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五部分:漫漫归来路(一) -- 风中的羌笛

共:💬77 🌺3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附:《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目录

第一章. 悲愤的丛林

第一节 兵陷野人山

第二节 危局生机

第三节 雨的世界

第二章. 异域雄兵

第一节 偏师劲旅

第二节 雷多风云

第三节 兰姆伽的功勋

第三章. 激战胡康河谷

第一节 锋芒初试李家寨(上)

第二节 锋芒初试李家寨(中)

第三节 锋芒初试李家寨(下)

第四节 丛林铁钳

第五节 克复孟关

第六节 荡寇瓦鲁班

第七节 开山神箭

第四章. 孟拱河谷追穷寇

第一节 向南方突破

第二节 “威尼斯商人”

第三节 截路奇兵

第四节 燃烧的南高江

第五节 正道沧桑

第五章. 漫漫归来路

第一节 苦战密支那(上)

第二节 苦战密支那(下)

第三节 血祭国门

第四节 无言里程碑

第五节 万水千山

第六章.路的尽头(代尾声)

今后一段时间,驻印军暂停贴出,请各位河友见谅。作为补偿,我准备陆续尝试写一写云南在解放时期的剿匪故事,敬请大家与我一起神游历史迷雾中的云南。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
家园 土工作业本来只是一种工程手段

在中国被发扬成了常见战技术,没有工业优势的国家只能靠土办法,等阔起来以后再"洋"一些,这是很自然的.反观有些人,明明就土得掉渣,却还想耍点洋宝,就成了笑话了。比如王明博古李德等人,堪称笑柄。

家园 呵呵,沾龙兄光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恭喜恭喜。呵呵。
家园 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五部分:漫漫归来路(三)

(三) 血祭国门

乌号作战崩溃以后,日军第15军三个师团逃向缅甸中部,战线因此大大缩短,兵力密度相对增大,第33军的抵抗地域缩到八莫以东的滇缅公路的终点缅甸腊戌至中国境内龙陵一带,八莫以西交给了正在得到大量后备兵补充的第15军。驻印军的老对手18师团,现在得到了第13次、14次补充,与56师团、第2师团、第49师团合在一起,准备在芒市、腊戌附近的中缅边境线一带做最后的顽抗。

经过了10个月不间断的连续作战,艰苦的丛林环境几乎已将驻印军新1军的作战能力吸尽,从1943年10月胡康河谷作战开始至今,新22师、新30师和新38师牺牲已达近2400人,伤6700人;围攻密支那的14师、50师在78天的战斗里伤亡也达5000之巨;美军5307支队和数个工兵团、战斗工兵营也死伤严重,不经休养已难以继续战斗下去。

在雨季最猛烈的8月,缅北的战事沉寂下来,只有滇西山地还在继续炮声隆隆,血流成河,远征军攻击松山和腾冲都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但日军56师团的力量消耗照样巨大,其他师团都被驻印军与英军拖住,滇西战局出现恶劣变化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所以尽管远征军伤亡惨重,但是大局基本上已不可逆转。

本来按照军事委员会和军政部的安排,驻印军现拥有的5个师已经编成了两个军,只是连续战斗而延缓下来,现在正好完成扩建整编:由新38师和新30师组建新1军,组建地点是密支那;新22师、14师和50师编为新6军,以孟拱为组建地点。于是划分了战线,新6军为右翼,新1军为左翼,待编制调整和休整完毕,即从缅北出发,直取缅甸中部,完成打通滇缅路的战略任务。

扩建后的新1军长孙立人中将,副军长贾幼慧少将(1945年3月到位),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新30师师长唐守治少将,副师长文小山少将,参谋长吴行中少将,下辖杨毅上校之88团,曾琦上校之89团,项殿元上校之90团;新38师师长李鸿少将,副师长陈鸣人少将,参谋长何钧衡少将,下辖梁砥柱上校之112团,赵狄上校之113团,王东篱上校之114团。

