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难道是我错了吗?——张耳、陈馀的悲喜剧(一) -- 江南水

共:💬31 🌺1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难道是我错了吗?——张耳、陈馀的悲喜剧(一)

中国历史上有三对有名的朋友:管仲、鲍叔牙;苏秦、张仪;张耳、陈馀。

管仲对鲍叔牙予取予求,鲍叔牙则无怨无悔,两人联手开创了齐桓公的霸业。

苏秦对张仪明抑暗扬,张仪心领神会,两人另类携手左右了当时天下的局势。

(按:关于这两个人史学界现在有了新的发现。因为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所谓的《战国纵横家书》,很多人惊呼:“俺找到了司马迁没见过的重要史料了!”在我看来,马王堆汉墓的年代离太史公生活年代并不久远,说不定这劳什子的《战国纵横家书》就是太史公遗弃的敝屐呢。在没有特别过硬证据的时候,无条件采纳太史公的说法是我对先秦史的态度,也算是对太史公的个人崇拜吧。)

张耳、陈馀的功业比不上前两对,戏剧效果却有过之。

一、相濡

张耳,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战国四君子之一信陵君的门客。后来逃亡到外黄(今河南民权)。我认为,张耳逃亡应该发生在信陵君死后,毕竟信陵君活着的时候,有他老人家罩着张耳是犯不着逃亡的。信陵君于公元前243年去世,张耳逃亡应该就在这一年之后。

在外黄张耳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外黄的富翁有个颇有个性的漂亮闺女。这位富姐兼靓女已经嫁人了,可能是嫁人前没有人肉搜索一下男方的底细,嫁过去后靓女发现丈夫比较窝囊,二话不说就逃离了窝囊丈夫的魔爪,见到自己老爸的门客后眼泪哗哗的。

凑巧这位门客认识张耳,就对她说:要找好老公还得是张耳。

靓女一听说还有这么优秀的人才在身边,立刻就决定:离婚,嫁给张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怎么优秀的兄弟千万不要做“干的好不如娶的好”的梦,不幸娶到 “好女人”还蛮漂亮,即使不离婚,恐怕头上的帽子也会变成某种颜色。慎之慎之!

事实证明,富姐兼靓女这一把赌对了,张耳并没有把老丈人家的丰厚陪嫁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学他的前任老板,养起了门客。这一点就说明,张耳不是一般人。

将是兵的胆,兵是将的威。

有了门客的张耳名声大振,就不再是逃犯了,相反魏国还让他做了外黄县令,做了官名声就更大了。

陈馀,张耳的老乡,也是大梁人。陈馀在战国时代是个另类,那年头吃香的是法律(法家)和外交(纵横),而他偏偏爱好不怎么有用的人文(儒术),曾经多次到赵国的苦陉(今河北省无极县)游历。富翁公乘氏认为陈馀不是一般人,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陈馀很早就认识了张耳,因为年轻,对待张耳就像伺候老爸,两人的关系用句俗话就是: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幸福总是短暂的,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张耳这个县令也做到了头,非但做不了官了,连普通百姓也做不了了。因为名声太大,张耳成了秦国的通缉犯,赏格千金(一千镒黄金,一镒二十四两)。陈馀也同时被通缉,赏格五百金。

这两个数字很枯燥,只是让人觉得价格不菲,那我来告诉你这两个数字能干什么事。

当年吕不韦看到在赵国做人质异人,认为奇货可居,拿出了千金帮助异人。五百金给异人,让他招揽门客;自己带着五百金前往秦国公关。最后异人成了秦庄襄王,也间接的成就了秦始皇。

秦始皇拿出一个半老爸的身价来抓这两个人,可见这两个人在秦始皇心中的分量。

看到秦下了血本,张耳、陈馀也就只好采用了三十六计最后一计,跑路。那年头没有电视、互联网,两个人虽然有名,但是个人形象并没有普及,所以不用整容,改个名字就可以跑路。

两人跑到了陈县(今河南淮阳县)为一个村子站岗(里监门),借此混口饭吃。某天,两人相对坐着打发时间,这时村里的领导见他们偷懒就鞭打陈馀。

年轻的陈馀想站起来反抗,老到的张耳踢了他一下,陈馀心领神会,让小领导好好的发泄了一番。

小领导走后,张耳拉着陈馀到树后开导他: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死在这龟孙手里吗?

