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运动性上比较二战德军和美军的战役学 -- 忘情
战役学可以看作是战术和战略之间的中间环节,它要解决的是围绕着贯彻战区战略,打蠃战役而实施机动的问题。因此,战役学的核心是机动、实施机动的计划以及所需要的指挥。实施大部队机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大规模战斗或战役的决定性结局创造条件。
战术学则要求指挥官身先士卒,并当机立断,适时定下战术部队实施机动的决心,以使小部队进入能对敌人发扬杀伤火力的阵地。而战役学却不止是要求作出战术上的判断,它要求指挥官的眼光超出战术范围,在理解战区战略的基础上,计划和实施旨在达成战区战略目的的战役计划。
战术作战和战役作战都要求有灵活的指挥,但是战役学尤其强调这一点。因此,培训战役指挥官不同于培训战术指挥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战役上强调机动,而美军在战役上(除少数例外)则强调运用火力消耗敌军。从历史上看,德国地处欧洲中央,从腓特烈大帝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卷入许多大陆战争。无论这些战争是为了维持力量均势还是为了统一德意志民族,德国从历史上就处在敌对环境的包围之中,为战胜周边对手,德国传统上强调逐次转移军事力量重心,各个击破对手。
德国的普鲁士军事文化遗产和总参谋部的传统,使德国建立并维持了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常备军和预备役部队。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军总参谋部被解散,德国常备军的人数被限定在10万人以内。这些条款和国家经济现实,迫使德国的军事思想家制订出一种能使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德军迅速夺取决定性战果的理论。由于当时德国既没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役部队,又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不能打持久消耗战,他们便发展了闪击战的作战理论。
闪击战理论要求将装甲和机械化部队集中使用,快速插入敌军战役纵深,彻底打乱敌人的战役布势,使敌指挥与控制系统陷于瘫痪,瓦解敌军士气,使已方的伤亡小于敌军。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行动贯彻了这种理论。
1939年的波兰战役,1940年的法国战役和1941年的巴巴罗萨战役,说明德军的战役学强调机动甚于火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军在实施战役时对火力不感兴趣,事实上,德军很注意加强机动与火力的关系。德军认为,对关键地点运用火力有助于突破敌军防御,尔后使用高度机动的装甲部队快速插入敌战役纵深。这些部队可能对敌防御配系中的薄弱环节(指挥与控制中心,补给设施)发扬火力。大部队插入敌军后方所产生的心理震憾,将有助于加速敌军抵抗意志的崩溃。
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初三次重大战役的情况。波兰和法国在几周内便溃败了,这证实闪击战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尽管在东线对数量上占据优势的苏军实施的闪击战在战区战略上是失败的,但它在战役层面上是成功的。
例如,在苏联战局的最初阶段,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编有9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和2个摩托化师)的第2装甲集群,7天内便攻入苏联境内440公里。他们沿别列津纳河抵达博布鲁伊斯克城,从而形成对明斯克箝形攻势的南翼。明斯克包围圈北面被霍特将军的第3装甲集群、南面被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封闭,包围圈里网住了苏军32个步兵师和8个坦克师。到了战局第25天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已深入到苏联境内660公里,在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俘获了185000名战俘,缴获了2030辆坦克2000门火炮。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战役学的方法与德军形成鲜明的对照。美军战役学主要强调运用火力挫败敌军,而不是机动大部队到敌军后方作战。这也是有其军事传统方面的原因的。
美国的地理位置与德国不同,它可以象一个岛国那样享受海洋的屏护。东、西两侧是大洋,南、北两侧是军事弱国,因此从不需要维持庞大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从文化和政治角度上讲,美国更倾向于依赖民兵。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往往喜欢依靠它真正的力量源泉(经济系统)来解决问题。美国经济有能力生产出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部队打消耗战并最终夺取胜利。美国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的都是消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得到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称号。
美国陆军在北非战场上没有采用德军的作战方法。弗雷德纳尔指挥的第2军1943年2月卡塞林的作战行动,造成了美军的重大失败,这说明当时的美军对战役机动思想基本上是门外汉。相反,美军试图用战术上撤退,以强大的火力来阻止隆美尔的部队。
这种战法成为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军在欧洲大陆作战行动的特点。艾森豪威尔的宽正面进攻战略基本上反映了美军直接在压倒优势的火力后面跟进的战役作战特点。眼镜蛇战役、市场—花园战役和巴顿将军的阿登反攻,可看作是例外。
市场—花园战役计划是蒙哥马利提出的,而不是美国人的主意。其战役意图是夺取海峡诸港口,缩短供应线,以便将来直接进入鲁尔区作战。其次,阿登反攻和眼镜蛇战役(突破圣洛,以及尔后的快速机动作战)主要是由巴顿实施的,而他是美军少数几个能象德军那样运用战役学的将军之一。眼镜蛇战役中巴顿在西西里岛实施的作战行动,以及他所指挥的阿登战役,都反映出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初具规模的装甲部队中所受到的培养。但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战役机动并不反映美国陆军战役法的主流。
在眼镜蛇战役和阿登反攻中,尽管英军同美军协同作战,但美军却并没有将机动理解为战役学的组成部分。巴顿对108个野战炮兵营(其中35个营用于支援美军第3军的进攻,以救援巴斯托尼)密集火力的依赖,证明哪怕是巴顿也比较强调火力。作战上的失误并不说明德军擅长于从包围圈中逃脱,而说明美军对战役机动缺乏理解。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军既没有战役实践,也没有战役理论,而只有战略思想和战术。这种说法有其一定道理,但是从巴顿、麦克阿瑟、科林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战行动中真正看到了美军处于发展中的战役学的萌芽。美军战役学当时只含糊地认为火力与机动的关系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但它仍然坚持美军的传统战法,运用压倒优势的火力,而忽视机动。
如果说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运用了什么还能算得上是战役学的理论,那么这种理论所强调的是火力而不是机动。它与德军的战役学是完全不同的。
比较德军和美军实施战役的方法,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的不同之处:一是两国军队战役理论的成熟程度有很大差别,二是它们各自的军官队伍根据战役理论进行培养和训练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军虽然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仍然培训了一批既懂战术又懂战役的高级军官。这批高度职业化的军官研究了战史和本国军队的教训。他们制订了新的战役理论并付诸实践,使德军为下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做好了准备。因此,到了1939年,德军不仅有了成熟的战役理论,而且还有一支掌握这种理论的战役指挥官队伍。
美国陆军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它不仅没有系统的战役理论,而且只有极少数军官学过大兵团作战理论。其原因是,二战前美国的文化、政治传统和地理条件并不要求美军作好在欧洲大陆实施机动战的准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忘情兄的每一篇文章都拜读了,佩服之至
题目以 比较......战役学水准 更为合适
因为我看全文,就文中所述,德军的战役学应该是成熟而有效的,而美军的战役学只是萌芽阶段.
