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 王威

共:💬88 🌺19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按你这想法,最后只能推导出无政府最好了

需不需要有国,需不需要统治者,需不需要治国理念。按你的逻辑,管理本身就是忽悠,否则老子凭什么鸟你,既然都是忽悠,那看来全国人民都占山为王,逍遥快活才是王道啊~~~

家园 三王之治啊

儒家最高理想,不就是回到原始共产主义么?

家园 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作恶吧

不听父母话不等同作恶。父母可以设立规则,但是不要统一思想。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必对师长亦步亦趋,做跟屁虫。

孩子爱出风头就让他出。告诉他出风头的规则。家长和孩子比身边么风头呢?

家园 呵呵,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用现实去理解他,当你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就用理想去约束他.儒家变通之处良多,否则也做不到儒释道并存,甚至外儒内法.只可惜对文化宽容了,对人心却不宽容,盖因人太多了,管不过来啊~~儒学走到理学这一步,社会变化越来越少,科技几乎就是匀速运动,自然被西方的科技战狂们远远抛在身后,稳定和发展一直就是难以兼得的东西啊~~

家园 哈哈
家园 恩,赫然兄偏重的是主体自我的道德界定,

我上个回复则是基于一些公认的道德标准,对他人进行的观察。

另外,我那个句子没表达清楚,应该句读为“才具极高、道德完美的人"----我该加个顿号的

就主体自我来说,我赞同赫然兄说得人性的通达。

家园 我是财神!我是雷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可惜没有我的份!

家园 【原创】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6)

一个君主是有着莫大的权柄,就像手上举着一支巨大的火把,火焰越是明亮,越是能够鼓舞人民信心。

然而,举着火把的人,若然一不小心,这火焰恐怕又会反过来吞噬了自己。

该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权柄呢?

每个君主都有各自的答案。

帝尧是这样勉励自己的——

  战战栗栗,

  如履薄冰。

  人啊,往往不会在大山上翻倒,

  而是跌倒在小土堆上。35

为了不让自己跌倒在小土堆上,帝尧想出一个办法,在自己的宫殿前,树立了一根大柱子,上面再挂起一面旗子,让老百姓有什么意见,可以站在下面宣讲。

如果要是他在宫殿里头没有听见,老百姓还可以敲响宫殿门口设立的一面大鼓。

这根大柱子,叫做诽谤之木。

后世的诽谤之义,是恶意攻击,毁坏别人的声誉,而这里的诽谤,则是表达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36

这面旗子,叫做进善之旌。

进善的意思,就是请告诉我一个好点子。37

这面大鼓,叫做敢諫之鼓。

敢諫,就是有什么意见,大家就大胆的说吧。38

诽谤之木、进善之旌、敢諫之鼓的设立,应该说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发明。

论起帝尧的初心,可能是因为黜退了五大家族之后,心不自安。

因此呢?他特别需要掌握情报,知道五大家族的动静,如果他们有所异动,希望了解内情的人,前来告密。

老百姓纷纷进言,结果让帝尧在施政上得益不少,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要知道上古乃是神道设教,君主裁决民政,对于老百姓的各种疑难。往往借助本人超级大巫师的身份,一言而决。

