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刁难人的高考题 -- 沙海
比以前死记硬背的强多了,最起码要多点逻辑推理和分析理解的东西了。俺纯理工,这些题考个70分还是有把握的(论述题拿分不好保证)。
看得出来历史教育在进步
偶做了一下,能保证及格。由此推断对天天题海中泡的学生,也就一般般。
那个慧能和王阳明的题目,要什么专门的唐史著作水平简直扯淡。
哪有老师去阅卷的,我们读书时候经历好几次了,这是勤工俭学的好机会呢。
我们学校中文系每年都有名额,我有朋友去过几次的,更多的是所在地的师范学院的中文系学生。
不是我有偏见,我们这儿的杭州师范学院如果说学生水平还算差强人意的话,那些比较偏僻的省份的阅卷人水准如何,那是可想而知了。
自己高考时候就是二本三本,然后至少过个三四年(高年级好像才有机会去阅卷),再来看高考题,这学校的学风要是再不太好一些,那能做对一半算是不错了吧。
乌木那个我可搞不定了。京剧只能靠蒙,两淮的话,蒙昆曲,那就是京剧了。
这个多数理科生都能答对啊,我看到这题被归入“刁难”还愣了下,以为有陷阱呢……
这些题都是高考学子失分比较多的题。
但在西河众看来都是小菜一碟了。
莫非现在政治书里没有这个内容了?
具体不分析了,但不一定得分率低的一定是偏题。
像你举例的这几个题目,有几个是真的有点刁钻的,但也算不上刁难学生,熟悉课本,逻辑清晰,又是专攻文科的学生应该是能答出来的。需知高考是选拔考试,试题中必须有一成左右是超平均水平的,旨在拉开差距,如果一张高考试卷里没有这样的题目,那才是失败的卷子。
另外王阳明这题跟拉开差距没有关系,真的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了,我还是学理科的,都记得中学讲过。就算记不得课上讲过,一看题目讲的是唯心,小学生都能排除掉孔子和朱熹,剩下程颢和王阳明,无论你知道程颢是搞理学的,还是你知道王阳明搞心学的,这题都能做出来。而如果身为文科考生,对这两个人物一点印象都没有,那也实在算不得优等生,扣分没什么好抱怨的。
何况,就算不是高考考生,普通人会做也不奇怪,这几个人物还没那么冷僻,哪里用得着历史专家。
还有呢,我其实挺奇怪那个阅卷老师不是强调答对题目的是历史专家,而是特别强调了唐史专家,他该不会以为这四个选项里有唐朝人吧?
本草题的问题2不是说“从材料看如何如何”吗?
还有俄罗斯政策那题也疑似材料题。
材料题把材料扣掉然后说“哎呀好难呀”,废话,能不难么……
我高中是理科生,但就以我那个时候的文史程度,经过系统的复习后感觉答这些题是没问题的。
可能是从小课外书读的多的缘故。
西河群众现在处于什么年龄段,跟这些还没有步入大学殿堂,不谙世事,只受到了“单纯过饱和”书本教育的莘莘学子们相比,能同日而语吗?
遥想当年,本人的语文作文的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参加过地级作文竞赛,获得过二等奖,说来作文方面也还应付的过去,但是由于过早涉猎到社会方面的黑暗面,而当年高考的题目有这方面的倾向,我呢,激动了一下,在作文里面反映了一下社会现状,世态炎凉,针砭时弊,激扬文字,结果是没有拽住出题人的正确导向,我行我素,语文作文成绩很低(复查过)。
现在的作文题目更是五花八门,当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反映考生对母语综合掌握能力的一次测试,是不可或缺的,单只通过高考一次作文来衡量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很难!
记得高考完之后学校让我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做报告说经验,我当时就说了一条:我的经验仅供部分人参考,就是多看杂书,触类旁通。
因为什么杂书都看,所以当年高考大家都要背的古文古诗名句填空,对我来说完全没压力(都是熟识的嘛);古文阅读也没什么难的,当你把世说新语当闲暇小说看,把成语辞典(大部分成语的典故都是古文)当小故事集翻的时候,考试中能见到的古文,层次也就跟那参差仿佛了;现代文阅读理解就更好办了,反正自己的速读能力和就文章思考的能力摆在那里。
顺便说,我只是个理工科学生而已。
我倒是觉得,我看的书里,其实偏文学的那些杂书基本都是中学时代啃下来的。
大学四年英语和专业占去了太多时间,工作之后更是只顾看专业相关的文献——干IT的不学新技术就活不下去啦。
现在让我做这些题,估计还不如高考那时候做的顺手呢。
我们这些人觉得难,是因为我们当时的大纲和现在的大纲天差地远。
高考其实很规距的,超过大纲的题目,不会超过1%
我当年考试时,英语里有单词越过大纲了,都有人专门发文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