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晁盖之死新论 -- 猪头猪脑
[SIZE=3]最近重读水浒,温故而知新,对晁盖之死有了新的看法。
《水浒传》中是这样描述晁盖之死的,在攻打曾头市前三日交锋无果的情况下,第四天,有两个和尚投奔献计劫营,晚上劫营途中,发现中计,即刻撤军,走不到百步,伏军四出,晁盖率部“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箭杆上刻有“史文恭”三字,又是一枝药箭,晁天王终不治归天。
至此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史文恭杀了晁盖,但细读之后,我对史义恭杀晁盖这一定论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认为杀晁盖另有其人。
原因如下:
一、金沙滩饯行
原文如下“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断”金沙滩在梁山泊山口,从地理角度来分析,山口的风一定是大的,但大到了将新制旗杆栏腰吹断,未免有点夸张,为什么宋江若干次出征,毫无意外,而晁盖唯一的一次就蒙上了这样的一层阴影。这很值得思考。而旗杆被吹断也无外乎于以下几种可能
①上天预警,希望晁盖不要出征
②风力太大,吹断旗杆
③有人在做旗杆时,动了手脚,故意制造凶兆,为晁盖遇难做舆论准备。
二、在吹断旗杆后,宋江等的劝解
旗杆吹断后,吴用是这样劝的,“此乃不详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宋江劝的更绝,“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未为晚也。”
在中国军事风水传统中,主旗被折预示折损一员大将或主将,这简直就是常识,而宋吴等人的劝解很耐人寻味,并未劝阻晁盖撤军,而只是说过一阵再去。
我不知在这样的劝解下有几人会听从,想来晁盖也是骑虎难下,“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
三、箭杆上刻有“史文恭”
晁盖夜袭曾头市,发现情况有变,“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遇伏后,晁盖“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
通过施公描述,我们知道晁盖中箭是在回营路上,即面向本方营寨时中的箭。
我有一疑问,在两军对垒设伏时,作为曾头市主将的史文恭,不作镇中枢,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反而跑到第一线去当射手,舍大义而拼小力,似乎和史文恭“三日不出战”耐着性子和晁盖磨,引其入套的一贯作风不符。
而且文中从未描述过史文恭箭法有过人之处,他是如何在夜色茫茫中一箭射中晁盖的呢?
四、晁盖死后,双方的反应
曾头市唱有一首歌谣:“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交锋过程中,曾家五虎之一的曾魁也曾说过要捉晁盖请赏的话,这至少证明,曾头市是死心踏地和梁山为敌的,也不怕与梁山为敌的,而且在第一场战斗中,曾头市大获全胜,以弱胜强,且击毙敌方首脑,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战绩,但是铁心和梁山泊为敌的曾头市却从未宣传过,而且在二打曾头市中,两军对垒时,曾头市也从未提到过这一大捷,用以打击梁山土气。
而梁山方面也很奇怪,在两军对垒时,宋江也从未公开提出要为晁盖报仇,或指出双方曾有过这样的仇恨。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认为梁山泊二打曾头市是为晁天王报仇,实际这是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二打曾头市,夺马方为原因,为晁盖报仇只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幌子,而且是个不光彩的幌子。
在曾家二虎丧命后,曾长官下书是这样说的,“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因:“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
我抢你几匹马,放几根冷箭,至于有这么大的仇吗?今天我儿子也死了,这罪我也算赔了,咱们讲和吧。……哈哈,原来曾头市压根就不知是他们杀了晁盖。
宋吴二人的回信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也很有意思“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
看明白了吧,两家的冤仇不在晁盖、史文恭,而在于马匹,大家有点自作多情了,而且这个仇也很好解,还马交点钱,再交出一个人,这人不是史文恭,而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郁保四,这还不耐人寻味吗?
