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抗着科学的大旗就是科学的态度吗?---- 兼谈中西医之争 -- 非为

共:💬106 🌺6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些证明很有意思啊,送花

顺带说句,如果用了一些奇怪的定义,那有些命题的研究只会是越绕越糊涂了,比如把上帝定义成“由负熵凝聚而成的具有神性的薄片状存在物”(其实这是魔兽世界里的纳鲁)。

家园 有这么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第一个,非技术因素,怎样避免因为“非必要检验胎儿性别”给医生造成麻烦。这个问题不解决,至少国内没法搞,这人大脚丫已经说出来了,设计实验一方总得解决吧。

下面几个是技术因素:

1,孕龄。这个对鉴别是否有影响不好说。是不是该找一些比较小的,B超还不能做出来的?但那样有可能胎儿生命特征性别特征在脉象上反映也很微弱。而B超已经看出来的,你就得设计方案防止医生察言观色套话了不是。

2,医患接触模式。允许不允许医生跟患者说话,望闻问?还是跟古代似的,患者把手伸到小窗口,医生切了脉就走?

3,样本数?究竟搞多少个?这个可能要跟医生商量,一天能做几个啊,是不是很消耗精力啊。当然,这个先不提也行。

4,数据公证与保存。你得避免最后结果出来了,双方扯皮说中间可能遗失了部分对自己不利的数据。

5,最后结果的获得。你得等生完孩子才能知道每个判断对了还是错了,这中间就可能发生很多麻烦事,例如人孕妇到别处生孩子去了,再也找不着了。要是你本来就做50个,结果20个这样的,那不就基本白做了么。

我不是做统计的,上面只是我随便想想的,可能还有更多的细节,而实验方案是必须包含这些细节的。

其实我也就是吃饱了撑的想看个热闹,我对真搞成这件事情是悲观的。但是大脚丫既然在现代科学框架内提出一个挑战,那总要支持一下对吧。我就冒充一把裁判吧。我现在是倾向大脚丫占优势的,因为那个刹那芳华“您先找医生去吧”把责任一推就不见了,并没有认真去设计实验。而大脚丫还真去找医生了。当然,我对他能找到医生是悲观的,但人家毕竟是认真的嘛。

家园 我觉得对于中医,这里是你说得最好

一下子把问题的本质就说出来了,而且还用字不多。感觉你是用中医思维的。

家园 呵呵,我没猜错

一看您的话就知道不是做统计的,其实您说的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1,孕龄。这个对鉴别是否有影响不好说。是不是该找一些比较小的,B超还不能做出来的?但那样有可能胎儿生命特征性别特征在脉象上反映也很微弱。而B超已经看出来的,你就得设计方案防止医生察言观色套话了不是。

可以考虑找孕龄不同的孕妇参加实验,当然最好是不知结果的,可以规定在试验中医师不能问相关话题。

2,医患接触模式。允许不允许医生跟患者说话,望闻问?还是跟古代似的,患者把手伸到小窗口,医生切了脉就走?
不是凭脉相么,最好就医生和孕妇不交谈。

3,样本数?究竟搞多少个?这个可能要跟医生商量,一天能做几个啊,是不是很消耗精力啊。当然,这个先不提也行。
这个我说了,根据统计学的知识,可以得知50个样本以上是合适的,当然越多越好,结果和今天做明天做没有任何关系,统计实验没有规定必须一次做完。

4,数据公证与保存。你得避免最后结果出来了,双方扯皮说中间可能遗失了部分对自己不利的数据。
号脉结果双方签字、存档。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倒是选几个中医师是问题,否则肯定扯皮到水平问题。

5,最后结果的获得。你得等生完孩子才能知道每个判断对了还是错了,这中间就可能发生很多麻烦事,例如人孕妇到别处生孩子去了,再也找不着了。要是你本来就做50个,结果20个这样的,那不就基本白做了么。
多做些样本就可以了,这样只要保证数目在统计上有效就可以了,这个不是问题,实验中这样问题很常见。

家园 那医生要提这样的要求怎么办?

1,我就能做5个月以上的,以下的我做不出来。

你就得给他找5个月以上的吧,那时候可能已经B超看出来了。

2,我需要让孕妇放松,这样结果才准。我说话是为了让她放松。

那你就得允许他跟孕妇说话了吧,结果他就把话套出来了;或者他其实没套话,反中医的后来指责他套话,就扯皮了。

我觉得啊,统计学这套东西,其实还是适用于“物”更多些,因为它的基础是重复检验么。而“人”,本质上是不可重复的。

家园 可以这样

1、5个月以上的也行啊,找孕妇但是不知道B超结果的就得了。B超对胎儿性别结果一般是孕妇不知道的,国家有法律规定;

2、在1条件下,随便聊;

恰恰相反,您认为统计学更适用于与"物"有关的研究中是因为不了解统计的缘故。统计学在研究与人有关的领域非常多,从商业到社会调查,到与人相关的很多(我确实想说“任何”,但是说话还是要严谨,迄今为止我还没听说过不适用的)研究领域。

家园 那在实践中就得这样做了

1,反中医一方挑孕妇以确保5个月以上但是不知道男女;

2,医生随便聊,如果孕妇知道男女,套出话来算反中医一方活该;

3,反中医一方放弃指责医生套话的权利;

4,医生放弃指责反中医一方挑选孕妇并制造误导的权利。

你说,双方各自能放弃这些权利吗?我不看好。

我觉得吧,用上统计,很多时候是没其他着了,于是把原因归于某种随机性。而在和人相关的领域,我们很多时候确实没什么着,所以就常常抓统计来用,是吧。

家园 我认为是这样的

找孕龄5个月以上但是不知道胎儿性别的比较容易,这样不存在套话的问题,因为不知道,所以无影响。根据实验要求实验前筛选样本是正常而且必须的。

我觉得吧,用上统计,很多时候是没其他着了,于是把原因归于某种随机性。而在和人相关的领域,我们很多时候确实没什么着,所以就常常抓统计来用,是吧。

从几个帖子看出您好像不太懂统计,统计根本不是您理解这样的,可以说凡是有数据获取的,统计方法都是必须用的,而不是没有什么招了才用。统计的目的也不是归结于随机性,而是找出隐藏在随机性后面的确定性。和人有关的领域,统计是最合适的方法,有很多方法就是为了这些领域推导出来的。这方面问题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最好的办法:看书。

家园 俺道行不够,不识“纳鲁”

唯有用花来遮掩了。

PS:开个玩笑,越绕越糊涂的命题研究,

那大多是西式学科的做法,西式的学术研究手法,最喜欢搞化简为繁,那是稿费的需要。

家园 说得好
家园 专业人士科普一下统计知识吧

这符合西西河建设性的宗旨。

但要求通俗易懂,公式不多。

家园 无论是否证伪,我更注重它是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仍然对实践起作用的理论,你纵然证伪又如何?他仍然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真理

可人们大多认为,包括没有证伪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所以谁又是真科学呢?

用绝对真理的方法来理解科学,已经不符合人们的实践经验。

用实践的方法理解科学,更能体现当前对科学的认识:

科学的定义: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的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辞海》1979年版: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

  “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

  “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家园 如果用实践解释科学就很简单

科学是对一定条件下实践的总结

目前条件的实践下没有发现纳鲁,所以不成立

家园 统计没有公式根本将不清楚

数学不是文史,不好讲,最好去看看书,哪怕本科的教材呢。

家园 《统计学的世界》这本书怎么样?

很厚的一大本,似乎数学不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