新6军长廖耀湘少将,下辖第14师、50师和新22师。第14师师长龙天武少将,参谋长张羽仙上校,下辖王启瑞上校之40团,萧豪上校之41团,许颖上校之42团;50师师长潘裕昆少将,副师长杨温少将,参谋长段麓荪上校,下辖王大中上校之148团,罗锡畴上校之149团,谭云生上校之150团;新22师师长李涛少将,参谋长刘建章上校,下辖熊杰上校之64团,傅宗良上校之65团,陈赝华上校之66团。

原来的新1军军部只有官兵40余人,没有任何直属部队,驻印军扩建后,新38师和新22师的105毫米榴弹炮团分别上交新成立的两军军部,又将各自原先装备的两个山炮营中的一个分别交给14师和50师(新30师因入印时间早,已装备一个山炮营),自此两师师属炮兵只剩下山炮一营,与前期相比火力投放能力大大下降。原新1军军长郑洞国中将在下属部队扩编成两个军后升为驻印军副总指挥,他并未到任,不久就回国了。

驻印军除了新1军和新6军这两个战斗力很强的战略单位,还辖有以前就有的那些直属部队,包括两个化学炮兵团改编来的独立步兵团与重迫击炮第11团;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炮4团、炮5团及装备155毫米重炮的炮12团;装备400辆汽车的辎汽6团和装备数百匹骡马的骡马运输团;工兵10团、12团;独立工兵、高炮、通信、宪兵、特务各一营;教导第3团;等等。另外,其七个坦克营已装备2个,第3个正在筹措训练计划。在新1军和新6军成立以后,总指挥部将所属的特种部队拆开,以营为单位配属了这两支战斗部队,坦克营、重炮营、汽车营这样的国宝级部队使两个军的装备达到了“武装到牙齿”的地步。

与中国人并肩战斗的美军5307暂编团,经过了比太平洋战争更严酷的考验,获得了美国陆军的肯定,被正式授予了一个番号:陆军第475步兵团。这个团与其他游杂分队组成的124骑兵团共同属于5332旅。二战结束后,475步兵团移驻日本冲绳,从此成为长青树,逃过了美军好几轮部队裁撤。几十年的风雨过去以后,它进入美国精锐的游骑兵部队行列,成长为美国陆军最著名的特种部队之一,而且,即使其他游骑兵部队纷纷裁并,它却有如神助岿然不动,以至于美国最后将自己所有的游骑兵部队全部放到它的名下,这就是在当代媒体镜头下曝光率相当高的、经常与三角洲、空军160别动团一起浴血世界各地的美国陆军第75游骑兵团。该游骑兵团第三营的盾形臂章的下端有一个小盾牌,小盾牌右下方是一颗代表美军的白色五星,左上是狼牙星徽,中间一条斜斜的红色闪电使它们比肩而立,这就是当年5307支队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战斗留下的永久印记。

总指挥史迪威在密支那战役结束后获得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最高奖赏——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军衔,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所产生的美国第8位,也是美国从建国以来所产生的第75位上将。也正是在驻印军在缅北扩建、休整期间,这位从来不注重手段来获取政治平衡的将军,终于在驱使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对日作战的问题上与蒋介石彻底闹翻。他派出了联络组到陕西省北部与共产党亲密接触,进行将那支部队收归麾下的尝试,还极力按照美国军队的组建原则试图从根本上整顿中国军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求总统给他所称呼为“花生米”的那个人(民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写了一封带有最后通牒意味的、充满批评和苛责的信,并幸灾乐祸地亲手交到了对方手里。不知为什么,一向精明的罗斯福这次似乎没有发现,或者说是没有刻意去发现,发出这封公函是个错误。

按照美国的政策,支持中国抗战的目的是拖住日本陆军和消耗日本薄弱的资源,好让美国海军从太平洋打到东京;中国国民政府的目的则在于积累力量,不愿意过多消耗自己的国力。史迪威把握不了这个度,他完全无视国民政府的想法,也没有遵循美国政府的方针,就这一点来说,他是失败了。为了促进他设想中的部队,他还曾经幻想为国民政府每个连补充进20%的共产党士兵,结果他的朋友----国民政府的萧毅肃中将一听就吓坏了。萧告诉他,如果这么做,“整个连不到两周就成了共产党的了”。他想率领一支由“世界上最好的士兵”所组成的军队,在以美械进行全面装备、训练以后,从中国大陆扫向日本,这作为一位军人来说确实令人激动,可是这会使美国被迫全力向中国供应物资,会相应削弱美国其他战场尤其是美国正在逐渐深入的、最重要的欧洲战场力量,美国虽然生产力发达,也还无法到达无穷无尽的程度,它的全球战略会受到极大影响;而要国民政府将全部军队交给别国来指挥,更是天方夜谈,蒋介石肯定不会赞同。

