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地产幽默语录集锦 -- SkyWalkerJ
而且他也只是说常住人口~
按照房价和工资的比例来说,全国其他地方也好不到那里去。
如果说全国城市的供需关系都有问题,那么这个所谓的供需关系本身就是个问题。
我自己都感觉我生活的这个内地省会城市太大了。更何况世界顶级规模的北上天深穗。
与其花下半辈子的钱去五大城市,倒还真不如在小一点的地方生活。那些地方收入高,生活成本也高啊。据说上海的车牌要好几万,快够一辆车钱了,更不要说房价。
当然,对自己实力够有信心,对事业有更大野心的,五大城市才是实现理想的地方。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国家要善于引导。
但是五大城市最离谱。我想,越离谱的地方是不是离人口承受极限越近呢?
国外看五大城市的房价未必觉得多离谱,正如京沪看二线城市的房价也不会感觉多高一样。
按照工资房价比的话,其实全国各地的房价都高的离谱(比如长沙,房价5000+,统计平均工资21000元左右,一年工资买4平米房子,按这个比例,北京其实也差不多)。我们不能说全国城市都接近人口极限,那么就只能是分析模型有问题。
水平低的政府靠多印钞票,水平高的政府控制地皮。水涨船高,有钱大家赚,和谐社会和气生财。
只是苦了百姓。
美国这边也有类似情况,倒不是腐败问题,而是限制房源引起畸形房价,同样的房子大致相当的城市级别,美国东北部七八十万的房子在得克萨斯州二十万左右就能买到。区别就是在德州地买下来后基本上想建房就可以建,而在民主党掌权的地方则是必需要得到一大堆签字盖章委员会同意,想建新房难度极大。
再次展示基本道理,什么东西只要政府下决心控制供应,它的价格可以被抬的无限高。秦汉时有盐铁专卖,当今红朝则是地皮专控。
没有数字支撑也没有论证过程。所以也无所谓模型的。
作为一个设想来试着分析一下。按你说的长沙,尽管人口、面积等等远远小于五大城市,同样,城市更够给居民提供的福利也是远远低于五大城市的。
首先要看看长沙的人口承载极限是多少再看长沙的人口吸引力有多大?
长沙算是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吧,按说承载人口的能力应该不次于上海2000万的规模,但是现在为什么这么点人口就把房价搞的这么高?要是(还是个假设啊,没任何依据的)按完全市场理论算,长沙还是算在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圈里面吧?那么上海的高房价赶走的那些潜在城市移民迁徙到了长沙(包括可能希望迁徙上海谋求更好商业机会的本地富裕居民不走了,留在本乡本土买房),使长沙在商品房供应商供不应求,造成长沙和五大城市一样的房价远超居民负荷能力的现象。
其实是不是可以这么想,五大城市是集全国之力购买五个城市的房子,各省也有类似的情况,集全省之力建设并迁居一、两个大型城市,造成了中心城市的高房价现象。
无论对高房价现象加入多少“阴谋论”、“控制论”,始终有人接盘是一个现实。如果仅仅是银行和开发商自娱自乐,我想早就该崩盘了。
其实,真正生活在五大城市的人,也许并没有多少觉得房价贵,甚至还有人觉得更高一点才好(准备挨砖,政委有文章论述过这个问题。)主要是这些城市的90年代之前原住民,要么有祖房拆迁,要么有单位分房,大部分人房改之前就已经有了房子,所以房价高是他们有利于赚钱的。真正觉得受不了的,应该是近年外地要求进入这些城市的年轻人。这些人,对五大城市来说是少数,其中能力强的,迅速取得谋生渠道的,也就买了(五大城市年薪20万+的年轻人很多),而各种因素决定既然不能在五大城市买房安家,那还真不如换个容易生存的地方去。
跟股市一样,看资金面和市场情绪就对了,基本面目前是不怎么起作用的。为什么这么说,看看一线城市目前住宅市场和商业物业市场的对比:
世界顶尖的国际物业顾问公司DTZ戴德梁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楼市商住价格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倒挂,部分地区公寓比同区写字楼每平方米的价格高2万元。而这样的情况本来应该是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同地段的写字楼等商业地产物业价格应高于住宅30%左右。”DTZ戴德梁行华北区研究部经理魏东对媒体表示。
这样的现象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部分区域均表现明显。在北京写字楼最为昂贵的CBD地区,该地区目前在售的御金台 (论坛 新闻)项目的公寓售价已达5.5万元/平方米,而位于同一地段的SK大厦售价仅为3.1万元/平方米;在上海浦东金桥板块,在售写字楼联创国际的售价为1.3万元~1.7万元/平方米,而同区域的金桥瑞仕花园网上参考价则为2.8万元/平方米;位于静安区的南证大厦成交价为2.6万元/平方米,附近的中凯城市之光住宅买卖价格约5万元/平方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8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6.4%;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3.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30.6%。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78.2%,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37.1%和49.2%。住宅市场表现继续优于商办类市场。
