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讨论】清朝前期的财赋手段 -- 任爱杰

共:💬31 🌺18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自然是大很多

大陆学者吴承明、李伯重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美国学者王国斌(R. Bin Wong)认为这种经济成长是斯密型成长。至于细致的经济史研究,国内过去三十年间这方面的论文起码几百篇之多。不但是江南地区的生产力不断发展,随着开垦荒地和农业科技的提高,以及来自美洲新作物的普及,大量两湖、四川、西北、东北的荒地被利用起来。人口和经济总量同步增长,国力不断提高。这种状况也是一直持续到1800年左右。

网上明清的争论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封建社会停滞说”,或者“明清停滞说”。这种主张的来源有一些,比如二十世纪初年西方学者对东方各帝国就常有这种偏见性总结,更早的话,甚至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东方文明的论断。它们往往暗指“只有欧洲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自然,从1970年代以来,欧美汉学界开始反思这种观点。19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学界也基本摒弃了这种东西。不过,深受那些理论影响写作的中学教材和大众历史读物仍然深刻的影响国人的历史观。

家园 谢谢

“封建社会停滞说”,或者“明清停滞说”的来源我第一次听说,但我认为是非常有根据的。

是不是一般认为康乾盛世后,嘉庆时期开始有盛转衰,好像连皇室的开支也变得拮据,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人口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吗,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起码说明目前国内控制人口的政策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可以对印度未来的发展有警示作用。

谢谢
家园 王朝后期出现财政危机是常态

各大王朝都有这个问题。成因各不相同。而且也不一定要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例如西汉自武帝过度扩张后就陷入财政危机。

您说的清朝“皇室的开支也变得拮据”是指道光年间连道光都要在衣服上打补丁吧?这个传说未必是真,但道光陷入财政危机是肯定的。

清朝危机形成有各种原因。我主贴中说到的通货膨胀是因素之一。清朝前期的军事扩张也是因素之一。人口增长到了当时清朝生产力所能承受的极限也是因素之一。

嘉庆年间清朝军事开支巨大。当时的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席卷川楚陕,攻破州县数百,据一些估算,人口锐减一亿。这对于清朝来说是非常伤元气的。

而自乾隆末期至道光年间,清朝还面临另一个挑战:英国进行鸦片贸易。清朝的对外贸易自英国开始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后就逐步从出超变为入超,在当时贵金属本位制下,等于不但货币投放量没有增加,反而进一步减少。这对于国家的经济是致命的。例如1794年一两白银可兑换铜钱一千文,到1838年时就需一千六、七十百文铜钱。这对于农民来说加重了其负担。

清朝上下当时很清醒得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有林则徐禁烟。而对于英国来说,如果失去鸦片贸易,英国对于中国的贸易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才有了鸦片战争。

至于“封建社会停滞说”主要是指中国在明、清时代虽然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发展出同时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

但仔细研究,所谓的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其实只出现在西欧。印度、土耳其、甚至中欧和东欧都没有出现类似情况。为何如此?各家史论各有侧重。但单纯得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停滞”显然是不太全面的。

谢谢
家园 一些回应

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黄宗智称这种情况是“内卷化”,也就是边际效应递减导致人口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率降低。目前国内控制人口的政策可能也有这种考量。

但是也有很多学者不同意这种提法。近年来的区域研究也显示出两湖、江浙、西南、岭南等地在1850年到1930年间仍然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巨幅经济破坏之后,各地在1870年后重新开始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所以可能要分清几个问题,就是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经历是不是同步的、同质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另外,地方经济增长、商业发展和政府财政是不是同一回事。任兄对“永不加赋”的精彩论述对我们启发很大。

至於“封建社会停滞说”的来源,首先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一说在1950-70年间是不少国内史学论著的理论基石,原因自然是政治性的。其次,韦伯、魏特夫等学者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提出的“东方专制主义”也受到后来一些人的追随。这些理论在在反映了一种“欧洲中心观”的历史观,也就是认为西欧的历史经验是标准的、是正确的,其它所有非西方社会的经验都是异常的。两者的区别就是欧洲领先、他人落后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就是“全盘西化”。当然,这里的“全盘西化”不只是全盘欧美资本主义化,当时一段时间的紧随苏联也是“欧洲化”的一种体现。

大家之所以觉得“封建社会停滞说”合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范文澜《中国通史》为基础的教材、影视作品、民间文学、以及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对“旧社会”批判的影响。这种看法有没有史料支持呢?个人认为是完全没有。

大家都有一个误解,就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所以我们已经对中国历史认识的比较清楚了。其实恰恰相反,当今的中国史研究完全是建筑在西方史学基础、史学方法之上的一门新学科。其实质是用西方历史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整个学科诞生还不到一百年。减去中间的历次政治运动,真正的时间就更短了。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至今的史料浩如烟海,除了北京一档馆的几千万份档案以外,还有近万种方志,几万种族谱,以及墓誌铭、文集、日记、诗词、传奇、笔记、考古发现、西方各国的有关档案。历史学家只对里面的一部分进行了研究。而这些研究又大部分是1978年以后作的。由此可见1978年以前的历史研究是多么的有限。

楼下任兄说的很好,其实人类历史上只有西欧实现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与其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不如问为何西欧会“异常的”实现。近些年来的全球史学者提出种种看法,大致包括西方对美洲(或者全球)的殖民,英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持续的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这方面的书国内翻译了不少,您可以看看王国斌的《转变的中国》、彭慕兰的《大分流》,如果在国外,可以借阅一下C. A. Bayly的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 1780-1914 (Blackwell, 2004)。

