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鸵鸟式的不折腾——最近听说的影帝一件小事 -- 冷逸
作者:匿名转载自私人邮件
以下为转载。
==========================================================================================
看到大家在议论经济房价问题。
我从目前我们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给大家汇报下
从我们做出口的来看,形势严峻还是没有改观。
我5月中到6月初在欧洲跑了瑞典,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国家,拜访客户,考察市场。
大部分客户下单非常谨慎,欧洲这些富国老百姓都在捂紧口袋过日子。失业很厉害。
超市除如德国的aldi, lidl这些超级连锁廉价超市日子好过,其他的都很难过。
7月我在加拿大跑了很多市场。总的感觉看了很心凉。
欧美以前纺织服装基本是made in china, 现在是made in india, 越南,孟加拉,哥伦比亚,柬埔寨.....
made in china 很难看到。 小电器原来也是基本 made in china, 现在看看 越南制造越来越多。
可怕呀,多少年的努力,一下就整个产业就危机四伏。虽然近来有提高了纺织品退税率几个点,但是为时已晚。
产业一旦转出,再转过来谈何容易。
纺织行业是完了,其他行业如果垮起来也会很快。 纺织行业直接从业人数2000多万,间接的更多了。
今天的CCTV经济报道也提到这个问题,虽然有少部分企业靠技术提升目前过的还好。但是技术提升解决不了就业。
做惯外贸的转来做内贸,很难摸得到门的。内贸的复杂程度不是一般的能够摸得清的。
现在加入和中国竞争的国家很多,除亚洲的外,欧洲的罗马尼亚,黑山共和国,波罗的海的几个前苏联国家等条件都非常优惠。
加上地域文化优势,我们制造业的优势压力重重。现在中国经济就业和对外贸易依赖很大,一旦产业转出撤出,我们该怎么办?纺织业已经有了先列。
比如法国雷诺汽车收购罗马尼亚dacia车后,利用罗马尼亚廉价劳动力生产的dacia轿车欧洲市场价格5000欧元。设计先进,外观漂亮,又通过欧洲所有检测。
我开过,比我们的吉利,奇瑞等好多了。
中国汽车根本无法竞争。听说罗马尼亚工人工资300多欧元。而且个人素质要比我们好。我上月和黑山共和国招商局联系过,工资也不高。基础设施很好。
税收非常优惠。关键是到欧洲各个国家非常便利。中国今后的出口优势面临非常大压力。
江浙一带出口企业还是在苦熬。日子好的不多。
比如今年欧盟对中国紧固件行业的反倾销一下就是整个行业没有了生气。直接间接影响200多万人。大的企业忙于转移到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小的就自生自灭。
我们合作工厂中过得好的凤毛麟角。都在苦苦支撑。工人能解雇就解雇,只留核心人员。如我们一核心供应厂,2年前140人还加班加点,现在35人,每周上班就3-4天。还不加班。
劳资问题也很突出。由于私人工厂很多是记件工资。现在活少了,收入也少了。开销却不少,工人很不满意。
还有就是工人难招。一方面劳动法出来成本增加,一方面还不好找人。关键是目前工人结构大部分是80后,父辈在外拼打多年有点积蓄,加上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后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多。
各地有鼓励农民回乡创业。而且80后的农民吃苦耐劳差远了。明显感到以前认为的中国廉价劳动力是无限的绝对错误。现在可不是那样了。
靠拼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可以和印度,孟加拉等比较了。人口红利不在后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实体经济我真的感到没有起色,还是感到危机四伏,怎么房子就像吹气球一样一口气就上去了呢?
