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价值组实盘报告】第77周:信贷扩张没有回头路 -- 陈经

共:💬56 🌺12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价值组实盘报告】第77周:信贷扩张没有回头路

基本面中长线实盘投资组合

投资理念:以老拙的“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选股:相对的低市盈率,持续的高成长性,确定的价值提升,良好的政策支持。

选时:被市场忽视或错杀,近期回调整理。

以上与格子组一期理念相同。

持股:熊市低估状态坚定持股,高抛低吸降成本。大牛市或者小牛市价格高估后,用趋势理论决定卖出。注意风险,控制仓位。

操盘人员:起始资金40万,目前由陈经与nettman进行摸索式的投资,额度各为20万。

本周操作:

陈经

nettman

持股:

名称 股数 持仓成本 现价(涨幅) 盈亏 现值

中信证券 5000 22.043 27.45(24.53%) 27035 137250

招商银行 2140 10.414 15.82(51.91%) 11568.84 33854.8

中国南车 100 3.741 4.72(26.17%) 97.9 472

中国铁建 13800 9.834 9.24(-6.65%) -8197.2 127512

潍柴动力 1 10323.11 48.39 (-99.53%) -10274.72 48.39

莱钢股份 1 77119.64 12.28(-99.98%) -77107.35 12.28

资产情况:

起始日期:2008年3月10日

起始金额:人民币400000元

持有现金:人民币14098,其中陈经可用13661元,nettman可用437元

股票市值:299150

组合现值:313248

浮动盈亏:-86752或者-21.69%,比上周少亏1.71%。其中陈经浮亏14762元,-7.38%,nettman浮亏71990元,-36%。期间上证指数涨幅-30.48%(4300.52-2989.79),沪深300指数涨幅-29.94%(4621.69-3238.13)。

对大势的观察

本周美股与恒指创了反弹新高,全球都是涨。A股还在折腾,涨得不猛,但也慢慢从2639的低点上行到3000点。应该说一段时间以来,A股的运行逻辑很奇怪,长线投资几乎没有人提了,大家都在看“大势”,看“题材”。看大势就成了看“紧缩”与“放松”。如果中央说一百遍“是宽松”,还得去猜是不是“实质紧缩”。许多人奋勇成为经济数据专家,象“月度新增贷款”这样以前从来没人关心的数据,居然成了敏感指标。8月有4100亿,高过预期,给了上涨的理由。

我认为这不叫看大势,这等于是把大盘也投机性地当成了的题材股。题材股的题材,其实离产生利润还差得远。猪流感了,到底几家医药股能挣到?但全都涨。市场其实是有一伙人相信这种逻辑,有题材了就会有资金炒,信的人多了,于是就真有资金炒了。反正是能涨,这就够了,至于以后如何,就参赌一样,看各人的“赌技”了。现在大盘也成了这样,可能有一伙基金经理认同“新增贷款”就是做多做空的题材。6月发1万多亿,7月就涨得最大。7月忽然只发3700亿,8月就16年跌得最狠。至于这新增贷款到底会有什么影响,也管不着了,反正你不跟着行动就吃亏。

目前市场可观的单向上下运动,暴涨暴跌,它是一种市场心理现象,并不是某个大主力直接砸盘。股市涨跌靠资金,资金是分散的,但会受到同样的“心理影响”。中央调控股市,有直接拿钱硬上的,汇金国资委都干过,但主要还是玩心理。银监会一纸通告,可以影响数千亿资金同时行动,汇金折腾一年也不到百亿规模。

心理现象,误会的可能性就很高了。我认为,整个社会对“天量信贷”有误解,好象信贷是随便能紧能松的。另一个误解是,信贷放得多,就会有企业拿贷款炒股,再一缩要还贷股市就跌光。这等于把信贷扩张直接当成了泡沫经济,这是错误的理解。2009年10万亿天量新增信贷真正压倒性的经济意义是,中国进入了信贷扩张支撑实体经济的时代,没有回头路了,紧缩已经事实上不可能了。

