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看李光耀的回忆录(1965-2000) -- GWA
遴选人才的方法单一,“牧场经济”阻断了底层精英进阶高层的途径,中高阶人才在新创业成功不易,为了压低劳动力成本,近来大量引进中低阶人力,表明新加坡还是在靠拼人力资源的低成本来竞争。
上届大选前老吴提出了“守将/逃兵”的课题,前几天又讲在外留学的优秀生8成不归。这是“牧场经济”的最好证据。
一个国家只靠拾人牙慧怎能成为强国?自主创新这一环不可能掠过。
1\该本土的全球知名品牌一定会在新加坡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GDP的10%以上,税收占的更多,员工及家属乃至为其服务的小企业的员工及家属占总人口的30%.
2\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谁是新加坡的主宰?是该企业的大股东,或者高管.
3\任何行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当该品牌的行业进入消亡期的时候,是不是新加坡该亡国了?当然大股东,或者高管是可以成为另一国的公民的.
所以新加坡没有本土的全球知名品牌,做“肉包子经济”,是一代人精心规划的结果,是适应新加坡核心竞争力的结果.
有那么大的负面影响吗?
过去,现在将来一定会这样做的。
Volvo也就是大众的第十个牌子,也算不上全球知名品牌,而且新加坡人没有德国人的工业基础,这活也干不了.Nokia到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种企业的生命周期一定比一个国家的生命周期短的多.老李家未必会看中这门财路.毕竟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在华人圈中的超脱地位(就象上世纪60,70年代的香港).人嘛都是赚容易的钱的.
按您的思路,一个连水都不能自给的国家能活44年吗?
这里探讨的是品牌的价值。上面我举的几个品牌最初的拥有者都在小国家里,包括新加坡创新科技的声卡也是全球名牌,怎么您的假想一个也没出现呀?
就算所有的东西都做不了,拥有的品牌就没价值吗?
坚持出口导向就必须有持续的低成本劳动力供应。新加坡现在和未来都不可能做到,再低也低不过印尼,菲律宾和孟加拉。还设谈什么“核心竞争力”
新加坡,或者借用你的说法——老李,仇华反华早就开始了。当年老李当上新加坡男一号的时候,resume上面列的都是些啥?
你在这举个98年印尼的反华事件,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Nao Can System
2000年时候吴作栋就开始宣传新加坡在21实际要走bio/life science的道路。2002年,NUS正式开办life science专业,那时候多少人踊跃报名呀。正巧我也是那年入学的,可是我没信那个。
2006年我们毕业的时候,学bio的同学发现,如果不继续做research相关的工作,根本找不到饭碗;career fair上面,别的公司来招聘,一说自己是读bio的,招聘的人都傻了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2009年了,新实际的头10年快走完了。
那些当年学bio的同学,比较熟悉的人里面,1个留下来读phd,2个跑到美国,4个在卖AIA的保险,2个在做programmer,唯一一个做跟bio有关的是在做bio equipment的sales。
新加坡热盼中国名校工科生
本报记者 李丽萍
------------------------------------------------------------------------------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8-11 [打印] [关闭]
金融危机一方面造成了就业难,但另一方面也成了延揽人才的好时机。一向奉行“人
才建国,人才立国”战略的新加坡政府,近来便抓住时机为本国一些快速发展的产业和要
着力打造的新兴行业“招兵买马”。日前,20名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中国名校的研究生就受邀在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进行了
为期5天的参观和访问。
这个名为“体验新加坡——工程与技术2009”的活动由新加坡负责吸引人才的政府机
构“联系新加坡”发起组织,除了中国学生外,还有19名来自韩国和匈牙利的学生。39名
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来自名校,即将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而且都是工科生。换句话说,
他们都是新加坡政府目前最想引进的人才。
产品还是太单一,现在这电脑还有多少人还会专门去买一块声卡呢,基本都用集成了吧。
不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太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企业的利弊不好说,还是风险太大,小国家还可以这样,象中国这块头的门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