陈馀佩服的点点头。

牛人就是牛人,这两个站岗的竟然能够号令村里的人。

太史公针对这一状况,发出的感慨颇,有幽默感:秦想抓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反而在秦的眼皮底下号令村里人。

(注:这一段的理解可能不准确,关键是不清楚“里监门”是什么职务。引用太史公全文,请方家指正“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关键词(Tags): #张耳#陈余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已经有花了居然没人来沉宝?
家园 挺好看
家园 这俩人在我们的传统历史图书中颇为猥琐

后来才发现也是一代群雄中的人物呢

家园 工科男来学习中
家园 我也是工科男,握一下手
家园 【原创】难道是我错了吗?——张耳、陈馀的悲喜剧(二)[

二、相契

说实在的,张耳在劝陈馀的时候自我安慰的成分更多,毕竟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们,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都能存在上百年,在秦朝廷的天空下他们基本上是没法出头天的。

就这样比较窝囊的生活了十多年,陈胜吴广给他们俩送来了惊喜。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雨中点燃了反秦的大火。

陈胜吴广到达陈县时,张耳、陈馀立刻前往拜访。名人前来投奔,陈胜吴广很高兴,这一来就更有号召力了。

此时,陈胜的手中不仅仅是鸟枪了,战车六七百,骑兵一千多,还有数万士兵。

九百人的启动资金,一下子就捞了这么大一笔利润,陈胜不骄傲一下实在说不过去。

陈县有头有脸的人也很配合,劝说陈胜:将军披坚执锐反抗暴秦,功德无量,应该做楚王。而且为了更好的领导其他人进行反秦事业,不当楚王也不合适。

毕竟这些人的分量还差点,陈胜想让张耳、陈馀也来背书。

张耳、陈馀却不解风情:先不要称王,立刻率兵攻打咸阳,同时立六国的后人为王,这样就给秦树立了多个敌人,减轻自己的负担。攻陷咸阳后,六国后人感念将军恩德,这样成就帝业。

张耳、陈馀的这个思路不能说不正确,为了快速灭秦,这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但是,陈胜似乎不想做一个共主式的“帝”,而是做秦始皇一样的皇帝。他没有同意张耳、陈馀的意见,在陈县称王,国号“张楚”。

毕竟是来投靠的,老板有自己的想法那也只能由着老板。陈胜称王后,陈馀又提出了新的建议:大王的主要工作是西进攻秦,没有更多的精力兼顾其他,我曾多年在赵国游历,熟悉那里的人物和地形,北上攻赵就交给我吧。

这次陈胜听从了陈馀的建议,决定分兵攻赵,但领导不是陈馀,而是陈胜早先结交的陈县人武臣,副手也没张耳、陈馀的份,而是邵骚,张耳、陈馀只是左右校尉,率领三千人攻略赵地。

从这次用人可以看出陈胜的格局,有独霸天下的雄心,却没有用人的雅量。

短短的十几年,秦国没有完成人心的认同就大兴土木,南北用兵,终于尝到了恶果。陈胜所向披靡,北上的张耳等人也没费太多事就拿下了赵地的十座城池。

余下的地方进展就不那么顺利了,这时一个辩士的出现改变了大局,范阳人蒯通(彻)。

蒯通首先威胁范阳县令:不投降,你的脑袋恐怕就不能安稳的呆在肩膀上了。

范阳县令立刻派他到武臣那里协商投降事宜。

蒯通劝武臣:不战而胜,善之善也。

武臣等人也明白强龙难压地头蛇,就听从了蒯通的意见,给了范阳县令一个不花钱的侯印,拿下了范阳。赵其他地方听说后也纷纷投降。

公元前209年八月,武臣等人来到邯郸,听说西进的周文出现了不顺,又听说陈胜经常杀外出作战的将领。

陈胜杀的人中最不该杀的就是葛婴,葛婴在攻下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后,立襄强为楚王,后来听说陈胜自立为王后就杀了襄强,回来向陈胜汇报,陈胜却杀了他。

这事虽然发生在武臣称赵王之后,但是也颇能说明一些问题:陈胜的这一举动彻底断绝了其他人邀功的后路,也为自己带来了麻烦。

张耳、陈馀怨恨陈胜不重用自己,就开始动员武臣:称王不一定非得是六国后人,陈胜都可以称王,你为什么不可以呢?

