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六)资金之河与信贷扩张 -- 陈经

共:💬191 🌺75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相信以钱老的心胸,会允许我这么使用的

你抄书厉害,一个字母都不错。但不要以为我是“抄错了”,我是发现不能抄,抄了反而闹大笑话,要改得符合实际情况。

可能你不会明白,为什么不能抄。

这事本与你无关,是你非要不许我用“工程控制论”的名词。你这个要求很没有道理。你要是不喜欢,可以不看啊,这完全可以的。或者你说,很讨厌我用这个名词,非常非常的厌恶,这也可以的。你表达那么一两次,我也能理解。然后我继续用,这你却没有权利干涉。

我试着让你明白,工程控制论和经济是有关系的。既然你还是觉得厌恶,那也没办法了。

我这是应用工程控制论的思想,这是对钱老的致敬,不是恶搞。相信以钱老的心胸,会允许我这么使用的。

家园 从控制的角度,

我大致可以理解你的意思。

你的这个方程

dm/dt + k(t) = 0

其实m就是-k(t)对时间积分,也就是累加求和。一般控制里面这样一个积分器主要用在控制回路里面。

家园 钱老不仅有心胸,还有严谨

钱老的严谨,是一定不会让你这么滥用的。至于心胸么,这个就不好说了,也许再过些年我的心胸都懒得和你计较呢。问题是,你装模做样用学术体骗花,被指出来学术风格恶劣就

相信以钱老的心胸,会允许我这么使用的。

这娇撒的,也太那个了吧。

至于说

你要是不喜欢,可以不看啊

就是你无聊了吧,是你在帖子最后点我名字的吧。我当然可以理解成这是叫阵了。

好了,现在请你正面回答两个问题:

1,

我感觉这类似于《工程控制论》(钱学森、宋健1983年版)第一章里说的控制系统:

dm/dt + k(t) = 0

是不是在引用《工程控制论(修订版)》?

2,方程

dm/dt + k(t) = 0

的 k(t),和 m 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

家园 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人

千千万万参与生产与交换活动的人。而人的思维和反应是个非线性的东西,那么多人的相互作用迭加起来,就是个有混沌性质的非线性系统,用经典控制论去控制非线性系统,这是个经典的错误。呵呵,《自动控制理论》当年俺考的成绩挺糟糕,跟着瞎说两句。送花。

家园 建议陈经,不要用经典的控制方程.

经典的控制方程来描述社会与经济,基本的结论是错误的(短期可能可以用),因为它的边界条件太简单,还不符合实际情况.

如果用分形与非线性系统来描述,或许能有些参考价值.

陈政委有空,可以分析gdp中消费与劳动者的收入,什么时候可以到达临界值?30年来劳动者的收入在GDP是下降的,今年下降可能更厉害.

信心比金子重要,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说的.

金钱比信心重要,这是老百姓的真实感受.

家园 (九)贷款方程与工程控制论(重写,希望易懂一些)

1. 修正新增贷款的方程

先把第六节的方程修正为考虑通胀因素的,结果为:

E = (C+D)+(m * V1/V2–1)* (A+D)

下面解释推导过程。

在初始时间,河流网络的资金总量为A。如果经济情况正常,过一段时间后,货币流通速率V1不变,没有通胀物价仍为P1。我们为了取得目标经济增长D,这段时间过后,体系资金应该变为A+D。这时,体系的总产出为水量乘流速除以物价:(A+D) * V1/ P1。这是正常规划,经济增长率为D/A。

出了一些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后,流通速率变为V2,物价变为m * P1。而居民储蓄、央行购汇增发基础货币等因素,会让资金总量净减少C,这算正常情况。靠新增贷款E,系统的资金总量变为A - C + E。体系的总产出为:(A -C + E) * V2 / (P1*m)。我们配置E的目标是,让体系总产出和正常规划的总产出相等,这样就算“保8成功”:

(A -C + E) * V2 / (P1*m) = (A+D) * V1/ P1

消项以后,就得到:

E = (C+D)+(m * V1/V2–1)* (A+D)

这个方程说,新增贷款E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是网络资金因居民净储蓄等因素的净损失量C,一个是经济增长需要的增量D,一个是是经济失速带来的额外增量(m * V1/V2–1)* (A+D)。和原始形式相比,多了一项m通胀调整。这个等式对短期、中期、长期都是成立的,在一段时间内为了取得目标经济增长D,就得根据期内储蓄以及货币流通速率、通胀率的变化,安排相应的新增贷款。C的含义也需要调整,居民净储蓄会减少网络资金,增加C的数值,但央行增发基础货币购入外汇储备,会净增加网络资金,减小C的数值。

