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战略角度看抗战中国战场的一点浅见 -- 萨苏
总是指望着“美国朋友如何如何。”,一点骨气都没有。将自己的希望建立在别人帮助的基础上。
我同意你的观点前一部分。不同意你的观点后一部分。
毛泽东论持久战我不知道你是否读过,其中对日作战胜利的条件有一个描述。中国内部建立坚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认为是第一重要的条件。全民动员,全民上阵这没有错。我同意你开始所讲的,
但,中国获得广泛有力的国际支持和援助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后期的战略反攻阶段。毛泽东在文中同样举了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的例子。其中一条就是,“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
中国对比日本是个大国,但是对比日本中国还是一个弱国。所以,光讲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志是不能战胜日本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除去中国进行是正义战争以外,也因为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所谓站对队,就在这里,中国站到了反法西斯阵营中,得到美国的支持,也得到反法西斯阵营其他国家的支持。得道多助,这样中国才具有最终战胜日本的一个条件。蒋介石政府对日的宣战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加入反法西斯的阵营中,我个人认为这点客观评价应该算功,谈不上依靠美国就是国耻。
朝鲜战争和抗日战争有些区别,从规模上,朝鲜战争属于局部战争,抗日战争是规模更大的全面战争。从意义上看,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实际是国土保卫战。当然就说打的都是洋鬼子来看,这点倒是相同的。
似乎您认为中共武装在抗战期间就已经具备了或者接近具备了后来三大战役期间的战斗力了,然而这并不是事实。
中共在抗战期间由于奉行在敌后战场展开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在取得了总体兵力上的大规模长足发展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是正规战能力的急剧下降。到抗战末期,除了18A,N4C的主力兵团仍旧具备一定水平的正规战能力外,占中共武装力量大头的基层游击武装的战术水平是相当低劣的。原因就是在游击战过程中不能以团以上规模作战作为和日军战斗的主要形式。这样一来大量中共游击武装的指挥员也就极度缺乏正规战条件下的战术素养。于是在解放战争的前期和中期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地阻遏了中共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当时大量中共基层军官的战术水平还不如国民党军队普通士兵。陈毅在华野的一次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曾经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当时中共军队基层军官战术水平亟待提高的状况:一次是询问某个连排级军官在警卫司令部时的战术原则,他老兄东拉西扯半天防谍保密政治动员,无奈只好当场让一个解放战士(即原国民党军队士兵)讲,人家几句话就讲明白了。另一次是在战斗中,一个营进攻国民党军阵地,几次被打下来,营长急得团团转,旁边一解放战士大着胆子说你这么打不行,好在那营长当时也不摆架子,赶紧问该怎么打,然后那战士告诉他要讲配合以及如何配合,最后那营长是按照这个战士教的打下来的。如果说这是中共军队在总体条件优于抗战时期的普遍战术水平,那么可以想见在抗战时期中共武装的大部分基层指挥员是根本没能力组织您所希望的那类正规战斗的,特别是在连中共主力兵团基本上都只能保证一个战士5发子弹的物质条件下。实际上,抗战时期的中共武装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去和日军作战了。如果还要对中共武装的抗战表现犹嫌不足的话,那么重庆政府对于中共武装的封锁和打击则是罪魁祸首。我个人认为,抗战期间中共武装的正规战能力是根本无法和三大战役时期相比的。三大战役期间的正规战能力来自于之前各战略区开展的大规模正规化练兵以及转化过来的大量国民党军士兵加上根据地兵工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些条件在抗战期间是不具备的。
我的意思是,中日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完全不必等到美国日本宣战
了,我们再宣战.早就应该对日本宣战了,因为再怎么站队,我们绝对不可
能同日本站在一起的.而谁是日本的敌人,谁就是我们的天然盟友.而日
本的盟友,反倒不一定就是我们的敌人.
因为日本人来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亡国灭种,在这个关头了,还当缩头
乌龟,我看不出这个战略有什么高明.
我也没有说"依靠美国就是国耻"
对日宣战了,难道就会阻碍我们以后假如反法西斯阵线吗?
对日宣战了,我们就会拒绝一切外来的援助吗?
但是你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援助上面,行吗?关键是自己要努力,
抵抗住敌人的三板斧.
再说,要是万一的万一,美国日本结成同盟来对付我们了,那么我们
是不是更加不应该对日本(还有美国)宣战了,肯定打不过了么,就那么
无声无息地等待灭亡?
您能具体提示一下吗,当然请结合当时的国情,国际情况谈,还有也可以谈谈有哪些渠道可以引进外资,外国技术,外国装备.如果您认为这个不需要,自己都可以搞,那也没问题,
我就不知道,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积累算如何一回事情了,
就是自己努力,四个字那么这么简单吗,国家就会强大吗
所以抱着留着实力的态度,没计较一时得失,事实确实如此,日本人是强弩之末,最后是给国军赶着回去的.
这个老毛放弃延安,和蒋周旋一样.
政治,就是黑暗的,实力才是根本的
而是那些可能给援助的国家会不会继续给,如果会继续给,会给多少的问题,考虑到我们当时的情况,这并非是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蒋政府的考虑是对抗战全局有利的。
那个可笑的宣战借口,倒的确是表现出这个政府的另一面,但这不影响他们在是否宣战问题上的得分。
而非意气用事,忘了自己的处境
令尊是令人敬仰的英雄,只是可叹随后的那个时代不能容人。
中国应该如何避免这么大的伤亡,如何不那么轻易地就丢掉那么多的国土,如果日本不对美国宣战,没有盟国的援助,我们的战争应该如何打?
我认为这对将来是有意义的。
严重鄙视在这里说历史没有如果的人。
1931年?1937年?1944年?
这几个阶段的国内,国际形势都完全不一样。
而且你有万全之策,我就要坚持一定之规?
所以这种讨论,基本上最后都是吵架,比评论历史本身还要麻烦。
关于抗战看到得太多的讨论往往是历史人物和政党的的功过是非。
很少看到关于当初军事上的错误的检讨, 有哪些经验教训, 尤其是其他可能性的论证。往往“历史没有如果”,一言以“毙”之。
仿佛中国抗战就是靠的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关键仿佛就是挺到盟国参战。
最近读了美国人关于二战历史的回顾的文章, 对于二战中各国的主要失误之处都作了总结,包括日本袭击珍珠港。
那么中国的失误在哪里呢?日本如果没有犯袭击珍珠港的错误呢?没有盟国参战,中国还有多少胜算呢?
这里饱学之士很多,很想听听各位的见解。在下的确是才疏学浅,没有能力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很有兴趣读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