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挽救了一个盛世的人——被低估的周亚夫(一)再修改 -- 江南水

共:💬187 🌺119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safa+flowa
家园 汉景帝这么一个简朴,谦逊的人,在皇帝的位置上,还是

对不住这些忠心的晁错、周亚夫们,什么地方出毛病了?

无功不封侯,打天下时约好的,怎么就真成了皇帝一家的天下呢?皇帝掌握所有官吏的生杀大权,就真的对国家好了?

骄傲也好,一根筋也好,能说真话,不当老油子就好,那些官爵就真得这么有意思?按曹家雪芹的说法,保住家庙的产业不被查抄,后代有个活路的前提下,自己爱怎么活就怎么活。

家园 皇帝为所欲为肯定是不妙的

皇帝为所欲为肯定是不妙的;但是实际如此,人臣就得考虑保全之道

家园 周亚夫个性使然

原则性和灵活性怎样才能运用自如呢?这是个问题

家园 大多数人会选择保全之道,历史也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但

有些小亮光,可能划过这些漫漫长空,原来我们国家也可能出华盛顿、富兰克林的。

很多汉朝形成的东西,比如说君臣父子,已经凝固了我们很久了,还要继续下去么?

家园 楼主的笔风颇象明月啊

难不成是本人马甲?

花上花上

家园 君臣父子要不要继续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君臣父子要不要继续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参考下王莽。

不是以领袖的个人人格为转移。

美国那票内涵也多了,不敢妄言。

强大的传统也带着强大的力量,根植在人们内心的是认可这个体系的稳定性,如果局势发展,这个体系不在稳定了,那么顺应形势可以造就英雄;如果不顺应方向歪了,可能是悲剧英雄也可能是狗熊了。

家园 稳定而不压抑生机,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区区对国家的祝福
家园 错爱错爱,不敢望明月的项背

明月兄用讲故事的手法书写严肃的明朝三百年,融趣味性于正史,以我读历史书以来所知,以前只有太史公做到了,在我看来,就这一点明月兄足以媲美太史公

家园 【原创】挽救了一个盛世的人——被低估的周亚夫(六)下

自从汉王朝立国以来就面对着北方匈奴强大的压力,白登之围后汉朝廷在匈奴面前始终是被动被动再被动,堂堂大汉国母面对匈奴单于的调戏也只能卑辞以对。但是,农耕社会的安定生活对一些匈奴贵族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偶尔能吸引个把匈奴贵族前来投降,这一年开市大吉竟然一次来了五个。

怎么处置这些匈奴人,又成了周亚夫和汉景帝交锋的焦点。

汉景帝决定封这五个人为侯爵,这只是鱼饵,用来吸引更多的匈奴贵族,一点点的瓦解匈奴,作用可能有限,但是有毛不算秃,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

周亚夫不同意,反驳的口气很刻薄:陛下如果封这些叛徒为侯,以后还好意思责怪别人不忠心吗?(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这是典型的唯道德论。

说实话,怎么对待叛逃过来的人实在是个两难问题,不重赏吧,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来投奔;重赏吧,难保自己人不会有样学样,背叛自己去领重赏。

通用的折中手段就是,对待叛变过来的人重赏而不重用,对待背叛自己的则严惩不贷,也只好如此了。

汉景帝这一次很强硬:丞相的说法没道理。(丞相议不可用。)

公元前147年十二月,汉景帝毅然决然的封这几个人为侯。

事实证明,汉景帝的做法是恰当的,此后不少匈奴人投奔汉朝。后来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这些投奔过来的匈奴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年底,九月,周亚夫声称有病被免去丞相。

也许他实在受不了跟有道德缺陷的人并列吧。

然而,这还不是周亚夫最后的结局。

汉景帝并没有忘记退休在家的周亚夫,某一天,汉景帝在内宫(禁中)请客,他请的客人就是周亚夫,这是一次充满了玄机的邀请。

周亚夫并不知道,这一次的赴约将决定他的最终命运。

周亚夫来到席前,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场面,面前只有一块大肉,没有切肉的刀,也没有筷子。

周亚夫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深意,想当然的认为这是负责宴席的人故意怠慢他这个前丞相,心中难免不爽,立刻向负责宴席的人索要筷子。

此时汉景帝悠悠的说道:这一切还不能满足你吗?(此不足君所乎?)

我给你的还不够多吗?