注意我们虽然说通胀,但和统计局报告的CPI/PPI不是一回事。这里的m,大致相当于实体经济运行的成本,生产资料涨价、员工工资福利增加、税收上涨、店铺租金上涨,做生意成本就上去了。

第七节的通胀方程说的是短期GDP不变的情况。在中长期,系统产出会有显著增长,需要修正。假设产出扩大为原来的d倍,从G 变到 d * G。系统资金扩大n倍,从A变为 n * A。资金流速从V1变为V2。物价从P变为m * P,m就是通胀率。

G = A * V1 / P, d * G = n * A * V2 / (m * P)

这样求得

m = (n/d) * (V2/V1)

这个d的修正,相当于说,货币体系变为n倍有通胀压力,但相应的实体经济也扩大了d倍,可供交易的物资与服务变多了,通胀压力就可以除以d。我们这里的m、n、d都是根据网络体系定义的,与实际报出的经济数据有些关系,但不一样。例如d的数值,并不是拿前后两个GDP数值除一下。我们要观察的是系统内新增的物资与服务,如钢铁粮食的产量,汽车房产的产量,街头小姐的数量,股票IPO、解禁流通的数量,都包括在内。

经过调整以后,可以把通胀方程 m = (n/d) * (V2/V1)代入贷款方程中。我们很高兴地把V2/V1消去了,得到:

E = (C+D)+(n/d–1)* (A+D)

我们来看这个贷款方程的含义。C是网络资金净损失,D是为了经济增长需要的增量,增发一些贷款解决C与D的需求是合理的。网络内资金变大了n倍,物资与服务产出变为d倍。如果d大于或者接近n,说明搞生产厉害,新增贷款需求就可以减少或者增加不多。如果n显著大于d,说明可能是在搞金融忽悠,新增贷款E会比合理需要的(C+D)还多不少。

考虑几种情形。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基本不增长了,d为1。人借钱消费、国家也大发国债,信贷扩张很厉害。时间一长,n就会比1大不少,E的数值很大。贷款增多,是要还的,真实经济却不增长,上哪找钱还?没钱还,用东西抵押也成。用于抵押的实物股权的真实价值也没有增长,但可以先炒上来,“报表”就仍然可以做出利润。还可以打白条找中国借实物商品,假装体系内物资增加。显然时间越长,越是不可持续,终于2008年爆掉了,E因为银行不放贷、群众不借贷不得不降下去了。但是,方程仍然要平衡。解决办法就是让C变成一个大大的负数,就是国家疯狂增发基础货币。可能还不够平衡的,就得让D也变成大大的负数,不得不接受经济负增长的现实。

中国的情况和欧美不同,主要是长时段看来d远大于1,实在的东西多生产了很多。E = (C+D)+(n/d–1)* (A+D) 这一项上,d是中国的强项。我们可以模糊地感觉到,如果d弄得好,新增贷款E就可以控制住。

2. 把工程控制论应用到经济控制中

再考虑发达国家的通胀m = (n/d) * (V2/V1)。d没有增长,维持住就不错了,m = n*(V2/V1)。危机之初,V2急降,n变化不大,是一个急剧紧缩的效果,油价30多美元,股市大跌。之后V2回升,n也回升,股市与商品期货大涨。根本矛盾问题没有解决,市场情绪不稳,V2、E、m,会经常急剧变化。

这种急剧变化的作用过程,我感觉类似于《工程控制论》(钱学森、宋健1983年版)第一章里说的控制系统。为此,我用一个方程来说明这个变化过程:

dm/dt + k(t) = 0

t是时间,m是系统通胀(也可以换成其它需要调控的东西),dm/dt是m的变动趋势。弹簧系数k(t)相当于人们的心理,随着时间t在变化。也就是说,一个时间点t,有一个“市场情绪”k(t),这个市场情绪决定了m的变化力度。如果k(t)为正,那么市场躁动,价格环比上升,通胀继续恶化。为负,就恢复正常一些,虽然同比仍然上升,但环比下降了。时间一长,m的变化累积下来,m的数值就有了显著的变化。可以理解为先把时间段内所有k(t)计算和,是一个积分的效果。这个和越大,说明群众越疯狂,价格越涨越高。这个和越小,说明群众越理性,价格就能回落到原点。和为0,并不是最好,说明没有恶化,但还没有回到正常情况。

