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荐史文恭看】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 longyun

共:💬73 🌺17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反对!

“到了解放之后,傅作义碰到东哥这个雄主,就彻底没戏了。”——他是一个很不错的水利部长!

家园 《平津战役》里有一个场景专门谈这个的。

当时为石家庄事,毛骂傅作义是狗子。呵呵

家园 对傅作义的军事和政治改编

东哥让林总和新华社发那封信,顶老帖打脸出口鸟气可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结合49年春TG和第三势力的暗斗来看:49年春,人人都知道老蒋是不行了,民盟、民革、地方实力派都纷纷准备跳帮上TG的船。

问题是,TG是打算让他们来当TG合伙的船东指手画脚涅,还是来当高级船员涅? 这是个性质很严重的问题

傅宜生是想当股东的。东野入关,张家口天津一打,北平已成绝境,华北军事没搞头,傅决定在军事上接受改编,政治上自搞一套,自诩愿做中共和李、白和平谈判的桥梁。还通过发恩饷、给拆迁补偿费、报纸宣传的方式,包装自己。应该还有呼应当时社会上风头正劲的所谓第三方势力,争取做他们的代言人,争取和TG分享政权的念头。

总之,把北平快爆仓的军事资本重组变现为政治资本,再挟绥远方面的军事资本,在联合政府中插一脚做股东。

TG的对策就是,坚决打掉老傅挟以自重的政治资本,不仅要在军事上改编傅作义,也要在政治上改编掉他。以此昭告第三方势力,你们的地位,只能是船员不会是船东。

具体执行就是,在新华社发表公开信,扁了他一顿,气得傅说请TG指定地址他去投案。然后TG再揉了揉,林聂叶毛挨个和他谈话,傅作义到4.1 才发了通电,反省错误,宣布拥护TG,由此完成在政治上接受改编。

家园 此文是阎又文所作

阎又文是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红色间谍,据说是周公指示阎文如此骂毛的。果然,此文一出,极大地激起了解放军官兵对傅作义部的痛恨。

完了
家园 出了个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幸是,北平的和平解放有

傅的功劳他毕竟顺应了大势。不过主席和共产党人的实力、胸怀和远见才是北平和平的真正可靠的保证。一叶知秋啊!人民的丰收来了!

家园 华北共军确实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傅作义还是很猛的

家园 你开的玩笑在哪儿啊?

找了半天

其实我转文章对于傅这个人倒是没太多兴趣,但凡政权交替时期这样首鼠两端的多了去了,历史上把戏玩得比他好的也很多吧。觉得傅的资质当一方诸侯的话应该算是不错了,争雄天下就差些

很多时候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呢?

虽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有些人确实强得能把别人的运气都打破,比如李世民

至于毛、蒋又能到那种级别呢?

我想推荐史兄看这个文章的原因是写历史杂文的方法论的问题

“傅作义所以数面讨好,对毛和蒋说两套话,说到底就是为自己可能的再起,留出足够的余地。而傅所以还有再起的打算,实际上就是对中共的政权能否稳固还存有疑虑。 ”

从侧面,用某个人物来串起事件,或者用某个事件来串起人物,这个你在写王耀武、尉迟敬德和写庐山会议的时候分别用过了,从另外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也是很多历史杂文经常用到的方法

“傅作义生于乱世,从一个小派别绥军起家,最后成为国民党一个战略集团的首领。在尔虞我诈的仕途升迁过程中,他看到过太多的群雄起消、世事轮回,他正是以这些旧式军人的世俗经验,来应对国共这一回权力互换的。于是,便发生了两个傅作义这种看似匪夷所思、实则可以梳理的现象。”

对于人物做出某样选择的背后思想的成因,在庐山系列里面分析的还可以,其他的地方好像不是重点。其实历史人物已经都有很多书来分析他们的性格了,但是人的成长和改变从来都不是一个断裂的过程,而是循序渐进的积累;不过人在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件事做决定的时候,又往往都是有很多突发的因素影响的。历史是有拐点的。

当然,哪些是历史人物,乱写是要挨骂的。

实际上只要你写了就是要挨骂的。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解决国民党残余势力提出天津、北平、绥远三个方式,这三个方式的直接对象都是傅作义。显然,无论形式还是性质,三者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区别,其本身并不相通。然而有趣的是,傅作义却将看似不相通的三个方式贯通起来,一一领教。此举在解放战争全部过程中,傅作义之外,绝无仅有。从这个意义上讲,傅之反正过程,创造了一个甚为罕见的殊途同归的范例。”

