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贴个台湾历史教科书的下载网页 -- 黑翼炽天使

共:💬25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贴个台湾历史教科书的下载网页

包括民国57年版的。

让大家看看国府是怎样在历史课本里“抹杀”国军“二十二次会战”和“206位殉国将领”的

http://ms1.fhsh.tp.edu.tw/~linghsun/content.htm

家园 我也是念這套考大學的..

的確是沒念過什麼什麼22次會戰 206個殉國的將領 但是特別強調共產黨的七分發展 二分應付 一分抗日不過那已經是老課本了 現在的課本更強調日本人對台灣的貢獻 去中國化 本土化嘛,cc..

家园 很不错,我还真没想到会专门解释这个沈崇案

北京大學先修班之中共職業學生沈崇,於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間引誘美軍伍長皮爾遜,由事先埋伏之共諜將皮捉拏,指為「美國人強姦中國人」,掀起各地學生反美運動,罷課遊行,要求美軍撤離中國。此為轟動一時之「沈崇案」

外链出处

怀疑是不是提纲。感觉整体上教材写得比较简单。

家园 不需要懷疑

怀疑是不是提纲。感觉整体上教材写得比较简单。

的確是全文而不只是題綱 因為我以前念過 台灣以前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就是長這副模樣(這是國立編譯館版本,一直到十年前都是台灣所有高中唯一採用的教科書 現在則是有各個版本,由幾家出版社找人依據教育部的所發的大綱編書,通過教育部審查後即可變成教科書,結果現在的台灣高中生要找好幾個版本一起念才能考大學) 以前要背得滾瓜爛熟才能去考大學聯考(高考)

家园 del
家园 看了楼上一众台湾朋友的回复,痛哭啊~~

国府抹杀国军抗战功绩,22次大会战轻描淡写,206位殉国将领只字不提!

五毛啊!!共谍啊!!!

号召国粉,远征WW,到忠诚的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太祖钦赐“老朋友”、先总统 蒋公的灵前便溺唾骂吧!!

家园 看台湾历史课本一直是俺的心愿啊,多谢多谢!
家园 可能是我总在河里看历史帖子吧。

其实对照大陆的也不显得简单。

电子版的大陆高中历史课本外链出处

不知为什么这个网页的链接时好时坏,也许是我电脑的问题?

这是现在版本的,跟我那时候有一些差别。我那时候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讲,中间似乎缺乏对各个时期文化历史的总结。

有意思的是两岸的历史观不同,比如对汉末农民战争,台湾写的是“黄巾乱”,大陆写“黄巾起义”。

我是9年前参加高考,那时候大陆的高中生毕业的时候需要考两个考试,一个是联考(还是会考?忘了),也即高中毕业考试,这个考试所有科目都考,但是难度比高考低很多;第二个是高考,也即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是通向本专科大学的途径,考试分文理科。历史属于文科范畴,对于理科生来说不用考,所以像我这样的理科生都是处于兴趣,自己找资料读。后来大陆高考改革,变动很大,就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家园 连带苏联也倒霉

高二第四册

第十五章 今日世界

第五節 世界和平的新威脅

戰後的蘇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國紛紛忙於復員,遣散部隊,唯獨蘇俄繼續保持強大的武力。它在大戰期中,軍隊傷亡七百萬人,平民減少了八百萬人,然而由於戰後的兼併,領土的擴張,它的人口總數超過兩億人,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在資源方面,他的煤藏量占全世界百分之二十,鐵藏量超過全世界的一半。一九四六年在烏拉爾山發現大量油礦的結果,使它的石油產量也將大為增加。但在另一方面,它的工業機器在大戰中幾乎全部被毀。【一】

这段用意显然是描述二战后的大赢家苏联的“鸭霸”嘴脸:一个庞大的,经过战争土地人口都得到扩充,资源丰富,但是被打回原始社会的野蛮国家。

我的疑问就是,苏联战后领土略有扩张,但是人口应该不会比战前还多很多吧?关于这个我查了半天数据,还真的查出来了:

1947年美国社会学刊里登了一个对一本关于苏联人口的著作所作的书籍评述(http://www.jstor.org/stable/2770630?seq=2)

* Review: [untitled]

* Chauncy D. Harris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53, No. 1 (Jul., 1947), pp. 68-69

*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这篇文章里引述了西方学者在那本书里对战争前后苏联人口的估计:

The 1939 census revealed the population of 170 millions.......

