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钻石 5 -- 橡树村
塔韦尼埃描述了印度库鲁尔开采钻石的壮观景象。开采在克里什纳河南岸进行。那个时候,克利什纳河南岸的钻石产区就已经被分成了多个地块,由不同的人开采。要取得在这些地块上的开采权,矿主们不仅需要向地方机构定期支付固定的管理费,还需要根据开采的钻石的售价支付税金,很有些现代采矿的样子,资源税营业税一样不能少。有了地块之后,矿工们先找块地方,把地面弄平,在周围盖上大约六十厘米高的墙,墙上留有门,有洞,不过这个时候都要封好。然后,矿工们就开始在地块上开采了,从地面向下挖,在地块上面挖到的泥土、石头,就都扔到这个墙里面。挖泥是体力活,基本上都是男人来做,而把这些泥土石头搬到墙里面,就是妇女儿童的事情了。挖到了四米多深的时候,由于渗水严重,基本上就不能再开采了,这个地块的开采就到此结束。墙里面的东西快满的时候,矿工们就要处理墙里面的东西。先是要向墙里面灌水,这样,里面的泥就成了浆,这个过程大约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然后,门就可以打开了,泥浆从门里流出来。一般的,这个过程需要重复两三次,一直到墙里面的泥浆都放出来。再然后呢?就需要靠老天了。日晒下,这些泥浆慢慢被蒸干,等到泥浆干透、干裂,风再把那些细细的泥土吹走。这个时候还需要用耙子耙过,把下面的干泥也翻上来,再晒,再风干。等到完全干透了,土也差不多被吹走了,矿工们就开始用手仔细筛选剩下的沙子石头,人工挑出钻石。这些钻石最终都要送到河北面的海德拉巴德,大多数的矿主都住在这里,钻石商也在这里,等待交易。库鲁尔矿到17世纪末起就被采空了。在克里什纳河下游,还有一个矿叫做帕蒂尔Parteal,这个矿一直开采到1850年前后,大约是古印度关闭的最晚的一个矿。印度的钻石开采至此基本结束。
古印度的钻石开采
早在18世纪,随着几个大钻石矿枯竭,印度出产的钻石数量就已经大不如前。巧得很,这个时候,在巴西发现了钻石。17世纪末期,巴西发现金矿,吸引了很多淘金者,在河道上或者废弃的河流故道上挖掘黄金。早在淘金的早期,矿工们就发现淘掉的河沙里面,有一些亮晶晶的石头,这些就成了矿工们的玩具,打扑克的时候,成了计算输赢的筹码。直到某一天,终于有人认出来这些亮晶晶的石头可能是钻石。这个时候巴西还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于是几颗疑似钻石的东西就被送到了里斯本,得到了确认。巴西钻石产量不错,在18世纪中期就超越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钻石产地。不过胡乱的开采也立刻导致钻石价格崩溃。于是,葡萄牙王室就利用政治手段开始垄断钻石开采,限制钻石的产量,维持钻石的价格,成为历史上垄断钻石行业的第一个巨头。
巴西的钻石产地
巴西开采钻石的方法,与印度不大一样。巴西的开采钻石完全采用了淘金的方法,矿工们把河沙挖出来,然后用水冲洗,把土壤和细沙冲走,最终再手工挑选钻石。1844年,巴西独立后二十年,巴西又发现了新的钻石矿,这个钻石矿比较隐蔽,矿工们需要潜到水下挖掘河泥。尽管有些难度,这个矿的开采速度仍然惊人,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就把钻石矿采空。到1860年代,巴西的钻石也已经基本枯竭,至此,巴西占据世界钻石产量第一大国长达75年。巴西总共出产了大约1500万克拉钻石。
巴西的钻石开采
