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七五过后闲话南疆 -- 左手拈花
中介或者大型超市等批发商事先签订保价采购合同为宜。
2 枚 通宝已收。通宝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革命先驱李富贵说过,在西域,上层的大棋运作对基层的实际工作很难有实在的操作空间。要实在的就得流血。左宗棠 靠人头滚滚立威才能在基层推广工作。
只是现在光流血就能解决吗?后续手段要跟上。移民实边是根本大计,南疆北疆区别最大的就是汉人比例。 这个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而且对原先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没有好的安抚手段。
说到底还是要靠发展生产,搞活经济 利益当地各族百姓 才能促进局面安定。 这个正反馈开始艰难,如何建立,推动需要大家努力。
说到酒,俺的酒虫子勾出来了。
上大学之前,由于家里管制的严,除了过年时浅尝辄止的咪两口,一直没机会喝酒。直到录取通知书到了,行李也收拾好了,家里给俺送行,父亲的好友,单位的厨师,亲自在俺家的厨房里忙活了半天,摆了几桌,第一次有机会喝超过一口杯的白酒,才发现,俺的潜在酒量还不小。
离开家,没了长辈的管制,兜里那几个铜板,可以自己掂量着花了。虽然不多,但如果计划好了,一周多吃几次土豆炒肉片(那肉片少得可怜,土豆皮没削净,能吃出麻麻的感觉),就能节省出钱来聚餐打牙祭。
和维族同学在一起的时候,猪耳朵猪头肉啥的就甭想了,学校清真餐厅的菜价相对也贵,关键它还不让喝酒,于是就常跑到附近伊犁老板开的小饭馆里,一人叫个过油肉伴面,再来几串烤羊肉,啤酒白酒(开始是当地产的佳酿,后来是尖庄再后来就是山东的孔府家酒)的就整上了。
和维族同学聚会,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无论酒食条件如何,音乐总少不了。那年头,吉他比较流行,几乎每个维族男生的宿舍里,墙头上至少挂着一把,反而冬不拉、热瓦甫、都它尔这些民族乐器很少见,俺记得只在中央民族学院的维族宿舍里见到过。与此相反,俺这个对乐器一窍不通的汉族学生,倒背着把热瓦甫在校园里晃来晃去。起因是俺某个暑假回家,带老外逛乐器一条街的时候,忽然对十二木卡姆发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叶公好龙,为了日后有个寄托思乡的念想,买了一把热瓦甫,带到学校里。也许是这把琴,也许是对木卡姆的认知,总之,逐渐取得维族同学的认同。
认同的标志之一,就是喝酒的时候,会把你也叫上。
和维族同学聚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喝酒的时候,不是每人一个杯子。宿舍里,几张桌子拼在一起,桌上随意撒些花生瓜子,奢侈的时候,会有从外面买来的烤肉和菜,大家围着桌子坐下,主人会再挑出一位“德高望重”(即大家都认识的家伙)的人和他坐对面,这两个人就是当天的“酒司令”,负责给大家倒酒。然后找俩杯子,一大一小,大的倒啤酒,小的倒白酒,按逆时针方向,轮流传递杯子,一杯白酒一杯啤酒地干杯。因为干掉以后,杯子必须再递给酒司令,由他倒酒后再递给你右手边的人,这样,没有谁可以“偷奸耍滑”,只能老老实实把酒干掉。
端着酒杯的两个人呈对角线,这次你喝啤酒他喝白酒,下次就是你喝白酒他喝啤酒,两人一碰杯,喊一声“霍西木塞,霍西!”仰头,杯底朝上,酒水下流。没酒的人,起哄的起哄,吃东西的吃东西,真正的主角,这时却抱着个吉他,或民谣或古典地拨弄着琴弦,陶醉地唱着……一曲已了,一曲再起时,再换个人。
小镇上回族兄弟来办的清真小菜馆在最醒目的地方标注:外来酒菜,请勿入店。
一直以为是教规不允许喝的。
能勾起酒虫子的都是海量。小弟我的酒量不行。
另外,你举的两个维族例子都是有“恒产”的,看来和汉族一样,爱搞事的都是经济较差的维族底层,而反对搞事的都是与汉族有经济瓜葛的中层,也即两个离不开中“维族离不开汉族”主要指的就是他们,对他们的触动也最大。
所以,我的结论:要大力发展新疆各地区的经济,降低贫困率,增加中产阶层的人口比率,也是有效消解疆独势力的釜底抽薪之一。
不知兄还有没有其他一手资料可以提供。
宗教自由 包括 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
今天可信和明天可不信!没有单向的!
国家必须用暴力保护一些维族不信伊斯兰教!吃猪肉的自由!!
呵呵,配点吉尔拉
1.温柔版
[FLASH]http://www.youtube.com/v/l0OX9mdYfxk[/FLASH]
2.现场版
[FLASH]http://www.youtube.com/v/WzYLztp2NjQ[/FLASH]
3.MTV版
[FLASH]http://www.youtube.com/v/YevXYzaHCQk&feature=related[/FLASH]
siganaxiga,再加上一句:葱炒皮芽子。
吉他弹到忘情处,那节奏是砸出来的。
王进喜陈永贵雷锋等等等等一大批劳模和英雄人物不都是解放后涌现出来的吗(倒是有一些老革命贪恋权位,不甘心让位)?就是新疆建设兵团,不也有很多是当年国民党的驻守官兵改编的吗?
现在可能还没有大规模的,以后呢?十年以后呢?二十年以后呢?说不定到时候要血流成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