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受虐的凤姐下-----党史罗生门之宁都会议 -- 史文恭
周起草的电报就指责毛是“百分之百的右倾机会主义”,“中央局所有其他委员都反对这条路线”。“我们决定同毛泽东的错误进行斗争,并在党的机关报上进行批评”。然后周亲自写文章批判老毛。
赣州没打好,彰州打下来,老毛估计当时嘴一定很碎,小年轻听不下去,所以开宁都会议“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反右倾向斗争”,其中清算“不尊重党的领导机关”的错误是重头戏。当然按照党史一贯口径,这个任务主要由解放前已经去世的项英、邓发、顾作霖同志负责。
还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所以中间还发生了很多事儿。。似乎还有更详细地梳理一下。。
你只要两手补完天地缺,你只要一心分破帝王忧。
你只要使尽一腔忠君志,你只要鞠躬尽瘁死方休。
.................
为什么你口口只吐鲜红血,为什么渐渐昏迷神不收?
为什么你悠悠气短难接续,为什么你凛凛身材一旦休?
从今后西川倒了擎天柱,从今后中原绝了腹心忧。
从今后昏庸后主无倚靠,从今后汉室的江山不久留。
只落的朗朗前后《出师表》,只落的耿耿忠心志未酬。
只落的巍巍八阵图空谈,只落的烈烈英名青史留。
----子弟书《叹武侯》
很复杂,但伍公绝对是第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史兄的努力值得送花,但前面的铺垫感觉太单薄了。
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前,太祖一路走得跌跌撞撞(指与人斗) ,但都打而不倒,最大的原因就是军事长才鹤立鸡群,无人能够替代。
不幸的是,这一切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悄悄起了变化,这人便是长期在党内担当军事总管的伍公。
虽然长期在党内担当军事总管,但那只是一个务虚的角色,伍公的心是不止与此的,就是他后来说的:"我个人有实验之心” 。
这也是他到前方担任最高军事会议主席的动机之一。
但太祖又岂是甘居人下的人物?何况伍公的军事天赋和实践与太祖相较差距明显,结果无形中伍公的作用变得多少有些尴尬:从中央和后方看,他是大权独揽;从前方看,他又是被牵着走的角色。出于不甘这种现状,便有了9月24日的那封信。
9月24日的那封信应该是宁都会议的前因之一,很值得研究。正是这封信,又引出了另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刘帅。
国人在习惯上尊称某人为“公”,是用他的字,而不是他的姓。如对毛泽东就尊称为“润公”而不是“毛公”。
周总理字什么呢?字“翔宇”。但“翔宇”远不如“伍豪”出名,所以网上大都用“伍公”替之。
俺也是随大流。
不加说明也不会有误会,就好像三国中以丞相代指武侯一样。
ps:其实周公这个称呼也不错,意义双关,几千年中国历史中没几个当得起这个称呼。
瞎子复明的必备工具
叫“周飞飞”,
这可不是诨名,而是进入正式出版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