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看印度人造LCA -- 晨枫

共:💬152 🌺28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美帝厉害呀!这组装线就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确实美帝的工业实力不是盖的,印度这个感觉就像小作坊。

家园 你们别不信,印度论坛上正热烈讨论LCA的出口问题呢

人家可是把LCA当个宝呢!最近估计是被枭龙要出口的事刺激了,印度FF们现在很郁闷,“比俺们LCA落后整整一代的JF17能卖出去,俺家的光辉宝贝更不在话下”。

于是,有人按MBA的方法,开始做customer segmentation。反正,基本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cover到了。哦对了,人家说了除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以外。还把potential customer分为三类,对应于高中低三个档次的LCA。其中低档机,居然是搭配卡佛里发动机。

经过FF们的热烈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此决议不仅可行,而且应该立即实行。最后大会在FF们抨击政府官僚贪污低效的声讨中胜利落幕

家园 米国人的生产线看起来好壮观

LCA有教练型了?第一张图片怎么挂了那么多副油箱啊?第4张那个雷达天线怎么看起来有点怪异。

家园 我还真的去过J-11B和以前11号机的组装现场。

沈飞的厂房很破旧,跟成飞没法比。更没法跟晨大F35的组装线比。

不过我真的不是专业人士,虽然出入总装厂N回(甚至在11B解密前就去过)。我对军事方面的了解跟小白差不多,所以几乎算是浪费了这些机会了。我相信如果是晨大有我这样的机会能够如此靠近总装厂,看出来的门道比我多得多。我只能从非常业余的角度说说看:

1。其实沈飞的厂房也一样很破,甚至数控部份也一样。厂里人告诉我说这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我看着还没感觉,汗。好象是因为厂房不是新建的。感觉破一些。总装车间/分厂其实跟LCA这个破旧程度差不多。总装厂房也有办公室,不过是工段长的办公室,还有工艺部门、质量部门、军检部门的办公室,都是分厂这一级别的。但办公区和厂房合一这一点跟LCA一样。

2。但虽然同样是破旧的厂房,但是沈飞部总装车间确实比LCA这个看起来象样多了。我也一样看不出什么差异,好象感觉沈飞的总装现场工装很多,不是这样一架飞机孤零零的在那里。现场不能拍照片,但我可以肯定当时看到现场还是觉得挺震憾的,不是LCA这个感觉。可能是作坊和跟工厂的感觉差异吧。

3。我觉得人的工作状态可能更重要吧。我在沈飞的时候大概是2003-2005年间的时候,至少我对沈飞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映像挺不错的。跟通常想象中的国企人员懒散的情况差异很大。11B的生产计划主管是个30出头的年轻人,活力完全出乎我意料,个性也很沉稳。这活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全机上万种零件,既有外协的,也有自制的,他一个人控制了全机的整体生产进度。对于空军来说,沈厂生产多少要多少,怎么尽可能多的生产,不是件轻松的事。说实话我觉得如果不是在沈飞,去一般企业,绝对是月薪20K以上级别的高管,可在沈飞他拿的数字(2004年左右的时候),也就3K-4K左右的水平(都是人民币啊)。所我我非常尊重这些军工人。

4。我也去过成飞,不过没进总装部分,部装去过,成飞的条件比沈飞感觉好象差一代的感觉。成飞的基础建设比沈飞好不少,如果说沈飞单是厂房跟LCA感觉差不多的话,成飞的厂房比LCA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了。

通宝推:SleepingBeauty,
家园 印度MM的地位很高啊!

第二张照片中的MM像个小主管或组长啊!

家园 我仔细回忆了我看到的现场跟晨大这个照片的比对。

毕竟不是自己专业(我搞IT的,跟机械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少的可怜的一点相关知识还是在沈飞被灌输的),所以虽然去过N回,真的大多数现场的东西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估计各位军迷要骂死我了。。。。下面回忆的东西,如果有说的不专业的地方多多谅解。