钻石行业一直很幸运。18世纪印度的钻石快采空了,就在巴西发现了钻石。1860年代巴西的钻石也采空了,南非就有了大发现。1869年开始,大量的淘宝的人们,就聚集到了瓦尔河两岸,偶尔一些像样的发现,把淘宝的人们留在了这里。找钻石的方法仍然原始。1872年出版的一本书里面,记载了一次寻宝,说在瓦尔河畔,寻宝的人雇佣数百名土著人,手拉手,慢慢在地面上搜索,期待能有所发现。但是这种找法,效率极低,成本太高,无法普及。个人的能力有限,搭伙一起找钻石的公司也就出现了。最早的记载,从东开普有一队,由麦金托什McIntosh率领;还有一队由罗林斯通Rollinston率领,来自纳塔Natal。这两队都使用很系统的方法寻找钻石,在选定的地点,几乎要筛遍所有的沙石。1869年底,这两队人马遇到了一起,很快就决定合作,一起在瓦尔河西岸的一块地方花了三个月时间。不过一无所获。随后,两队决定分头行动,但是承诺,一旦有好消息,互相通报。
有争议的三不管地区忽然成了香饽饽
一个月后,1870年1月,一个土著人带着麦金托什的这一队来到了一个渡口,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半克拉钻石。这队人马立刻通知了罗林斯通的队伍,两队人马汇合在一起,很快开始在周围挖掘。罗林斯通的队伍里面有来自澳大利亚的金矿矿工,就使用了淘金的方法用河水淘洗泥沙。为了保密,淘洗的地方距离挖掘的地方有一千多米。果然,又在沙土里面发现了钻石。严格保密下,两队人马工作了几个月,收获不少,但是终于被其他人得知。报纸立刻报道了这个真正的重大发现,连纽约和伦敦的报纸都转载了这条消息,寻宝者蜂拥而至。南非第一个值得开采的钻石矿,就这么被发现了。消息公开的时候,是1870年四月。这个地方叫做克利普渡口Klipdrift,距离瓦尔河与奥兰治河的交口已经将近两百公里。人涌来的速度是惊人的。五月份,到这里采钻石的已经有上百人,到七月份,已经超过一千。一年后,1871年4月,聚集在这里的已经有五千人。人多了,就需要分地盘,很快,地块就被新来的买走,一般是6米见方的一块。也有人要自己试试运气,开始在周边地区乱挖,一旦发现了大量钻石,就会有其他人蜂拥而去。
克利普渡口后来发展成了一个镇子,巴克里西Barkly West
1869年的时候,来这里淘宝的人还是非常盲目的乱撞。年底,有人在瓦尔河以南3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钻石。这片土地位于一个叫做度托特潘Du Toit's Pan的农场里面,农场足有六千英亩,主人是范维克Adriaan van Wyk,度托特是原来的农场主的名字。见到有人来挖钻石,范维克就开始收取开采费用,每周每个地块7先令,每个地块仅有3平方米。当时英镑的货币体制和现在不一样,一个英镑有20个先令,1个先令有12个便士,等于说一个英镑有240个便士。现在一个英镑折合100个便士的体系是1971年才实行的。7先令,差不多是三分之一英镑,在那个年头,也是不少钱了。范维克收费不低,但是这块地方的回报率并不高,而这个地方距离瓦尔河实在太远,被大家认定不会有多大希望,矿工们逐渐把这里放弃了,回到了瓦尔河淘宝。范维克见到开矿的人越来越少,就趁着价钱还好,把农场卖给了也来采矿的商人,售价2600英镑。度托特盆地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农场,叫做布特方登Bultfontein,面积将近15000英亩,故事类似,主人度普鲁伊Cornelis du Plooy把农场卖了2000英镑。
一个典型的河床开采地块
瓦尔河畔的寻宝者。1870年
