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温故知新沈崇案】1.沈崇和谭卓 -- 陈郢客
实事求是地讲,国民党时期对舆论的控制相对宽松。当时审查书籍删除了字句都要标明的,现在就由出版社直接改了了事.
你的文笔相当出色,就是有时候感觉着力有些过,确定了立场後,对史料的选择和分析有失客观。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被称为“导火索”的历史事件,看起来是事发突然,且事发偶然。
倘若深究其理,鲁迅的“地火”学理显然更切内情。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往往如此。古谚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邓公也说过:“迟早要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只不过是迟早、大小的问题”,可见他政治家的视野和洞察。
美军在中国耀武扬威,胡作非为,我们可以想见。当然,现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据天津国民党警察局档案统计,自1945年10月1日到1947年9月,驻扎天津的美国军人共实施重大车祸、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捣毁财物等犯罪案件365起,导致中国民众死亡、重伤达2000余人。美军没有任何责任人受到刑罚。
据北平国民党警察局档案1946年1月美军汽车肇事案统计数据:
日期 地点 伤亡人数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日 外五吉祥路东口外 伤男一人
七日 内四阜内大街三十二号门前 伤女一人
十四日 内二六部口北口外 伤男一人
十王日 内四中毛家湾西口外 伤男一人
十七日 内一履中牌楼 伤男一人
十九日 内一南小街南口 伤男一人
十九日 内四南草场 伤男二人
二十三日 内四西四北大街 伤男一人
二十五日 外二观音寺 伤男一人
二十六日 外五三益里口外 伤男一人
二十七日 内四西四北大街 亡男一人
一月之内,伤12人,亡1人。“美军汽车肇事后,任便驶去”,“即或当场查获”,“只酌付被害者少数赔偿费而已,至对肇事司机人,并无若何处分”,此时中国堪称美军大爷们为所欲为的乐土。(一九四六年九月八日北京市警察局长汤永咸与北平行辕代电)
沈崇案发后,《国立北京大学全体同学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告全国同学书》记载了以下事实:
【在北平九月五日,因为穿了一条美军裤,把辅仁中学同学曹桂明打伤;十月一日王振华律师被美军大卡车撞死;十一月二日,市立中学体育教员徐振东又被美军碾成肉酱;至于打死铁路车夫和其他老百姓死于美车下面的,真是举不胜举。
在中国土地上,在文化的故都里,美国兵们居然把我们的姊妹强奸了。(注:指沈崇案)
然而,这不过是千百件美军暴行中之一个,还有在上海不也有美军踢死我们同胞的事发生吗?(注:指美国水兵打死人力车夫臧大咬子案)在天津,不是有美军将街头的孤女抛下河吗?在堂堂国都所在地,一位公务员的妻子被扯在草坪上强奸,宪兵看了不敢去救的吗?总之,在每一个有驻华美军的城市里,报纸上不每天都记载着美军车辆碾死中国人民的新闻吗?更悲惨的,在塘沽,在沈同学被强奸的同一晚上,一个年老的小商人被十几个美国士兵用木棍打破了头颅,用尖刀割下了耳朵,以至于死去。】
天下苦秦久矣!
沈崇案终于成为历史事件导火索,特别在哪儿呢?
