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伟大的钱学森及其背后的海龟与土鳖-2 -- 阳光棕榈园

共:💬11 🌺1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伟大的钱学森及其背后的海龟与土鳖-2

钱学森到达哈尔滨后,突然提出希望见见他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年中国最牛X的学校呀,你不会连它都不知道吧?虽然哈军工早就不存在了,可很多国防工业系统的人一说起大学,就提起哈军工。我老爸-----他不是大学生,当兵出身------在我考大学时还常常说:你要有考上哈军工的水平就是祖坟冒青烟了。)的两个学生。但哈军工保密要求很严(毕竟是军工嘛,而且里面的军事科技不低,还有苏联顾问团---含中将在内的军事专家和高级军工专家),陪同人员就上报了,并立刻获得同意。

两天后的,当钱学森前往时,院长陈赓大将在门口亲自迎接,全程陪同(他是带着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指示------请教这个世界顶尖大师,清晨乘专机从北京赶来亲自接待的。米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布尔同志,你的良苦用心TG明白了。),无所保留(按苏联的制度-----哈军工照搬------这是绝对不允许的,TG自身的保密准则也是如此。米国移民局的同志,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待。)的给钱学森参观。

当钱学森在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和正在安装调试的教师讨论时,陈赓大将从旁问道:“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领导要从你这得不到信心,他会搞吗?不愧曾是米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任),陈赓开始十分惊异(不要怀疑,TG不是自大的白痴,知道搞高科技的艰难,知道这不是想搞就能搞出来的),继而变得兴奋起来(这是因为说这话的是钱学森,并且还得到一个超出想象的回答---毕竟中国各个方面都很差,有个别的顶尖专家也没用),握住钱学森的手说:“好!我就要你这句话。”。(TG的目的表露出来,钱学森也明白了,此事大有可为)

钱学森回到北京后,没几天,就在陈赓陪同下,会见了彭德怀元帅(当时彭德怀权利极大,全面主持全国军事工作-----包括国防工业,中国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实权国防部长,------漏了林彪,现补上,但林彪的情况和彭德怀大不一样,彭当时相关的都管)。彭德怀没有寒暄和客套,直截了当(已经知道钱学森回国的用意了,同时大家可想这个诱惑力有多大)的说:“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元帅就是元帅,一针见血的指出发展导弹火箭的重要性,再考虑当时TG在1954年就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导弹火箭已经是必然了,它相比于其它常规武器的优先程度已经早被决定了,除非找不到人)。我们能不能先搞出一种短程导弹,比方说射程500公里,这需什么样的人力、物力和设备条件?估计需要多长时间可以造出来?”

钱学森回答说:“搞导弹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支搞研究和设计的队伍,需要建一些地面试验设备,也需要有专门的加工制造工厂,原材料可能需要全国各有关部门的支持。至于人力、物力,这需要仔细估算一下。而时间嘛,美国从军方开始支持搞导弹,到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10年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比他们快,有5年时间我想是可以的。”(牛人呀,开始调教领导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国防部长。既不能说大话---------对方一开始不大可能只听你一个人的,发现你说大话就完了,并且以后怎么办,-也不能让对方觉得代价太大---------代价太高对方有可能放弃。当然,这个时间还是短了,实际用了7 年,还是在苏联的帮助下)

彭德怀很高兴,又向钱学森请教了一些导弹的技术知识。彭德怀听得很有兴趣,觉得听钱学森谈话很长知识和见识(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向领导们介绍,并且还要有趣,抓主对方的心。每一个技术人员都要牢记这一点,要不然现在怎么有ppt是最重要的软件开发能力的说法呢?)。于是对陈赓说:“我们的军队不能老是‘土八路’,也要学点洋玩艺儿,你安排钱先生给高级干部讲讲课。”。(大鱼上钩了。但事情太重大了,必须要大家都同意才行)

于是钱学森又在1956年元月,给TG将领作了火箭导弹技术的讲演。在总政排演场,一连讲了三天,盛况空前,引起TG高级将领的极大兴趣。(扩大推销和调教对象,这很重要,你怎么知道以后会和谁合作?他们有疑虑的话,你不怕国防部长反悔?)