Lorimer's estimates, presented with great caution, are that the population in 1945 is 188 millions (170million in 1939, plus normal increase of 19 million, minus war loss of 20 millions, plus 19 millions in newly acquired lands corrected for crude estimate of war loss) and that the poluation of 1970 will be 244 million

以上是我手工打字录入,可能有小差错。翻译一下:

1939年人口普查表明(苏联)人口是1.7亿。。。。

Lorimer谨慎的估计:1945年(苏联)人口应该是1.88亿(1939年的1.7亿,加上自然增长1900万人,减去战争中死亡的2千万,再加上新增领土上的1900万——这1900万也是考虑了战争中的人口损失的)。此外,估计1970年苏联人口应该是2.44亿。

这是1947年的文献,应该算是比较准确的了(注意我还带上了作者对1970年人口的估计,结果1970年苏联人口还真的就是2.4亿!)。苏联在战后领土略有扩大,照这些学者的看法,因此增加了1900万人。这个增长仅仅大致抵消了战争中损失的2千万人。苏联并没有如这段的文字所暗示的那样,人口因为战争有个大的飞跃:

然而由於戰後的兼併,領土的擴張,它的人口總數超過兩億人

实际上,在输入上面那个文献之后,我发现我还愚笨的漏掉了一个更加简单直接的条目:wikipedia: Demographics of the Soviet Union

Population:

January 1897 (Russia): 125,640,000***

1911(Russia): 167,003,000**

January 1920 : 137,727,000*

January 1926 : 148,656,000*

January 1937: 162,500,000*

January 1939: 168,524,000*

June 1941: 196,716,000*

January 1946: 170,548,000*

January 1951: 182,321,000*

January 1959: 209,035,000*

January 1970: 241,720,000

1985: 272,000,000

July 1991: 293,047,571

* Andreev, E.M., et al., Naselenie Sovetskogo Soiuza, 1922-1991. Moscow, Nauka, 1993. ISBN 5-02-013479-1

星号处说明是1993年俄罗斯莫斯科出版的书,作者安德烈夫,书名翻译成中文应该是《苏联人口1922-1991》。这里的数据表明,苏联1946年的人口(17054万)跟1939年(16852万)比,几乎是一样的,比前面我引的那些美国学者的估计还少1800万。远远没有2亿,2亿应该是1950年代中后期才达到的。

此外对苏联领土在两次大战中的变迁还有说明:

The U.S.S.R. lost territories with about 30 million inhabitants after World War I (Poland 18 mil; Finland 3 mil; Romania 3 mil; the Baltic states 5 mil and Kars to Turkey 400 thous.).

Population of June 1941 includes 20,270,000 in territories annexed by USSR in 1939-45 net of population transfers.( Poland 10 mil; Baltic States 5.6 mil; Romania 3.8 mil; Czechoslovakia 700 thous. and Tuva 100 thous.)

World War II Losses were 26.6 million including an increase in infant mortality of 1.3 million, total war losses includes territories annexed by USSR in 1939-45.

**Data from Statoids webpage [1].

***Russian Empire Census (1897)

苏联在一战后损失(原沙俄)的领土上,居住人民3千万人。(波兰1800万,芬兰300万,罗马尼亚3百万,波罗的海国家500万,丢给土耳其的Kars省40万)

1941年夏天苏联人口(1.96亿)包括2027万在1939-1945年间被苏联吞并的领土上的人民(波兰1000万,波罗的海国家560万,罗马尼亚380万,捷克斯洛伐克70万,图瓦10万)

二战损失2660万,包括新生儿死亡上升的130万,这个数字包括1939-1945年吞并的新领土(我理解即是战后的苏联领土)