所以,二者并不具备对内容比较的实际意义,而以全文来看,更像是比较二者的战役学水准. 当然,也有一部分内容比较,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也不过是水准比较的一个附庸话题.
作者有时间的话,把二战中主要参战国的战役特点都拿出来比较一下。静待正文一。
更和美军、德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训练水平有关,还和美、德的工业能力有关。运动战不是想打就可以打的。作为军人,机动性的重要不难理解,但实现起来,弄不好不战自乱,部队机动、后勤、通信保障都要跟上。德国式的大生产是精品风格的,德国军官和士兵也有足够的训练得素质实现机动作战;美国式的大生产则是粗放风格的,美军军官和士兵也很多只是刚穿上军装的工人、农民,缺乏必要的训练和素质。相反,美军充足的供应使得美军可以大手大脚地倾泻弹药,虽然战术上不够优美,但对于战场上的细微变化不敏感,大网抓鱼,抓到就算。这好像泰森或者李小龙和别人对打的风格差别一样,用闪转腾挪打翻对手,还是重拳擂翻对手,结果是一样的。
机动作战中一名少将远不如下面的少校和上尉作用大。没有大批有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和军士,只能按部就班的打传统的一线平推。美军当时高级军官还普遍是职业军人出生,有完整的军事经验,大部分上过战场。下级军官却绝大多数是由短训班培养出来,根本没有完整的军旅生涯,更不要说战场经验,看一下兄弟连,就基本是当时美军基层军官、军士的写照。在一支部队里,士兵是菜鸟没事,如果军官、军士都是菜鸟,这支部队就是菜鸟部队了。所以,诺曼第登陆就想玩机动作战,没门!因为还都是菜鸟。后期,美军随着作战经验的积累,机动作战水平也不断提高。
反观德军,装甲师向维也纳摩托化进军,也是洋相百出 。经过波兰、法国等一系列战役的磨练,才有了苏联境内的大纵深机动。如果拿进军维也纳的德军装甲部队水平,和诺曼第的美军比,也强不了多少。
而且骨子里也尚武,很多新兵蛋子,经历了混乱、失败、沮丧之后,浴火重生,原本菜鸟的82空降师就是个典型;此外参谋班子很得力,马歇尔调度有方。战争时间一长,美国的劣势开始减少,而优势不断加大,最终是压倒性的;德国兵精,将能,效率是最高的,但是也架不住。我国未来可能会参与海外作战,美军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二战中美军的战役学理论确实很落后,其实不只是美国,除了德国和苏联以外的国家在战役理论上的造诣都不算高,但是这不完全是战役学落后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强大的战争生产力保证了其火力,战术上,美军从北非到诺曼底再到深入欧洲腹地,除了巴顿的几次穿插以外基本都乏善可陈,除了战役学的落后以外,诺曼底以后的法国战役中,补给线问题也是制约美军实施大规模穿插机动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因素,从巴顿为了发动进攻被逼的没办法了自己开吉普车到司令部加油这点可以看出,补给线的制约也是美军不敢贸然突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有强大物质保障的美军实在犯不着实施大范围的穿插机动,虽然这种重锤夯实的做法有些笨拙,但是对已经深陷困境中的德军来说,这种被抽丝剥茧榨干战争潜力的做法,打击更甚。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点,美国空军的前身——陆军航空队奉行战略空军打击理论,也使得美国陆军对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的兴趣不大,而对为数不多的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的运用也在德军之下,换句话说,陆军航空队给美国陆军直接的支援,也远不及德国空军运用的纯熟,私下认为,这也是造成美国陆军在战术上保守的一个客观因素。
还有一点,美国当时未必没有不想借德国之手消耗苏联的力量的意图,美军的急进一方面会使苏联面对的压力减轻,另一方面也会使自己承受更大的损失,政治上的算计,也使得美军缺乏大规模纵深突击的意愿。
大概我能想到的就这几点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这属于指导思想的不同
美军认为战争是科学,战争在他们眼里是一连串的计划和若干个数字
德军认为战争是艺术,相比之下,自然艺术比科学好看,但艺术的风险肯定比科学高
河里卧虎藏龙,咱这是抛砖引玉呢。各位的回复让在下受益非浅,逐篇献花致谢
晨大是否认定泰森一定胜李小龙?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