这一刻,周亚夫似乎明白了,赶紧谢罪。

汉景帝冷冷的说:起来吧。

周亚夫告辞退出。

看着周亚夫的背影,汉景帝说了那句注定了周亚夫最终结局的话:看他怏怏不乐的样子,就知道他不会为年少的皇帝所用!(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我以下所做的,只是为了未来的皇帝,他太年轻了。

这时候,周亚夫的年龄似乎不小了,他儿子开始给他准备随葬品了,古人对生死看得很开,有钱人活着的时候差不多就把葬礼所需准备完毕。

既然是出身将军世家,随葬品就少不了武器。

因为是大户人家,所用的随葬品,能用真品的绝不用替代品。

周亚夫的儿子买的是正宗官方出品的铠甲和盾牌,并且还是大手笔,五百副。

这位少爷显然不会把这五百副武器自己扛回家,而是雇人帮忙运回家。

有钱嘛,雇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横不能你让一个亿万富豪干搬运工的活吧。

周亚夫的儿子虽然是大户出身,但是有葛朗台的基因,把人家往死里一顿使唤,事后却不付劳务费。

这帮雇工愤怒了:你没钱,哥儿几个认倒霉,不开眼的揽了这么个破活;你们家位极人臣,两代三公,竟然还这么抠搜。

他们知道,这些国家制式武器是这小子偷偷买来的,于是就向官府告发了。

汉景帝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听到这事不禁感叹,刚想睡觉呢,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这个枕头还是周亚夫不争气的儿子轻易递过来的。

也不多说什么了,先派人去问一下什么情况吧。

可能是来询问案情的人级别不够,周亚夫一言不发。

汉景帝听了汇报,勃然大怒,《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之所以引用原文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字“骂”。在太史公笔下,用“骂”来描写皇帝发言的时候,这个皇帝基本上就是刘邦,汉景帝竟然也享受了这种待遇。

以汉景帝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背景,应该不会像他爷爷那样没素质的随口骂人,看来这次真的是急眼了,被周亚夫沉默以对的蔑视惹急眼了。

班固在《汉书》中对汉家皇帝多有回护,但是在这里他还是实事求是的写到:“上骂之曰:‘吾不用也。’”

“吾不用也”,就四个字,却比四百个字还难理解,我的理解是“我不需要他解释什么”。

汉景帝下令,周亚夫去找最高法院院长(廷尉)报到。

廷尉问的很直接:阁下是想造反吗?

级别高的人问话了,周亚夫只好回答:我买的是随葬品,怎么能说是造反呢?

这个叫福(姓不详)的廷尉说出了一句臭名昭著的话:你纵然不在人间造反,也是到地底下去造反。(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大汉的廷尉管的真深入,连地底下的事务都要插上一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了罗织罪名,死不要脸的精神。

在廷尉府,周亚夫五天没有进食,吐血而亡。

据说,曾经有个许大妈给周亚夫相面,说他富贵至极后饿死。

临死前,周亚夫受到了狱吏的残酷虐待。(吏侵之益急)

其实周亚夫本来不该这么死的,他完全可以很有尊严的自杀。

又要扯到周勃了。

当年周勃因为被认为谋反而下了监狱,出来后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曾经统率百万大军,自以为就很威风了,没想到狱吏比我当年更威风!(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从此,有头有脸的人犯了事儿,或者被官府追查,啥都不说,立刻自杀。这在汉初成了惯例。

当那个低级官吏去向他询问情况的时候,周亚夫是想自杀的,但是他的夫人劝阻了他。

这位周夫人可能从老公公那里得到了启示。

周勃也是因为谋反被抓进去的,最后不还是出来了吗,虽然受了不少委屈,但好歹还活着啊。

周夫人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汉文帝抓周勃不是非得杀他,或者说,不敢杀他。

汉文帝那么做,只是给那些拥立自己的人一个警告:现在我说了算。哪怕你对我老爸有天大的功劳,哪怕你不遗余力的力挺我,都要老实点,我才是真正的老板。

客观上,汉文帝也不敢杀周勃,毕竟当时那帮打天下的老臣还活着不少,杀了周勃搞得他们兔死狐悲,逼得他们狗急跳墙,汉文帝这个皇帝能做到什么时候就难说了。

但是,此时汉景帝早已定下了杀周亚夫的决心,在客观上,也没有一股力量能够制约汉景帝去杀周亚夫。周亚夫的结局已经在那个饭局上就注定了。

对了,当年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帮周勃说了话,或者说是给了汉文帝一个台阶,汉文帝的老妈薄太后断定周勃不会造反,才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而此时,却没有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来帮周亚夫说话,或者说是给汉景帝台阶。