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何况回去向陈胜汇报后,后果如何真不好说。

于是武臣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陈胜听说武臣自立为王后,火冒三丈,想把武臣等人的家属全部杀掉,关键时候还是有明白人,相国房某劝道:现在的主要敌人是秦,杀了这些人的家属等于又给自己招揽了敌人,不如索性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形势比人强啊,陈胜忍下了,但还是留了一手,把这些人的家属软禁在自己眼皮底下。但特别给张耳一个人情,封他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陈胜承认了武臣的地位后,就派人催促他们西进攻秦,张耳、陈馀又给武臣支了一招:灭秦后陈胜肯定会秋后算账,不如现在扩充实力,攻打其他地方。实力增强后,量陈胜不能拿你怎么样。

武臣不是笨蛋,同意了两人的建议,派韩广去攻打燕地。

韩广拿下燕地后,有样学样,自称燕王,武臣也只好打掉牙和血吞。更倒霉的是,武臣在燕赵交界地被燕军抓获,韩广要赵拿一半的土地换回武臣。

赵派人前往交涉,派去的人都被燕杀了,这时一个饲养员挺身而出,前往交涉。

这位没留下姓名的饲养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心理战:武臣、张耳、陈馀都不是省油的灯,没谁甘居人下,只是形势所迫才按年龄排序先让武臣做了赵王,现在那俩人巴不得你们杀了赵王,这样他们平分赵国,然后借口你们杀了赵王一同讨伐燕,到时候燕国就惨了。

燕一听是这么个理,就把武臣放了,白搭上了若干天的伙食。

中国人搞阴谋(私底下的谋略)真让人是叹为观止,一个饲养员都有这样的水平,人才济济啊!

大难不死的武臣并没有后福,他的霉运还没到头,也可以说,霉运到头了,不过霉运的尽头不是好运,而是噩运。

当武臣安排韩广攻打燕地的同时还派李良攻打常山,李良打下常山后,武臣又让他攻太原。攻打太原遇到了秦的顽强抵抗,秦军将领用秦二世的口气给了李良一封没有封口的信:你本来就是我的幸臣,如果你能够及时反水,赦你无罪,还将重用你。

李良不是笨蛋,他知道秦法的严苛,即使反水,也不会既往不咎的。他还是决定回邯郸请求增兵。

在回邯郸的路上,李良老远看到迎面过来一支很气派的人马,以为是赵王武臣,赶紧爬在地上,等待队伍过去。

等到队伍过去,李良才知道,那不是武臣,而是武臣的姐姐,碰巧这位贵妇喝醉了,没理睬李良就扬长而去。

伤自尊了,彻底伤自尊了,一个女人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旁边的随从又火上浇油:武臣本来就不如你,现在连女人都不拿你当回事了,杀了她。

李良马上追上那个贵妇,咔嚓一声。然后率军袭击邯郸,杀死了武臣、邵骚。张耳、陈馀在赵耳目众多,侥幸逃过一劫。

张耳、陈馀整理了一下赵国的人马,还有数万。此时赵国又一次出现了权力真空,这次是彻底的真空,下一步怎么办摆在了张耳、陈馀面前。

家园 老兄果然效率高,赞!

李良之所以不信,估计还是没有封泥的原因

并非担心秋后算帐,不然无法解释其后来投降章邯事。

另外武臣的事情其实也为后来刘邦韩信之间埋下了伏笔,两者何其相似啊。

家园 呵呵,有了感觉就抓紧写下来

我觉得,之所以没有封泥是秦将故意的,有点像后来曹操破马超韩遂的样子。

至于李良后来投降章邯,也是因为无路可走,抱着万一的心思去投机。

我隐约记得李良好像还是被残杀,一时想不起在什么地方了。

家园 铁手也赞赏你的高效呢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gaga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原创】难道是我错了吗?——张耳、陈馀的悲喜剧(三)

三、相隙

公元前208年十一月,武臣自称赵王四个月后,被杀。

下一个领导应该是谁?

张耳?

陈馀?

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你们俩都是外来户,要想在赵称王,这个基本上很难。还是从赵国后人中寻找一个吧。

张耳、陈馀不是没有野心,但是武臣的例子就在眼前,他们也只好暂时收敛自己的野心。从赵国后人中找到赵歇做了赵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

赵歇的运气不错,当上赵王后迎来了难得的平安期。

秦军的将领章邯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章邯的作战对象很明确,谁称王他就打谁,出关后先打陈胜,陈胜死后,就打魏王魏咎,顺便还捎带着杀掉齐王田儋,楚重新立了楚怀王后,他又攻打楚。

从公元前209年九月领兵攻打周文开始,到公元前208年九月杀掉项梁,章邯在一年内总共杀死三个王:楚王陈胜、魏王魏咎、齐王田儋,两个军事高级领导:周文、项梁。

章邯认为,搞定王后,就等于搞定了整个地方。但是他杀了项梁后出现了判断失误,他认为楚的怀王不过是个傀儡,于是没有一鼓作气继续攻楚,而是挥军北上,章邯来到邯郸,把所有的人都迁走,基本上把邯郸城夷为平地。