五、晁盖遗嘱
智取生辰纲一案曝光后,宋江冒天大风险通知晁盖,使得晁盖死里逃生,而晁盖自此后视宋江为再生父母,见一次,必让山寨之主一次,凡此不下五次,而且都是在公众场合,只有一次没有再谦让,就是临死之前,他放下遗训,“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一下子推翻了他以前所有的推让之举,是什么让晁盖做出了这么大的转复呢?晁盖是不是在临死前发现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转变,等于直接否定了宋江继任的可能!因为大家都清楚,山寨之中能捉史文恭的人太多了,但宋江却是绝对的不可能之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六、晁盖死后宋江的反应
晁盖中箭后,宋江即不求医,也不问药,“守定在床前啼哭”——等着他人死。
晁盖死后,山寨不可一日无主,有晁盖遗嘱当前,梁山泊理应墨纟至出兵,立即为晁盖报仇,然后拥立新寨主,但是宋江却“每日领众举衰”,“无心管理山寨事务”,寨中事务一乱,大伙只能推他出来收拾,且宋江一坐到主位,即刻发了一大通号令,把山寨大小职务安排的有条不紊,哪里象是哀恸过度乱了方寸之人。
根据以上几点,我认为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晁盖并不是死于史文恭之手,而是另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其实《水浒传》里已经讲到了。
一.白龙庙小聚义
劫完江州法场齐上梁山,山寨中共有四十位好汉,晁盖此时便又要让出山寨之主,宋江坚辞不就,坐了第二位,吴用、公孙胜做了三四位后,宋江喧宾夺主,“休分功劳高下,旧头领重主位,新头领坐客位”,读来轻描淡写,但实际内容丰富,本来一到梁山大家便是兄弟,不分你我,按功劳排座次,并且应该紧密团结在以晁盖同志为核心的梁山泊中央周围,宋江硬要分宾主,咄咄逼人,旧头领才9人,新来的头领多达27人,这样一来人为的阻止了头领间的融合。
我们可以替晁盖想想,千里跋涉救宋江回来,又多了众多好汉,本是一桩盛事,庆功宴上,被宋江这么一搅,两列好汉众寡悬殊,壁垒分明,晁盖居中,又怎能端坐,新头领的喧嚷,反衬出旧头领的寒碜,身旁又是顾盼自雄的宋江。
这哪里是庆功,简直是受罪!
二.出征
宋江不以山寨大义为重,把梁山头领视为已出,培养心腹不让晁盖染指,每逢战事,“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使轻动,”使得晁盖一、指挥不动新头领,二、结识不得新好汉。宋江出征,新到的好汉越多,旧头领的比例越低,晁盖的影响力越弱,晁盖能出战的唯一前提就是打恶战、险战。
三、晁盖的话
打曾头市时,宋江不让晁盖出战,晁盖这回是这样说的“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一山之主,居然还怕别人怀疑自己和属下抢功劳。可见晁盖当时在山寨中的影响已大幅度下降,他也深深感受到宋江咄咄逼人的威胁,明知此战危险,仍然要挺身而出。
在夜袭曾头市中,林冲要替晁盖劫营,让晁盖接应,晁盖是这样回应的,“我不自去,谁肯向前”,八个字里,透出多少心酸和无奈,堂堂一寨之主,令不能行,只好自己在前杀开一条血路。
四、下属的话
晁盖中箭后,除三阮、杜迁、宋万护送回山外,剩下15人商量时说“不想遭这一场,还应了风折认旗之兆。”(舆论效应出来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曾头市急不能取得。”而呼延灼一句顶死,“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而梁山泊被劫寨大败而归,只有戴宗一人信令撤军——哪次宋江吃败仗,晁盖不是倾山寨之力营救。
以上几条已充分反映梁山的权力斗争已进行的一个关键时刻,晁盖作为一个直性子的人,已不符合梁山泊的发展,他出兵曾头市的命运是注定的——他一定要被史文恭杀害。
如果史文恭没有这个能耐,那就由有这个能耐的人替他完成这个任务,梁山伯上箭法如神的人只有一个——小李广花荣,而他又正是宋江心腹的心腹。
所以我的结论是晁盖并非是死在史文恭箭下,而且死于权力斗争,死于暗箭,直接策划人是宋江,执行者便是花荣。[/SIZE][SIZE=3][/SIZE]