最后,美国政府究竟不可能与未来世界割据中的重要一环、未来远东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决裂,既然不敢摊牌,那就只有接受中国政府的强硬立场。两个月后的1944年10月18日,史迪威离开了他所热爱的缅甸战场,回到了美国,尽管他后来历任美国地面部队总司令、第10集团军司令、美国西部军区司令、第6集团军司令等职,却因为战争十分迅速地结束,而再也没有得到指挥军队打仗的机会。

丛林生活完全毁掉了史迪威的健康,1946年10月12日,离开中国尚不到一年,他死于肝癌。弥留之际,他的挚友马歇尔五星上将赶到医院,将一枚步兵战斗纪念章轻轻别在他的空荡荡的病服上。

接替史迪威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职务的人是魏德迈中将,此人看上去忠厚而睿智,很容易相处,但实际上比史迪威要圆滑得多,与前任比起来,这人对装备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多大的热情。史迪威事件给美国的警示意义是,中国政治派别之间的根本对立很可能使中国在战后陷入内战,魏德迈完全执行了白宫的政策,美国的物资和装备进入中国的速度开始放慢,除了已装备的X军和Y军,史迪威曾计划成立的Z军那30个美械师成为泡影,除了后来广受新中国诟病的剩余物资事件。那些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没有及时处理掉的物资,成了国民政府从美国得到的最后援助。

接替史迪威中国驻印军总指挥职务的是索尔登中将,缅甸最艰难的战斗过程已经过去,索尔登中将并不想过多干涉中国部队,所以在反攻缅甸的最后阶段,新1军和新6军的战斗行动,完全由孙立人和廖耀湘负责。

10月15日,中国驻印军第2个旱季攻势开始。新6军从孟拱河谷南下作为右翼,向缅甸中部要地卡萨、瑞姑直插,新1军由密支那启程,沿伊洛瓦底江而下,直逼拱卫滇缅公路的门户八莫。

八莫的防御由第2师团的第2搜索联队长原好三掌控。该敌原是为援助密支那而从南坎推进到这里的,密支那战役后改为八莫守备队,由搜索第2联队的2个步兵中队、一个40余人的装甲车中队和拥有3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的步兵大队(第2师团步兵16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高桥进少佐)为主力,加上第2师团野炮兵第2联队、第18师团山炮兵18联队、工兵第2联队各一个小队,以及第33军通信队1个分队、第2野战医院一个班组成。这个时候的日军却员很严重,第2师团在残酷的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里伤了元气,还没恢复过来,这搜索联队本来又是个小编制,即使满员也才980人左右,现在缺了汽车、坦克中队和1个步兵中队,实力实在很弱,仅350人;而高桥那个步兵大队也不满员,只有约600人。守备队全部兵力大约是1180人。

驻印军新6军新22师乘火车由孟拱向西南出发,给人一种沿铁路前进,准备与从因帕尔翻越明京山脉而来的英军会师的错觉,但车到中途,在一个叫做和平车站的山野小站全师即离开铁路,分两路步行进入东南侧的劳阳山,沿高威河和莫西特河南下,直指八莫西边的瑞姑,切断日军第15军沿伊洛瓦底江经八莫与第33军联系的路径。战线最前端的50师冒充主力努力进攻,打垮日军和缅军各一联队,造成日军对新6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成功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了新22师行动。新22师在山中艰难跋涉,到5日拂晓,两路都赶到瑞姑附近,一个团在西边包抄,两个团正面压迫。11月6日发起攻击,仅用了半天就成功拿下瑞姑,控制了八莫侧后的水路,生生将日军第33军和第15军切成了互相不能支援的两半。更往西边一点,是尾随新6军由孟拱河谷西山地南下的英军第36师,以及正在从因帕尔慢慢爬来的英机械化14集团军主力。