社会上理财与搞经济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保守的,把银行当存钱的钱庄,挣钱获得现金流是为了存钱。另一种是积极的,向银行借贷是常规行为,把银行当资金来源,挣钱获得现金流还上贷款利息就行了,贷来的资金用来置产、消费、扩大业务、干新项目,有了新资产、新业务、新项目就能贷到更多资金。前一种有多少钱很清楚,算存款就行了。后一种就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就是“资产价格”。现在趋势很明显,社会上慢慢往积极转。对个人来说就是买房买股,人越来越大胆,把房子股票看成可以变现的资产,一个房子等于首付加月供,而不是总价。8月居民存款减少400亿,M1增速高于M2,就是这个趋势。对企业与政府来说,就是天量新增信贷干项目。

现在社会上议论很大,怪话很多,这是因为没见过。一个怪东西习惯了就不怪了。有了实体经济项目,给配套的贷款,这是完全正常的,不是泡沫经济。项目建成了,优质资产一点也不用担心。许多人想不通的是,天量信贷要还钱时怎么办?银行其实并不需要人真还贷,还希望再多贷。比如人买了一个房,贷了40万,还个10年还完了,银行就是挣这些利息的钱。但银行更希望这人把房卖了,新人又贷个20年,利息收得更多。我知道香港一个40平米28年的房,换了7个主人,各人永远是在还贷,房价总体涨高很多,还得越来越多。这还是虚的房价,搞实体经济更是这样。

政府与社会上的公司,就是应该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贷款来做项目,做成的项目越多,就越能贷款。还款是无聊的事,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一笔到期了,更大的一笔应该贷出去,不然经济就崩溃了。公司存在的社会意义就是做项目,而不是为了挣钱,总体上就是应该欠大钱。一个牛公司应该是项目越干越大,贷款越贷越多,而不是手头净现金越来越多。大公司应该是资产越来越多,如果算现金,减去发的债券与银行借款,欠的钱是越来越大的天量。大公司的现金流不需要按“彻底还款”来规划,只要付得上利息就行了,还本主要靠再借,再借靠资产抵押就行了。只要是真有资产不断出来,这都算是健康的。如果真的要大公司还款,不再贷了,就全完了。而且银行都会着急,越是牛公司越是想给它大钱,希望牛公司多做项目,好挣利息。这就是信贷扩张的意义,走上这条路了,就只有继续扩下去了。

如果不靠信贷扩张,民营企业弄不到贷款,会如何?靠挣来的钱做项目,只能做小项目,简单扩大再生产,需要市场非常好,美国人猛消费,这还有指望。所以,现在是国进民退。国企资产多,弄得到贷款,把民企并掉,就能弄到更多贷款。信贷扩张,不是看公司挣钱业务多健康,而是看折腾的能力。折腾大了,弄到更多贷款了,就能绑上政府与银行了,这是压倒性的基本面。

这对资本市场有什么意义?并不是说天量信贷不去做项目跑来炒股了,我并不认为今年股市大涨是这种钱弄出来的,股市并不缺这种钱。它的意义是,天量信贷中相当的部分会通过项目变成社会资金,而且无法回收了。一个公司贷来10亿做成一个项目,这个钱就花出去了,其中不小一部分是人员工资、其它企业利润,跑到社会上去了。银行没什么办法将这些工资与利润收回的,只能通过给公司更多贷款的形式,实现报表上的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股市里公司的利润、市净率都是虚的,是技术处理出来的。上市公司如果清算,天知道净资产是多少,利润更是胡扯的,稳定性可能是假象。银行的利润与净资产我就觉得不可能算得出来,只能看资产规模。所谓经济上升期,无非是技术上可以把利润、净资产做得比较高。如果一紧缩清算,立刻就能巨亏、资不抵债。在信贷扩张的模式下,我不认为目前流行的估值模型是有逻辑的。但是信贷扩张会让社会上“银行系统不可回收”的钱变多,而这些钱按照积极的理财与经济观念,会成为资产价格的支撑。