可见苏联吞并的地区,很多是原本就说不清的原沙俄领土,起初是苏俄在十月革命里丢掉的。吞得有理没理可以仁者见仁。不过话说回来,世界上的国家,不搞这套的很少。甚至还有没贼胆有贼心的,中华民国不是还想要海棠叶吗。

后面又说苏联“工业机器几乎全毁”,这就完全是瞎说了。什么历史学家说这样的话啊。这都不需要查什么资料了。工业机器全毁,10万辆T-34都是地里种出来的吗?

wikipedia:

By the end of 1945, over 57,000 T-34s had been built: 34,780 original T-34 tanks in 1940–44, and another 22,559 T-34-85s in 1944–45 (The Russian Battlefield 1998a, 1998b)
到1945年末,生产了超过五万七千辆T-34 坦克, 其中1940-44年制造了34780辆原型T34(76),另外在1944-45年又造了22559辆T34-85。

家园 对于TW

我们何必太在于它在玩什么呢,

家园 国军说苏军的装备都是美国给的……

什么历史学家说这样的话啊。这都不需要查什么资料了。工业机器全毁,10万辆T-34都是地里种出来的吗?

国粉们还说赫鲁晓夫亲口对尼克松说没有你们的援助我们打不赢……

当然了,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东野会有大量美械,那不是国军无能,而是苏军省下来支援给TG的……

家园 我刚才还想说呢

国民党还说共匪的枪炮是苏联赞助的,

学生要是稍微聪明一点

把这两段拎出来放一块儿,先生不是要面红耳赤了吗

对不住刚才会错意了,改了一下

家园 贴点与抗战相关的章节吧

第三十三章 國難與國防建設

第一節 東北的再度淪陷──「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

  清季以後,日本的侵略,愈演愈烈,而圖謀東北尤亟。及全國統一,東北歸附中央,積極興建鐵路,築港葫蘆島,關內人民移殖關外的數目激增,無一不為日本所忌恨。民國二十年,湘 贛匪亂猖獗,華南局勢不安【注一】,歐、美經濟金融恐慌,蘇俄繼續與我為難,日本認為有可乘之機,決對我作瘋狂侵略。

  是年六年以後,日人屢次挑釁。八月,藉口日本軍官中村在興安地方被害,向我抗議,增兵備戰。九月十八日夜間,日軍自毀瀋陽附近鐵路一段,誣詆為我破壞,立卽開始行動,攻陷瀋陽、長春,營口同日失守,吉林省城繼之。十一月,進攻黑龍江,守軍馬占山奮起抵抗,力戰兼旬,被迫撤退,黑省續陷。翌年一月,遼西 錦州不守,東三省第二次淪陷。惟東北各地義勇軍仍艱苦奮鬥,歷久不已。

一二八事變───松滬會戰

  「九一八」事變發生, 蔣主席以不見諒於廣州當局,忍讓為國,辭職下野。林森繼任。日本為威迫中國屈服,並轉移國際視線,復在上海生事。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突行攻擊,我軍當卽應戰,堅守閘北及吳淞要塞。 蔣中正再出赴難,被任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我軍苦戰月餘,以側面遭受威脅,被迫撤退。五月,中 日成立停戰協定。此役不惟表現了我軍犧牲不屈的精神,加強了民族抗戰的意志,而國際視聽亦為之一變。

日本的一意孤行

  中國為尊重國際條約,「九一八」事變初起,曾訴諸國際聯盟。國聯一再令日本撤兵,均置若罔聞。美國雖未參加國聯,亦仗義執言,力與合作。但實際控制國聯的英國,態度模稜,蘇俄亦袖手旁觀,美國孤掌難鳴,結果僅能予日本以道義制裁,聲明概不承認日本違犯條約所造成的一切情勢,卽所謂「不承認主義」【注二】。