1870年,河床开采还是主流,来到瓦尔河流域的淘宝者就已经超过一万人。真正发财的,自然就是地主。克利普渡口对面不远,瓦尔河的南岸,有一个柏林教会的传教点,拥有河岸一侧将近5公里宽,长达24公里的地带。这里也发现了钻石。一个月内,来这里淘宝的就达到三百多户,此外,在对岸克利普渡口淘宝的矿工们也来这里挖钻石。依靠向这些淘宝者收取土地使用费,这个教会每月收入达到2500英镑!银行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标准银行,现在中国工商行拥有股份的那个,早在1870年就在克利普渡口建了自己的分行,建了一个巨大的保险柜,开展保存钻石和现金的业务。
淘宝人的帐篷
瓦尔河流域的钻石开采,技术上依然非常原始。方法呢,就是向下面挖,把挖出来的土过筛。第一道筛子,网眼很粗大,足足有一英寸,这是为了筛去大的石头。被拦住的大的石头,也需要察看一遍,看有没有巨型钻石在里面。钻石很少有这么大的,有的话也很容易分辨。当然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没有。筛下的,要过另一道筛。这一次,是要筛去沙子和泥土,小颗粒的钻石也在这个时候被筛去了。在当时,这种大小的钻石是不值得开采的。余下的,个头不大不小的,就被拿到河水里面冲洗,进一步洗掉泥土,脏东西。剩下的,就要靠人肉眼来挑选了。这个过程只有在天晴的时候才可以进行。要是下雨呢?那就麻烦一些,所有挖出来的,都拿到河边冲洗,挑选。地块的使用是按周交钱的,不能误工么。
筛选钻石的矿工
干活的人多了,技术就要有进步了。首先是过筛本身有了进步,可以有三个筛子摞在一起,从上到下网眼越来越小,三个筛子都装在一个木盒子里面。泥沙从上面放到筛子上面,用河水冲洗,最终得到三种不同大小的石头,再进行人工筛选。这实际上是金矿上用过的方法。其他淘金的方法也在这里出现了,在澳大利亚淘金的矿工们,直接把澳大利亚的长汤姆Long Tom方法搬了过来,这个方法至少在三百年前就有人使用了。矿工们要使用一个长长的木板,长边的两侧挡住,横向还要钉上小木片,一排排的。使用的时候,木板是倾斜的,泥浆放在高的地方,用流水来冲刷,泥浆就顺着木板向下流。比较轻的泥土什么的,很快就被冲刷下来,而重一些的石头、钻石,就被留在了木板上。为了防止大石头的干扰,在此之前可以先筛去大石头。最终得到的石头们,就被直接送到了筛选钻石的地方。筛选也不需要在筛子上做了,可以有专门的筛选桌子,把石头们放上去,细心挑选。这种半自动的筛选方法,效率明显提高了很多,一旦有人应用,立刻普及。
Long Tom 方法使用类似的原理,记载在1550年出版的Re de Metallica一书中
哪个是钻石?
工具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来这里淘宝的,就有人专门制造工具了,赚的钱可能比大多数矿工都多。有一个人叫巴比J. L. Babe,有一些工程背景,这个时候也加入了钻石潮。巴比对使用的淘钻方法都不满意,就自己进行了改良。这个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结构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的大筛子,用四个柱子固定在了地上,可以摇动。上面呢,有一个大约60厘米直径的小筛子,筛孔的大小是半英寸,安置在长筛子的一端。泥浆就从小筛子上进来,首先挡住了大块的石头,余下的就到了长筛子上,更细的泥土等等就被直接筛了下去。留在长筛子上的,通过水洗等方法进一步清洗,最终进行手选。