如果k一直为负表明“市场群众情绪稳定”,行为正常。通胀状态下,价格高市场群众持续表现为卖出行为。通缩状态下,价格低群众持续表现为买入行为。系统就趋于稳定,稳定走向“均衡价格”。但有时群众会出来疯狂折腾,追涨杀跌,弹簧系数k有那么一段较长时间内为正,持续高涨或者低沉,通胀或者通缩达到系统不可容忍的程度,大大偏离“均衡价格”,就导致系统崩溃,不可持续硬着陆。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一个通胀过程(或者一个单独的通缩过程),m不是一个绝对价格,而是一个比例,并不是把通胀通缩过程混合一起考虑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是长期在通胀中,就是长期在通缩中。几乎没有这个月通胀、下个月通缩、再下个月又通胀的事,这反而说明是在均衡价格附近,没有这样的好事。

《工程控制论》第一章中,可以类比的方程的原始形式为:

dm/dt + k(m) * m = 0

这个方程不合适,我为了应用到实际系统中来,作出了修改。k(m)的意思是,群众的心理是由m决定的,一样的m,就有一样的心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不同的时间,m一样,群众心理可能完全相反,必须修改。但k(m) *m 与k(t)都是m的变化趋势,所以两个方程代表的系统是有类似之处的。总结其要点,就是有一个弹簧系数k,常态持续为负是好的,系统能够稳定。如果k持续为正时间过长,则系统就有崩溃可能。

在dm/dt + k(t) = 0这一项,中国对k(t)也有控制的办法。因为中国有政府直接控制的强大经济体系,也是市场的一部分。如果群众过分热情或者过分悲观,k(t)看上去为正了,如果不管,时间一长,系统就会崩溃。政府这时可以调动资源加以平衡,又把k(t)扭成负数,系统能走向稳定。《工程控制论》第一章中说,控制的时候,要“快速通过”k(t)为正的时间段。这就要求中央尽早发现市场情绪,反向调控。我确信这才是中国宏观调控的正确模型,而不是什么“数量型”调控。2008年,k(t)持续为正,群众情绪持续低迷,实体经济资本市场都不好过。中央却持续打压,k(t)长时间为正值。直到2008年四季度,才醒悟过来,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一齐出手,一举把k(t)扭回负值,系统才稳定下来了。

(重新写得细一些,加多了不少解释,希望更多人能明白。实在看不懂也没办法了。)

(待续)

家园 陈经的n/d大概就是指M2/GDP吧

M2/GDP这个指标,你可以查查我国这些年是不是越来越大?今年又创新高了。

在cpi没有随之大涨的情况下,我国M2/GDP这么高的比值,要么说明我国资本回报率太低,实体企业利润很低,坏账多;要么说明有大量货币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循环,涌入了资本市场,也就是股市楼市。从现实中看,楼价涨得那么快,股市实际流通市值也创了新高,后一种应该是实际情况。陈经说实体经济增长的快,但没有看到M2增长得更快,而且不匹配的趋势更明显了。

陈经的调控m和k(m) * m ,无非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反周期调整,这不就是现代各国都用的手段吗?这个可能是有用的,但世界上还没人能搞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无他,社会经济可以看成一个内在极其复杂的系统,谁也建不了较完善的数据模型,自然没有完美解决方案。各国都一样,都是在趋势上摸着石头过河,没人敢说一定对,中国也一样。

家园 近年来货币体系增长是非常快的

我写过一个“货币体系七年大扩张”,大约是三倍的样子。这种事,发生在别的国家,都是超级大通胀。但是中国的d增长也大,所以还能把CPI维持住。这是我会讨论的一个问题。

反周期调控,原则是有的。但心理共振,不容易反的。西方的反周期也可以解读成顺势而为,人愿意借钱,所以加息多挣一些。中国政府自己就是市场的一大主体,这和西方的调控是两回事。

家园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继续商榷

关于控制理论的部分,我有以下看法:

1 “把工程控制论应用到经济控制中”属于重新发现轮子。把控制理论应用于经济系统,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叫《经济控制论》。建议去读一下。

2 dm/dt + k(t) = 0 (*)

是一个很不好的模型。如陈经和量子指出,这是一个反向积分器。m 的变化完全由 k(t) 决定。但问题在于, k(t) 由什么决定? 如果它和 m 有关,那么这个模型是不完整的;如果它和 m 无关,那么这个模型的一切性质都取决于 k(t),没法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我们只能说,如果一段时间内 k(t) 小于零,那么 m 会增长,反之则会减小。至于怎么增长,是否会达到一个稳定值,这取决于 k(t), k(t) 不知道,那我们什么结论也得不到。

3 《工程控制论(修订版)》第一章中,也没有

dm/dt + k(m) * m = 0 (**)

这个方程。如果陈经坚持说有,请给出方程编号。我仍然怀疑,陈经这里是没有理解方程

dy/dt + k(at) * y = 0 (1.2-1)