具体来说,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在信贷扩张模式下会进入互相促进的正循环。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让社会上“不可回收”的钱变多,再引导这些钱进入资本市场,支撑资产价格。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这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高资产价格可以融更多,用于抵押可以贷更多。出于宣传的需要,在信贷扩张的前提下,是有办法把利润与净资产做高的。银行给一笔新贷款,两个公司互相做一笔生意,并假设这个生意是可以持续的,利润就出来了。人与公司都应该看重资产,社会才有发展动力。都挣现金,挣谁的钱?全世界的钱都不够中国人挣了,中国只能搞信贷扩张。

如何在信贷扩张的模式下,把利润与净资产做上去,这对政府来说也是个新技术。一种传说是,境外股市市盈率低,中国股市高估。但事实真相是,境外公司的利润与净资产是做出来的。中国上市公司以前伪造利润,手法很低劣,查报表就查得出来。但社会机制上整体造利润的方法,查报表是查不出来的。其中,高高的服务费是一个重要技术。例如,ABC三个公司各从银行贷100万元建立咨询业务部门,转圈付咨询费,各获得业务收入100万元,慢慢还给银行。现在,100万借款算“一次性投入”,100万业务收入却可以假设成“业务成功”以后也能持续收钱。这三个公司的业务都可以包装成一本万利,初始一次性投入100万,建立起了一个“每年”收回100万的“现金牛”。其实根本没有挣钱,但利润却可以做得高高的。甚至连“可持续性”都可以造出来,再多贷些款就行了,每年能挣100万的业务,贷个300万总行吧?

中国公司这种业务包装还不成熟,特别是政府还不知道怎么搞。但时代在发展,信贷扩张以后必然就是利润包装。持有大把国有股的中国政府,搞起了信贷扩张,有大把钱需要分配,一定会想出办法来包装利润。现在从数据上来看,上市公司利润要转入上升周期了。美国金融公司股价猛涨。我们可以把这说成“实体经济好转”,也可以看成是世界各国在搞财技。也许以后会出事,洪水滔天什么的,但谁说得清楚?就算说得清楚,又能如何?现在就是这么回事,想紧缩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小调调,10万亿新增贷款本来是要11万亿的,缩到9.5万亿。总不能把9.5万亿新增贷款叫“紧缩”吧?2010年也缩不下去,出乱子谁也受不了。

对个股的分析

中信招行都是金融股,但利润却是两个类别的。中信的利润比较透明,和资本市场是正相关的,从“做利润”的角度看,不太容易。招行这样的银行股,利润能通过国家政策直接做出来。坏账,可以通过持续放贷变成优质资产。利息差,可以通过加息做大。中央把银行利润往坏里做,实在没意义。有可能的话,应该主动做高。

种种迹象说明,中信以前是有“做利润”的。华夏基金哪那么容易低价买到?众多营业部也是收购来的。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折腾了,收购也好,新业务也好,一直没怎么展开。也可能是因为中信利润已经不小了,“做利润”需要的资源多,收益相对少。对某些利益集团来说,不如拿个小券商来“做”。

所以,大盘股“做利润”,需要国家级的政策。中小盘股,相对就容易了,来个小“题材”就能做。但也不是说大盘股就不能做了,光做小盘股是没意义的,容纳不下太多资金。

家园 沙发

坐个沙发?

家园 非常同意。

境外股市市盈率低,中国股市高估。但事实真相是,境外公司的利润与净资产是做出来的。

炒股很简单,只要抄政委的底就可以了……

家园 花谢政委好文
家园 如果当国者是陈经的思路,那中国早晚得崩溃。

陈经的思路无非是靠抬高“资产价格”维持高景气。无限发钱,“资产价格”高,楼市和股市自然能涨。

若想维持“资产价格”升值,同时又不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只能是尽可能的把流通货币留在资本市场(楼市和股市),而不流入实体经济。众所周知,如果钱只是在资本市场里自我循环膨胀,就是集体传销,对生产力是没有任何提高。最后就是日本之路。

如果流入实体经济,必然要增加产能,如果产能不能被最终消费所消化,那银行必然就是一堆坏账(例子是90年代)。如果希望产能被消化,必然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就是涨工资,由于我国产能过剩太多,消化产能所需消费者的购买力差口太大,如果想到达平衡,要涨的太多,这必然要造成大规模通货膨胀(例子是80年代),同时这还将打击出口,造成外需的产能必须要用国内的涨工资所形成的购买力所消化,这进一步造成涨工资——通胀。

还有一条路,如美帝一样发钱,让世界埋单.但中国还没那实力,1、20年内不现实,再说这次次贷危机也证明了,即使是美帝,靠印钱抬高“资产价格”来维持经济景气,也是行不通的。

按陈经的思路,经济问题早晚会变成社会问题,前景很恐怖。

家园 那你如何解释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

境外股市市盈率低,中国股市高估。但事实真相是,境外公司的利润与净资产是做出来的。

家园 这个是怎么回事啊?

