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低端服务业是中国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 炎言
作于2009年2月的短文,供各位参考:
谢国忠先生认为,中国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才会回归高速增长。个人对这种看法非常认同。那么,怎样才能实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呢?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传统上是由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前2驾已经出现问题,只能依赖内需,特别是内需消费,才能实行长期持续增长。
充分就业是消费能力的前提,制造业已经产能过剩,无法承担大规模扩大就业的责任,那么只有服务业才是拉动就业的主力。另一方面,从人们的消费升级过程来看,GDP增长到一定阶段,服务消费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欧美消费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
服务业主要有哪些?金融业、传媒娱乐、水/电/气/通讯等公用事业、交通、旅游、百货及物流、餐饮酒店、医疗等。有些产业在大城市已经充分发展,但在二级以下城市、农村以及面向城市中下层市民(包括农民工、中低收入工人等),大部分产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如果对照西方的发展规律,产业的普及往往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前提条件的经验可供借鉴,例如,人均GDP或收入达到怎样的水平,才有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达到怎样的水平,才有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等等。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使这些服务加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比如,农村小额贷款银行,正是一些精明商人的精心运作,才使得金融服务业在农村获得快速发展。我在这里随便发挥一下,供喜欢创业的人们参考:
1、低端餐饮业。以5~10元套餐为主打的连锁餐饮业将有很大的市场。目前的麦当劳、肯德鸡定价在15元左右,这就无法进入打工一族和农村。如能把价格做到5~10元,市场将非常广阔。
2、小制作电影。据说中国的演员很过剩,电影的产量也很高,而电影为何都要50~70元一场?进口大片是大制作也罢了,国产电影为什么不能5~10元一场?如果5~10元的国产电影多起来,会把大家拉回电影院,电影的消费、生产和就业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正如印度目前的状况。
当然,低端服务业一定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连锁餐饮不可能从15元一下子变成5元,电影也不会从70元一下变成5元。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给予扶持,更需要有胆识、有韧性、有能力的创业者。
总之,低价服务业将刺激消费和就业,同时避免对资源的消耗,是中国转变增长模式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下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大机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因为不会有人花5-10元去看低端电影,这部分观众回去看盗版碟或者干脆下载。
谢国忠现在给谁打工呢?
这个背景信息对于领悟他的言论非常重要。
我怎么觉得这是让中国人跟三兄抢饭碗呢?
为什么不搞高端的呢?
家里不用出门,没有抽烟的,有水果、随时喝水(不是学老萨的),上厕所方便。。。。。。
综合而言,我宁可在家看碟子不上破影院。
热天晚上出门散步免费看露天可以考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您不会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之辈吧。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43827
俺是穷人,一直是。从小到大没富过。
有内需和扩大内需的关系。
10元的套餐(其实已经有很多了)和15元的肯德基差距并不大,需要做的是,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工资,让他们花得起15元。老福特的例子最好,让工人们买得起自己造的汽车,一下就火了
进一步压低价格,以中国的现状,最后成本还得从人工成本上往回找,恶性循环
服务业价格也不是越低就越好,提供较低票价的传统电影院为什么竞争不过现代化的影院走向消亡了,您可以思考一下。对于口袋吃紧的人,是宁可攒钱看一场大片还是多看几场三流电影。又或者,您可以去火车站考察一下(当然您得避开一票难求的高峰期),为什么有时低价的慢车可以“硬坐代卧”,较高价的快车却没票了
去电影院看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情侣们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看电影一般会在外面吃饭,散步,shopping...
你可以是小制作,低票价。但是中国电影水平本来就不高,用二三流演员和导演拍出来的电影实在没法看。
电影不像工业品,质量差的产品可以低价和高质高价的产品竞争,电影的复制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所以好电影完全可以通过选择低成本影院,还有合适的时间段来降价和低成本低质量的电影竞争,反正那些准备花5块钱看电影的人本来也不再他20元场次的目标客户里面,争取过来就是白赚的。和电影类似的是互联网产品,你可曾见过同一个模式的业务,二流三流的网站能长期存活?
服务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压低成本、或者提高收入的问题,而是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变。老福特开创流水线生产方式、肯德基/麦当劳开创工业化快餐、沃尔玛开创高效物流(IT技术等导致)+国际化制造。中国的服务业要普遍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发扬创造精神,在不降低人员成本的情况下,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意味着要提升人均效率。具体的办法那就要企业家们去想了。
按照国外的理论搞转型,最后就是转不过来。结果草根自己转,就是转到低价位的服务业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