然后照葫芦画瓢给画错了。上面两个方程的最大不同在于,第二项中是 k(m) 还是 k(at)。后一个方程不存在“一样的m,就有一样的心理”的问题,因为随着时间的不同,k(at) 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陈经这里仍然是读书不认真的。

4 陈经这一篇中,“弹簧系数k(t)”是从《工程控制论(修订版)》的“可以叫做弹簧常数”来的,但是这么用是不合理的。因为方程(*)不是弹簧方程,而是积分方程,所以叫“积分系数”或者“电容系数”更合适一些。

5 《工程控制论(修订版)》第一章里说的,“要尽可能快速通过‘危险区域’”,是针对方程(1.2-1)说的。陈经把这个用到方程(*) 上,其结果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6 回到陈经模型(*),这个模型的解释力是很成问题的。就不谈 k(t) 和 m 无关与现实世界的不符合,就接着陈经的分析下去,政府“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一齐出手,一举把k(t)扭回负值,系统才稳定下来了。”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这里陈经对“稳定”这个概念完全是在误用,说难听点是不懂装懂。“把k(t)扭回负值”,如果不对k(t)进行精细的控制,那 m 就会一路增长到无穷大去,这意味着通货膨胀不断加大,这叫什么稳定嘛。事实上是很不稳定,所以中央现在就得考虑防通胀了。

又写了这么大一篇,唉。经济控制论,或者说,用控制理论解释经济现象,是一个很大、很严格的题目,尤其是写出公式以后。陈经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值得鼓励的。但既然对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到了微分方程的程度,那也应该加强对学术严谨性自我要求。拿一大堆自己半懂不懂的控制概念来贩卖,误导了自己误导了别人就不好了嘛。

我很土,我心理阴暗,我通过指出陈经的错误自鸣得意。

家园 不就用中国政府的权威吗

可以反周期地让银行发贷,可以反周期地让国企投巨资托住资产价格(各地王的再生)。当然这可能是一时之策,雪中送炭,但如果托不住,是不是火上浇油呢?

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政府的信用上来了。

ps:西方加息是为了“多挣一些”?央行要挣钱干什么呀?加减息,无非是要调节货币流通速度。

家园 花这句

公式这玩意写下来,不是让别人来喝彩的,而是让别人来挑刺的。只有那些挑不出刺的,才是站得住的。

政委最近的文章越来越玄了,这可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态度

达雅大牛敲打的好

家园 陈筒子写得很清楚啊,何至于吵得这么厉害?

什么“学风恶劣”都说出来了,where跟where吗?这里又不是什么学报。

嘿嘿,不要说我喷毒,很多学报才是在严谨、刻板的面貌下真正地学风恶劣。圈子里的筒子都了,不用多说。

家园 (十)可持续性要看政府是不是胡搞

经过前面几节的探讨,我慢慢得出了可能比较奇怪的结论。第九节的结论是,一是要把经济增长做实在,货币增发要有对应的物资基础,二是要把导致系统失控的的心理性因素稳定下来。这应该是大白话,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国政府是可以轻松做到的!按西方经济学的观察,这本来是做不到的。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时候,并不知道会出现中国政府这样的怪东西。

第一个问题实际是,经济增长要与货币匹配。中国政府可以直接安排贷款,发达国家政府是不行的,要靠它们的银行自己行动起来,银行不动就没有办法。中国政府可以安排经济增长,按步就班造东西,发达国家已经无力进行同等规模的建设,财力成问题。中国可以按搞工程的法子,从一个更高的视角统筹安排经济建设。而发达国家没有这个能力,只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间接调控,要通过市场来表现效果,货币到底与经济有没有匹配,其实没谱。中国可以更进一步,不用受市场的限制。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失效”。市场周期是心理现象,难于消除。市场群众情绪高涨,觉得挣钱容易,乐观情绪推动经济进入繁荣过剩,市场过高估计了实际需求,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在危机发生后,群众又会过度悲观,怕赔钱,紧缩过日子,让别人更不好过。这种心理现象实在不知有啥办法,所以经济周期是无法消除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反周期调控,只能减缓其危害,无法阻止市场崩溃。面对金钱,市场贪婪或者恐惧,总是会有过头的情况,这是人性。

中国也有同样的问题,市场会过度乐观或者悲观,经济增长起起伏伏,也有周期现象。一些民营企业发现炒房比干实业挣钱,就关厂炒房去了,这都是钱闹的。但中国似乎不太怕市场失效。市场周期仿佛是抬高了8个百分点一样,低也就是保8,高就能13%。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波动,那应该可以称得上可持续增长。我认为原因是,政府本身就是市场的一大部分,它的情绪不太受周期的影响,而是自己有一套逻辑。政府的这套发展逻辑,讲究的不是挣钱,有情绪也不是考虑钱好不好挣。

