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中华文明胡说几句 -- 青瓜

共:💬46 🌺5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你这
家园 自然科学知识是普世的

社会科学知识如果要运用,就必须结合当地社会的实际。

至于哪个社会的评价标准比较合理,衡量标准只有一个,力量的强弱。

家园 鲜卑人的汉化是缺乏准备的

北魏的汉化往往被津津乐道,不过忽略了一个事实:孝文帝改革历时很短,而且很快就出现了鲜卑传统的回潮,六镇起义,就是对于汉化后迅速腐朽的鲜卑统治集团的反弹。此后,北魏分裂成西魏东魏,又发展为北周北齐。最后,恰恰是胡人汉化和汉人胡化并行的北周取得了胜利,胡汉统治集团融合成了一体。

到了清朝,北方少数民族已经有了长期统治汉地人民的历史经验,满族统治集团入关前已经对这些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准备,所以在汉化的过程中基本维系了本民族集团的特质。

另外到了清朝,中国传统文明本身就已经是烂熟的文明了,统治集团彻底融入中华文明,也就是彻底烂熟,无论是否有独特的民族属性。朝鲜,接受中华文明最彻底,溃败得也最彻底;越南也是。中华文明圈中唯一死中求活的日本,正好是独立性最强的。

家园 张千帆自己没有创意就说别人沉闷,鼠目寸光。

中华文明的光辉时刻就要来临了。张千帆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倒下。

家园 一个物理学博士,

头脑一热,就在美国学政府学了,话说,作为中国大学中宪法学教授,知道中国宪法有几条否?呵呵。。。。

家园 强烈赞同文章主旨。

我有一篇中国文化是什么,主旨差不多。

西方文明以贪欲为特色,困扰和不满足是他们的常态,四面出击也改变不了困扰的心态。

印度文明以忧虑为特色,困扰和杞人忧天是他们的常态,灿烂的玄想也改变不了困扰的心态。

中华文明以满足为特色,目前外壳受冲击也改变不了平和心态,它不需要宗教安慰。这次来自西方的冲击就要被纳入轨道,以后西方文明就失去了优势。正如以前印度文明被纳入中华文明轨道产生禅宗以后,印度文明就失去了对于中华文明的优势。

家园 呵呵,你们啊

论事不论人,更何况这个所谓论人究竟有几分真实?

当然,我不熟悉张千帆,我只知道他写的那篇文章。

家园 他的简历网上有,

您可以自己去查,注意他转行的时间,可以初步判断他转行的本意,不过这个本意他自己是不掩饰的,在学报和课堂上都讲过。。

最后一句自然是开玩笑,不过他刚回国的时候不顾法学研究的基本规律,鼓吹宪法学是门科学,要普世研究(其实就是宣扬美国当年搞垮苏联那套理论,比南方提出普世价值早至少4年),然后在课堂上被中国宪法的一些小问题问住了,应对之道是顾美国宪法而言他(那时候另外一个老教授开了门美国宪法,我们都笑,这不是跟张老师抢生意呢嘛),这些都是事实,俺还有更劲爆的料,不过这是公共论坛,不说鸟。。。。

当然最近几年他似乎有些改变,去年看些文字,发现他至少开始意识到,到中国的基层去走走才有资格研究中国问题,而且自己也在反思自己之前做的论断,知错能改,总的来说算是个好同志。。。

家园 他是做物理学出身,我是知道的

家园 del
家园 文章链接在此

家园 恩,

之前看错了,记得他04年前后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但是观点跟这篇几乎完全不同,大概这篇是政府基金项目中所作的研究,所以观点明显要软化的多,况且,千帆先生曾经带着先入为主的观点做过很多研究(先假设一个东西是邪恶的,然后找它邪恶的原因,最后找来找去告诉你原来是跟美国人的同种东西不一样,有兴趣您可以去读他出的第一本宪法学教材,那部书连行文方式都晦涩难懂,从句式到思维方式都是英语的,但还不如读英文原著来得畅快)。。

这几年张先生确实在改,这俺是承认的,但是真得没想到一年一个台阶,改得这么快。。。

del
家园 我没搞错的话,是最近在qq燕山大讲堂的演讲

家园 在哪里?

烽烟四起的光辉不成?

家园 已经说了黎明前的黑暗,所以说他鼠目寸光
家园 郡县制不是秦独有的

至少楚跟晋也是实行郡县制的。秦是搞的法家那一套,相可以是大商人,它依靠的管理阶层是吏而不是官,非常类似于两千年后西方的管理结构。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它都是在中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朝代。可能就是这个决定了它一直被后世的朝代所非议。秦法过酷应该是有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图过大以至于超出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范围,不过它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也影响了统治者作出正确的判断,但说其是因为残暴而二世而亡觉得过了,这种说法的原因可能是以后那些儒生们想要过好日子就先得把秦批臭。

其实不管儒法道,都是中华文化的正朔。从这个意义是来说中华文化至少并不是一直轻工商的,儒家文化才是吧,可惜自秦以后儒家文化基本上就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了。但后世的皇权要想顺利地管理大一统的帝国又离不开法家那一套管理方式,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儒表法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历朝的开国皇帝对儒家的态度都不太好,从这点上看秦始皇也不那么异类。

说到宗教,要想在中华文明里面大规模流行的话都有个本土化的过程,从历史上看,成功的本土化过后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中华文明的特征,以中土佛教来说,我感觉至少在两个方面有共同点,一个是开放宽容,兼收并蓄,一个是以人为本,众生平等。至于与世俗政治结合的宗教,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主流,那种宗教自身就称得上是一种文化了吧,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文明的冲突?突然想到喇嘛教了。

至于满清的汉化问题感觉跟鲜卑的情况不太好比,比起鲜卑来说,满清更像是以巩固统治为目的的妥协而不是主动在文化上的融入。比汉人还要排斥外来的文化这种情况本来就有悖于中华文化的宽容开放性的,因为中华文化讲的是开放,为我所用,以前较保守的宋明也都在开放性上没有问题,至少没有人种等级跟种族通婚上的限制政策,对外来文化也不是一概排斥的态度。至于儒孝礼法那些形式东西,发展到那个时候其中糟粕居多,感觉上他们是捡了糟粕丢了精华,虽然确实对其统治有利,但在文化上近似于自杀了。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这个就是所谓的形我者死,神我者生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