山寨之中能捉史文恭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没有,在卢俊义上山前没有哪条好汉可以胜过史教头。
事实上,宋江带着人马上梁山后,就注定了梁山头领会有变动。
看看当时的阵容:
左边一带: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
右边一带: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矮虎,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共是四十位头领坐下。
宋江反客为主,只是早晚的事。
三大祝家庄后,宋江的声势如日中天,段景往又说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这摆明了没把晁盖放在眼里,此时晁盖坐不住是一定的。
如果晁盖不死,梁山早晚还会有火拼,不过再发生火拼就不想第一次那样,只是死一个白衣秀士王伦了,晁盖的班底好歹比白衣秀士强。
火拼后的梁山头领还会是宋江,这是由实力决定的,没法子。
想当年,林冲为晁盖火中取栗,让晁盖得了梁山头领这么大一个便宜,后来老施给晁盖安排这么个结局还是不错的,不管他死在谁的手中。
比如,呼延灼、关胜,还比如,林冲、三阮,如果史文恭被这些人抓住宋公明哥哥就麻烦了。
其实,我觉得史文恭也没那么厉害。河里早有人指出,捉史文恭非卢俊义莫属实际上是宋江制造出来的谣言,为的是使宋江顺利坐上梁山头把交椅。
当然,没有卢俊义这个鸡蛋,宋江照样能做成槽子糕,只是要费一些力气。
比如,通过吴用的设计,可以让史文恭被武松、花荣,李逵等捉住(或杀死),这几个人都有相当武力,又都是宋江的铁杆心腹,完成任务后自己断然不会当老大,还是要让位给宋江。
另楼主分析晁盖之死的过程我有一点小疑问,如果是华荣下的手,那么华荣就要跟随在晁盖附近,而晁盖此次出征并没有带华荣(无斋主人指出,晁盖实际上已经不信任华荣等宋江系头领),他不怕被发现吗?
所以我猜如果宋江真的就想在这次下手的话,就只能在晁盖带的人中物色,虽然小卒也能干这事(暗杀)但还是由头领干方便些,晁盖此次出征带的头领除了他自己的心腹林冲、刘唐、三阮以外还有穆弘、张横、黄信、燕顺、欧鹏、杨林等跟宋江走的比较近的人(想不带没法子,晁盖的心腹没几个了)。宋江有没有可能策动其中的人来下此黑手呢?不好说。
对了,前几日网上有人提到梁山排座次时三十六天罡大多数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也确实有没什么亮点的,比如——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好奇怪。
我个人认为花荣是在晁盖下山之后,在他的宋大哥的指示下,单枪匹马悄莫生息的由在大队人马里的小喽啰掩护提供帮助,最后射出致命一箭的,否则哪有这么巧,史文恭的箭又没见有多准,后面又从不见他借此炫耀!
梁山秘不发丧,曾头市并不知道有此战果
不然这等邀功请赏的事情,岂能放过
什么,其人个性有何变态之处,谁能知道呢?穷分析这个干嘛,再说,没有写过30万字以上小说的人,根本没有足够阅历,尽说外行话。三国还有些历史根据可搞,写水浒红楼金庸评论的人都快歇了去吧
『舞文弄墨』 [野史乱弹]大宋宣和疑事-水浒暗传 (不定期连载)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culture/1/265183.shtml
是的是的,是我自己写的!
不管是写着玩还是管中窥豹分析当时文化民俗,水浒几百年来给多少人带来了多少乐趣?
楼主写这个,写作意图是什么?
在网上写的小品,不是专业论文,不是为了流芳千古,不是为了著书立说,连一分钱都不赚,还要自己掏腰包上网,为什么啊?也就为娱己娱人。自己写着有趣,别人看着找乐。有人看就行了,没人看当日记也没错。
什么外行内行的,我看您就是娱乐的外行。你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相声歌舞有什么教育意义?还就有个相声《歪批三国》,您以为那是为了品评三国呢?就是娱乐而已,拿水浒当题材就是因为他比较有名,可说的东西多,说起包袱来大家都知道,能找个乐。
您着什么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