臧大咬子案已经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沈崇案实不啻于加了一把火。
底层人民向来被人欺负,不仅仅被美军欺负,也要受权势阶级欺负;可沈崇的家世、学校,实让人痛楚地体认到:中国实际就是一个殖民地,虽高层世家也不能保证安全。还能忍耐到哪里去?中国人向来知道“清醒”的痛苦,多数人但凡能“睁只眼闭只眼”,是很善于自我说服的;沈崇案把人逼到死角,逼人正视思考“这是什么世道”,难以遁逃。
沈崇案发当日清晨——有一家报纸以辛辣的笔触讽刺说:圣诞要到了,洋大人肯定要撒野,没人保护我们,中国人只有宅在家里的份儿。谁也没有想到,华灯初上8点半,繁华大街上也能发生这等事情——讽刺却被落实了,惊诧莫名愤怒非常,这自然是屁股还没遮住脑袋人士的直接反应。
对于国家政府而言,危机公关的上策是:预留空间,防患未然。
政府拥有决策的权力,亦要预估民众的种种反应,并有所准备。一个企业尚要预估市场,何况一国法统政府?当然,这要求统治者“知己知民”。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一个王朝生机勃勃的初期,往往积极纳谏,甚至承民心之先;中期虽有颓相,但凡未病入膏肓,玻璃碎了,得补,再不济也要裱糊一层白纸。有这层白纸,民心才不致绝望,另起炉灶。所以说,这层白纸,关涉甚重,——政府的道统尊严,政府的合法性,不可失也。08年奥运前夕及奥运期间,土共对于军车严控督查,格外紧张,——自己好歹知道军车声名不佳,若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媒体大战中,不可逆料;遂有此举。
沈崇案发一个月前,蒋政府签了《中美商约》和《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非官方报纸一致批评该条约,坚称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家给予美国这样强大可畏的伙伴以如此广泛的商业特权,无疑是一个愚蠢举动。早在签订该条约之前,全国各地的商人已经不断在抱怨美国产品的不公平竞争了。】(见美学者《中国的内战:1945-1949的政治斗争》)
这是两个非常坏的条约,背叛全国民众的利益,群情鼎沸。而【美国人的举动在整个1946年频频成为新闻评论的主题。政治立场迥异的报纸,如《和平日报》和左翼的《文汇报》报道了大量的美军开车横冲直撞、打劫抢掠、酗酒强奸甚至枪杀事例。】
天怒人怨,风头浪尖;唯有减压,哪怕是象征性的。签下条约,蒋政府实应和美国大佬就美军风纪协调一二,这是可以谈的。——我刚刚出让了如此巨大的利益,民意麻烦,土共亦非俗物,还请贵军军纪略微收敛一两个月。万一因小失大,我损失尚在其次,您未必能安享这么多利益了。
美国是一个利益为重、非常务实的大国,朝战后会反思,这是“一场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对抗错误敌人的错误战争”;去年亦会“懊悔”把俄国逼得太紧,人家自然要回一拳。晓以轻重利害,值得大佬估量一二。
读民国史,蒋政府对列强大佬的理解亦失之肤浅,令人叹息。有种种幻想,往往泡沫破灭,沦为空想;手上的牌,如何打最佳,积极性有欠,思考有欠,行动有欠——蒋政府从未试出大佬的底线,甚至怯于尝试。乏胆识,乏热情,失之过卑。事情便必然会一边倒:人家不断打破你的底线,事实上,你也好像没什么底线。
这方面既不敢尝试,沈崇案发,唯有引导舆情,亡羊补牢。此乃中策,事情严峻,尤需详尽分析,谨重以待,不敢有失。
政府没有意识到沈崇案的特异。报界反应迅速,封锁消息已不可能;沈崇的家世,5个富有存在感的目击证人——这意味着“息事”的惯用套路均难奏效,且后遗症匪浅。
蒋政府一向手段粗糙,所谓“息事”的惯用套路——
1)暗示强奸受害人“贪图享乐或亟钱卖身”,和美国大兵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倘若受害人出身底层小康,暗示往往有效。可是沈崇的家世、学校,显见棘手,迷汤不好蒙混。
2)受害人当然是“共党指使”。可惜“狼来了”的把戏玩得太多,民众已经疲了。1945年11月27日,西南联大及云南大学学生为反对内战、反对外国插手内战、言论自由举行罢课。初到昆明的邱清泉将军对云大校长甩出“你的学生有言论自由,我的士兵有开枪的自由”,彪悍之极。12月1日学生未出校门,很多陌生人冲入校园,3名学生1名老师被炸身亡。十几人受了重伤。学生后来抬棺游行,昆明大学区几周后才恢复平静。蒋政府逮捕了两名复员军人,并从速处决,然后宣布:这两个人被共党买通,制造事端,学潮是土共煽动的。国防部亦有人发言,不仅煽动学潮的是共产党,就连“身藏武器溜进圣洁的学府,屠杀手无寸铁的青年,酿成了如此惨剧”的黑帮也是共产党用“金钱和高位”收买的!
