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不想不愿不得不说的中国农村之现状(转载+评论) -- 魏博遗民

共:💬86 🌺1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想不愿不得不说的中国农村之现状(转载+评论)

我曾经多次想着写一些有关我家乡情况的文章。由于懒,还由于社会阅历不足(我是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我不知道能在多大层次上说明我看到的情况和它们有多大的普遍性,而一直没有动笔。不过最近在水木上看到一篇农村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反映的情况在我的家乡有着高度的一致(分别在安徽东北部和山东西北部)。这至少说明了我们家乡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转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由于西西河反对全文转载,我在下面加了一些我家乡情况的说明。

首先再做一下背景说明,我的家乡是94年的国家级贫困县,至于现在还是不是,我找不到确定的说法。听我父亲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山东是没有国家级贫困县的,但现在我们县又划到了国家级贫困县里。我能找到的确切资料是张高丽主政山东期间,曾经列出了山东三十个欠发达县,我们县名列其中。

家园 前言

农村问题作为一个问题已经存在了十余年,无论是学界的一些学者专家做出怎样的学术分析(关于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从社会学到传播学,充斥大量刊物的版面)和惊人高论(如农村土地私有化等),还是政府的一些政策举措,但似乎都与真实的农村相距甚远。“农村”正在逐渐沦为一种话语分析的方式,成为这个喧嚣时代的一种陪衬。就像财主家办喜事的时候,总会叫上几个穷亲戚一样,诺大的荣国府也有几个破落的远房,当然,这些装扮的只是人情,而不是关爱。  盛世之奥运会与农民何干?金融危机、股市楼市低迷貌似闹得城市里是人心惶惶,而在农村,一切似乎并没发生过。该赌博的还赌博,该打女人的还继续打女人……  前些年,《中国农村调查报告》一纸风行的时候,我也看了,并且是在其还没有出单行本,还没有红火的时候,在《当代》杂志上看的。看完之后,也并不为然,因为,作为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人,我认为这本书,距离真实的农村仍然很远。当然,若说两位作者是用农村这个题材而行沽名钓誉之事,有乱扣帽子的嫌疑。但是,我也可以很直白地说,这本书中的诸多内容,只是一种常识。在农村,大家都知道,只不过,这种常识,许多人不知道罢了,于是也就成为了一种“有力量、有勇气的文字”。  当然,在这里,我要声明的是,我说的农村,是我的家乡,安徽东北部的一个地方。至于你若拿华西村来作为中国农村的证明,我也不与你争辩。  好吧,接下来,就将陆续写上这次过年回家的一些见闻,也希望可以勾勒出一个真实的农村。对于一个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学习并工作的人而言,既是一场寻根之旅,也是一次悲壮的返乡,更是从后现代进入了前现代,从21世纪进入了中世纪,个中滋味,有愤慨,有悲凉,有心酸,有无奈,不一而足。

这个前言激愤了点,当然这也说明作者对农村感情深厚,这一点我是比不上的,我会在后记中说明。

家园 一、早婚

  不得不先从早婚这个事情说起,这也是最让我震惊又感到悲哀的事情,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农民的愚昧,是农村的落后。但无论用怎样的字眼,这些事情的确是在农村发生了。  根据我国的婚姻法规定,法定最低结婚年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  可是在我们村,1991年出生的一个男孩,准备在正月里结婚了(这个男孩,是在网上认识的我们县另一个女孩,女孩的年龄我不知道,回家后过一次,那天很冷,其围着围巾包裹着脸,没看出具体年龄,但我想,应该不大,因为在我们那,结婚的很少有女的比男的大),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相当地震惊,当然更震惊的还有,这个女的,还在冬天里打过一次胎(由此也反映,农村青年人的避孕知识的匮乏)  回去之后,打听了一下,在我们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结婚的一般都在20岁之下。很少有超过20岁还没有结婚的,除了在外读书的之外。不然,过了这个年龄若不结婚,也就意味着可选择性很小,或很难找对象了。  有一天,我遇见了前面所说的那个男孩(在我读书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P孩,并且在我印象中一直都是),我问其,结婚领证了没?他说没有,我说,没领证你就结婚啊。他说:不碍事。我问:那以后生孩子怎么办?他说:到时候再说呗。  所谓的到时候再说,也就是请客送礼花钱修改年龄,补办结婚证,不然怎么给孩子办准生证和户口?  又有一天,和我们村的大队书记一个桌子喝酒,我问他农村的早婚事情,他说很普遍,不仅我们村,在我们县,甚至隔壁的几个县都是这样。对于这种事情,他也没办法管。  “想管也管不了,这些孩子结婚之后就常年在外打工,找都找不到人”,这个书记如是说。  早婚,在我们那里,现在可谓是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或曰是产生了群体仿效反应,一个看一个。你20结婚,我就19结婚,你19结婚,我就18结婚。基本上是没有领结婚证的,在父母看来,早点给孩子完成了婚事也就早点完成了任务,也免得其在外面打工学坏了。  我们村的一个女孩,年龄就在19岁的样子,年底的时候,回家办了婚事。而孩子已经几个月大了。和男人是在外面打工认识的。  结婚证无法证明婚姻,只有在村里办了酒席之后,才是结婚。  因为早婚的现象,回去之后,父母每天都在逼我结婚。按照他们的话说,因为我到现在还没结婚,在村子上,他们就被别人瞧不起,抬不起头来,被人嘲笑。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早婚的现象了。  至于上面有人说要交代背景,我们村,安徽东北部的一个县的一个很普通的村,就像那片土地上的许多村庄一样。千余人左右,全是一个姓氏,有四个房系,有点像宗法制的乡村,人均4亩地左右,除了田里的收入之外,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另外,很坦言地说,村民的生活并不是很穷,在我们村,这几年就竖起了几座两层小楼(造价一般在15万左右),有人还买了一部夏利车(6万左右),当然,村子里穷的人也很有。