因为梁王刘武的关系,窦太后对周亚夫没有什么好印象;此后,又因为反对加封皇后的哥哥,周亚夫更是直接的驳了窦太后的脸面,窦老太太不主动提议杀他就不错了。

性格即命运,不是很确切,如果周亚夫只是一个骄傲的纨绔子弟,他的下场不会如此,因为一个纨绔子弟犯不着让皇帝这么煞费苦心。

或者可以这么说:性格加能力即是命运。

就在周亚夫饿死一年后,那个老在妈妈耳边打他小报告的梁王刘武也去世了。

他们联手拯救了一个时代,这是他们共同的荣耀!

公元前141年正月甲子(二十七日),汉景帝去世,不知道在九泉之下,他会不会对周亚夫说一声:对不起,我也是迫不得已。

七、悲剧

按说一个盛世被挽救回来,结尾应该像童话那样:从此人们开始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但是写完上面那些我才发现,在整个事件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以悲剧收场。

制造事端的反派们的下场是悲剧。

主犯吴王刘濞是悲哀,他被盟友出卖,想苟活于世而不得。

次主犯楚王刘戊是悲壮,兵败后毅然自杀,颇有些伯祖父老对头的风范。

其它的从犯是悲凉,他们以为能够改天换地,没想到,面对不怎么入流得小角色,他们依旧没有还手的能力,他们甚至算不上配角。

反派们的悲剧下场算是剧本预定的,那尽力维持秩序的正派们呢?

晁错,满腔热血,一心报国,直到临死的那一刻才知道我已经出局了,这算什么,悲恸?

袁盎,既能为公,又能为私,尽力想做到公私兼顾,最后还是因公牺牲,这算什么,悲惜?

梁王,本来没有什么野心,被哥哥的一番话忽悠了,最后鸡飞蛋打,还失去了兄弟情谊,这算什么,悲痛?

周亚夫,我骄傲,我有资本,谁有我那样的老爸,谁有我那样的功劳,因为骄傲就可以饿死吗,这算什么,悲辛?

汉景帝,受了晁错的撺掇,出了漏子他又一筹莫展,还净出馊主意,最后还要让我背上杀师的罪名;为了儿子我又背上杀功臣的恶名,这算什么,悲苦?

那些没有留下名姓,曝尸沙场的普通士兵呢?

谁又记得他们为这个盛世献出了一切?

他们是历史剧中跑龙套的,死跑龙套的,死在了跑龙套的工作中。

只能对他们悲叹一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荣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悲剧。

我们呢?

是生活在荣耀的时代还是悲剧的时代?

是生活在时代的荣耀中还是时代的悲剧中?

借用《汉武大帝》中的一句台词:最终只有天知道!

千百年来人们斤斤计较于晁错的忠心、冤枉和惨死,而忘记了是他挑起了事端。

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于周亚夫的无辜、刚烈和绝望,而忘记了是他平息了事端。

千百年来人们只记住了他们的谢幕,而忘记了他们的高潮,这对他们不公平。

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

以此来安慰被遗忘的人……

[MP=320,240]http://www.humei.net/jq/mp3/02.track02.mp3[/MP]

通宝推:rentg,崂山一道士,方平,桥上,
家园 春秋战国之风尚存啊

滑稽列传中东方朔那段陈词可为这个时代做一个注脚。

只是,大一统的时代已经没有了列国相争时那么多的缓冲空间,于是碰撞变得更加激烈。光芒更加耀眼了,也更加容易灼伤人了。

那个欧亚大陆的文明同年年代,人心都是相通的啊。雅典的米太亚得,米斯多克利,伯里克利,罗马的大西庇阿,马略,凯撒。他们都是悲剧英雄。

就在七国之乱的前后十几年间,罗马人也征服了马其顿和迦太基,地中海的霸主诞生了。自从公元前202年开始(那一年,两个苦大仇深的军事天才都得到了他们一生唯一的失败),两个帝国都没有放松。而在此之后,无数悲剧(辉煌)还将围绕着两个统治数十年的君主(刘彻,屋大维)上演。

我等看官,便继续听江南水评书论道。

家园 精品,果真精品,鲜花
家园 好文章, 有深度!
家园 打的更短的应该是王阳明打宁王
家园 受教,是我孤陋寡闻了

受教,是我孤陋寡闻了,王阳明打宁王只用了四十几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