巴比自己使用这套装置筛选钻石,也出售了不少,积攒了不少财富。到1873年的时候,已经足够他回美国退休了。巴比的这套装置,使用的时间不长,就有更新的技术出现了。这也不是新发明的,早在19世纪初在巴西就有应用。这个装置,使用一大块铁板,开了很多的筛孔,然后卷成桶装,底端封好,上端开口。铁桶使用的时候基本上是平放的,略有倾斜,如果可能的话,下半部分要浸在水里面。通过摇动铁桶,铁桶内的泥浆就被筛选。这个装置叫做矿石筛,能节约不少的人力,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矿石筛在现代采矿业经常应用,当然已经改进了不少
河床的钻石产量其实很低,1870年底,人们又回到了度托特潘和布特方登,几周内,这里就布满了营帐,因为人们发现这里的钻石比想象的多了不少,甚至挖了很深了还有钻石。于是,对于陆地上的钻石,人们也重视了起来。搜索的范围立刻扩大,1871年5月,在两个农场的北面不远,一个叫弗瑞泽格Vooruitzigt的农场里,农场主的房子附近也发现了钻石,产量也不错。很快,到7月,这三个农场就聚集了一万人。7月,一队从开普殖民地科勒斯堡Colesberg来的寻宝人在弗瑞泽格农场的一个小丘上发现了大量钻石,这里立刻成了新的热点,这座山,叫做克勒斯堡小丘。
淘宝者营地。1873年
到这个时候,人们对究竟什么地方产钻石,仍然一无所知。矿工们所知道的,就是钻石都是被河流带来的,所以就在靠近地面不远的地方,自然开采也不需要什么复杂机械,稿和锹就差不多了。不过很快,随着地面表层的土被挖光,矿工们发现表土下面有一种黄色的岩石,这种岩石里面,比表土的钻石可要丰富很多。于是,矿工们又开始开采这种黄色的石头。这种黄石头也的确很厚,在克勒斯堡小丘,竟然深达20米。这种有些目的的寻找,自然提高了钻石的产量,到8月,克勒斯堡小丘每周出产的钻石已经超过5万英镑,克勒斯堡小丘的地块价格自然一路飙升,很快达到100镑,不久就达到1000磅,甚至高达4000磅。但是到了1871年11月,一些挖得快的地块上,这种黄色石头就再也找不到了,下面,露出了一种蓝色的石头。这种石头非常坚硬,很难弄碎,一些矿工相信,这个蓝色石头里面,也不会有钻石,于是,很多矿工开始收拾走人。弗瑞泽格的农场主这个时候也赚了不少钱了,见到钻石开采似乎要结束,就把农场卖给了一个商人,价格不错,这个16400英亩的农场,买的时候50英镑,现在售价6000英镑。这个农场主的名字,叫做戴比尔斯Johannes de Beers。
约翰纳斯戴比尔斯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总算出正主了啊
这个农场主的名字,叫做戴比尔斯Johannes de Beers。
暂时不剧透。
着急的自己去查资料,看看那个钻石公司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并且。。。“八”得很认真。。。
真正的钻石矿源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原来他还不是正主儿?
提前问村长个问题,全世界的钻石有没有在使用中消耗呢?好像除了工业钻石,钻石应该不会被消耗掉,世界上钻石的保有总量应该越来越多才是吧?
虽然人丢的也不少,但是还是没有生产的多。
不过很久没有发现新的钻石矿了,再过几十年,首饰级的钻石的确有采光的危险。
工业钻主要是合成的,而合成的成本逐渐下降,导致天然矿很多竞争不过合成钻石的,开采寿命更短一些。
黄的是金伯利岩受褐铁矿侵蚀形成的,主要成分已经是金伯利岩了。
有图有真相,顶一个~冒昧愚见,怠笑大方.