大家知道,大城市之所以享有更高的地价,根本上是因为有更高的级差地租,即在这块土地上展开的商业活动可以赚更高的收益。因此大城市住宅的价值应该是商业物业的价值衍生出来的,由于在这里工作更容易赚钱,所以更多的人愿意来这里居住,收入高所以能够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像本世纪初,不少以住宅立项的项目,实际上盖成了写字楼租或卖,这是一种合乎经济规律的“灰色通道”。
可现在呢?你看市面上在卖的楼盘,以商业金融、办公立项却作为住宅出售的,随便一数就是一大把,甚至现在利用商业项目对层高的限制较宽松,把一层做成两层的loft住宅,变相提高容积率,几乎成了潮流。那么问题就来了,商业物业产生不了那么高收益的地方,住那么贵的住宅干什么?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时候,所谓东京的地产能买下整个美国,似乎主要也是指商业物业。
因此如果有兴趣研究房价的走势,就不要试图从基本面上去分析,还是应该从流动性过剩、纸币恐慌,以及中国人固有的住宅消费时尚上面去找原因。本主贴引用的这些幽默评论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从基本面讲不通,所以只能幽默一下,大家笑笑。
邵阳:湘南工业重镇,湖南省最穷的地方之一,离湖南省经济中心圈约300公里,不存在举全省之力建设的问题。市区房价约3500+,统计平均工资18000元。全国类似的城市有多少,你自己可以类推。
长沙,年收入21000,房价5000+,百平方的房子50万,需要23.8年的收入。
邵阳,年收入18000,房价3500+,百平方的房子35万,需要19.4年的收入。
邵阳比长沙的房子就能好买一点了是不?
在比较一下上海,买个百平方的房子需要多少年?
是不是越小地方买房越容易呢?
那么是不是说明鸭肉不贵呢?
那么用一天的收入买一斤肉肯定贵,用1分钟的收入买一斤肉肯定便宜。
我是按照你说的价格进行换算的,在邵阳买房比在长沙容易,长沙比上海容易。
如果人人都是理性的,那么自然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去生存。
现在五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优胜劣汰的角斗场,实在不能坚持下去的,没必要淌那个浑水。
房价总体高是现实,我自己也是受害者。
我的探讨方向是,作为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的生存,又能承载多少人的希望?
现在在大城市买房的外来人口,砸锅卖铁换来的就是一个希望,希望在未来在这个大城市的发展中,混得好一点,可以早点还完按揭。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去小一点的地方发展呢?
你做高中的题和做大学的题有什么区别?当我们面对自己无论怎样都达不到的目标,那个略容易那个更困难是无所谓的。
按照我现在的工资,在北京买房大概要16年的时间,回去买房要10年的时间,对我来说其实都一样。况且,回去又哪里有现在的工资水平呢?
所以,现在畸高的房价根本起不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当人人都是理性的时候,所以大家都会继续往大城市里面拥,既然在哪里都买不起房子,干嘛不往工资高的地方挤呢?
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候,如果你是理性的,那么请相信和你一样所有普通的人都是理性的。当理论发现现实不够理性的时候,应当修改的肯定不是现实。
我也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扯几句咸蛋。
前面我就说了,我的设想是建立在没有数字支撑,价格纯市场调节的前提下的。
以前有一个故事,大概是《读者》流传出来的吧。说是中国和米国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死之前终于攒够了钱买了房,米国老太太说死前终于还完了贷款。
现在想来,那时候广为流传这么一个故事,大约是房改者通过舆论造势吧。
房改改到今天,要是我现实性的一面来说,房价肯定会降得,至于什么时候降,我不知道。
能这样想的原因是,即将上市的城市90后,和近期上市的城市00后的房子已经被准备好,到时候就没有那么多丈母娘逼着买房了。
希望供求关系的市场理论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