陈胜兄(Victor Chen)和吴广兄(Broad Wu)这一年被恶搞的网友们撒豆成兵,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全世界奔忙;当年土共在国府庄重的声明叙述中依稀如是,任何事都和执政党无关,全是土共的缘故。有胆做没胆承认,大学生不好骗,也是真的。“我们不相信,区区几个政治阴谋家就能煽起万余学生和教授采取一致行动,倘若他们能如此轻易受骗上当,那么普遍的反战呼声何以未被安插在各校的特务们压倒?”1945年效果几无,1946年还要故计重施,脑子进水咩?何况这招于1946年的沈崇案却是大忌,1945年只是单纯抹黑对手,1946年施用却不可避免中伤受害人!沈崇的背景:世家女、读名校、绝非左倾——明火执仗的栽赃,全天下人都心知肚明政府在恶劣扯谎抹黑,侮辱我们的智商,这还不是火上浇油?!
就沈崇案的最终结局而言,皮尔逊被中国判了15年,转送回国;很快无罪释放。既然法律不过是一场游戏,走走过场而已,为何不好歹哄哄百姓?
政府做义正辞严状,好好把戏扮完,方便中国百姓自我说服,临界点掐灭燃线,也有利于自己的法统尊严。
即使初期宣传拙劣,执政党到底有大把机会,扮“痛定思痛,幡然悔悟”也好啊。哪怕心里自我强梁,不肯演一出“义正辞严”的戏,抢占道义制高点;固守“拖字诀”,“重重举起 轻轻放下”,慢慢消磨民众的关注,躲过锋头,再行蛮霸,亦是一招。
善良女子遭遇感情骗子,囿于情根深种或机会成本太重,宁愿沉醉不愿醒,可是现实严酷,那位连哄连骗都不肯了,一头热的梦可怎么继续,——你倒是哄哄我啊!
这分明是末路图景:官僚机器“目中无人”,亦不屑“打点”群众,裱糊裱糊,做做表面文章。蒋政府不懂“和谐社会”的道理,老子枪最大,老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赞成,谁反对?丢失的民心道义,它是不怕也不在乎的。
另一方面,又色厉内荏,耍强蛮又爱撒娇。责任永远属于共产党,自己高贵无辜——这实际上是将自己从“执政党”降低到“在野党”的水准,损失尤重。蒋政府不觉得,官方承认“官即是匪”,实质即自己将“合法性”拱手让出了。他只相信抱美国的大腿,有钱有武器,搞定一切,不在话下。
《易·革·彖辞》有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一词,实肇端于汤武。中国树立了一种“天道”传统:夏桀无道,“天道”(即法统)便可以转移。商代夏,周代商,几千年均是如此。
“法统道义”需要苦心经营,用心维护。道义尽失,“合法性”亦不复存在,“革命”(天命的转移)有理。中国从一开始延续几千年的历史,不过是这个简单道理的反复书写。
不尊重人心道义,不尊重历史内核,还请后果自负。
蒋政府走得太远,越做越错,——先毫无顾忌地侮辱民众智商;后来却激得大伙儿不怒反笑,深感自己智商的优越性。唉。
(且听下回分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中国的这股翻案风实在是要不得,从为秦桧塑站像,到否认南京大屠杀……
主要是文革后传言四起,各种传言还都有人信,现在的精英们就开始半真半假、信誓旦旦的胡说。对于真正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他们是胡说,但是对于那些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就有很强的迷惑性。
韦小宝教导我们,九句真话加一句假话才有人信,今天的精英们深通此道啊!
多亏还有楼主这样的人写这样的好文以正视听!