就像今天自认为有“特异功能”的大师们,那是绝对没有耐心听你絮絮叨叨的讲一件事情的经过,是非曲直。而是不容置疑直接给你一个答案。

既然超级大巫师有通天彻地之能,则洞察事情的真相自然是理所当然之事。如果是在倾听之后,才得出结论,反而会让老百姓怀疑,进而丧失了威信。

帝尧之所以特异于黄帝王朝之前的所有君主,乃在于他身上人王的气息浓烈起来了,而作为超级大巫师的色彩则变得平淡了。

他的执政风格则是谨慎而又有耐心,创设了这套上访制度之后,在倾听中,对于民间的疾苦就有了深切的同情与理解。

于是他所作出的裁决是那么的通人情,让老百姓感激。因此,对于帝尧之政绩,自然是大加鼓吹了。

这套上访制度是那么有效用,其后黄帝王朝的继任君主,帝舜帝禹都继承了。

这对中国的政治影响极大,作为后来之君主,再也用不着以超级大巫师的身份去装神弄鬼。

中国人也得以从容的自神权时代迈进王权时代。

到了夏王朝,君主就不仅仅是坐在宫殿里头,等着老百姓来上访了,而是设立一个叫做遒人的官职,派遣他们巡行于各地,宣达政令的同情,也探寻老百姓之疾苦。

遒人们肯定不可能抱着大柱子到处走,于是将诽谤之木简化成一种可以握在手上的乐器——木铎39。

从被动的等待上访到主动走访民情,又是一次很大的进步。

上访制度是自下而上,走访制度则是自上而下,两相交互,国家机器遂得以将触角深入基层,无远弗届,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准此,中国人在三四千年已经设计了这样政治制度,水平之高,置于世界各大文明中,也至为罕见,老祖宗之政治智慧,再次让今天的我们叹服。

当然,进入王权时代,随着中国人之疆域拓展,国家治理人口之多,而君主之威权又不容假借,则君主对上访之老百姓要个个接纳,也不现实。

于是黄帝王朝之诽谤之木、进善之旌、敢諫之鼓,到了周王朝,则演变成了肺石。

肺石设置于西周王朝之都城,古人认为肺主声音,其石颜色赤红,长达八九尺,形状如下垂的肺,故名之。

根据文献记载,有冤屈之上访者,不论从多远的地方来,不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必须要在石边站上三天三夜,不允许饮食,也不许有休息的举动。

这时候,西周朝廷之贵族才出来听取上访者之说辞。40整理之后,将上访者的冤屈告诉君主,并惩罚那些使上访者蒙冤的官长。

之所以要让上访者苦等三天三夜,无它。因为只有真正受到冤屈乃至于忍无可忍的人,才会有耐心站在肺石之下三天三夜。

目的当然是为了避免很多纠缠于鸡毛蒜皮小事之恶意诉讼。

清末有一大案,即今天之戏剧舞台还在搬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

在杨乃武被定成铁案的情况下,杨乃武的姐姐为了给弟弟伸冤,不得不滚钉板,以示自己上诉的决心,然后,她的状纸才被接受,案件才得以重审。

这个滚钉板,其实功用颇类于肺石。

因为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司法机构都无法承受恶意诉讼之成本。正常来说,政府希望官司一审而决。

在清末,原告如果不服判决,决定越级告官,正常程序是到府衙擂鼓告状,但是官员对于已经审决的案件,也有权不受理。

于是,原告在沉冤难雪的情况下,只有滚钉板一途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天大的冤屈,谁会来受这份罪?

古代之上访制度,和现代法制相比较,就好比是一间深黑牢房之中仅有的一丝亮光。

然即便如是,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在种种机缘之下,终得以翻案。

此案之结局乃是慈禧太后施展霹雳手段,一下子处理了两浙150多名官员。

相关涉案之官员,巡抚被免职,知府、知县入狱的入狱,削官的削官,甚至有人不堪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自杀了事。

又可见,上访制度之威力,即便是在清末极其腐败的政局,也能彷如原子弹一般,造成官场之大地震。41

帝尧能够设立上访制度,不论初心如何,他让自己随时都能听到老百姓的意见。

一个君主,能够倾听老百姓的意见,自然对于臣下的意见,会虚心接纳,从善如流。

帝尧之所以为几千年来中国人认可并崇敬之圣王贤君,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早年曾为左拾遗(杜甫也当过这官),这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官,大概居于七、八品左右。

这个官职,顾名思义,就是检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份内工作只有一件,就是挑皇帝的毛病

有了这段工作经验,后来白居易在总结自己的工作心得的《策林》一书中,谈到君主为什么要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

