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三峡流域水资源方面问题 -- wqnsihs

共:💬58 🌺2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数据来自长委会的一份内部报告,

方法是田野调查(主要是发现了一些历史上干涸的支流痕迹)和历史水位遗迹分析(主要是岷江、沱江、乌江流域留在悬崖上的洪水痕迹推断),具体方法类似考古。我不是这方面专家,只是引用一下。至于是否有说服力,目前尚未看到专业机构的判断报告。

家园 话说上游和下游的关系还真是复杂.....

北方在上游筑坝拦水,开垦日多,下游逐渐失水,土地荒漠,人畜迁徙,沙尘也渐多;

而长江下游围湖造田,缩小了湖区的天然库容,也使得每年丰水期,余水无处容身泛滥成灾.....

花mang总详说

家园 太湖属于长江流域,出水口是上海的黄浦江

本流域水系是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河网系统,属长江最下游的一个支流水系。

流域内面积在0.5km2以上的大小湖泊共有189个,总水面积约3159km2。太湖水面积2338km2,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平均水深1.89m,相应容积约44亿m:,是一座天然调蓄水库,也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地。

太湖主要水源来自西部山丘区苕溪和南溪等水系,通常以太湖北岸的直湖港口和南岸的长兜港口为分界点。两分界点以西(含直湖港,长兜港)为太湖上游来水区,以东为下游出流区。

流域内主要水系有:

(1)苕溪水系。发源于天目山南、北麓。东若溪源于南麓,西若溪源于北麓,在湖州杭长桥汇合后由长兜港和小梅港入太湖。

(2)合溪水系。发源于江、浙、皖交界的界岭山地,由夹浦港入太湖。

(3)南溪水系。发源于宜深山区和茅山丘陵地区,汇合于南河后入太湖。

(4)洮鬲水系。发源于茅山丘陵地区经洮湖、同湖承转后由太湖西岸娄港分散入太湖。

(5)黄浦江水系。汇集太湖及其下游淀泖、杭嘉湖平原河网来水于黄浦江,是流域最下游和最重要的排水河网。黄浦江于吴松口入长江,是一条中等强度的感潮河流。

(6)沿长江水系。沿长江有10余条主要河道沟通了流域腹地河网与长江的联系,河口均已建闸控制,承担流域向长江的排洪和引水作用。

(7)运河水系。自镇江至杭州的京杭运河江南段贯穿流域南北,沟通沿线大小河道。

各水系相互连通,没有明确的分界,构成纵横交错的河网。

流域内主要内河航线有:申张线、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杭申甲线、杭申乙线、长湖申线、杭湖线、六平申线以及江南运河、锡澄运河、锡溧漕河、丹金溧漕河等航道。

家园 漏了一句

刚才忘了说,其实这个问题正是W总的强项,需要协调上下游经济发展分工,各管理部门的扯皮的事情。:)

家园 领导还是想搞会战来解决问题

领导还是想搞会战来解决问题,希望投入资金进去,所有的问题就消失了。

洪水除了受大型水库影响,主要还是因为上游城市化和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的,长江上游城市(包括乡镇)除了成都附近是建立在平原上,其它多数建立在河谷平缓地带,面积狭小,卫星图片上看就是一片片水泥板块,城市对降水没有迟滞作用,基本下多少流走多少。

而山地,这些年的滥砍滥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这个恢复可不是十年、二十年能搞好的。现在的植树造林只能算恢复植被,要恢复森林对水源的涵养作用,这个时间相当长,现在的领导是肯定看不到这一天了。(树林在降雨时通过枝叶和林下的灌草丛减缓雨水的下落速度,靠地下含水的土层保持水份,基本上就是一个立体水库;如果上面的树木被砍伐掉,雨季,雨水直接冲刷土层,造成水土流失,只留下裸露岩石层,这个时候种植树木是很困难的,即便在一些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地区,恢复的植被只能是减缓水土流失,要恢复以前的水平,得需要相当长时间)

生态恢复很漫长,还需要持续投入,上游多为不发达地区,难以承受。见效快的还是工程措施,领导容易看到成绩,下边操作官员容易得到实惠。城镇污染是点源相对容易控制,不管是吸收民间资本或者国家投资,见效比较快。农村的面源污染难控制,而且农业收入低,很多措施难以实现。

环境保护其实很大程度还是经济和管理上的问题,比如内陆城市都要发展,完善市政治污设施或者投入生态恢复,所得水环境效益自己享受较少,还不如开辟新的水源。

具体说三峡工程吧,这个工程所造成的后患这么多,为啥不把电站收益大部分用来做生态补偿,为啥用纳税人的钱给他们擦屁股?

