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近代纪事】抗战中南京惨败之分析 -- 萨苏

共:💬26 🌺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近代纪事】抗战中南京惨败之分析

抗战前期,给国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惨败,大概非南京战役莫属了。作为中国的首都,唐生智主动请缨,率领十几万大军,只打了十天就全军覆没,其中还有三个精锐的德械师,一个教导总队。部队伤亡惨重,还直接发生了随后惨痛的南京大屠杀。上海能守三个月,南京却只能守这么几天,按说唐也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萨这里试图从军事层面粗浅的分析这次战役失败的原因。

个人以为南京作战的溃败包括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国军用于防守南京的部队包括88D,87D,36D,66A,教导总队等皆为淞沪战场上面败退下来的部队,无论武器还是士气都无法保持正常的战斗水准(有的回忆中讲所在部队反坦克只能靠重机枪了)。应该说这几支部队在后退中能够保持比较完整的建制和一定的战斗力,已经是当时中国军队中很出色的了。其它各路部队撤退开始的时候损失并不大,撤退路上就成了溃军。淞沪如此,晋北也是如此。陈诚曾经就此后来痛斥过部队丧失了“革命军人精神”,好像还讽刺过一些部队连吃饭的家伙也丢了。

其实仗打到那个份上,这个责任并非应该下面来负。(题外话老生常谈,淞沪如果早半个月撤,按部就班的来,南京的防御要好处理得多。据说蒋百里,白崇禧早有此建议和周密的计划,部队的撤退也曾经开始,但是后来又接到老蒋命令返回原线,直到实在不行了,才全线撤退,预演了一次南京的溃败,组织相当混乱,为什么有重新返回战线的命令?)是否为了真的在上海守三个月?在下不太清楚。但是这样就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日军的追击速度过快,国军没有喘息调整,包括构筑坚固工事的机会;第二,部队消耗太大,特别是后来防守南京的主力部队,都是最早上阵,最晚撤下来。用这样的部队防守南京,新败之余很明显是不足以抵挡日军的攻击了。

第二,制空权制水权的丧失

日军打得算是比较现代的立体战,中国空军到南京战役的时候恰好是青黄不接,因此南京毫无制空权可言,这样,无论轰炸,侦察,都成了日军单方面的。

制水权(不靠海,发明了这个名词),首先是长江。中国海军的江阴封锁线还是比较有效的,但是淞沪战役期间已经把军舰打完了,没有军舰防守的阻塞线,就没有了威力,日军用潜水领任匠,夜以继日的工作,用半个月打开了一条航道,虽然狭窄,支援上游作战不成问题。其次,十九路军抗战的时候中国军队利用长江三角洲下游的湖沼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故此抗战开始后,依然以湖沼为依托,照搬经验,但是日军早有准备,吸取了教训,携带了大量轻便的机舟,使用比较多的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折叠的铁舟,联结浮桥也可以,一种是安装战车炮塔的装甲炮艇,河道湖汊不但挡不住日军,而且成了日军机动的干线,便于抄袭中国军队后方,中国军队的机动反而受限。

第三,南京本来不是现代化战争的战场

南京北,西,东三面环水,日军占据水上优势,因此轻易发起大迂回的作战模式,而中国军队的目的在于防守南京,外围既没有工事,也没有机动兵团,只能任日军控制,未开战就成为愚型。而日军非常重视对中国军队背后的攻击,记得唯一全身而退的邓龙光师,就是从东面敌军来的方向撤出的,向后方撤退的无一不遭到惨重损失。

这样的结果使南京战役一交手就进入城廓战,中国军队的防线没有弹性,没有战略纵深也没有战术纵深,加上预先修筑的防御工事质量低劣(有以竹竿代钢筋者),因此一旦出现缺口就很难挽回局面。同时国军既没有城市游击战的指导和准备,也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一旦城破战役就告失败。

所以,南京战役从部署上看就难以取胜也难以长期坚持。

关于唐生智,我认为他最糟糕的就是让周鳌山封江收缴全部渡江工具,弄得自己先断后路。其实控制使用就可以了,不必为了表示决心做出这种姿态。同时在战役组织上比日军将领有很大差距 -- 这也和他的任务有关,没有办法使出保定军校的战术水平来。至于他守南京,倒是觉得不能全部归结于唐个人,因为大概其他国府重臣也存在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幻想,希望通过“坚持最后五分钟”创造奇迹,至少是要冒险试一下。就像甲午战败,很多人都认为日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公车上书什么的,认为只要坚持一下就顶住了。这种观点至今都有,但是看看日军对台湾的作战,就明白他还有很大的持续攻击力,这是很难判定的。