我的家乡存在着更加严重的早婚现象。作者在这里举得例子最早的是男18周岁,我们那里最普遍的结婚年龄是男16周岁,女15周岁。我最早听说这种情况是在我上高中时,当时邻县有些还在高中上学,就已经结婚的学生,有30几岁,就当爷爷奶奶的家长。当时我也是震惊无比,到我上大三之后,这种风气传到了我们那里。

  结婚证无法证明婚姻,只有在村里办了酒席之后,才是结婚。

这和我们那里完全一致,作者还问有没有领证,这样的年龄,当然没有领证,我们家乡这几年结婚的人领证的几乎没有。并且办酒席的时间都改了,现在都是午夜12点去接新娘,3,4点钟办酒席,到天亮的时间婚都结完了。

没有了结婚证,婚姻的保证自然就别提了。加上新郎新娘都还是不懂事的小孩子,稍有矛盾就闹到不可收拾的不在少数。有很多都结了2,3次了,倒是这样的情况下没人能够嫌弃某某是结过婚的,比城市更早的破除了处女情结。

至于孩子的户口问题,那就更别想了,我就知道有没有户口上幼儿园都要多花钱的。现在大家都期盼着人口普查时集体上户口。

这种情况,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制止。首先,乡镇政府当然是知情的,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还有副镇长等领导,都是本地人。可能他们村里的人结婚的时候,他们还得随个礼。

这种现象存在这么多年一直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情况。村民们让步一点改成午夜结婚,政府就装不知道。当然我知道一个倒霉蛋,去接新娘时碰上了镇党委书记的车,书记明察秋毫岂能放过,结果婚没结成还捞到一笔罚款。

我回家时说起这个情况,所有家里没有“适龄青年”的人,都不赞成。而当事的家长却又无可奈何。年前的时候,不知道谁向上面作了反映,《大众日报》(山东省委机关报)曾经做过报道,大家都说这次政府应该管管了。谁知一点声响没有。暑假回家一切照旧。

通宝推:leqian,
家园 农村问题恐怕只能靠农民进城解决,

观念问题恐怕只能到下一代人才能解决。应该开始逐步解决进城农民的城市户口了,尤其是大城市。

家园 农村早婚比较普遍,而且越穷的地方越早,

  不过十五六岁算是比较“先进”了。

家园 不是恐怕,是肯定。

  农村人口不减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就没法跟城里比。

家园 但是在我们家乡这个局部地区,这种风气是从较富裕

的乡镇传到不富裕的地方的。

家园  二、早育和晚育

早育很好理解,因为前面所提到的早婚现象。在农村,一般结婚后一年内就会生孩子,而若在一年内没生孩子的,就会被嘲笑,被歧视。(我们村的一对夫妻,结婚四年多了,没有孩子,男的就经常殴打女的,不过,据说,女的已经去医院检查过了,没有问题,而男的死活不愿意去检查)  农村的这些女人,可以说是没有青春的,在结婚、生育之后,很快就变得苍老。刚20岁出头的女子,衰老到像四十岁一样。  听说,村上一个女子,年龄刚20,08年春天结的婚,冬天里,小产了一次。  在农村,一向都是结婚之后就很快要孩子的,晚育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貌似头胎是男孩的,不允许生育二胎。但是在最近几年,这些头胎是男孩的,并且已经结扎过的妇女,纷纷去重新做手术,然后再生一个。  隔壁村的一女,今年已经40,儿子94年生的,今年已经上初三了。去年又生了一个男孩,这次回家看见了,才1岁大。  90年代计划生育抓紧的时候,农村的妇女都要强迫去结扎,我一直认为,结扎是一种很不人道的事情。但仔细想想,也没有其它办法,不然如何控制生育?你没法指望农民去用安全套,去算安全期,去吃避孕药。  可现在呢,这些结扎过的妇女,而且都接近40岁的年龄,又纷纷去再做手术,再生孩子。父亲说“这几年,一个看一个,大家都生了。”  一天早晨,村西边的路上走来一个步履蹒跚,挺着大肚子的女人。我不认识,问母亲是谁,母亲对我说是某某。本来有两个孩子,一女一男,可她的女儿,三年前因病死掉了,(当时回家的时候,我曾经路过她的坟,死的时候才十五六岁的样子),家里只剩下一个男孩了,于是又去做手术,现在又怀上了。  可她的年龄呢?我没问,不过根据我的推测,应该在45岁之上了。  这就是农村,真实的农村,45岁的女人和18岁的女人,共同怀孕待产。这也就是新农村,有了网恋,有了未婚生子,有了高龄产妇,可以说是与城市接轨了。  在村口的那个房子的一面墙上,赫然粉刷着一行防治艾滋病的大字(具体的标语内容忘记了)。