我是做实业的,经济理论不太懂,但是我相信实体经济不好,今年涨工资的人还不多,大部分人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楼市股市却火爆,多少有点最后的疯狂的感觉。
我也问了咱们周围清华的同学,好像涨工资的还没有。
也许和今年国庆要大庆有点关系。大庆快到,怎么说也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过大节吧。但是大庆过后会怎样?反正实体经济10月1号好起来的希望不会大。
看来都在赌经济形势了。如果经济年内不会好,明年再次出现解雇潮. 大量白领的倒闭,银行贷款又要出坏账了。
现在别国使出吃奶的力气只是为了保0,中国经济看来不太可能在外部经济还很迷茫的情况下一跃而起吧。
拔苗助长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我只知道现在是捂紧口袋过日子。 总感到苦日子还在后头。 尽管贬值但是兜里有现金还是非常重要。都换成房地产砖头了,危机来了要变现可不是容易的事。经历过房市冰火2重天的都是知道这个道理。 几年前炒房子,政府突然出台的税收政策一夜之间就房市就跌惨,手上捏着好房子几个月卖不出去的感觉真是煎熬。
另外: 刚刚听说有的工厂开始招工了。 也许原来裁员太多,现在订单多了点开始招工。 浙江我们供应商有的工厂订单也开始增多,虽然不多,希望是个复苏的信号吧。主要还是低价的生活用品类产品部分工厂订单增加,但是大宗机械,如工程机械等等还没有明显复苏迹象。
预测中国经济的走势本来就没有意思,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该买房就买,该炒股就炒,该谈恋爱结婚就上,该出国就出,对错反正是自己要走的路。千万别听专家学者的所谓预测。上海房价5年内到5万也不是不可能。2002, 03年上海房价到7000时,多少专家说了要打压,太高了!温州人凭感觉大量吃入,我们知识分子喜欢研究,分析,大专家引经据典,说的都有道理,当然要等等了。结果娃都生了房还没有。收入赶不上房价增长。不是钱不够,是胆不够。
==========================================================================
温总理的第一个跟国民经济相关的职务,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做低端制造业、生产外包能赚钱,充分必要条件是成本足够低,这就要求有大批劳动力生活在贫困线下,你血汗工厂才能开的起来。这几年,国内通胀、地价上涨,人民名义收入提高,人民币升值,再加上新劳动法等,成本迅速提高,生产自然会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而且不仅是外资,国内品牌也会考虑把生产放到外头。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大市场,
建立起以内需拉动为主,投资和出口为辅的新型经济循环模式,
再寄希望于美欧市场的复苏是一条道走到黑,
因为,他们可能将不再单纯以价格为考量,
而掺入了更多的地缘政治因素,
他们控制的全球供应链已经有进行全球布局调整的动向出现了,
在一些主流的全球性财经媒体上此类舆论已经越来越多。
中国进行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时间已经不过了...
前两天看某报道报的。
前些年是一下张50%以上,别人受不了。
外贸形势不好早已不是新闻,但这些天来的官方消息是:出口每月都在回升。感谢来自第一线的见闻。
不涨就不错了。
中国的房子要跌只能等到本土经济大萧条的时候。
小日本是比较好的参照物
据说还有部一级,甚至政治局一级的信息通报
这些文章不对胃口,可以不看嘛。
农村农民问题到最后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
我觉得他那个位置上的人不应该说这种话,也没法理解。
内参的作用是提供一手情况的渠道,即使宣传部门宣传经济回暖,内参还是因该按照事实说话,内参本身的立场领导不应该干涉。
早晚就是“何不食肉糜”的下场。谢国忠的文章满大街都是,居然还要靠内参来了解。
我们不需要讨论国民消费习惯之类的问题,也不需要讨论中国老百姓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这些问题都吵滥了。就来看看要老百姓有钱,社会需要变成怎样。
一个国家如果要转变为“内需型经济”,则必然是民营经济成分大发展,以小业主和白领为主的中产阶层数量大大增加,消费才能上去。那么如果民营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现在政府/国企系统对经济诸多方面的严密控制还能够成立吗?民间资本必然会要求开放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管制,则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威性必然会大大削弱。许小年:需要的是解除管制,我都不好意思谈创新
另一方面,保暖思淫欲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老百姓如果成了中产,吃穿不愁了,下一步就会主张自己的权利,税单上的金额增加了,那“政府拿我的钱干啥去了”这样的质疑自然会多起来。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所体现,自己体会一下,一个月工资条上IIT(所得税)是500块的时候,跟5000块的时候,你面对政府大楼的“主人意识”必然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个“内需经济”绝不仅仅是经济改革的问题,也涉及政治改革的问题,即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历史上看,这样的转变从来都不容易。
从制造业的角度,如果工人阶层的消费能力提高,那意味着制造业的人力成本要大大提高,这样如果你的制造业还想要有竞争力,无非是两个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绝大多数是一种机器排斥劳动力的情形,那么我们现在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的情况下,社会就业还嫌不足,再来提高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过剩的劳动力到哪里去?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即“产业升级”,涉及到品牌建设和基础技术换代,往往不是5年10年之功,历史上典型的案例往往是通过新技术领域的开创来实现的,硬插进去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是很艰难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