仔细回忆后,我觉得大体上沈飞主要是厂房旧一些,其它布置跟晨大贴的荷兰福克的那个总装现场象。后面再看LCA那几张图,感觉出来一个是他们的工装少,工具摆放的很杂乱。工具这个我是知道的,因为沈飞装配时工具都是要编号的。一个工序完成后质检要清点工具箱保证工具无遗漏(总不能丢在飞机里头啊),所以在沈飞现场工具非常整齐,不象LCA这个显得好象很杂乱[个人觉得要是漏几件工具在飞机里完全有可能啊,哈哈],当然也可能LCA这个还是在试装配。。。但我看过11号机试装配,也没感觉出那么乱来。话说这个11号机当初据说俄人只是给了图纸,没有装配工艺,所以怎么装完全是现场工艺人员和工作人员一起试出来的。所以我当时是见过11号机试装配的,但是当时只是人多一些,现场没有这么杂乱,我觉得这可能是国内工场做5S之类还是比较到位的。至于后来11B量产时,每个工位都不会有那么多人了,显得整齐多了。

家园 印度政府的官僚们获得了一个(善于)把事情搞糟的“好名声”

美国环球战略网2009年10月14日刊发题为“印度的堕落”的文章,文章用犀利的言辞,对印度军工的无能和军事采购过程中存在的索要贿赂、收受回扣等腐败现象进行了披露,这在美国媒体上并不多见。

文章首先说,作为地区“超级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人口超过了10亿),印度这个国家生存在于一个险恶的周边环境里,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印度总是维持着大规模的武装力量,成为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大规模的陆军(有一百万部队),但是事实证明,向这些部队配备他们期望的武器装备确实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印度陆军更新替换日益老化的武器(比如火炮)并获得新式技术(导弹和灵巧弹药)的步伐持续落后。从政府手中获得军费在所有的问题里面根本算不上难题了,最大的障碍是(伴随军备采购的)腐化堕落和发展本国武器制造商的努力。

文章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打造本国防务工业的努力已经被腐败糟蹋成了“瘸子”。印度有好几项主要的武器发展计划陷入失败,这是因为糟糕的(武器研发)想法却持续不断地获得资金注入,但是种种努力却从来没有生产出任何让军方可以接受的东西。例如,重5.5吨的“北极星”(Dhruv)直升机研发时间持续了20年,首架飞机终于在7年前交付部队,从那以后,有超过80架的“北极星”直升机交付军方,大多数配备到了印度陆军。某些印度国外的用户(尼泊尔和缅甸)也获得了一些“北极星”直升机,然而,一系列的坠机事故表明,该型直升机存在一些基础性的设计瑕疵,可是印度生产制造方一再坚持没有这回事。

文章接着说,印度海军却不买国产“北极星”直升机的账,他们不同意生产制造方的意见,尽管海军方面渴望得到新型直升机,替换已经服役多年、日益老旧的30多架“海王”(SeaKing)直升机。“海王”是一种上世纪50年代设计的直升机,印度海军使用的“海王”拥有20年-35年的“高龄”。

美媒文章继续对印度军工和国防部门做出评论。文章说,接下来谈谈印度研发生产一款坦克的努力。阿琼(Arjun)主战坦克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再没有比与政府的愚笨有更多关系了!印度国防部门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扬印度在坦克方面如何自给自足更感兴趣,而不是去探究解决问题需要的技术细节。印度国防部那群人已经做过很多起类似的事情了,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在称不称职的问题上搞砸,随之而来的就是腐败,到目前为止,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假如“清理”一下国防部,所有的政客都将被牵涉进去。

美媒称,印度发展导弹系统的努力也遭遇了长久持续的挫败。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即DRDO,它类似于美国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即DARPA)支持下的“综合导弹发展计划” (IGMDP)进行导弹自主设计工作,几十年来,竟然没有一件可用的武器展现出来,表面上看来是由于糟糕的软件发展所致。尽管印度国内拥有大量的软件人才,但是创造出此类(导弹用)特种军用软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如此,印度下决心发展出一种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的设计和制造高科技武器的能力。印度正跟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脚步后面。

环球战略网的文章接着说,印度军方还有一些明显的腐败堕落的事例,其中一些简直滑稽可笑。比如,陆军订购了一批电动车,名义是“在医院内部使用”,随之交付的却是供军队高尔夫俱乐部使用的高尔夫电动车;还有一次,高尔夫电动车被以“特种工程车”的名义采购,最后也被送进了同样的高尔夫球场。此外,由于愚笨之极,国防部门还有一个“窍门”,比如,军品采购官员允许作为战争储备的肩扛式防空导弹性能降至使用标准以下,一旦被发现,这些官僚们就花费四年时间从俄罗斯增购导弹,同时,陆军决定将从2013年开始替换那些俄制导弹。