潍柴动力 1 10323.11 48.39 (-99.53%) -10274.72 48.39

莱钢股份 1 77119.64 12.28(-99.98%) -77107.35 12.28

家园 送花,学习。
家园 可能是悲痛的回忆

原来也见过这样的,可能是这两支股票是斩仓割肉出来的,留一票作纪念

家园 奔向地狱的死亡列车

支持redapp

家园 是的,留一票对操作的错误作反思!

一般盈利的股票我基本不留,套牢和割肉的股票会继续予以关注,直到公司的基本面完全不值得关注为止!

家园 为什么我卖出的时候想留1股却不行?
家园 卖出可以不是100股的整数!

比如你有某只股票1000股,卖出的时候在软件上卖出数量的位置填卖出“999股”即可留1股。

家园 顶一下。根据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他们认为经济景气期的信贷扩张本身就是造成此后泡沫破裂和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

中间各种复杂的分析略去就是一句港片里面的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中国过去十几年持续的大规模投资拉动,在这条路上走的已经太远了,继续目前这种高投资低消费的模式蕴藏着严重的风险。

哈耶克

中国经济萧条的风险(奥地利学派2004)

家园 非实证朴素经济猜想:股市是个好同志

政府大发货币为的啥?货币职能之一就是支付手段,国家银行要充分发挥这一职能,做货币化的黑玉断续膏,钱发出去,让企业撑住流动性缺失的这一段时间,保持住就业岗位,稳定第一。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和谐故,两者皆可抛!

那么可能一部分企业拿钱照样裁人,一部分企业本来就不缺钱,那么就流入股市,楼市。楼市涨涨也好,大家都知道现在房市算得上中国真正的支柱产业,国人最大的内需,溢出拉动效应明显。

至于股市,往好处说它,一大功能是流动性的蓄水池,中介所,发这么多钱出去,第一阶段,实业的预期收益率不高,不愿进实体,又不能让他们都去跟老百姓抢鸡蛋抢猪肉吧,那就去让它买票玩。第二阶段,等到实体经济复苏前景明朗,需求稳定,产业资金预期收益率高于资本市场收益率时,资金自然会涌入实业部门,第三阶段,当经济繁荣到顶点,实体经济收益率降低,实体经济资金过剩,回流至资本市场博取收益。通货膨证预期可能在一阶段前期,三阶段末期比较强烈,个人认为第一阶段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可能的,而且关键的在于第一阶段的通胀预期和现实发生的温和通胀,这样才能促进消费,而此阶段恶性通货膨胀概率不大,第二阶段是产能与需求求得动态平衡的阶段,第三阶段才是恶性通胀的高发期。那么股市此刻可以发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之外的第四只手的货币作用,(当然得在一行三监的配合下),回笼资金,俗称“薅资本主义羊毛”,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流动性冲击要素市场。总体上保持资产价格稳步上扬,当然这周期可能要放得比较长才算得上稳步,短期内难免出现陡上陡下的行情。

所以股市是个好同志,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抗击通胀,促进经济增长的漫长征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作用!

附股票市场建立后的CPI数据:

1991年 3.4 %

1992年 6.4 %

1993年 14.7 %

1994年 24.1 %

1995年 17.1 %

1996年 8.3 %

1997年 2.8 %

1998年 -0.8 %

1999年 -1.4 %

2000年 0.4 %

2001年 0.7 %

2002年 -0.8 %

2003年 1.2 %

2004年 3.9 %

2005年 1.8 %

2006年 1.5 %

2007年 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