来淘宝的人各式各样。当地人当然有不少,还有很多人从遥远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金矿赶来,自信带来了丰富的经验,欧洲人也来了不少,还有从印度、巴西等地真正见过钻石开采的人。对于海外的淘宝者来讲,南非有三个可以登陆的地方:拥有两百年历史的开普敦,东开普新建的港口伊丽莎白港,还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德班。陆上最近的路程,是从伊丽莎白港登陆,但是这条路要翻越龙山,道路艰险,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公共马车提供交通服务,也有了多少年来走出的道路,但是这一路快的话仍然需要30天,慢的话可能要两个多月。从德班登陆路上距离略微远一些,不过翻阅海拔三千多米的龙山在那个年代真的不容易。所以大部分人都从开普敦登陆。从开普敦出发,虽然路程要远上不少,但是路途相对平坦,除了几个山口,基本上都是平地,时间上就要短很多。在1870年,已经有公司开通了通向奥兰治河边的希望镇的马车,每周一班,每人收费12英镑,路上要花7-10天。这里通铁路还需要再等几年的时间,在1870年,全开普殖民地的铁路总长仅有50公里。
19世纪中期的南非
其实很多来淘宝的人身上的钱仅够支付船资,到了开普敦才发现距离钻石矿仍然很远的距离,却已经没钱买马车票,只能在开普顿先打点零工,赚一点钱,凑足路费,或者就要步行到这个深入内陆的荒漠去。这一路差不多一千公里,绝大多数地方渺无人烟,可以想象这些人的艰难,很多人根本到达不了目的地。卡鲁高原的太阳通常都非常毒辣,高原上的风沙也不少,暴风雨又经常来得毫无征兆,气候非常不友好。很快,这些人就放弃了自己的各式各样的服饰,开始采用布尔人的装束,戴上大檐帽,穿上风衣,留上大胡子,一方面这是内陆唯一能向散居的布尔人买到的服装样式,另外这些看起来非常奇怪的装束,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雨对人的侵蚀。当然,别忘了戴上武器防身,寻宝的道路还是很艰难的,既要面临土著,也要面临野兽。
卡鲁高原
起先寻宝者一般都需要先在希望小镇停留,后来,在克利普渡口,以及新发现的几个大矿坑附近,逐渐形成了定居点,也就成了寻宝者们落脚的地方,在这里购买开矿的装备、补充给养,更重要的是打探消息,然后就奔向矿场。大部分人对于淘钻石都没有任何经验,实际上就算是有经验的,对于哪里能找到钻石也毫无头绪。能够到那些已知钻石矿区买到地块的,自然就开始认真经营自己的生意;弄不到的,就要四处乱挖,妄想自己能够找到下一个大矿,随便找个地方,挖几个坑,看找不到钻石,就换个地方。
这些钻石矿位于新在南非北开普省的东部
这些寻宝者很快就和当地的农场主起了冲突,那些深浅不一的坑们,可是陷害了不少牛羊,而这个地区极为紧缺的水源,更是双方争执的重要原因。当然,除了这些烦恼,农场主们对于这些淘宝者还是欢迎的。布尔人的农场远离市场,农产品运输困难,现在忽然来了上万人口,都要吃喝,可是做生意的好时候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费,立刻,在矿工们聚居的地方,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生意,出售食品、工具的市场很快就建立起来,酒馆自然绝对不能少的,舞厅也很受欢迎,甚至还有剧院、妓女,很多没有得到地块但也不想四处乱撞的人们,就在这里讨口饭吃。当然最火的生意还是钻石交易,这一代聚集了大批的钻石商,通过自己在海外的关系,赚取差价,牟取暴利。
布尔人一家
人口突然增加,自然也带来了混乱的社会秩序。这地方没有警察,人们的行为缺乏约束,偷抢的事情非常普遍,特别是那些采到了大钻石的,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只能靠自己的实力。不过无政府状态持续不了多久,这个地区现在成了财富源泉,自然再也不是三不管的地方了,周围三个白人政府都盯上了这块肥肉。距离最近的就是布尔人的自由州政权,宣布瓦尔河南岸都是自由州的地盘,率先在这里设立了监狱,派出了警察,在瓦尔河以南控制了一块地面。德兰士瓦总统小比勒陀里斯在1870年也宣布,瓦尔河北岸有钻石的地方,一直到瓦尔河与哈兹Hartz河的交口,都属于布尔人的政权德兰士瓦,克利普渡口的矿场,就在这个范围内。德兰士瓦政府还派出了官员勘查地面,也收了一点税上来。