美媒还提到,印度从外国武器供应商那里购进武器的过程中,持续存在索要回扣的现象。过去60年来,印度都从海外购买主要的武器和高科技装备,当苏联作为唯一的供应方时,还没有多少机会从多方的供应商那里“敲诈”钱财,因为那是国家所有的武器生产商,而非各种各样的很多家供应商,但是当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从更多的西方武器供应商寻求较好的武器,此时,对于印度的高级政府官员来说,向武器供应商索要贿赂然后做出采购抉择就成为一种主要“抽签”活动了,这是一笔大钱,并且很容易搞到手。这种现象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变得众人皆知,最终媒体都可以揭露很多类似的事例。近十年来,搞成一笔贿赂变得较为困难了,但是这又导致很多国外武器供应商被列入黑名单,或者在调查某些供应商是否对某官员进行贿赂的过程中,导致新型武器的采购工作陷入泥潭之中。

文章最后说,印度政府的官僚们获得了一个(善于)把事情搞糟的“好名声”,防止完成应作的工作。对于军方来说,这就意味着一个日趋老化的武器库,或者意味着过时的武器日渐增多,无法得到更新替换哪怕是升级改进。

家园 第四张...

"这个很有东方特色,沿墙二楼应该是办公室,工头和工程师的地方,但这样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不分的场合只是对整洁和防火没有要求的时候可以,造飞机或许这些方面不考究?"

似乎是双坐navy 型.如是,则更是实验/测试状态.

家园 我被原标题误导了,那说这是批量生产

没有仔细看标语……

家园 低档用Kaveri,那中高档机用什么发动机呢?

他们的主要出口对象都有些谁?

家园 正是,工厂的正规化与否不在于厂房和设备的新旧

而在于工艺秩序和人的精神状态,不是说要亢奋,而是沉着、利索、目的明确。即使在聊天,你也看得出这伙人的素质。说到底,工人素质和军人素质有相通之处,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家园 难说,或许她只是在核对图纸和实物

也是一个小跟班的。说起来,我的印度同学、同事不少,但女的professional一个也没有碰到过。奇怪了。海外中国人中,我碰到过的女的professional和男的比例大概是40:60。

家园 我的看法

年轻时我也在组装线体验过,一件复杂的产品要保证质量和一致性,生产的流程是很关键的。也就是说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要有一个异常详细的计划。保证这个计划需要完善工装设备和高素质的人员。工装设备还好解决,人员是最伤脑筋的!我们那时是依靠热情+严格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执行。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工序作业指导书。考试!真的考试,闭卷。有些小MM居然能把与之相关的工段的全部手册默写下来。那可是个很吓人的数字!

看了LCA的组装车间,感觉他们保证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可能我还不了解吧?

家园 连体工作服不仅是企业正规化的形象

也保证不会有零零碎碎的东西到处蹭、刮,比如皮带扣、纽子、拉链。我们的连体工作服用拉链,但拉链外面有布料盖过,背面用velcro(这个东西中文叫什么?就是旅游衣袖口“粘”起来的那两片黑网格东西)。所以表面上光顺的,不会蹭、挂到任何东西上。口袋众多,用于放工具、文件,但都有velcro或loop,保证东西又容易拿到,又不会掉出来。其实和飞行员的连体飞行服很像。鞋必须是铁头高帮皮鞋,防止崴脚,更防止重物砸到脚上,或者不小心踢到铁家伙上。这些印度人只是穿着street clothing,太不正规了,不符合质量标准,也不符合安全标准。

家园 哈,印度软件!

印度软件名声在外,但看来把印度人自己也唬住了。美欧大量把软件外包到印度,那都是提供完整的设计要求,不光是功能性的要求,还有接口要求。所以印度的软件人员实际上就是白领低级劳动力,装配工,没有实际软件设计、组织能力,对软件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功能性要求、接口要求以及这背后的一切科研都不甚了了。写手的文字功夫很好,但没有思路,要人家提供素材和概念,所以写手永远成不了作家。印度软件是一样的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