那么你从一个方面分析了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时候,能够从多方面对比,就更好了。历史没有假如,但是历史曾经有假如。

“本文关于傅作义双重性的研究,并不涉及傅之功过。这个特殊的政治群体的存在与表现,其学术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历史的多样性的存在与表现,并且使之更为具体,更为生动。”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史MM对于卸妆这种闺房里面的技术应该很才对熟练啊

家园 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看来老毛也是将计就计,他这样一个极有主见的人,不会轻易被他忽悠了吧。

如果他真心是使坏,可就太狠毒了,为逞个人之志,推万千中华民族子弟于不复之地啊。太可怕了。

家园 看来,中国历史上演的千年经验,屡试不爽

每每立朝之初,一统天下之后,割据称雄者,暗流涌动。很多开国之主,驾驭局面之技谋,用尽心力。一些名实不副之主,往往功亏一篑。

如此看来,秦始皇之后二世如此,民国之初孙中山如此,蒋中正立基之初乃至一朝更是如此。

家园 邓华那个系列写得不错

“将本文前面的材料罗列起来,可以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截然相反的两个傅作义。发生在傅作义身上的这种政治与人格的撕裂,恰恰是改朝换代的历史轮替所派生的那个特殊政治群体——“贰臣”,以及这个群体所特有的政治性格——双重性格。”

这个我觉得是本文的精华,关于这种现象,特殊的政治群体不止包括“贰臣”,还有遗老遗少等等

“政治与情感的错位。也就是政治上选择了另一方,而其情感或多或少还停留在原来那一方,两者尚未统一。”

很多时候有些不能理解的现象,这样的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得很清楚了。

所以写历史,还是把自己的分析和想法写出来的好,有什么有争议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历史中学到东西。

很多事,都是可以归纳出原理和模板来分析的,然后社会才能进步,规避前人的错误。制度上的和人为的。

家园 傅的这封信写得还不错

估计确实把太祖恶心了一下

而不要忘记,傅之所以能这样写,是因为有那三场胜仗做底子啊

而太祖后来的回敬,也是你现在之所以要和平,不就是因为刚刚才输了一场么

都喊怕了,还在外面给我吹什么牛?

家园 恢复晋察冀野战军后,傅作义就没占啥便宜

47年6月,晋察冀军区和野战军分开,杨成武拜将野战军,朱老总督阵,练了几仗后:

- 清风店-石家庄战役,夺取全军战略反攻后第一个较大城市;

- 年底傅作义挂帅统辖华北国军,晋察冀共军立刻奉送傅总一个大礼包:重创老傅起家的35军,打掉军部,军长自杀,歼灭新32D击毙师长,击溃101D。

- 察南,绥东,冀东,保北满场飞,吊得傅总团团转,连平津保三角区的安定都无法保证哈。

家园 出自董其武自传。老傅应该是出于公义

这个段子见于《戎马春秋 董其武自述》P349-P351。当时在绥远做傅作义副手的董其武,转述老傅行事,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太祖看了傅的信后,全文印发中央、政务院,并请傅作义在政务院最高国务会议上阐述抗美援朝重要性。

书中后续记录,10月初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10月末第一次战役打响,11月上旬傅作义向毛泽东建议,调绥远起义部队赴朝鲜参战,以有利于绥远部队的解放军化和绥远地区的解放区化。此建议立刻得到毛泽东批准。

注意,老傅是主动申请把他最后的军事本钱,拉到朝鲜去和美国人干,并进行军地分离,促进改造。

虽然太祖出于种种考虑,23兵团主要作为二线兵团使用,在朝主要负责修机场,呆的时间并不长,但老傅的诚意还是看得到的。

要知道,一开始中共中央还是戒慎戒惧,初始计划只是在平壤元山以北展开防御,老傅建言抗美援朝的设想大约也不会超过这个太多,这还都是中规中矩的,设法为中国控制一条缓冲地带的想法。说老傅要忽悠TG,稍稍有点过分哈?

只是后来,麦克阿瑟骄狂过甚空门大露,天朝大军得以雷霆一击洗雪百年国耻

家园 但是战果确实一般

就根据地条件所取得的战果而言,不要说比东野和华野,比饿着肚子的西北野战军都不如,同是元帅的徐向前以不及对手的兵力不仅连下两城,晋中之役更是歼灭十万之众,聂相形见绌,以至于中央不得不派朱老总过来指导,这对于红军时期已经是军团级指战员的聂是极大的羞辱,等东野入关后才拿下张家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