我听说君主个人所接受的信息并不是很多,只有依赖臣下的报告,才能不被蒙蔽。

君主的个人视野也很有限,只有虚心听取臣下的报告,才能够开阔视野。

君主也只有一颗心,智慧是有限的,只有在臣下的帮助下,才会有真正的大智慧。

如果一个君主,仅仅依靠自己的两只耳朵去听,一双眼睛去看,一颗心去体察——

十步之内的距离,君主也有听不到的时候。

百步之外的距离,眼睛也就有看不到的所在。

宫殿之外发生的事情,更不可能洞察。

更何况天下之大,每天发生的事情是那么多。

英明的君主帝尧正因为这个缘故,才设立了专门给皇帝挑毛病的监察官员,这样才能开辟出一条让臣下献善除恶、竭诚辅佐君王的大道。

使得政策失误的地方得以改正,并让君王不受蒙蔽。

但是,帝尧还是担心自己不能真正的洞察民情,于是下令安设设敢谏之鼓,高扬进善之旌旗,树立诽谤之木。让工人商人可以尽情的对国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士大夫和平头百姓都能在政治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于是,君主每一天,见闻都在增长,德行也与时俱进。42

这一制度,说起来,对中国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基因,影响是非常大的。直到今天,还提醒当权者,要随时重视天下百姓的意见,广开言路。

  

  帝尧想方设法征求民众的意见,欢迎大家公开指出他的过失,即便是说错了,也不加罪。

  这一做法深受老百姓的怀疑,却更加激起黜退之五大家族的嫉恨。

  为什么呢?

  因为按照传统,从伏羲王朝乃至于今的政治传统,天下共主之权柄主掌乃在于对外征伐、外交,对内调停各族纷争。

  然,对于各族之内政,则归于本族之族长裁决。

  这是一种默契,有了这一默契,各族才愿意尊崇黄帝一族为天下共主。

  现在,默契不复存在。

  帝尧的这一亲民做法,在他们看来,显然是手伸的太长,让他们忍无可忍了。

35战战栗栗, 如履薄冰。 人莫踬于山, 而踬于垤。

——《古诗源·尧戒》,相传为帝尧所作。

36对于诽谤之木,《史记》一书之诸家注解都有提到。

集解服虔曰:“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

应劭曰:“桥梁边板,所以书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今乃复施也。”

索隐按: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诽音非,亦音沸。韦昭云“虑政有阙失,使书於木,此尧时然也,後代因以为饰。今宫外桥梁头四植木是也”。

郑玄注礼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以木贯表柱四出,即今之华表”。

也就是说,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其实就是古代的诽谤之木。

37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旌,幡也。 尧 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 如淳 曰:‘欲有进善者,立於旌下言之。’”

38 《吕氏春秋·自知》:“ 尧 有欲諫之鼓, 舜 有诽谤之木, 汤 有司过之士, 武王 有戒慎之鞀,犹恐不能自知。” 高诱 注:“欲諫者击其鼓也。书其过失以表木也。”

(帝尧)师于善绻、许由、尹中,而学于务成子附,询政行人,问老衢室,立建善旌,廷置敢谏之鼓,博咨刍荛,以成盛勋,涂说巷议,咸所不废。——罗泌《路史》

尧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唐史纪》

39 “铎”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由于遒人有宣扬政令之责,日后木铎又成了教师之代称,春秋时代之孔子便自称为木铎。

《论语·八佾第三》之上,孔子有云:“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40 “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周礼·秋官·大司寇》

41 今日之中国,上访制度作为一种现代法制之必要补充,对基层官员有极大之震慑力。

基层官员生怕群众“越级上访”,竟至于派员常驻北京,拦截上访群众,进而形成一种奇怪的产业。

与之最新相关的时闻是2009年8月4日,安徽籍女青年李蕊蕊因上访,而被软禁于北京丰台区聚源宾馆,竟至被看守强奸。

走笔至此,宁无喟叹。

42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合天下之耳听之而后聪也;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之目视之而后明也;天子之心不能自圣,合天下之心思而后圣也。若天子唯以两耳听之,两目视之,一心思之,则十步之内,不能闻也,百步之外,不能见也,殿庭之外,不能知也,而况四海之大,万枢之繁者乎?圣王知其然,故立谏诤讽议之官,开献替启沃之道,俾乎补察遗阕,辅助聪明。犹惧来未也,于是设麻敢谏之鼓,建进善之旌,立诽谤之木,工商得以流议,士庶得以传言,然后过日闻,而德日新矣。——白居易《策林》

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雷锋啊...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讨论】梁武帝和贺琛都有问题