  日本一意孤行,二十一年三月,製造偽「滿洲國」,擁溥儀為傀儡執政【注三】,設偽京於長春。國聯派遣調查團東來,發表報告,謂日軍行動不能認為合法自衞,「滿洲國」非民意所產生。翌年二月,國聯宣布不承認偽「滿洲國」,日本卽退出國聯。二十三年三月,傀儡溥儀僭號稱帝。

【注釋】

 一、是年五月,廣州自行成立政府(至翌年一月始撤銷)。

 二、不承認主義,由美國務卿史汀生(Stinson)宣布,亦稱史汀生主義。

 三、前清廢帝溥儀於民國十三年十一月被逐出故宮,旋去天津。「九一八」後,日人土肥原攜之赴旅順。

十九路军的名字没了……

第三十三章 國難與國防建設

第二節 日本侵略的擴大

熱河淪陷及塘沽協定

  偽「滿洲國」出現,國聯旣無有效的處置,而東北境內的義勇軍,又相繼失敗,日本決發動進一步的侵略。二十二年一月,西陷山海關,進攻熱河。三月,承德失守,日軍南犯長城,我軍浴血拒之於古北口、喜峯口等地。四月。另路西犯灤東,直逼北平近郊。政府為爭取準備時間,忍痛與之訂立停戰協定於塘沽,劃冀東為非武裝區域,不惟熱河繼東三省淪陷,河北、察哈爾亦岌岌不保。

河北事件與偽自治運動\r

  二十四年五月,日本為削弱我在華北地位,復提出無理要求,增調軍隊入關,壓迫備至。六月,強我撤退駐紮河北的中央軍及東北軍,撤換河北省政府主席及天津市長,取消河北各級黨部,取締反日運動,此卽所謂「河北事件」。繼又強我撤退察省東境駐軍,停止察省黨務活動。

  河北問題甫了,日本卽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陰謀在關內製造第二箇「滿洲國」。二十四年十一月,名族敗類殷汝耕的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在通州出現。我不得已,特設冀察政務委員會,以資折衝。日本仍侵迫不已,且擬於內蒙古另立一偽組織,嗾使匪偽軍侵擾察省。二十五年五月,日本又向平、津增兵,偽「自治」問題再起,期使河北、察哈爾、綏遠、山西、山東「特殊化」,亦卽脫離中央。九月以後,日軍不斷在平、津滋事,違約演習。

廣田三原則

  當華北問題緊張之時,二十四年四月,日本外務大臣廣田提出所謂對華外交三原則,一為中、日親善;二為中、日、滿經濟合作;三為共同防止共產主義的傳播,其目的實在控制整箇中國。我政府堅決拒絕。談判至二十五年秋,毫無結果。我外交部提出各項對案,卽廢止塘沽協定,撤退東北及察哈爾 日軍,取消冀東偽政權等。在交涉期間,日人屢於各地滋事,再三恫嚇,我態度不變。二十六年前期,中、日關係無大變化,然實外弛內張。

【作業】

 一、何謂塘沽協定?

 二、日本如何侵略華北?

 三、何謂「廣田三原則」?我國的對策及立場如何?

家园 以下是七七抗战至武汉会战内容

第三十四章 抗日戰爭的勝利

第一節 「七七」事變與壯烈的抗戰

七七事變

  日本最怕的是中國強大。勦匪勝利,長江流域秩序安定,建設突飛猛進;經西安事變,益證明 蔣委員長確為全國軍民衷心擁護的唯一領袖。因之日本忌懼愈甚,遂急不暇待,再度突然對我進攻。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在北平西南的蘆溝橋作非法演習,揚言日兵一名失蹤,定要進入宛平縣城搜尋,強迫駐軍撤出。我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中日大戰,就此揭幕。 蔣委員長時在廬山,立卽發表談話,說明中國的嚴正立場,與最低限度的條件,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並鄭重指出,此次事變發展結果,「不僅是中國存亡問題,而將是世界人類禍福之所繫。」「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最後關頭一到,唯有犧牲到底,纔能博得最後的勝利。這是我們莊嚴果決的抗戰誓詞,動員令亦隨之頒發。