此文是萨随手的总结而已,考虑到的材料包括南京保卫战的若干回忆文章,内有一靠“500发钢芯弹”阻击日军坦克的纪录;陈诚将军在设计武汉会战的时候,曾经考虑城防工事的设计,后来被推翻;海军在乌龙山炮台一线的阻击作战时间,和日军清除江阴封锁线的若干纪录;兄弟目前在日本,翻阅日本方面纪录,有大量当时铁舟渡河的照片,同时皆标以不许可发表字样,可见日军对湖沼作战的重视;董明德对于当时空军情况的纪录,可见其捉襟见肘。另外还有就是对于唐将军颇有遗憾,此人也是保定军官学校一位颇有特色的将军,守南京打成这样,实在可惜。

另外,笔者在和一位亲戚的交谈中得知,唐将军晚年极为凄惨,孟潇将军曾为红卫兵提审,竟扯其耳令其直立,并以耳光伺候,令其交待某些历史材料,唐将军语无伦次,所答皆不成逻辑,遂更遭痛殴。后生明将军谈起,尤落泪矣。想唐将军那时已是耄耋之年,或许已经神志不清,然当年曾经威震一时的猛将,一方诸侯,落得如此下场,不亦痛哉?想唐将军南京一战指挥确有失职,然果报也甚。

窃以为南京之败在吴福线不守,吴福不守,在淞沪撤退时机掌握不好。吃饱了不能归于最后一个馒头,南京的失利于此相同。唐将军的责任在于,不应该打成如此的惨败。败仗有各种打法,傅作义在涿州,李宗仁在徐州,最后也是吃败仗,但是虽败不乱,为将之道。南京这一仗打得太差,唐将军难辞其咎。

见过一张日军渡河用铁舟的照片,这种轻便的舟艇可以折叠,三个人就能抬走,也能车运,运用十分方便,对中国江南作战颇为适用。

一家之见,希望听到大家的看法。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回贴汇总:【近代纪事】抗战中南京惨败之分析

――――――――

2排 【评论】Re:【近代纪事】抗战中南京惨败之分析--奇聊 发表: 第2

当时蒋介石为了稳定民心,坚称自己与南京共存亡,白官力劝而不肯后撤,而唐将军由于看破时局并却因身体原故而告老归乡办学,闻蒋总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得不抱病进京与总统解围(北伐时蒋介石是总司令,唐是前敌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代总统守南京可说服蒋介石后撤。

――――――――

3排 唐将军当时职务好像是训练总监--萨苏 发表: 第3

不过当时谁守南京都恐怕很难。

――――――――

2排 Re:【近代纪事】抗战中南京惨败之分析--wooxiao 发表: 第4

对呀,尤其是中山陵,觉得真是一快宝地啊!

――――――――

2排 有道理,特别是制水权。天险的定义大概也要变了吧。另外,不明白当初民国为什么选了南京做首都。--杨不过 发表: 第5

――――――――

3排 南京是个好地方--萨苏 发表: 第6

但是自从秦始皇改名为秣陵(寸寸切断之意),王气已破,故此非短命即偏安,然皆富甲天下。

――――――――

3排 关于南京风水答机会主义者:--巴山夜雨 发表: 第7

记不得从哪儿看的了,说是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巡石头城,见山头有王气缭绕,担心动摇自己的王朝,遂令人置金于山顶镇其王气,该山因此而名紫金山。后来南京仍然不断有王朝建立,但也因王气被镇,往往不能长久。

――――――――

4排 多谢多谢--机会主义者 发表: 第8

我在南京待过一段时间,其实最初南京城的位置还是不错的,处于一个盆地当中,两面皆山(所以南京有火炉之称,低气压在盆地内来回折腾导致),背面靠水,再附以高厚的城墙,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啊。

我也经常去紫金山爬山,其实我不懂风水的原理,但到了那个地方能明显的感觉一种气势,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那是自然界的造化,非人工所制。所以风水之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可不信啊。

――――――――

3排 定都南京的朝代,没有一个不被灭掉的--机会主义者 发表: 第9

很怪,其实南京的风水很不错啊!

――――――――

4排 定都哪儿的朝代,没有被灭掉?目前只有北京了,呵呵--木瓜 发表: 第10

www。cchere。com @西西河 中文网@

家园 顶好文。
家园 谈一点补充看法:关于南京保卫战

时隔五年方知老萨...谈一点对南京保卫战的认识吧。

一是关于守将唐生智,这位仁兄因为反蒋,三二年起就没了兵权,只是在南京挂个空衔,后来授上将衔也是虚设,到三七年跳出来要求守南京的时候,唐上将已经在办公室的地图上空谈了五年兵了。

唐生智的能力并不出众,而且没有守城的魄力,这是失败的因素之一;