瓦尔河
不过,小比勒陀里斯立刻就犯了个错误,他剥夺了所有瓦尔河北岸的矿工们的采矿权,把开采权分给了自己的三个朋友。见到自己的财富梦忽然被剥夺,矿工们可就不干了,立刻在克利普渡口召开大会,决定成立矿工共和国,推选的总统,是来自英国的矿工、前警察、前海员、前金矿矿工、十八个孩子的父亲,当地一家舞厅的经理,帕克尔Stafford Parker。帕克尔总统对这份工作非常认真。他立刻任命了一个前屠夫成为刑罚官,规定对偷窃钻石和货物的行为严惩,设立了种种刑罚,连打牌作弊都需要扔到河里面淹一淹以作惩戒。酷刑之下,矿区的治安立刻有所好转。帕克尔当然没忘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命令所有的矿工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为保卫自己的政权做准备。国旗当然也有,帕克尔选定的国旗上,画了一匹马,当然,没忘了在旗子一角放上米字旗。
矿工共和国总统帕克尔
帕克尔很快就迎来了第一个考验。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小比勒陀里斯带上几个骑兵到了这里,本来想宣示主权,却没想碰到了矿工自己的武装。比勒托里斯试图与帕克尔谈判,未果。这个时候德兰士瓦的布尔人不足两万,分散在二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对于上万名急红了眼的矿工,可是不敢招惹的。见到矿工们有了自己的武装,自由州也派来了部队,但是这一队武装很快就被矿工们包围,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帕克尔亲自去找自由州的军官谈判。两个人谈判期间,两边的武装却交上了朋友,双方在一起狂欢数日,随后布尔人撤兵。当然矿工们也没有忘记寻求外界支持,很快,帕克尔与沃特布尔人的首领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
老年时的小比勒陀里斯
自由州的第四任总统布兰特Johannes Brand
那么这个地方,究竟应该算是谁的呢?自然是土著人的。至少在17世纪以前,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的,是采集狩猎为生的科伊桑人,还有半农业半牧业的茨瓦纳人。到了18世纪,一群杂色人到了这里定居。杂色人这个词,似乎只有南非有,一开始用来描述黑白混血的一个群体,到20世纪的时候扩展到指称肤色不深不浅的人群,差不多非白非黑非印度人的,都划到了这个大类,包括华人。不过在故事发生的年代,还没这么复杂。这些人来自开普殖民地,已经皈依了基督教,觉得自己总是文明一些,比黑人要高一等,但是另一方面,却得不到与白人平等的机会,就出来建立自己的地盘。他们选定了这个瓦尔河和奥兰治河交汇的地方,很快控制了原来在这里的土著,成为统治者。这些人当时自称“杂种”,似乎是以此为荣的,不过1813年一个英国传教士来这里建立传教点,觉得这个名字实在难听,就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格利夸Griqua,选用的是很多人的一个共同祖先的名字。不过在白人眼里,居住在这个地方的黑人,也算是格利夸人。这块地方,也就因此叫格利夸兰Griqualand。
巴特曼Saartjie Baartman,就是格利夸人。19世纪初,20岁的巴特曼在一个开普人家里打工,被一个英国医生断定属于亚人类,运到欧洲展览,最终死在巴黎。
这批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沃特布尔人。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这里杂色人分成两个大部落,其中一个,酋长的名字叫沃特布尔Andries Waterboer,所以他的族人就用了这个名字。这些来自开普殖民地的人与英国人一直有着联系,1834年的时候,在传教士的协助下,开普殖民地的英国人与沃特布尔签订了协议,由沃特布尔人来协助保护开普殖民地的北面边境,向开普殖民地发出警告,还要协助抓捕逃跑的罪犯等等,代价是每年英国人付给沃特布尔100英镑的工资。1843年的时候,杂色人的另外一个酋长考克Adam Kok也与英国人签了这么一个协议。当然,签了这么个协议,对于英国人来讲,就算是正式承认了这两个首领在其土地上的主权了。考克的地盘在沃特布尔的地盘东面。现在发现钻石矿的地方,差不多在两个人地盘的交界。