如中国的央企,它发展就不是看挣不挣钱,政绩是“总营业额”。我了解的某央企,五六年时间,就从三四十亿做到七八百亿,不会被别的央企整合了。下面五年,计划做到一年二千多亿。别的企业日子不好过,就是它情绪亢奋大吃的时候。都这么大了,不吃怎么做大。吃了产能吃市场,再吃渠道。吃来吃去,某上市公司,都只是它的四级子公司。开董事会,二三十亿以下的不考虑,没时间。这种邪门公司,除了中国这种体制,哪里还有?

央企要提高效率,和所有企业一样。但从体制上来说,挣钱真的没有啥意思。挣了人也捞不着,都是国家的。挣了也未必好,不是政绩还被人骂。中国铁建应该从铁道部挣多少利润,谁说得清?有意义的确实就是总营业额。完成多少项目,这是政绩,全社会都认的。

央企,是中国政府的经济代表。政府也是不考虑挣钱,而是要发展经济,这和挣钱是两回事。虽然政府税收卖地收钱不少,央企利润也成千上万亿,但“哥挣的不是钱”。看看各地政府、各央企、各部委的发展规划,这是图啥呢?

IBM、GE这种大公司,它是要挣钱的。但钱挣多了,它们就会提出“绿色”、“智能”之类的发展计划,不光挣钱,还要和谐地球。我认为是很不错的,这是美国实业大公司的本事,不是忽悠。其实中国政府搞的这类计划多了,也完成启动了不少。也不是忽悠,而是认真有计划,有执行。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政府和IBM、GE着实折腾了不少项目。图啥呢?就是奥运开幕式那种心态,要做了不起的大事。挣几个钱,真不是什么事。大事做好了,钱根本不愁,到处都是钱。

真正伟大的公司,它发展壮大起来,不能靠挣钱发财这种动力。中国政府干了地产商的勾当,但不是一回事。都挣了钱,地产商继续搞地产,中国政府搞的事情就多了。香港政府,干了地产,还是地产,多少年都这样,没啥新招。中国政府学了点地产招,但不是一回事。

一个老百姓,就是买房炒股这点破事。所以,眼界容易受限制。政府官员可能也就是混官场,眼界不高。中央领导也未必在下大棋,而是按照一些传统做事,没有啥深藏不露的隐密计划。一切都是明着的,奇怪的是中国政府这个系统。

市场经济,众人都是图利。经济学家惊奇地发现,市场却莫明其妙地自发配合着做成了许多复杂的事情。中国政府这个组织,也是这样,众人都是在官场混。实在说不上谁特别伟大,特别英明,到处都是毛病一堆。但这个政府却越混越猛,做成了越来越多的大事。官场要的是政绩,各级政府就是图政绩。经济学家同样惊奇地发现,中国政府莫明其妙地做成了许多事情。

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可持续性问题,要看它的市场运行。美国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派人去查,发现按揭买房是胡搞的,啥人都行,他就断定市场不可持续。研究中国的经济可持续性,要看中国政府的运行。政府如果是胡搞,中国经济就是不可持续的。群众胡搞还可以靠政府挽救系统,政府胡搞就没办法了。

中国政府是不是在胡搞?是不是搞着搞着就必然成为胡搞?各级政府的微观运行,有什么不可持续的事情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待续)

家园 我有点不同意见 !

可能我思想'左',套用30年前的话,现在以经济(金钱)为中心,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从改革开始,社会与经济都在转行调整,

那时是繁荣边缘,弱化中央.

在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下,做资本运动的课.现在

阶层利益在分化,金钱已将社会人格异化了.地方政府的已到了没有道德底线的异化.

在利益分配上,已集团化,恶化边缘,繁荣中央.

从历史角度看,是在补中国资本主义进程,那些欧美资本主义分析自己经济的那些宏观方法,对中国也是适用的.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

政府投入10万亿,回来2万亿的财政收入,看看投入产出比,再看看经济效益比较,可以得出所谓的'利润'再增加,但是,效益在下降.

当继续财政投入,而没有效益的时候,欧美现在的经济灾难,同样会降临中国.

家园 把工程控制用到经济本来就是错的

一个工程的专门数学用到经济上,怎么可能对呢?

根本用不着指出错误。

那错误是明摆着的。

所以你想指出的,其实不是错误

而你好像还没有想明白你打算指出的究竟是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