二是当时南京的布防。南京当时如果决定死守,就要快速疏散市民,以免影响粮食和城防,而唐生智到蒋介石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基本思路还是认为日军围城不久后就会退却,因此没有太多准备。从后来的说法看,唐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三、其实南京如果真的死守,不等云南的滇军到来,日军的给养和弹药会坚持不住,确实存在退却的可能性。日军十二月七日攻城,直到城破的十三日,海军舰队才从长江赶到南京,对攻城并没起到多大帮助,而所谓舟桥、水网、游击队都是后来的事。此间日军粮食已经耗尽,靠抢不能保证供给,弹药运输也困难,十五万要塞化守军对十五万日军,要守还是能守不少时间的。

唐生明此役后不再掌兵权,而是专心佛教,恐怕也是因为自已败得太狼狈了。撤退是最复杂的战术,没有随便下个命令自已带头跑掉的道理,按军法究责,蒋介石下令撤退,指挥官必须负责考虑战术安排及可行性,如不能撤退,必须上报情况请示,绝不能一逃了之。

家园 从南京惨败可以看出

国民党高层在中日战争中的表现 ,手足无措,没有长远计划,只能走一步说一步,处处被动挨达,如果没有中共的敌后抗战,和后来的美援,不知道中国的抗战还要持续多少年。

家园 很多要塞根本没用上,南京城周围的所谓“国防工事”

也很有问题,不是豆腐渣就是门被保长锁了,结果基本没用上。

国军的指挥很有问题,老蒋过分地希望依赖国盟和九国公约签字国对日本施加压力。以这样的主导思想来指导战争,不败也难。

各个将领朝令夕改。。。。自己跑路的时候也不通知大家,溃败厉害是必然啊。。。103师政训处处长李荩萱有记载:

十日拂晓开始,日军向南京各城门发起猛烈攻势,上有飞机助威轰炸,下有坦克开路,南京城炮火弥漫。这一天日军受到守城部队的抵抗,没有攻进城来,但各军、师兵力均有很大上网。十二日下午二时许,日军首先攻破中华门,卫戍司令长官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大约在晚上七时左右戴之奇接到桂永清的电话,要我们到富贵山总队指挥所开会,讨论突围方向。

我们到富贵山时,才知道会议不开了,桂永清也不知趋向。戴之奇大发脾气,打电话给各团长,名林本师向下关突围,过长江到浦口。我和戴之奇此时已无法乘车回部队了,由中山路通往下关的路上已被各师的官兵堵塞,人群在慢慢蠕动,即使不行也很困难。

我们好不容易到达下关码头,那里已找不到一只船,只好沿长江而上。在距下关几华里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一个停泊着的木排,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我们和十多个士兵跳上木排向下关码头漂去。当到达下关码头附近时,遭到岸上官兵的射击,一个士兵被打伤,木排只好靠岸。我们一靠岸,岸上一些官兵就纷纷跳上木排,由于人太多,木排沉下水去,不少人随江流漂走。我和戴之奇上岸后被冲散了。后来我在老百姓的帮助下,从八卦洲渡江去六合再转徐州。  

国军部队最后撤退都是从下关过江向北跑,基本等于被围起来的“风箱里面的耗子”堵住国军从南撤退的是板桥的第六师团,至于这个师团当时有无能力挡住国军向南撤退就不知道了

下面是南京保卫战示意图联接:外链出处

哀悼下30万南京亡灵。今年72年有余,拜拜。

家园 [想唐将军南京一战指挥确有失职,然果报也甚]此话去掉也罢
家园 一点疑问,冒昧了。

我看的一个材料上说,国民党高层在之前已经意识到南京守不住,但是有的意见是首都不守一下不像话。所以蒋决定要守一下,但没人愿意担任这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于是乎唐生智主动请缨。不知是不是这么回事。

家园 此说出自当时参加高级将领军事会议的

刘斐的回忆,事实大致如此。

家园 唐生智

开会把众将拉来连坐做出撤退决定的吧。大家都玩了一把花肠子。邱疯子表现很好,死不肯丢下部队。

家园 手足无措,没有长远计划

长远计划是有的,但是实施是个问题。都没有料到部队垮的那么快-东方马及诺防线没有起到作用。蒋的政治头脑是有的。日本后来的评论是国军企图用那到防线来消耗日军-根据一战的经验,日军不可能突破那道房线。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后来的战争演变成那样。

家园 文史资料写唐主动守城是蒋授意的

否则就没人干

家园 不,说的是蒋介石主持的关于是否要

守卫南京的军事会议,1937年11月中下旬,联系开了好几次,许多高级将领都主张象征性首一下撤出以保存长期抗战的实力,唐主张坚守,蒋起先犹豫,后决定坚守,据说也有被德国人的调停而搞得骑虎难下的因素,详情可查陶德曼调停一事。

家园 后决定坚守

也就是说其实大家都没有铁了心守南京。但是蒋介石给了唐相机撤退的权力。唐在局势还在控制之中的时候拉众将做出南京已经不可守,撤退的决定。撤退完全是大崩溃-自相残杀

家园 好像战上海、保南京都是军事服从政治吧

当然,指挥的当仗也会打得好看点,尤其南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