新1军的推进也很困难,公路已遭日军破坏,一边前进一边修缮,到10月29日才到达八莫以北的庙堤,当晚新30师攻占该地,从中国发源的太平江(在中国境内叫大盈江)由东而来,在这里汇入伊洛瓦底江,形成宽阔的水面。日军退却到太平江南岸山地隘口坚守,凭借坚固工事里的重机枪严密封锁江岸,新1军的攻击暂时延缓下来。

孙立人在11月初亲自到达到达战场视察,仔细观察后他决定继续采用他最拿手的远程迂回战术,新38师留下113团吸引日军,主力沿太平江北岸向东前进,避开正面日军防御,从中缅边境上的古驿道出奇兵绕到八莫背后,再行攻击。新38师在反攻缅甸的战役里练就了一双铁脚掌飞毛腿,跟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那些阴暗的原始森林比起来,这条早已荒废的丛林小道在他们眼中实在不值一提。向东进发的路越来越高,很快超过海拔1800米,群峰苍翠,林海茫茫,一条小道山回路转,路边野花芬芳,如果不是战争,这景色多么令人神往。越过太平江上游的铁链吊桥,看着雪白的江水在被急速通过的部队踏得吱呀乱响的木板下翻腾,让人顿生豪情。

日军察觉情况异常,开始收缩兵力,并加强了八莫以东的警戒,却让太平江北的113团得以乘机突入南岸,夺取了八莫以北的山地屏障。一天以后,也就是11月9日,新38师主力迂回到位,八莫以东10余公里的新龙巴卡和莫马克被114团攻占,驻守这里的日军搜索第2联队第1中队被打得只剩12人,中队长只身逃回八莫。17日,沿八莫以东丛林小道继续南下的新38师112团占领曼平,从南面切断八(莫)南(坎)公路。新38师一边收拢部队一边攻击,诱使守军暴露火力,然后一个一个慢慢将日军堡垒啃掉。到11月30日,城东城南两个可供战斗机起降的机场被占领,战斗从东南北三面逼近市区。

11月19日,滇西战局又有了新的发展。日军56师团只顾在龙陵与远征军鏖战,战线后方支撑整个滇西作战的战略要点芒市(今云南省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潞西市)被中国军队夺占。滇西日军全线溃退,国境线一带成为新的战场。战线缩短使日军密度再一步增加,其远途运送而来的第49师团也开始加入战斗。第33军命令得到了第14次补充的第18师团腾出几乎全部兵力,组织了一个支队,由第55联队长山崎四郎带领,从南坎出发增援前去解救八莫守备队。

此时,驻印军接到国内发来的命令,国军在豫相桂会战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损失了数十万人,目前日军已经在河南、湖南、广西一线取得全线胜利,甚至打到了贵州的独山,离重庆仅仅400多公里。形势急转直下,全国震动,因此拟调战斗力强悍的驻印军一部前往拱卫陪都,以防不测。除了正在鏖战的新1军与新6军第50师,新22师与14师即刻开始收拢部队,准备空运回国。今后的战斗只能由新1军独立完成了。

新1军一边围攻八莫,一边派遣新30师主力越过八莫分两路向南坎推进,北路以90团1营配属山炮2连对南坎警戒,88团1、3营为后援;南路90团2、3营配属山炮1连和师工兵连,抢占5338高地,以防备南边的18师团主力。

刚刚完成部署,战斗就发生了。9日拂晓,山崎四郎率临时拼凑的来自18、56、49师团的4个半步兵大队、炮兵1个半大队及工兵1个大队3000余人的兵力,向突出在战场最东面的新30师90团1营发起突袭。日军利用山沟和小路渗透过来,偷袭炮兵阵地得手,新30师山炮2连连长朱永刚力尽战死,90团1营一时陷入困境。幸士兵们英勇奋战,死守不退,日军攻势渐渐停顿。在后续两个营支援下,开始逐步向山崎支队压迫,反而逼迫日军步步后退。新1军迅速将曼平的新30师89团车运到前线,将山崎支队包围,另抽出号称拦路虎的陈鸣人带领112团从北边越过山崎支队,沿国境线上的群山向东,再调头向南攻向敌后方,将八莫到南坎间的日军斥候部队扫荡得干干净净。

