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时评]我们在怀念朱镕基什么? -- 黑暗森林
教育产业化算是副产品;
朱本人可没这么提过,相关部门的人借机而上搞出这个提法,但是朱也默认了罢了。
从实际上说,在朱任上,对教育的投入没减少,但是也没明显增加——简单的说,就是tg对教育的投入一直没达到法定标准。
而对于教改前能上大学的,教改后还是给予基本充分的保障,更多是从原先上不了大学的人手里掏钱,而且是有个比例顺序关系。不敢说是否合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认这个的。
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下岗没处理好,确实激化了不少矛盾
教改利大于弊,现在还是这么看。普及了高等教育,在教改前能上大学的农村子弟肯定在教改后还是能被tg保障;而教改前上不了的,就按成绩好坏依次按等级多交钱。
我也赞成普及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可是如果质量没有保证,普及的就只是一张学历,而不是高等教育了。好点的学校规模控制还好,差的一界学生都能上万或者更多。配套的资源,除了宿舍别的都没能很好的跟上去。上百人的大课真是随处可见。
教改还是对穷人家庭伤害很大的。我记得非常清楚,00年-02年,几乎每年都有家长因为孩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而自杀的报道。城市农村都有。后来可能教育部出台了配套措施,这种报道就没有了。不过那些报道当时对我触动颇深。
本来本科教育是精英教育,就业和工资都有保证,99年扩招后,就业难不说,应届生的工资我感觉一直在跌,读本科的投入产出比已经很低了。本科应届生的工资现在和农民工差不多了。这对一,二线大城市影响可能不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可能就是读书无用论了。贵州瓮安事件的分析中就提到读书无用论抬头导致中学生流向街头加入黑帮。
学历含金量缩水驱使大家都去读研,这个时候穷人家的孩子可能因为家庭情况就不得不放弃了。现在研究生制度改革估计更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对,47个,我亲自数的
这2个厂不是下岗,是全部停产黄摊,你让这些工人全干什么?
给公务员加工资,让他们有一份体面的收入,能够保持公务员队伍稳定.公务员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国家的脸面,给公务员加工资的人自己也是公务员,也就是国家统治机器内部加工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是,任何类型公务员的工资是无论如何也够不上"高收入"的.所以加工资不会使腐败现象少一点,灰色收入才是他们的目标.
公务员工资说老实的不算高,公务员的工作只是求个稳定.上海公务员都有种说法"要买房的不要做公务员".所谓灰色收入也只是领导们的专利,小公务员日子不是很好过.
特别是这点我感受太深了。不光回家盖房,很多年轻人为了小孩上学到县城买房,头几年我们那里房价就是靠他们支撑的。
民工荒我觉得一是工资低,二是产业西移。种地就是免了农业税还是没法赚钱的。更别提靠种地供小孩上学了。所以最后还是要去打工。年轻人现在种地的还有多少。事实上除非种菜,种粮食也都机械化了,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
中国这几年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农民工,最被忽视的也是农民工了。
现在的人都觉得公务员一片漆黑,除了向上爬,除了捞钱什么都不想,其实还有一些公务员原先也是将公务员当作事业的,他们当公务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腐败,特别是在90年代以前风气并不坏。
80年代的时候是官倒厉害,但是腐败风气还没有那么严重。对普通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来说收受一般礼物有,贵重礼物都不是很常见,一般的区长到市长,收礼的有,用公家的钱替自己家装修得也有,但是除了官倒的胆子大,其他的公务员很少听说有几百万几千万的贪。
90年代以后特别是南巡以后,稍大一点的官胆子大了起来,基层公务员也烂了起来,最高指示就是“胆子要再大一点”嘛。结果是胆子大的官拼命的收钱。
还有一些公务员,原先也是将公务员当作事业的,到了90年代以后,一方面在“南巡”“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理想主义破灭,另一方面公务员的工资在90年代初期确实是很低的水平,对基层公务员的生活还是造成了一定压力的,同别人对比,产生了一定的不平衡心理。几方面结合,不少公务员从清廉到收礼到贪腐一步一步的堕落下去。
再往后,公务员群体腐败,甚至到了你不收钱就在这个圈子里会不下去的地步。这时候虽然反腐力度加大,可是除了看到一团漆黑,也没人相信公务员曾经也同样是理想主义的了。
反过来,如果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公务员的工资能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那么至少未必形成公务员群体腐败的局面,普通群众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完全没了信心。
病树前头万木春。
只是希望以后的发展就不要再付出这样的代价了。毕竟现在国家实力强了许多,补偿能力也足了不少。
可能对别人的表达理解不够和别人对我的表达理解不够也。
MS我是说了说种地的苦就被拍了,说了我没有讨论政策的深度又被拍做缩回去了... ...