家园 老兄说的太对了,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结果:政府回购三峡电力

股份,以此为基础成立三峡流域管理基金,库区各级移民局按大小持有基金股份,每年从电站利润中分红,为解决长期的生态恢复和移民安置提供稳定保障。但是目前利益集团反对。

三峡生态恢复和移民问题将是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任务,根本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程措施可以解决的。本质是个综合管理问题而非工程问题。但是现在最高既然认为有问题,愿意搞一些补救工程,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与以前死活不承认有问题已经是翻天覆地进步,一切只能慢慢来。

我认为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流域综合管理立法,然后加上真正的管理控制措施。只是这一天我们这一代是看不见了,依靠下一代或下两代人来完成。

家园 这事得从两方面来说

政府可以用这钱来提高补偿,建立基本社会保障,标准高一点。移民本身也要转变观念,也要动起来。不能不管不顾,钱花光了就找政府要。每天的工作就是要钱那也不正常。

家园 所以我说是管理问题,不是工程问题。但是工程师们

只懂工程,不懂管理。所以需要时间。

家园 其实所有利用当地资源, 包括土地开发,都应该用入股方式补

当地的。因为这是最符合经济原则的。只不过后来者都希望最大限度夺取利润。

家园 流域综合管理 - 依欧美的教训这是唯一出路

他们也是花了血的代价才认清这一点的。

中国也要等局面实在维持不下去了才会走这条路,相信领导层也清楚这一点。

家园

其实肯投入,解决问题也容易,还是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在上游流域发展一批百万规模的城市,吸纳农业人口。人一集中起来,污染就容易控制了。从生态脆弱地区迁移大量人口,依托城镇建设农副业生产基地。

不知道国家在政策层面可以像搞特区一样区别对待不,将长江上游地区分成不同功能区,各区实行不同优惠税费政策,比如对污染较少、基本不产生废水的产业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其发展;对就业压力较大的地区,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市政处理设施,减轻对环境压力。

农村应该鼓励发展小型、微型水利设施,一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雨季也可截留部分雨水,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南方光热条件好,对一些丘陵山头开发很有搞头,我爸十年前就想承包山地种树,但是这种承包合同没保障,也就是收入没保障,所以没成。如果有持续性的政策扶持,吸引民间资金去搞绿化,前景是很大的。

通宝推:吴者,
家园 目前流域立法在人大就吵成一锅粥,地方政府不同意,

因为减少其权利地盘,水利部不同意因为限制其权威,交通部不同意,电力部不同意,卫生部不同意,环保部不同意。。。。。。以下N个部委都不同意,省、市、县也不同意。。。。所以有时我觉得说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好像是个幻觉。

家园 最理想的办法是实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也即把生态环境

容量(实际就是可污染指标)给下游发展经济条件更好的地区,然后通过转移支付,由下游受惠的地区补偿上游。例如重庆可能1万人民币GDP产出就要产生1吨污水(因为产业结构问题),而中下游处理这1吨污水可能需要投入2万元,实际净产出负1万。但是如果把这1吨污水指标给中下游,可能会产生5万元GDP,补偿重庆1万,处理污染2万,实际净产出还剩2万。上游发展低污染的制造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业。当然这是书生之见。重庆无论如何不会放弃发展重化工业的。这就需要整个国家的管理协调水平大幅提升。我们国家管理能力上与西方的真正差距在于此。

家园 现在吵是因为日子还过得下去

现在吵是因为日子还过得下去,等哪一条、哪一块日子过不下去了,出人命了,他们就慢慢不吵了。

要不找些材料,讲讲欧美国家一些流域早期如何污浊不堪、民不聊生、状如地狱,但利益冲突无法协调、分头治理没有效果,后期流域联合、共同管理如何有效,照片影片一起上,越生动形象越好。到处讲讲,或许吵的时间会短点。

这些东西不难找,可能早有人做了。

家园 流量倒是可以推算的

我多年前学水文课的时候讲过,办法一个是查地方志,在一些时候会有(特别是在水灾或者旱灾发生之时)记录;另一个是史书,河渠志等算是比较专业的记录了。

历史记载有一些问题,一个是古人的计量都比较粗略,第二个是河床变化难以准确估计。也就提供一个大概的数据,但是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的历史周期能看出来。

我记得长江的流量变化有个大周期和小周期的问题,现在应该是处于一个枯水的大周期,应该有几百年。气候的影响,目前应该还不明显,倒是无序开发和水土保持比较麻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