山崎支队的行动没有使自己到达八莫,却几乎将自己也搭了进去,日军33军大惊,催令南边的18师团主力全力投入战斗。此时的18师团的55、56、114联队,全都是被歼灭后重建的部队,兵力十分缺乏,新兵的战斗力更是无法恭维,“超人战士”风光不再。田中新一在11月调任缅甸方面军参谋长,中永太郎中将接替师团长职务,长久大佐、丸山大佐也调出了18师团,55和114联队长分别由藤村义明中佐、简井恒大佐接任。

如果说18师团战斗比较消极,那是不对的。该师团先头藤村部队于8日清晨就对当瓜的驻印军发起了进攻,比山崎支队还早了1天,只不过在飞机和山炮火力的联合打击下被轻易瓦解,那些新补入的后备兵死伤枕藉,光是重新调整就用了整整两天。以前的18师团的进攻凶猛而又频繁,根本不用专门花费时间来调整,可见在遭到驻印军屡次严重打击之后,18师团的能力下降的程度。该部队的第2次进攻是11日拂晓,听闻部下山崎支队在北线被包围,永中中将亲自指挥师团主力倾力进袭,这次的进攻也只维持了几个小时,在山炮迫击炮的打击下,很快又败下阵来,只好后撤4公里整顿。后来查明,18师团撞上了正在等待回国的新22师,这次精彩的战斗,是新22师在缅甸的谢幕演出。

但新22师此时正在收缩,准备空运回国,因此新1军的战斗并不轻松。14日夜,炮火的闪光将八南公路南侧变成了白夜。日军在炮兵掩护下一昼夜进行了15次冲击,3000多发炮弹将制高点5338高地上的90团3营阵地掀了个底朝天,而日军的步兵群也不断遭到中国炮兵的火力覆盖,双方的炮火硝烟笼照着八南公路、八(莫)密(松)公路以南的群山,久久不散。战斗从夜晚一直持续到第2天下午,结果是守卫高地的营长王礼竑与80名战士全部牺牲,而日军则阵亡1263人,被迫结束了进攻。

日军救援部队的牺牲也不是全无效果,他们的进攻牵制了新1军大部分兵力,4个团投入了打援,围攻八莫只剩下2个团,进攻节奏放慢了。新1军兵力的稀释给八莫日军的遁逃创造了条件。14日夜,原好三大佐组织部队撤离市区,在113团和114团到处是漏洞的包围圈中渗透而出。原好三很狡猾,他令一些小分队从正面冲击,以牺牲小股部队,来保证主力从宽阔的、到处是沙洲的伊洛瓦底江江面上隐蔽渡江。15日早晨的大雾掩护了他的行动,在击退新38师一个小分队后,他与高桥进少佐两人带领部队成功逃脱。19日,专门拣小路落荒而逃的八莫守备队到达南坎,剩900人,其中有300多名伤员。士气低落的山崎支队在得知八莫守备队成功突围后,也开始向南坎撤退。

113团守江部队第2营营长孙蔚民玩忽职守,连累了团长赵狄。孙立人得知八莫守敌逃脱,不禁大怒,将赵狄调为军部附员,调114团团长王东篱接任,114团长一职,由副团长彭克立接替。

通宝推:daharry,
家园 [B]超出字数限制,补一段.[/B]

日军在中缅国境线上的最后据点南坎、芒友,落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夹击中。

12月27日,112团尾随撤退的山崎支队攻进国境,占领原中央飞机制造厂遗址所在地雷允,南坎西北、东北山地不再成为保卫南坎的屏障。从北面和东面的群山那面,像阵阵滚雷似地地传来炮声。这是从腾冲南下的远征军53军在扫荡瑞丽坝子周围的日军。日军在不断溃败,炮声越来越清晰,友军的距离越来越近。

新1军转向南方向南坎攻击前进,53军也向东推进,靠向远征军主力,会攻蜿町。1945年1月11日,八南公路沿线日军被全部肃清,趁着早晨大雾的掩护,88、89、114团渡过瑞丽江,从西面和南面包抄南坎。待13日战斗正式打响,日军才发现侧翼全部暴露,前线与市区之间又被早先穿插到位的112团插入,顿时大乱。15日凌晨,90团从南面率先冲进南坎。南坎是个建筑不多的小城,到处是日本人在废墟上建立的临时房屋和帐篷,地形地物比较简单。巷战迅速结束,残敌向南方新维、腊戌和东面的芒友仓皇溃逃。