八一三與全面抗戰的開始

  日本知我不肯屈服,決作進一步行動,妄想三箇月內征服中國。七月底,日軍襲擊廊坊、南苑,北平失守,天津繼陷。八月,復在上海啟釁,十三日,水陸進攻。我軍英勇應戰,全面抗戰開始。全國軍民,聞義赴難,萬眾一心,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如鐵石。海軍封鎖長江,空軍猛炸敵陣敵艦,痛擊來襲敵機,造成輝煌戰果。敵人海陸增援達二十餘萬,我軍仍能奮戰三月之久。十一月,敵由金山衞登陸,我軍始全線撤退。十二月,南京淪陷,日軍肆行屠殺,死者三十萬人。不久,杭州續失。華北敵軍亦深入察、綏、冀南及山東、山西、豫北。

遷都重慶

  蔣委員長早已準備與日本作持久戰。四川於天時地利人力物力方面,實為民族復興的根據地。二十四年及二十五年,兩次入川,親自督導,整頓軍政,轉移風氣,力謀建設。上海撤守,國民政府立卽宣布遷都重慶,粉碎敵人迫我於短期內屈膝的迷夢,重慶成了中國的戰時首都,西南成了抗戰的大後方。

徐州武漢會戰

  南京不守,敵軍沿津浦線北犯,我軍阻之於淮河。華北之敵,南下策應,謀窺徐州。二十七年三月,猛攻台兒莊,我軍力戰兩週,四月六日,獲得大捷,擊潰日軍精銳兩師團,使南京失陷後之士氣為之重振。我軍為保全實力,轉移陣地,於豫東展開激戰。適黃河決口南流,敵軍被阻。

  敵陷徐州之後,企圖進攻武漢。六月,溯江西上,突破我馬當江防要塞,攻陷九江,另路沿大別山北麓,進入豫南,武漢會戰展開。十月二十一日,敵襲陷廣州,我海口全遭封鎖。四日後我軍撤離武漢,集中於平漢、粵漢兩路以西的預定地區。

【作業】

 一、「七七」事變的近因為何?

 二、蔣委員長廬山聲明的內容如何?

 三、「八一三」之役的經過如何?

 四、何謂台兒莊大捷?

【附圖】

 第十五圖 抗戰前期敵我形勢圖

淞沪七十万国军只剩下“我军”二字,武汉会战只剩下“六月,溯江西上,突破我馬當江防要塞,攻陷九江,另路沿大別山北麓,進入豫南,武漢會戰展開。十月二十一日,敵襲陷廣州,我海口全遭封鎖。四日後我軍撤離武漢,集中於平漢、粵漢兩路以西的預定地區。”两句话。

家园 以下是自力抗战至太平洋战争前

第三十四章 抗日戰爭的勝利

第二節 自立更生與持久戰

轉守為攻

  武漢撤守之前,為抗戰的第一期,此後至民國三十年為第二期。敵人的戰略為「速戰速決」,我們的戰略始終為持久戰、消耗戰、磁鐵戰【注一】,使敵人陷於泥沼,不能自拔。武漢撤守之後, 蔣委員長復特別指示,今後抗戰的特質在於爭取主動,轉守為攻,變敵人的後方為前方,我軍雖已退至平漢、粵漢兩路以西,而長江下游及黃河以北仍畱有重兵,保持戰略地帶。敵軍所控制的僅為點(城市)與線(鐵路),不能構成面的占領。敵知軍事不足以屈我,企圖在經濟精神方面予我打擊,侵擾我海口,截斷我對外交通,施行空襲,濫炸我重要城市。我軍民茹苦含辛,忍受任何犧牲苦難,不為動搖。

  第二期的重要戰役:一為二十八年三月贛北之役,挫敵於高安;二為同年十月第一次長沙之捷,敵軍狼狽敗退;三為同年十二月桂南之役,克復崑崙關;四為二十九年五月鄂北豫南之役,敵傷亡萬餘,後雖宜昌不守,我軍仍於鄂中奮戰;五為三十年十月第二次長沙之捷,敵軍再被擊潰。