这也和我们家乡高度一致。早婚紧跟着必然早育,女的十五周岁结婚,婚后一年之内还没怀孕的就不多了。还有晚育问题。这两个实际上就是计划生育问题。我去年就写过一次,这次就无耻地自引一下吧(稍作了修改)。

我们这的计划生育基本措施就是三月一次的(好像是,我不太肯定)已婚育龄妇女检查,前几年打工潮的兴起已经给这项政策带来了一些麻烦,而这一次的早婚潮却 使得这一政策完全瘫痪了。大量不领结婚证却实际上成立家庭的育龄女性就脱离了计生系统的掌握。这样的效应现在已经显现出来,可以说我们这针对农业人口的计 划生育已经基本作废了,二胎三胎在我们这已经十分普遍了。但由于非婚(法律意义上)生子,大家都不给(也不敢)孩子上户口,账面上估计都可以出现人口负增 长了。

并且由于计生委有所收敛,农民收入也有了提高。在暴力执法得到控制,金钱处罚不再那么可怕的情况下,超生就成了一个合 理的选择,更何况还有人口普查这一期望呢。这应该就是晚育问题的来源。 在前一段计划生育比较严格的时候,只生了一胎的家庭,纷纷开始生第二胎。比较常见的就是女方已经三十五六岁,第一胎孩子已经十二三岁时又生第二胎。去年一年我们这个800余人的小村子,这种二胎就生了四五个。

在我去年写的时候,计生委还没有什么行动。今年他们终于行动了,每个超生的家庭罚款2-3万不等,且户口仍没有报上。这样计生委就能随时招呼了。

通宝推:leqian,
家园 说点不同的意见

不知老兄家在哪里,我老家在河南农村,这几年由于打工者众,年轻姑娘小伙没有呆在农村的,相应地带来了晚婚,很少有20岁以下结婚的,相反在以前,十七八岁结婚生子的很普遍;而且现在的年轻人生育观念已经彻底转变,重视自己的人生质量了,一般是生二胎,这二胎只要有了男孩,打死他也不会要第三胎了,本来,一个家庭两个孩是很科学的,在农村也是现实的需要,计划生育一胎化的政策凭空造成了基层的很多对立,如果政策允许二胎,就会减少很多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量

家园 多少农村青年只要一胎,你怎么不去算呢!

去年一年我们这个800余人的小村子,这种二胎就生了四五个。

你说的这个情况是以前压力的集中释放,难道以后年年都这样????

成天光盯着有几个超生,怎么不看看多少人放弃指标少生呢!

教育部的小学入学人数,年年下滑!难道生育率不在下降!!

这是教育部关于学校学生状况的报告,每年一个。

http://www.edu.cn/shu_zi_494/

1995年小学招生数到最高,2531万人,

2007年小学招生数只有1736万人。1736万是2000年出生的人口,

2007年的新出生人数更少, 1594万。

各地希望小学大面积荒废 农村小学生急剧下滑

http://news.163.com/08/1211/20/4STJI72A0001124J.html

我们的生育政策考核,从来只考核违反政策的数字,不考核放弃指标的数字.也就是不考核整个地区的总体生育率.

一个乡镇,尽管有1000个人放弃指标,但有5个人违反,这个乡镇就麻烦了.肯定考核不通过.但其实这个乡镇的生育水平已经很低了.

如果考核总体生育率,全国90%以上的地方都是合格的,因为放弃指标的人比超生的多,在东部尤其如此,但是这样一来,计生部门还考核谁呢?一票否决制否决谁呢?如果只考核违反事例,那么好得很,就是中国人口降成一亿了,那时侯也总有违反个例.也就可以永远考核下去!

这样去做工作,十多年下来能不出事吗?

二胎本来就是符合人性的,是应该的,还成了罪孽。前几天救人死的那三个大学生,有人是独生子女,他们家庭不就全毁了吗!我们的国家社会将来还能承担什么风险?

家园 可能吗?三亿农村老人加1亿青壮年,能到十分之一吗?

50年代生的人即将步入老年,以后60年代的也要跟进。

他们大多数人是要终老农村的,没办法城市化,这些起码上3亿。

农村留下1亿青壮年加儿童的话,加上这几亿老人,能到10分之一吗?

很多东西都要细考量,不能大嘴一张。

家园 【鲁西南菏泽地区的单县、曹县】经济都可算欠发达吧?
家园 我们这里农村青年打工在外,都是20几结婚

都不知道你们那里为什么。是不是不出去打工。

我们这里农村青年几乎全部打工在外,是不可能十几岁结婚的。都是20几结婚,比以前晚婚。

家园 日子只过今天,以后就不过了?
家园 超生是好事,不能自己阉割让出资源给别的民族和国家。

只要国家开放移民就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