“外儒内法”。其实,从经济政策上来说,我以为不如叫做“外儒内商”来得更加确切一点。

家园 任兄说的是

很难笼统地把抚恤民力的政策和儒家学说划等号.霍光的政治手腕,就相当地不"儒".

家园 外儒内商,很好的观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