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鸵鸟式的不折腾——最近听说的影帝一件小事 -- 冷逸
都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现在户口真的没有那么难了,尤其是对于有本事的人而言。
如我这样的混混,毕业后自己想游逛游逛,临走也能请朋友通过报高新企业办个户口,那个就是钱的事。
真能进好的高校当青椒的,当然有宅的青年人,但大多数真要是想扔掉了书本去赚钱,那也是绝对有办法的。
所以,在目前这个“市价”已经明晰的背景下,我倾向于认为,大部分(不能说全部,因为走团干路线的,高校也是选择之一)选择去高校当青椒的年轻人,都是有价值观认同的,都是做好了准备或者曾经做好了准备过清淡日子的。
可惜现实太过于残酷。当青椒都成了滚肉刀,如你所说,的确很多人都走了,而能存活的也都变了形。
不过这不正好提供了他人的口实吗?看,国内成长的年轻人,不是不行被淘汰就是成了学霸,没一个成事的,还不如请国外混过的大教授,与国际接轨!
所以问题应该是:滚肉刀是如何炼成的?
[我不是说冷逸河友,知道他是开玩笑]
其实我觉得没有意思
反正
你留学人员,回来照样拿北京户口。
~
出国样样好,就是老婆不好搞。
不过所里面留国内的,都是瓜娃子。
(我点评)
在国内要想混出来,除非作领导(还要是
校长,所长)的女儿的老公。
所以归根到底,是政策制定者,执政者如何看待这个国家的教育科研基础,与经济发展,与国家的利益分配之间的问题。而不是看教师们熬不下去了,出个人来喊几句我给你们派钱的问题。那个彻底就是治标不治本,名实相悖。
我的家庭一家教书匠,除幼儿园外,各级教师皆全。父母与兄姐加起来为这个国家教书的年头也超过了100年。但我记忆深刻的事情竟然是这么一件:
某次教师加工资,妈回家来说,“猪肉涨价了”。
因为,肉贩子说“你们教师都涨工资了,肉怎能不涨价?”
结果还真就涨价了......而且那次也就真没跌下来.........
该死的它偏偏就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真的。
一大佬如是说:在中国所谓搞科研即搞江湖!当时不甚明白,现在明白了,科研界早就利益集团化了,能买起房子的都是政客了!
内参早就不光是向高级干部提供信息的工具了,尤其在经济方面,现在高级干部如果只是个人需要了解经济形势,帮助分析状况,都有幕僚和智囊团可以提供更广更深更细精的服务。说白了,专门点菜和送上门的专题调研报告他们都看不完,还用靠内参了解经济形式?
内参现在其实更多的是政治风向标,它主登什么东西,其实是在很大程度是反映出党内近期的主要重点和思路倾向哪里。谢国忠作为几乎公开的利益集团代言人,不管有没有和他相反意见的评论也连续登在内叁上,连续三期刊登他的观点,如果没有高层领导出来发言,就会有人以为这有可能是层峰在做政策调整前的暗示了。现在一个央行副行长的不公开讲话都会引发市场的震荡,内参如果给一些高级干部造成了这种错觉,后果绝不会比其小。谢国忠被赶出大摩后,以独立经济学家身份在干的,其实就是这种事,而他和他背后的利益集团要达到目标,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掌握操作实权的编辑的配合。
PS:从公开的参考消息的选登消息的变化和不变看,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内近年确实有问题。
比如当团干的,以前搞专业的都看不上,现在高校团干已是重要的领导后备队了。
我家里也有不少人当老师,我妈、我姨、我妹、我岳父母、我大舅夫妻,都是教师,从幼儿园到博导全活了,所以也有同感。
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么他批评的理由是很荒唐的。
PS,新华社的内参,很大部分就是
看上去这事好象很简单——内参连续三期登谢乌鸦(谢的绝招就是永远唱空,这样总有被他唱中的时候)的文章,和温公开说过经济已经回暖有冲突,扫了他的面子,所以温生气了,责备内参不识大体。但其实真要是仔细分析,这事就透着古怪了。
谢唱空的文章其实满大街都是,大家可以去翻一翻,他并不是否认中国经济二季度以来有回暖的明显迹象,而是认为这种反弹内生力量很弱,主要依靠的是政府增加投资和放松银根拉动的,所以在刺激计划势头已经减弱的情况下,到年底经济会出现二次衰退。说实话,这次谢的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甚至相当有道理的。但问题是,这真扫了温的面子吗?
其实根本没有啊!首先,谢也承认中国经济现阶段有回暖,这和温最近的说法一致,谢认为中国经济回暖是靠外力强行拉动的,内生力不足,这意思换个马甲,和层峰们最近一再强调的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困难还很大,还不都是一个意思。甚至,谢的观点再次和国际国内主流经济观点一致,中国经济相对较好的表现是得益于去年以来政府的及时反应,不管他本心如何,这还是在夸政府的应对。
那真正导致温不高兴的分歧可能在哪呢?其实依我猜也很简单,新四万亿和信贷规模二事耳。
连续登某人的意见,而且既不是国内亲信智囊也不是国际真正权威,本身就有问题.
不过,我怀疑的真正的批评理由也是不能说出口的,于是温就随便找了一个
这个问题可没什么理由了吧。
而且,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这种批评绝对不是随口而出的。
我感觉:温对自己的经济措施心中确实没底,而且权威受到多方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