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是怎么知道你的个人信息的 -- 柚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只要有高额利润的地方就有不择手段的商人。
要赚钱,能够快速致富的,第一项,军火,这个需要巨大的国家机器相帮,一般人干不了,第二项,毒品,这个风险太高;第三,日语中有个叫“卖水”的行当,就是开夜总会,一般人也干不了,据说臧天朔同学最近进了看守所好像起源上就和开酒吧夜总会抢地盘控制权有关。总结下来,就算开饭店,利润高是高,和高科技低成本还是没有多少关系的说。就在若干年前,随着互联网用户高色增长,我们发现了一个可以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对,这就是卖信息。
忘记介绍我们是谁了。我们是个庞大的团队,主要分成,第一,投资客,我们的客户,买单的人(他们包括制造商,经销商,他们要把产品用最低的成本宣传,出售),没有他们疯狂的业绩压力,及产品销售分区争夺的热战,第二分队,广告商,媒体,咨询公司,也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一个名词,精准营销及互动战略(这个概念理想化的认为将每个客户需要的产品信息定期的恰时的发送到这些人群或客户群手中,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个概念帮助了第三梯队,也就是数字运营商或数字营销公司得到了在互联泡沫中最近一笔热钱,他们靠着计算机及呼叫中心迅速的开始了个人公司信息挖掘,很快有了包括地方邮局,地方通信公司,地方银行系统,甚至事业单位的合作,这是最开始的方法,也是最隐蔽的最无法核实的。
当有了第一批的信息之后,数字运营公司会利用各种方式(当然是商户掏钱),这些往往是线上(互联网)或线下活动时候来核实,这时候,你想要保护个人、公司信息其实很简单,你不要受到那些我们称为蜜糖诱惑礼品的引诱填回访问卷就可以了,这是第一种渠道。第二种,这种成本较高,往往针对商户、公司(但是目前一些诈骗团伙也会用相同的方法打给个人), 就是呼叫中心电话企业、个人核实他们买到的信息的真实性。第三种,我们称为清洗的,就是所谓战略合作,两家的自由用户信息比对,谁的信息更新鲜,就以谁的为准,一般来说这种合作往往是跨领域的,比方你是某化妆品的会员用户,但是按照信息分类你被定为高端收入用户,于是某汽车品牌和该化妆品联手,你就会收到汽车试乘试驾的邀请电话、邀请函,或者你是某汽车品牌用户, 一年后,你却收到某保险公司的电话,销售他们的车险等,你的信息可能泄露的渠道之一就是汽车经销商和保险公司互换资源,假设你是一个空中飞人(常年公务出差),你会收到一下哦地方租车的垃圾信息,可能情况之一是航空公司(你是他们的会员)或者旅行社或者你常年定住的酒店。还有最可能被忽视的渠道,垃圾回收,如果你公司有员工的名录,这上面往往有着最全的个人信息,职位,座机,手机等等,一旦被人无意中当垃圾扔了或者有人有意泄露给猎头,那么在不久这个公司每个员工都有可能收到保险公司,猎头等等的电话。
好了,你看只要我们想要你的信息,是多么简单,只要你在社会上,我们能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书,用哪类的化妆品,开什么车,住哪里,最近旅游,你的手机号码,你什么时候结婚(只要你女朋友为了那个钻戒的奖品,成为我们的网上会员),你的孩子什么时候会出生(这个简单,我们会赞助一些准爸妈课程,只要你接受了我们的礼品,参加我们的会员活动),甚至,我们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利用电脑系统往所有人的手机上发手机广告。
对了,你一定想知道你的个人信息的价钱,这个很便宜,但是我们走量。要是公司的,那么一条(包括公司的注册名称,时间, 地址,电话,传真,主要负责人电话,手机)每条一元以上。
这里有几条注意事项,只要你和你周围的人确保了,你就能保护自己免受个人信息泄露的烦恼:
第一,谨慎的成为会员,这点,特别是女孩子和老人家,在你加入保健,化妆品,健身房,车友会,培训班,校友会等的时候,不要留自己的住宅电话,住址,行动电话也要看情况,如果没有必要一定不要留,年龄只要写大致年龄段即可。
第二点, 不要接受街头和电话所谓街头调查,特别是那些要你留下尽量多个人信息的,即便给再多的礼品也不要理。
第三,单位的个人信息,不要乱放,也尽量没有必要全体公开。
第四,求职过程中,不要留下身份证件等证明文件复印件,特别是大型招聘会上。
第五,如果你收到车险这样的能够完全描述你个人信息但不是先用保险公司、或者银行的销售电话,有可能的话第一时间报警(这种特别是号称银行的电话,是诈骗手段之一)。
第六,含有个人信息的证件复印件或者表格如果作废的话,一定要粉碎处理
第七,自己有的通讯录,一定要妥善保存,不要随便放。没有对方的许可,不要将熟人的个人信息透露给第三方。
如果你看了觉得对自己和他人有帮助,那就请转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今天又了解了不少东东! 花谢!
俺经常收到各种各样的垃圾短信:卖房的,卖车的,保险的,地下钱庄的,发票的。。。疯了!
据说还有盗窃团伙利用住宅电话踩点的,打过去有人接就说是打错了,没人接……他们就出动了
很恐怖
推荐成功!
请问还有下文吗?
前两天写了这篇,后来前助理看了,问我是不是不打算在这行继续混了。等我想好了。
我虽然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但是很感兴趣,也很吃惊国内搞这么猛。接触和发展是第一步,那么下一步呢?有没有严格保密自己的客户资料的公司?除了把它卖钱,又如何经营这些资料?
CRM & target marketing之所以在国内这么猛,原因我理解就一个:利益驱动。
我在上面的文章中说过, 咨询公司和广告媒体行业特别是WPP为代表的4A广告公司在IT发展迅速的时代,不得不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用一个新的概念来炒作他们熟知的知识,那么市场细分,精准营销及客户资源管理就是一个很好概念,利用这个概念来卖idea理念给客户,而一些IT企业也趁机套得热钱,融资上市(比如08年3。15的分众传媒等,阿里巴巴针对中小企业主的外销平台等等)。
可以说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实验中被扭曲了。
如何保护这些资源不受污染不外泄。在国内,还真的没有办法,有些企业自己的客户名单,但你架不住内部人的利欲熏心,举个例子,一大企业的一个小小负责人月薪只有10K,可是在北京就有3环内有2处房产及2年内换了两次车(宝马3系到5系),下面就不用我说明白了吧?
不想多说了。
通过的你的帖子我基本上对国内这方面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另这两个缩写我不懂
Arbitration Agreement都可以免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哈.
平时不开机,有事的时候才开机打过去。
不回复一下,回头想找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WPP集团 (LSE:WPP) (NASDAQ:WPPGY),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播集团之一,总部位于英国伦敦。WPP 集团拥有 60 多个子公司,包括:智威汤逊、奥美广告、精信集团、传立、扬罗毕凯广告、扬雅、伟达公关、奥美公关、博雅公关、群邑媒介集团(GroupM)等。
4A分国际4A和国内4A,国际4A指奥美、智威汤逊、李奥贝纳、精信广告、博报堂等顶级广告公司,好像有个协会的。
国内4A的指本土的顶级广告公司,代表有广东省广告公司、广州市旭日、广东黑马等。
这些国际传播公司在国内渗透颇深,在国内大都是和国内知名媒体合作,如美国麦肯世界集团 (McCANN-ERICKSON WORLDWIDE)和光明日报的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天联广告公司合作伙伴为中国官方的新闻机构——新华社直属下的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