公元前208年后九月,张耳和赵王赵歇看到章邯来者不善就退守巨鹿城,王离、涉间包围了巨鹿城。

王离,秦名将王翦的孙子。

陈馀北上常山召集了数万人马,在巨鹿北方驻扎。

章邯驻军巨鹿南面,为王离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巨鹿城中兵少粮食更少,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张耳心中没有底,再三催促陈馀前来救援。陈馀面对秦正规军没有继续前进的勇气。

看到陈馀踯躅不前,张耳不仅怒火中烧,派自己和陈馀的老相识张黡、陈泽前去指责陈馀:当年相约共生死,如今我在巨鹿城随时就会去见列祖列宗,你拥兵数万不肯相救,是什么意思。如果讲信用,为什么不全力出击,履行当年同生同死的约定?如果全力一击,或许还有万一取胜的侥幸。

陈馀也有自己的看法:全力出击只是白白送死,我之所以不去死,是想以后为赵王、张君报仇。

张黡、陈泽劝道:现在顾不了以后了,你先给个态度吧。

陈馀也没办法,只好给两人五千人马,这五千人果然打了水漂。

章邯自从出兵以来,面对各路反秦势力,基本上所向披靡,但是在巨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然而慑于章邯的剽悍,前来救援的各路诸侯也只是坚守不战,这些人中就有张耳的儿子张敖。

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三个多月过去了,巨鹿还在赵的手中。

就这三个多月,成就了一代天才,也使章邯从如日中天迅速成为夕阳无限好。

章邯轻易放弃楚,终于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项羽率军北上,前来救赵。

项羽来到漳河边后,并没有直接破釜沉舟,而是派英布等率两万人渡过漳河做了试探性进攻。秦军主力果然不是盖的,这两万人没有讨到便宜。

因为项羽是矫诏杀的宋义,如果这次战斗不能达到他预期的效果,项羽的下场将会很难看,这一点项羽比谁都清楚。

只能玩一把大的了,破釜沉舟,每人带三天的干粮,这才是真正的“不成功便成仁”。

在破釜沉舟之前,项羽早就安排人多次切断王离的后勤补给线,造成王离粮食缺乏,而且还逼的章邯向后退却,避免了腹背受敌。

可以看出整个巨鹿之战是一次相当周密的军事行动,前期有试探性进攻,决战前又毁坏敌方后勤线,然后才是毅然决然的决战。

破釜沉舟只是表示决死决战的决心,无视这些前期工作,只是强调破釜沉舟,很容易让人觉得项羽就是一介武夫。

一看楚军如此神勇,其他前来救援的各路诸侯,也有了进军的胆量。

解除了巨鹿之围后,张耳出来感谢各路诸侯,同时指责陈馀。

张耳问陈馀,张黡、陈泽哪里去了。

陈馀说:我给了他们五千人马,他们全部成仁了。

张耳却认为他们俩被陈馀杀了,并多次追问陈馀。

陈馀也急了: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如此之深啊!难道是容不得我身在高位而让我放弃将位?

说完就把兵符印信解下来交给张耳。

一看陈馀这个举动,张耳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目瞪口呆,只是下意识的推脱。

一次内急,解除了尴尬,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最后结局。

陈馀上厕所的时候,张耳身边的人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快点拿过来吧。

陈馀回来一看就知道,一切都过去了。于是带领自己麾下几百人离开赵,过着打猎捕鱼的隐居生活。

也许有人认为张耳太不着调了,你自己的儿子也是作壁上观,见死不救啊,为什么只是责怪自己朋友,而不惩罚自己的儿子。

张耳有没有惩罚儿子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朋友在中国的传统伦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所谓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基础。前四伦要么是基于人身依附(君臣、夫妇),要么是基于血统(父子、兄弟),跟个人生存有着密切关系。而不着四六的朋友却能跟他们并列,可见朋友的重要性。

如果把一个看似不怎么相干的人,提高到跟自己密切相关的地位,会不会对他也有超乎一般的要求呢?

张耳对陈馀的苛刻要求大概就是基于这种心理吧。

家园 safa
家园 good:)
家园 那个时候很看重义的。

所谓一诺千金。多少人为了守一个“诺”字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特别是那些刺客。很多都是八杆子打不到的,也会为了一个承诺就去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杀人。

这样看来,张耳对陈馀的“苛求”也确实好理解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