抗戰建國並進

  為了長期抗戰,必須繼續增強國力。二十七年三月,領導抗戰的中國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於漢口。決定抗戰建國,同時並進。推選 蔣委員長為總裁,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並通過抗戰建國綱領。綱領中規定外交獨立自主,加緊軍隊訓練,充實民眾武力,組織國民參政會,實行計劃經濟,推行戰時教育。參政會的設置,在團結全國力量,集中全國的思慮與識見,以利國策的決定與推行。參政員包括各黨各派及各界領袖。

敵人陰謀的粉碎\r

  日本於攻陷南京後,以為我將屈服,經由德使提出和平條件, 蔣委員長斷然拒絕。二十七年一月,日本發表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聲明,我亦以嚴正立場,昭告世界,宣佈在日軍占領區內的任何非法組織,絕對無效。此時日本先後於北平成立偽「臨時政府」,南京成立偽「維新政府」,陰謀「以華制華」,「以華滅華」。並提出「以戰養戰」的口號,希望奴役我之人力,榨取我之物力,繼續對我侵略。於是日本「速戰速決」的戰略,與「速和速結」的政略同歸失敗。

  武漢會戰之後,日本的侵略愈深,兵力漸竭,政治、經濟危機日趨嚴重。二十七年十二月,其首相近衞發表所謂「建立東亞新秩序」的聲明。 蔣委員長痛加駁斥,近衛內閣隨之而倒。而民族敗類汪兆銘,私自重慶出走,忘行主和,中央立即加以處分,各方一致聲討。二十九年,汪逆的偽政府在南京出現【注二】,並與日本訂一祕密協定,斷送領土國防及一切資源。因之愈加強我抗戰意志。同時在我「敵後轉進」的戰略下,日本更無法達成「以戰養戰」的毒計。

共黨亂紀

  奄奄待斃的陝北共產黨殘部,一再向政府表示輸誠。「七七」變起,復宣言共赴國難,保證為三民主義奮鬥。 蔣委員長卽改編共軍為國民革命軍,計為三師。但共黨口是心非,目的在乘機擴張,專事襲擊抗戰部隊。二十八年以後,變本加厲,兇焰益張,且大事向國外做虛偽宣傳,誣詆政府,發縱指使的則為蘇俄。

國際情勢與二次世界大戰

  抗戰初起,歐 美各國曾給我若干同情與支援,美國總統羅斯福(Roosevelt)演說斥責侵略,召開九國公約國會議,然無裨實際。日本則於二十六年十一月與德 義訂立反共協定,二十九年九月正式成為同盟。英、美雖曾對我貸款,亦屬杯水車薪。

  二十八年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注三】,日本宣稱專力解決中 日戰爭,西方國家且擬出賣中國。翌年六月,法國封閉滇越鐵路。七月,英國亦宣布將滇緬公路封閉三月。我對外交通完全斷絕。至於蘇俄,抗戰初起,曾與我訂立互不侵犯條約,並與我若干援助,意在使我牽制日本,減輕日本對其東方威脅。二十八年,俄 德協定成立,援助立卽停止,主使共黨公開破壞抗戰。三十年四月,且與日本締結中立友好條約,予我打擊尤大。 蔣委員長早已決定,無論國際形勢如何,我國必自力更生,獨立奮鬥,在此險惡艱苦的環境,終不為之稍動。

【注釋】

 一、「磁鐵戰」意即吸引敵人兵力,使其不能動彈。

 二、北平僞「臨時政府」與南京偽「維新政府」與汪的偽組織合流。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實導源於「九一八」事變。

【作業】

 一、中國對日的戰略如何?

 二、抗戰建國綱領係何時訂定?內容如何?

 三、共產黨如何破壞抗戰?

 四、抗戰前期歐 美各國對我態度如何?

国粉们天天大骂TG缩在敌后不肯到前线,殊不知人TG正是服从了先总统 蒋公的指示啊:“今後抗戰的特質在於爭取主動,轉守為攻,變敵人的後方為前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