1956年2月5日下午,叶剑英元帅(又一个有所顾虑,来确认的,而且在搞定国防部长后还有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可见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所犹豫,现在出面的这个就是代表组织来最后考察的。大家知道钓TG的项目不是那么容易了吧?)会见并宴请钱学森夫妇。作陪的是陶铸(也有资料说是陈赓。一个人的话,有时很容易被人说昏头,再加个副手一起去就好多了),谈话的主题也是导弹问题。谈话气氛十分融洽,越谈,三人对火箭、导弹的兴趣越浓,越谈,他们的心情也越加迫切(钱学森谈话的水平很高呀)。叶剑英便直接提出,希望钱先生在科学技术上主持这件事(现在可以说成功了)。为祖国效力是钱学森多年的宿愿,祖国的强大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

所以钱学森并不犹豫,当即表示,感谢领导的信任,将努力为之(你前面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够多了,现在绝对不能矫情。在米国那不行,在 TG这也是同样)。

叶剑英立即起身说:“今天是周末,总理他们可能在‘三座门’(军委办公地)跳舞,我们现在就去找他。”。(TG做事还是雷厉风行的,尤其是在这么重大的事情上,而且人选到目前看来是无可挑剔的,TG还需要摆什么架子呢?连面具都不要了。)

叶剑英带着钱学森他们驱车来到三座门,果然周总理和一些中央领导同志都在这里。总理认真听着叶帅的叙说,频频点头,显得十分高兴。“好啊!”周总理说, “我很赞同你们的想法”(敲定了)。总理热情地握着钱学森的手说:“学森同志,刚才叶帅向我谈了你们的想

法,我完全赞成。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请你尽快把你的想法,写成一个书面意见,以便提交中央讨论。”(作大事一定不能盲目,不能撒手什么都不管)

1956年2月17日,一份由钱学森起草的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保密起见,用“国防航空工业”这个词来代表火箭导弹事业)便送到了周总理的案头。《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某些具体措施。《意见书》还开列了

一批可以调来参与这一事业的21位高级专家名单,其中包括任新民、罗沛霖、庄逢甘、林津、胡海昌等(不愧为米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任,完整、可信、可行的报告这么短时间就写出来了,这就是水平。领导能不满意吗?中国的国防航天工业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照钱学森的意见办的。)。这一天就是中国航天的开始!

太祖按奈不住,邀请了钱学森(应该是第二次见面了,因为1956年2月1日政协会议的宴会上他是做在太祖身边的)。在菊香书屋对话如下:

  “主席,”周总理进门后满面笑容:“我将你久盼的贵宾请来啦!”

  “啊!钱学森同志,”太祖走上前去,紧握着站在周恩来身旁有点拘谨和紧张的钱学森的双手,“盼了你好久啰!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和火箭专家!”

  “我也早想来拜会主席了,”钱学森激动地望着紧握着他双手的太祖,“怕你太忙,不敢来打扰。”

  “你说反啰!是我考虑到你才回国,要处理的事太多,不敢过早相约。”太祖诚挚地说。

  “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米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布尔同志,你放心了吧?)”太祖伸出五个手指头,“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伟人毕竟是伟人,比米国目光短浅的家伙看的明白) !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呢(连最高领导人都被迷住了,谁说这个天底下技术人员不会有王八之气?)!”

太祖的平易近人,减少了钱学森初来时的拘谨和紧张。“学森同志,”太祖望着钱学森,“你那个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我仔细看过了。写得很好呀!”(最高领导最终拍板了)

“主席,”钱学森谦和地笑了笑,“我刚刚回国,对国内情况不甚了解,我只是根据我的工程控制论,对我国的国防建设特别是航空工业的建设提了不少很不成熟的意见,其中错误一定不少啊!”(交了报告后一定要表示谦虚,因为现在是进入细节部分,尤其是刚回国,在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考虑上肯定会出现偏差)

太祖摆了摆手:“学森同志,提出了这么多好建议,怎么是错误啊!这是十分难得的呀!这些精辟独到的建议,只有你这位工程控制论创始人才提得出呀!”(有错误也不怕,这简直就是最高领导对你说:我罩着你啦)

