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怎么让馒头/花卷变白.... -- 南加菜帮主

共:💬21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俺的颜色还均匀,口感也正常,就是不白

你的意见不错,俺继续试

家园 花谢
家园 面粉的关系吧 那种雪白的面食, 都是用漂白过的面粉做的。

普通面粉看起来白, 但做成馒头以后,就略带黄色了。

家园 红糖是不用的

一般就算加糖也都加的白糖,发黄应该是苏打加多了吧,吃着有碱味吗?

馒头太白了搞不好就是加了其它东西的,正常的应该稍微有点暗,不会是亮白色。

家园 怎样让馒头变白

现在大街小巷里卖的馒头,一个个雪白雪白的,看了让人都不放心。其实如果不加添加剂的话,馒头是能够做这么白的。

首先就是面粉的选择。最好不要选高筋面粉,高筋面粉做出来的馒头,香,有咬头,但是会有点发黄。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磨面粉的时候,麦粒不要晾的太干,这样磨出来面粉发黄,要等到麦粒还有点软,用牙轻轻一咬会咬成饼状,这个时候去磨,磨出来的面粉最白。

然后就是发面。发面的时候,家乡农村里常用引子(一团干面块,有效成分应该是酵母菌),先用水把引子泡开,然后继续加水,均匀的揉进面粉里,然后就是揉啊。这个时候,最好男主人动手,因为男人力气大嘛。感觉揉的差不多的时候,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手巧的主妇就把它揉成馒头状,懒一点的媳妇就拿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叫卷子。然后用布盖上,放到温度合适的地方,等一段时间。方言叫“醒一会”,时间长短不一定,夏天快些,冬天慢些。时间过短,馒头会发黄发硬,时间过长,馒头就会发酸,这个时候就要放碱来中和酸味。大学食堂里的黄黄的碱馒头,有些就是这么来的。等到用手指轻轻一按,馒头表面按出一个凹坑,抬起手指,凹坑会慢慢弹起来,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入锅蒸了。

蒸的时候,最好用急火,火旺了,馒头熟得快,也香。刚蒸出来的馒头表面,并不是毫无生气的白,而是半透明的白。这个时候,咬一口,细细咀嚼其中的丝丝甜味……神啊,让我回家吧……

家园 菜菜地回复一下,另外搭车问个问题:如何避免粘牙

本人菜鸟一个,最初做的馒头简直没法入口,我的方法、比例也是瞎打瞎撞摸索出来了。通常是每一、两个月做一回。

我做馒头不放苏打粉,也不放糖、盐,只放酵母,每次都不发黄,白白胖胖的,看上去还比较可爱。花卷也做过,和馒头差不多。不过呢,这个白可不是“雪白”,多少有点暗。不知帮主的“黄”是个怎么“黄”法,下面写我的方法,只能说,是可以接受的“白”。

我的问题是,大概有一半的次数做出来比较粘牙。问题不是太严重,刚出锅的时候能感觉到,不过经过冰箱冷藏,第二天微波炉加热后,基本上就吃不出来了。工艺流程如下:

用普通面粉(从来没有用过低筋、高筋的)三大杯和20毫升的酵母粉混合,加水揉,揉成一个大面团。自己觉得这个面团并不太潮,可以说是“三光”吧,放边上两三个小时,面团会发起来。然后就是揉,揉个15分钟左右,大约400到500下。揉好后把面团擀成个长条,切成一块块的,放那儿醒。醒个大概20分钟左右,面块会稍微涨发一点,标志是原先比较锋利的切边,变得圆圆的。做一次馒头,费老半天劲,一般都要蒸两锅。蒸锅有两层,每层放paper towel一张纸。过去穷讲究,纸上还戳洞,以利蒸汽上行,现在懒了,撕两张纸啪啪一铺就得。放第一锅冷水,放进面块,大火烧开。转中火,维持水的沸腾状态。过12分钟,关火,闷个两分钟,起锅。加点水,放第二锅面块。大火烧开后,转中火,13分钟,再关火闷两分钟。

我感觉,有时候两锅都有点粘牙。第一锅醒的时间短,进锅的时候是冷水,从冷水到烧开,时间略长一些。第二锅面块醒的时间比第一锅多了大概20分钟,面块进蒸锅时其实是又发起来了。第二锅进蒸锅时,水还很烫,所以它到烧开时间就很短,因此我加了一分钟中火的时间。

看葛教授的意见,似乎加点baking powder来生成“好酸”?下次试试吧。本人水平有限,多一点原料就handle不过来。村长的方子对我是不合适,我自己做馒头,就是为了避开买来的馒头的那股奶味。潜了又潜的自发粉倒是可以一试。不过家里备点面粉,也不完全是为了做馒头花卷。家里各人都喜欢时不时捣鼓点什么。

向各位请教,这个粘牙如何避免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