可分为五类:
1)孟昭杰,赵泽田,张志新,赵玉峰,马文彬
这五个人都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部汽车修理班的工人,其中赵泽田是班长,其余为徒工。修理班位于平安电影院的西隔壁。
孟昭杰最先看见沈崇被美国兵挟持,返回修理班报告,然后这五个人在东单操场的南墙下发现了沈崇等三人。美兵出言威胁此五人,这五个人只好返回影院,报告给值勤的纠察队。
2)唐文华,王桐
这两人是平安电影院当日值勤的警备司令部士兵。接到孟昭杰等五人的报告后,前往查看。这时沈崇已被二美兵带到了操场另一边的尽头。美兵又出言威胁,并要夺唐文华的枪支。
修理班的工人又到王府井南口,找到了巡逻警察关德俊。
3)关德俊,刘志平,尚友三
此三人都是内七区的警察,其中关德俊是巡逻警察,分管东单这一带,操场正好是他的辖区。
当时东长安街以北,王府井、东单一带属内一区(平安电影院,修理班属内一区);东长安街以南属内七区(操场属内七区)。
关德俊赶到后,Warren Pritchard已经走了,往北京饭店去了。William Pierson当时压在沈崇的身上,并出言威胁关德俊。
关德俊觉得自己奈何不了Pierson,就离开去招呼另外一个(刘志平)或两个(刘志平、尚友三)同事前来。
关德俊等两三个警察再次赶到现场时,Pierson仍压在沈崇的身上。关德俊等试图将Pierson逮捕(Pierson后来声称"Chinese police hit him in the face with a rifle and in the stomach with a pistol")。
4)李凤坡(一说李风岐)
李凤坡是东单交通岗守望警察(当时东长安街和崇文门大街山都有电车)。李凤坡看见一群人在操场上围观,就前去查看。了解情况后,回到路上截住了警察局外事科的汽车,巡官朱绍明(或朱绍明和张颖杰二人)当时在车内。
5)朱绍明(一说策绍明),张颖杰
朱绍明为警察局外事科巡官,张颖杰为警察局外事科科员。朱绍明和张颖杰都看到了Pierson刚被带走时现场的状况。
看了地图就知道上述几个地方离的都非常近,操场在路边(隔有树木),路上断不至没有行人,看到的人也断不止孟昭杰等人,美兵根本不怕别人看见,警察来了也照样出言威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推荐大家看一下徐康的《与谢泳先生辩沈崇事件》。
这儿是sina的连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f89d9010006vd.html
全文转载这儿也有:
http://bbs.sogou.com/481361/Csh7AMqZMpkHBAAAA.html
难得老兄你随便找篇文章就做论据的。
唐努乌梁海并非外蒙的部分,怎能说
苏俄早就1911年就侵占唐努乌梁海,1920年又再次侵占。在1946年之前,中国从来没有承认外蒙古,外蒙古的身份只是自治。如何能说
钓鱼岛不是在日本手里几十年?部分南海诸岛不是在南洋诸国手里几十年?这些领土中国都在不依不饶地要回。怎么唐努乌梁海在苏俄手中几十年就注定没法拿回了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虽然芥末糊网友的意见不一定对,但是单凭他的发言就辱骂他是“这牛鬼蛇神”实在是太过分了。难道意见和你不一样就是牛鬼蛇神?西西河的有容为大的精神去哪里了?你也是跳过水的老河客了,尚且如此,难怪西西河的风气差了这么多。
哪位能丢草的可以考虑一下。这种肆意辱骂网友之风断不可长。
历史上这么复杂的事情,岂是“一是一二是二”“是"还是"不是"能讲得清的?
陈还在填大坑呢,如果她就说了“是”或者“不是”,谁有会看她的大作?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您老的原创吗?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同一个帖子里,前边讲:“11月份苏军撤军就掩护不了共军捡枪炮那是当然”,
后边讲:“苏军一撤就让TG占了大城市来讹诈国民党”。
好嘛,在您的两张嘴里,苏军撤军既能导致中共连在野地里捡枪炮都不可能,又能让中共占大城市来扩张势力,
您翻再多的书,就翻出这德性来
“我还可以说文革时打死多少知识分子哪。”
谁打死的?和谐部?警察?
还“对史料的选择和分析有失客观”,请指出来让我开开眼。
写此文是近日网易历史频道重又炒热谢泳的“解密”文章,细脖大头鬼看了此文,也看了徐康先生的文章,可惜两者在网络上的点击太不成比例了。他甚为忧心,——受其托付,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我曾写了两篇和徐康先生思路一样的文章——就是就谢泳的文章“批注”驳斥——后来想了想,还是重新还原这个事件诸种要素较好。谢泳在文章里——只见中共地下党,中共显非万能,国民政府难道毫无作为吗?——事实上,国民政府才是刺激学生煽动学生的大头。
他从“公共事件”这个角度入手——那么,我们不如干脆还原这场“危机公关”是怎么失败的。
沈崇案有很多复杂的暗流值得关注,以前少人普及,今天我权且一试。
“温故知新”亦是文章的目的之一。不言而喻。所以会劈头《沈崇和谭卓》,各章亦会有“温故知新”的回应。我一向以为,历史的切实功能是资治通鉴,有必要跳出谢泳断章取义的小视野做一些还原探索。
所以,本文既是驳文,亦不止于驳谢泳而已。
多谢兄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