家园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同意社会发展简史课本上的论断

但仔细研究,所谓的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其实只出现在西欧。印度、土耳其、甚至中欧和东欧都没有出现类似情况。为何如此?各家史论各有侧重。但单纯得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停滞”显然是不太全面的。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改变生产关系——所以世界各国即使没有外力影响,也会产生资本主义。

如果像课本上那样,把明末江南的纺织业算成资本主义萌芽的话,那么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了,罗马帝国时代同样也有。

家园 西欧是个特例

如果像课本上那样,把明末江南的纺织业算成资本主义萌芽的话,那么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了,罗马帝国时代同样也有。

资本主义萌芽的确不止产生在明末。事实上,在世界各地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表现。社会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就好比生物进化也不是线性的。例如哺乳动物的祖先其实在三叠纪和恐龙差不多同时出现。但时机不到,也只能让恐龙称霸。资本主义的萌芽各地都有,但却只在西欧结出了果实。何以如此?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但是也不必为此而感到遗憾。西欧虽然发展出了资本主义,但未必便是社会进化的坦途。就好象恐龙称霸一时,最终也就灭绝了。

家园 还有一点感想

“五种社会形态论”是苏联历史课本的理论,后来被我国引入。不过,目前史学界的普遍看法是此理论只适用于西欧,特别是英国史的经验。

您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明末纺织业是萌芽的话,确实这种萌芽在世界各地各时代都有。所以任兄提到的“资本主义萌芽论”,现在也基本是被扬弃了。原因都是因为它们犯了“欧洲中心观”的毛病,换句话说,就是用“普世价值”来解释中国历史。先定结论,再用史料去凑。这是史学研究的大忌。李伯重对建国后史学界的“五朵金花”有很不错的分析,建议大家google看看。

另外,198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文化史研究不断的指出,生产力的变化往往和生产关系不同步。换言之,经济基础不一定决定上层建筑。相反的例子也充斥于史料之中。

家园 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生产力的变化往往和生产关系不同步。换言之,经济基础不一定决定上层建筑。相反的例子也充斥于史料之中。

这两者按照传统理论也是不同步的。“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363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原来的、业已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生产关系。

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就表现为阶级斗争。

而既然是阶级斗争,并不是说新兴阶级,新制度就一定能马上战胜旧阶级,旧制度,就不能有反复。事实上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反复的例子。尤其是生产力在大乱后回落,旧有的生产关系反而更适合跌落的生产力。

而这一点在欧亚大部分表现得特别明显。欧亚大部分都是易于征服的地方。不论是中国、印度、阿拉伯,西亚还是中东欧都经历了反复的战乱。而生产力的积累往往就被这类战乱所打断。于是大乱之后,旧的生产关系反而能更快得恢复生产。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佃农生产比奴隶生产更能刺激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生产欲望,从而提高产量。但是在大乱之后,往往贫民欲为佃农而不可得。这时欲取天下者治屯田,收取产出的一半到六七成。而屯田的农民事实上依附于土地,成为农奴。这里看似是从封建地主退化到了奴隶制度。但在天下大乱之时,人们求的首先是稳定和温饱,而不是“包产到户”。于是这时候屯田制就成了最适合当时情况的制度。等到天下一统,生产力提高,人民就不满足于仅仅喂饱肚子,这时屯田制就不合时宜,不是统治者自己废除,就逐步演变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明朝的军屯卫所的演变其实就是如此。

也就是说,这里也是个“适者生存”的问题。

家园 多年前在国内看过一篇文章

罗列了建国以来历史学界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各种说法----呵呵,上至西汉下至明清,哪儿都有。

近几年我还看过更有意思的提法,据说王安石是凯恩斯的先驱----这么说他和司马光就是“国家资本主义”vs“自由资本主义”了?

那盐铁论算啥呢?

家园 特别赞成你这段话

大家都有一个误解,就是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所以我们已经对中国历史认识的比较清楚了。其实恰恰相反,当今的中国史研究完全是建筑在西方史学基础、史学方法之上的一门新学科。其实质是用西方历史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整个学科诞生还不到一百年。减去中间的历次政治运动,真正的时间就更短。。。。。。由此可见1978年以前的历史研究是多么的有限。

从小到大看了不少古代史,越来越觉得,不说上千年前的事,就是几百年前的所谓“传统中国”,现在的了解也是相当有限的。

家园 盐铁论自然是国家资本主义

王莽也是。不过后来新皇帝被自由主义绞杀鸟

家园 这要看资本主义是不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最近一段时期内我和朋友们讨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若是必然,则一切国家和民族都可能从内部“长出”资本主义。但如果是偶然,则不行了。

目前我的看法是资本主义是偶然的。

家园 历史学是科学吗?
家园 咱们另外开个帖子吧……
家园 基本不是

历史学在1960年代被视为社会科学范畴,但是随着学科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使用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历史带有极大的局限。八十年代起文化史成为史学主流,叙述史学重归正统。

目前在美国的大多数大学中,历史学和哲学、文学批评、比较文学、艺术史、古典研究等学科同被视为人文学科(humanities)的一部分。一般大学里面文理学院(arts and sciences)的科系,通常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