贺琛的问题,的确就像梁武帝所说,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事和人。就好比现在老百姓中流传把官吏排队挨个枪毙或许会有冤枉的,隔一个枪毙,就不会有冤枉的。换言之,老百姓认为百分之五十的官员都该枪毙。但是这种话作为一种情绪的宣泄是可以的,真拿到公安局、反贪局、廉政公署、法庭之类的地方是不行的。无他,没有具体对象罢了。

所以贺琛这类上书,基本没有任何建设性,也不切实际。

如果换了其他皇帝,有些会对其嗤之以鼻,有些会杀了贺琛泄愤,有些则可能嘉奖贺琛。还有些皇帝或者会责成特务机构调查贺琛说的是哪些具体的人和事。但是梁武帝却发了个和贺琛辩论的诏书。不但是自降身份,更是让人觉得他强词夺理。

类似的事情后来又发生过。这回的主角是雍正。他赦免了吕留良案的主犯曾静,还编写《大义觉迷录》颁行天下。也是徒留笑柄。

但是如果单纯得认为梁武帝的败亡是由于不纳谏所致,也未免看轻了梁武帝。

南朝皇帝最大的心病在于世族。梁武帝虽然是以武力夺取皇位,但对于世族势力他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侯景向萧衍求与南朝高门王、谢结婚,萧衍说:“王、谢门第太高,不如退而求其次,向朱、张以下门第试试。”作为一个皇帝,居然连这类小事都做不到,可见当时的世族势力膨胀到何种程度。

贺琛指出的毛病中“州郡牧守不得其人。”、“官吏贪污成风”、“官员瞒上欺下”三条直接指向官员。而“朝廷大兴土木”也是间接责难官员。那么他指责的这些官员是谁呢?当时的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大多为世族。

贺琛的奏章多半有感而发,因此也不会不知道他指责的具体对象。但他不敢写。只能泛泛而谈。他得罪了皇帝还可能不死。毕竟萧衍不太杀人。但得罪了世族那就基本完蛋了。

萧衍未必不想对世族开刀。贺琛的奏章甚至有可能是他授意用来投石问路的。但世族势力过大,萧衍也不得不表态。这个姿态其实是做给世族看的。如果真得认真调查了,那么南朝的世族们也并不在乎换个皇帝。这类事情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

所以,贺琛上奏章,萧衍发火都是无可奈何的博弈罢了。

家园 只是够买了指令集

龙芯不是购买外国芯片,只是买了mips的指令集专利。

就像是amd使用的和Intel相兼容的指令集,但是设计是自主的。你不能说amd是打磨Intel的

家园 楼主可能是把汉芯和龙芯弄混了

没听说过关于龙芯打磨的事情啊

家园 这个……

修身不是光指道德方面的内容吧,前面毕竟还有“物格而后知至”等一串话,而且是基础呀

家园 没戏

社会不是软件程序,程序员对程序具有完全的控制权,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这样的角色,除非存在上帝,而他老人家又愿意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劳力劳心,又不胡来。

家园 支持,送花

假如成功的做一件事,存在充分必要条件,那么历史(与经验一样)永远无法告诉你充分条件(就是你怎么做了能成功)是什么,但是它可以告诉你必要条件(就是如果不怎么做你必然会失败)至少包括什么。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必要条件是说没有这些条件命题肯定不成立,但他并不保证有了这些条件命题肯定成立,而充分条件才是说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命题肯定成立,但是如果少了其中一部分条件,命题是否成立(或者说是否所有的条件都是必要的),充分条件并不给予保证。

很多时候,讨论的混乱都源于这两类条件的混淆。具体到历史问题来说,假如某个人的某个决策成功了,那么该决策成功的充分条件可能是当时涉及到的所有人、物、形势等等等等的彼时状态和未来趋势。因此,这个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因为你无法精确拷贝所有这些状态和趋势。但是不能复制并不意味着不能从中有所获益,因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对比,我们往往能够找到成功的某些必要条件。实现这些条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但却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给人们最大的教训是,人们往往不能从历史获得教训”,这句话本来就可以有两个理解:一个是人们往往无法从历史中学习教训;另外一个理解是历史的教训就在那摆着,人们却不去学习他,却要重蹈覆辙。具体怎么理解,在于每个人如何看待历史事件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