我不想说工人如何,只想说农民有追求幸福的自由。
种一亩地利润高过几十亩的我老舅家现在就是例子了,唐山乐亭一带10年前就遍地大棚,利润很高,有了技术员的帮助,他们干的很成功,大部分菜和水果卖到京津地区。
我没有想辩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辩论不能讨论?不能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难道说话就是为了站队伍,亮立场吗?
欢迎您再拍我,有些知识我太贫乏了,也希望拍人的是治病救人的目的,不是把别人拍倒的目的。
地基本征光了,每家还有几家屋基地,一间可以卖到近百万。
这下好了,每家几乎都有几百万,估计普通种田十辈子也赚不到。就是放到银行吃利息,每年也能拿个一二十万,比原先种田好多了。
但是问题来了,那里现在聚赌成灾,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为何,到时候又要怨谁?
真是讲不清楚。
1,你绝对没有自由决定土地买卖的权利,你翻宪法你就知道了。
2,进城和你有没有土地没啥关系。
3,如果你以为土地能够保障你的生活的话,那么只能说要么你有足够多的土地(我们这里是人均不到一亩,你起码要有三十亩吧),要么你的土地不是种粮食的,搞搞地产开发,或者养个珍禽异木,不然就你那一亩三分地,光靠种粮食,还能有啥指望。
种田根本赚不了钱,但是不种,政府要罚款。所以要一亩地陶一二百块钱,请人代种。
而且农村的土地根本不是个人所有的,是集体所有的。没有哪个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或者你那里不一样,土地是你自己的。我们这里全是集体的,也就是党的。
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全民所有,集体所有除了办手续外,还有什么区别。
1.我可能卖不了,但我可以“流转”,对不对?若是征走了,你就啥也没剩下!
2.我同意进城与有没有土地没有必然的关系,但你在农村田啊地啊什么都没有了,除了进城打工,你还有别的招吗?农民之所以是农民,就是因为其依附于土地,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五六十岁的农民被强行转变身份,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所以我一再强调的是朱时代强行征地给农民带来的伤害,而进城打工,我认为只要是自愿的,当然是好事,即使是主动弃荒土地去的也是,当权者不乐见,可以像今天这样采取惠农政策纠偏。
但因为被强行征地而不得不去的,就是当时政策的坏处!所以与其纠缠于“进城与失地”,不如探讨“强征土地是不是违背农民的意愿”------这才是通篇帖子的主题,请勿跑偏。
3.是,我承认,很多地方农村人均耕地才一两亩,农民不足以赖此发家致富,但这不是朱时代强征的理由,而且更说明这是农民生存的底线,不容轻易剥夺征走!(倘若万不得已,搞基建一定要征,就应该妥善安排人家的今后出路,---这个要求不高吧,但当时就是补偿区区几万块了事,当时黑市价远远不止,你说好吗?)
有了这一两亩口粮田,就是农民还是土地主人的象征,救急时的底气,老了在城里干不动没人雇的时候,可以养老防饥,连这都被残酷的征走了,你说那时的政策是好是坏?
4.至于公有和集体所有的区别:我的理解是公有是国家的,土改时也未曾分给农民的;而集体所有则是农民分田分地后“自发”成立合作小组乃至人民公社时,将自己的土地入股而形成的。所以里面法律细究的话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的,可惜大律师们谁会来维护农民的利益?
----顺便提一句,未入股前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入股了就是成了“队属”“社属”土地,后来80年代搞“自由承包”,相当于你的土地是“租来的”,只不过你也是股东之一,有优先承包权而已,但买卖以及改变用途(比如建房),理论上还是要经过股东大会即现在叫村民委员会以前叫生产大队的同意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首先,我觉得这是两块内容
1、上不起大学自杀真是少数中的少数,我觉得这个自杀只是诱因,恐怕和下岗关系更大。当然这也是朱的责任;
2、我还是认为,金字塔吧,按照从前扩招前的录取比例,首先初中上高中时候淘汰掉55%,剩下45%;大学+大专录取率大约在35%左右,综合录取率只有16%。
现在大概有70%的上高中,75%的高考通过,大致综合录取率是50%;
所以如果你要和从前比较,拿现在应届生中前30%比较下薪资水准更合适。如果缩小到本科生访问,那么可能就是现在应届生的前12%左右的水准和从前来比较,这部分人现在也不缺乏高薪的。
读书是不是无用,纯粹看学生学的如何,从前那批去社会上早早出来混生活的,现在也就是所谓瓮安事件的中学生。
至于学习质量,我更多是认为靠自学和图书馆,教师因素是有,但是关系没那么大。从前大学教师也不可能事无巨细讲清楚,教学进度就是那么快,如果自己不在课外拼命,那么就是混日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