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砖家总是不甘寂寞,44个汉字要整容。 -- 非闲人
4月份的时候曾经放了点风声出来,可能是测测风向吧。
四方城:【文摘】新《规范汉字表》将发布(同学们,学写字了!)
其中说到修改汉字规范会涉及的三个方面:
我觉着修改汉字规范本身不是大问题,以前的汉字规范不能说十全十美,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正合情合理。尤其是汉字简化的“同音替代”,同音替代里有不少合并的字都是常用字的情况,因此凭空产生了很多意思不相干的常用多音字,无论是学习还是使用都不方便,不符合简化汉字的初衷。
对照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上面提到的三条一条都没有涉及,一方面可能是专家组内部意见不统一,还没有成熟的方案,另一方面应该是出于保持汉字相对稳定的考虑。不过我觉得,如果方向正确,又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案,不妨大胆推进。毕竟每次修改汉字规范都要付出社会成本,与其隔几年改几个字,不如一次到位。
至于修改字形,我觉得这个对日常生活并没有影响。首先改动的字很少,其次,改动的仅仅是宋体字字形,对日常手写和其他字体都没有影响。无论是横改提,还是半包围结构变上下结构,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唯一扎眼的仅仅是底木,除了“杀”比较刺眼,其他基本算得上有字源依据:
条:
杂:
杀:
习惯没什么好说的。其实不习惯才是觉得不美观的主要原因。
不过能不能具体说说这个美观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美不美观太主观不好评价的话,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劳民伤财可能达数百亿人民币”是怎么算出来的?
恢复繁体肯定是不可能。与繁简之争搭不上界。
开了头,以后谁知道他们还会整出啥来?
首页上面就有一个专题。
[SIZE=4]44个汉字“整形”修改成本知多少? [/SIZE]
· 教育部:逾六成人支持汉字调整 只有6%反对 博文
· 专家:调整只针对印刷宋体字 汉字"整形"有理无益?
每一篇文章都暗藏巧妙,比如说:
《教育部:逾六成人支持汉字调整 只有6%反对》后面的“博文”叫:44个汉字“整形”?不能任由“学术界”瞎折腾!
《汉字"整形"有理无益? 》讲完理之后就是批了,特别注意其中教育部语用司推普处处长袁钟瑞的发言,充分说明这事,就算在教育部也不是统一意见,现在还在死撑的是王宁等人(拿了钱没干出点事来交待不过去),教育部已经不敢出来挨砖头了。
教育部语用司推普处处长袁钟瑞:“字理”并不能成为用字变更的依据,从“字理”出发,条条理由都站得住脚。但用字变更问题必须从社会应用出发,从广大群众是否能接受、变更的经济成本大小、是否会制造新的用字混乱等后果考虑问题。
针对《字表》中繁体字如“鍾”等字的增加,多数专家认为此番做法意在解决汉字中“一简对多繁”的问题。但袁钟瑞认为,这种做法却并不可取,因为此次字表中仅收录几个繁体字,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文字必须保持长期稳定,才利于汉字的规范使用。”
教育部语用司推普处处长袁钟瑞则认为,“字理”并不能成为用字变更的依据,从“字理”出发,条条理由都站得住脚。但用字变更问题必须从社会应用出发,从广大群众是否能接受、变更的经济成本大小、是否会制造新的用字混乱等后果考虑问题。
针对《字表》中繁体字如“鍾”等字的增加,多数专家认为此番做法意在解决汉字中“一简对多繁”的问题。但袁钟瑞认为,这种做法却并不可取,因为此次字表中仅收录几个繁体字,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彭泽润教授认为,汉字改革应走汉字简化之路,增加这些使用频率小却复杂的汉字,会为大多数人的使用造成不便。
王宁教授对此表示:“字形微调只涉及汉字的印刷字体中的宋体字,不涉及手写字体,不会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
但不少群众却认为“影响不小”,这些字的读、写不一致,势必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混乱。
“现今宋体、楷体两种字体的体形不同,人们心中其实并没有差别意识。但是如果强调宋体字形有变,和楷体、手书字不同,就容易导致汉字标准字形的混乱,也容易导致汉字书写的不规范。”《北华大学学报》“语言规划与现代化”专栏责任编辑李开拓告诉记者。
“不同于手写体的宋体字经常在人们眼前晃,久而久之,就会让人难以把握甚至弄错汉字的标准字写法。”湖南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研究生张琼说。
李开拓指出,有些字在规范字形时要慎重,要考虑大众已经习惯的用法,不要本意是在“规范”,反而“更乱”了。以前规范汉字读音时就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而字形微调汉字、新增繁体、异体字一旦使用,势必也会牵扯到一笔巨大的开销。字典、词典、课本、辅导材料都要重新印刷更改,资金耗费不可小视。“文字必须保持长期稳定,才利于汉字的规范使用。”袁钟瑞说。
解决:聚焦学术,还是社会?