沃特布尔
1830年代中期,布尔人的大迁徙就开始了,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逐渐把杂色人的地盘给占了。最先受影响的是考克一族,他的地方几乎全被布尔人占领,他的族人不得不向东迁徙,跑到靠近纳塔的地方,建立了新的区域,叫做格利夸兰东。沃特布尔的地盘,土地贫瘠,布尔人来的不多,所以一开始受到的影响不大。不过随着参与大迁徙的布尔人越来越多,土地也逐渐扩张,很多布尔人就开始找沃特布尔来租地,开辟农场。不过很多布尔人随后就跑到布尔人的政权那里登记,取得土地的所有权,这样,双方就开始有土地纠纷。因为本来双方的界限就不清楚,所以这类纠纷也很难处理。打着解决纠纷的名义,1860年代,英国人也把手伸过来了,经常成为纠纷的仲裁。好在这一带土地贫瘠,看得上的人真不多,还没出大乱子。钻石潮一起,事情可就不一样了,各色人等都宣称自己拥有不同的地方。英国人以及布尔人的自由州共和国最先向这里派出了官员收税,做点行政管理,随后,沃特布尔人也醒过味来,赶忙划了一片土地向来这里开矿的矿工收税。这样当然就有了不少冲突,究竟谁应该来收税就成了热门问题。
挖钻石
首先要寻求法律解决的,竟然是沃特布尔人。这后面有英国人捣鬼。现在英国人很是看上了这块地方。要知道,这块争执的土地,不仅仅蕴藏着目前还不知道有多少的财富,更重要的,这里是开普殖民地的英国人通向更远的非洲内陆的唯一通道。非洲内陆丰富的象牙、皮革,半个世纪以来就是通过这里抵达开普殖民地的,是开普殖民地的重要收入来源。英国人可不想把这里变成布尔人的地盘。但是,英国人十几年前放弃了自由州殖民地,也就退出了对这片土地的争夺,已经没有再回来的借口了。什么事情也难不到无耻的英国人,于是,英国人就鼓动沃特布尔,来向开普殖民地申请保护。这样,就把本来缺乏介入借口的英国人拉了进来,成了事情的仲裁者。开普殖民地是有心把这块新的财富之地拿到自己的手上得,这个立场立刻取得了大英帝国政府的支持。1870年底,当时的英国殖民大臣金伯利伯爵Earl of Kimberley,就致信开普殖民地的官员,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浓厚兴趣。1871年2月,开普殖民地的总督巴克利Henry Barkly亲自跑到这块地方考察,更是坚定了吞并的决心。在巴克利的主导下,一个仲裁法庭成立了,仲裁人呢,选定了号称与争执无关的纳塔殖民地的总督基亚特Robert Keate。德兰士瓦表示接受仲裁,但是自由州认定这个仲裁者和争执密切相关,拒绝接受。
第一任金伯利伯爵John Wodehouse
尽管有当事人反对,仲裁还是进行了,沃特布尔政权和德兰士瓦政权代表都跑到纳塔殖民地的首府彼德玛利兹堡陈词。9月,基亚特宣布这块地方应该归沃特布尔人所有,布尔人输了官司。10月27日,不等大英帝国批准,开普殖民地总督巴克利就批准了沃特布尔人让英国人提供保护的要求,宣布这个地方成了英国的新殖民地,正式命名为格利夸兰西。边界自然也一并明确了,所有已知有钻石的地方,都成了英国人的地盘,自由州一点也没得到,边界几乎沿着钻石矿的边缘切过,最近的距离仅有数公里。这个结局直接导致了德兰士瓦的小比勒陀里斯政府下台。自由州里面一开始有人嚷嚷宣战,但是理智之下,终究默认了这个结果。毕竟,这个新兴的经济中心,给自由州的农业提供了一个不小的市场。
自由州的边界。西面的边界距离钻石矿仅有数公里
矿工共和国呢?矿工大多数都是讲英语的,还可以接受这个结局,但是还是有一些矿工也不满意,觉得独立了也不错。不过帕克尔总统不干了:你怎么能和自己的女王打仗呢?于是,这个年仅一岁的矿工共和国,又称克利普渡口共和国,至此结束。下台后,帕克尔继续着自己舞厅老板这个更有前途的事业,后来从克利普渡口搬到了度托特潘,是最早在这个地区建造正规住房的人之一。帕克尔坚持使用前总统这个称呼,保护着自己的国旗,很是怀念这段光辉的时光。
矿工共和国国旗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