国境上最后的敌据点是芒友,日军不想轻易放弃。从此地往南大约百公里的战区里,汇集了56师团残存的几乎全部人马,以及山崎四郎、一刈勇策两个支队,共1万余人,他们的顽抗使远征军不断遭受重大伤亡,但战线却一直向芒市西南方收缩,风平,勐戛、三角岩、牤牛坝、蕨叶坪、三台山、遮放,回龙山,黑山门……边境上一个又一个地名被标上蓝旗,先是点,后是线,逐渐将代表日军的红线压迫到境外。一批又一批远征军士兵倒在荒山野岭,为国家民族流出了最后一滴血。

1月19日,新38师与国境北边的53军遥相呼应,向芒友发动了最后的攻击,以迎接远征军的到来。孙立人命令新30师主力围剿南坎以东山区的山崎支队,以114团深入到南坎西东南的南巴卡,几乎截断56师团的后路,压迫得守卫新维—芒友公路的一刈支队和56师团司令部透不过气来,又令112团从南坎向东迂回,与53军116师配合夹击芒友,全部坦克和大量火炮配属113团,沿公路正面攻击,造成56师团东、南、西三面被包围攻击的严重局面。攻击发起的第2天,远征军53军与驻印军迂回部队112团在国境线上的勐卯(今云南省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瑞丽市瑞丽镇)会师。

日军顿时一片混乱。山崎四郎和113联队长松井大佐频频告急,而和司令部在一起的一刈勇策大佐则惊恐地向松山佑三报告,数百具降落伞从天而降,可能是敌人大规模的空降已经开始。又损失了3000人的56师团只好甩掉前线还在芒友苦战的部队,命令所有支队、联队从南巴卡向南方的新维转移,被迫永远离开了这片被他们侵占了两年半的土地。孙立人亲自率领113团越过已经被攻占的芒友,向北急速前进,于1月27日与远征军第2军第9师会师。稍后,53军和71军也涌过了边境。头戴钢盔的新38师113团官兵在北上过程中,击毙250名日军,缴获大炮5门,枪支120余,一路势如破竹,很是风光。但他们很快被追击日军至芒友以北九谷以南一个小山坡上布防的第2军第9师26团1营官兵误以为是日军,发生了一场短暂的交火,双方各伤亡一二十人。发生误会的原因是远征军一个营里才有两部有线电话,但追击时无法架设,根本没法与上级沟通,反观驻印军,摩托罗拉生产的步谈机都装备到了连一级,精良的武器装备和战斗能力,让相比之下土得掉渣的远征军士兵羡慕不已。

经过两年半的艰辛努力,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驻印军打回祖国、重新打通中国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的战略目标终于如愿。驻印军和远征军的会师,标志着云南怒江以西被日本侵略者蹂躏达2年零8个月的神圣领土终于全部光复,滇西抗战胜利结束。

(待续)

家园 送花!辛苦了!
家园 太常了点。不过很精彩。呵呵
家园 精彩,花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太常了点?何解?

呵呵,老沙。。。

家园 史迪威的那个性格啊...唉.
家园 送花送宝!
家园 太长了点,可以分开几段发的。

这样大家看得舒服些。你也可以多露几回脸啊。呵呵

家园 国内美械部队的大规模换装,还是在史迪威离开

魏德曼接手之后,36个美械师番号在45年3月确定。有著述写到“对日最后一战”的雪峰山战役,多有声称参战部队已经鸟枪换炮成了美械国军了,其实此时换装部队才刚开始装备,连74军都换装不及一半,战后才又继续进行换装的。但后来给的武器装备少于装备计划却是真的,以至列入换装计划的某些部队变成了“半美械”。另外,抗战胜利不久模仿美国体制成立陆军总部和联勤总部,貌似也是听了魏德曼的建议。总的说来,魏德曼与老蒋的关系比史迪威和谐得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