一个历时八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的局部性汉字“技术改良”方案一经出世,竟招来专家和群众之间如此大的争议。文化阐释权、文化话语权的激烈争夺战之下,人们不禁要问,正在征求意见中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究竟是专业的学术问题,还是全社会都有发言权和决定权?
彭泽润认为:“汉语言文化属于基础性知识类别,加之其天然的大众属性、民族属性,容易得到众多人民的关注和议论。而汉字改革又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使用习惯问题,学术引领的同时不能忽略受众的反应。”
谭汝为说:“研制字表是系统工程,学术性强,政策性强,但关键还是要处理好科学性和社会性的关系。《通用规范汉字表》涉及问题很多,有类推简化问题,异体字问题,字形问题,还有社会应用的实际问题等。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问道于民,有利于字表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袁钟瑞认为:“如何在博弈过程中向群众有效传达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改革意图,如何呈现最真实的主流文化诉求,如何还原最具广泛的文化生态,如何去规避学者的闭门造车或者改变受众的惰性心理,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教育部现在是两边被抽,一边是公众,另一边是官方,但是显然人家是越战越勇了。先假惺惺出来说什么“我们是来认真征询公众的意见,不是要跟公众顶着干”,被超过九成的网民砖头痛砸后马上抛出“支持度有67%,反对才6%”,再遭痛殴后干脆变脸了“我们不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就不改,合理了我们就要改,我们要为全社会负责!”
OMG~难怪有人说越来越感受到文革的必要性,这种砖家就应该让他们蹲牛棚去。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马英九政府就是典型的专家当家,精英掌权
如果不是民进党的党纲是台独,恐怕大陆支持的是民进党,而不是国民党
对了,周济怎么还不下台?
南方系的辩护一点都不靠谱嘛!
看看文字改革的先驱们是怎么做的: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流行的简体字”怎么能跟“随地吐痰”相提并论呢?!
在我的屏幕上,得几号字才能先出那一小横啊?
这44个汉字改下来,创造的GDP绝对不少。
天津资深媒体人安冬认为,这44个汉字一旦被整形,全社会不仅要经历习惯被改变的痛苦,还将要付出巨大的物力和财力。别的不说,各种教科书、字典就要进行修改,类似的标牌、公司名称、身份证、户口、电脑输入法等,都要进行修改,这些修改所需要的时间和金钱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她举例说,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石家庄市是否改名”的话题被媒体和网民广泛关注。据有关专家估算,若更改石家庄市名称,没有十亿元人民币是完不成的,而不可估算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此。按照这个比例测算,这44个汉字的花费是多少,恐怕更是难以估量。
天津市民张鹏认为,汉字“整形”之前,应该先算算成本账。比如,这44个汉字一旦被整形,市面上的这些教材、幼儿读物、字典是不是要销毁?如果销毁,无疑是浪费资源,如果不销毁,新的字典、教材出来后,孩子们查阅时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
中国这个GDP挂帅的经济模式,真是一大发明!
美国要把英制改公制,算来算去,花钱太多,就是不改!
完全可能几年一次,参考
哈哈万公公。。。
南方系支持的,果然都是值得反对的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