突然本已结束的考察出现了个尾巴(虽然可以说已经无关大局了),1956年春节后不久(春节是2月12日,故而因该在17日后),200多位科学家(包括钱学森)聚集在北京的西郊宾馆,研究制定新中国第一个远大规划——《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称 “12年科学规划”,周总理亲自领导下,由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人具体组织科技专家们参与制订,花了相当长时间--------好几个月),这个规划相当重要,它将决定下面的科技发展方向。

钱学森主持完成了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但是,期间,军事部门的一致意见,是重点发展航空飞机,以巩固我国的空防(来自技术方面的挑战出现了,只是出现的太晚了一点。这样的意见很正常,中国现在除了一个钱学森,就没有学、干过导弹火箭的。国家并不富裕,加强了航天,就意味着航空获得的就要少了。大家都是英米留学回来的,老外那套如何争取项目的国际先进方法大家都学过。加上TG在此之前一直吃敌方飞机-------从KMT、泥盆一直到米国人的--------的亏,飞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不足为奇)。

钱学森说:无论是从攻击或防御的角度来看,导弹性能将比飞机优越,因为导弹将比飞机有更高的马赫数(当时的科技是打不下它的,现在也很难。飞机呢?能保证一定能和对手对抗吗?如果不行,那就是完全浪费)。尤为重要的是,掌握或开拓导弹或火箭技术并不见得比飞机更难(我在如何争取项目的国际先进方法上学的比你们更好,我要的目标是立项,而不是什么产品难度的虚荣面子。)。因为这里所用的材料是一次性的。飞机所使用的材料却要求能多次使用(选择了进攻目标),这样,在燃料、发动机以及结构材料上都有特殊的要求(着力点。我可是一开始就学飞机的,在航空工程-------具体的飞机设计上--------上不比你们差,还在10几年前就是世界级空气动力学大师,你们谁有资格能反驳我关于飞机的判断?)。发展导弹技术就可以暂时地不去解决这些需要长期经验积累才能解决的技术上的难题(给你们台阶下:你们的水平我相信-----不要得罪对手,要不然以后如何合作?-------但时间呢?同时,在我这个世界顶尖导弹大师-------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导弹专家-----------面前,谁有资格能说我说的不正确?PS:飞机和导弹要求不一样。但它对于燃料、发动机和结构材料的要求低吗?不是需要长期经验积累才能解决的吗?我们在前面第一章节的列子中已经看到,非常难,没有长期的试验根本搞不定。后面还会看到这个难度)。发展导弹技术所唯一要解决的难题是制导问题(必须告诉大家有困难的地方,如果都不难,那就会让人认为是在吹牛,而且,这对了解这个会议的领导们也是一种调教,要不然出问题怎么办?),这在短期易于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而比较容易实现(巧妙的转换结论。事实上,研制导弹火箭制导是很难的,花的时间是很长的。但我是是没有之一的世界顶级控制论大师,谁对此的认识比我有资格?)。接着钱学森便介绍了许多制导的原理,包括洲际导弹的制导原理(这是水平展示,彻底击败对手,同时也是告诉领导,有我在,再难都能突破)。

于是,在这次会议的纪录上是:学森同志力排众议,这一具有真知灼见的分析自然为很多同志所接受(现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在接受呢。相反,米、毛、欧、日等国可不这么认为,因为它们研制过,知道难度,还知道这就是争取项目的手段---毕竟钱学森是从它们那学会这一套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发展导弹火箭)就此确定。

顺便说一下,钱学森的这个讲话(他还在很多地方面对不同的听众----------相当多的消息说包括太祖---------讲过类似的话,不过这次是最完整全面的,因为对手是全中国的顶尖科学家)居然被有些人(包括航空部门的有些人)当作航空失败的借口:因为这是伟大的钱学森说的呀,你看他不是一直没有反驳过这种说法吗?

他要反驳干嘛?他的目标实现了,成果取得了,这就足够了。

我敢说,要不是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他的这次讲话就会被当成一个瞎吹牛的典型被纪录在中国科技史上。

现在的老板们(包括TG的领导)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家伙是否在吹牛(TG后来吃过很多这样的亏,现在的老板们大都也亲身经历/听说过这样的吃亏事情)?

钱学森在这次事情中还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等5项紧急措施的决策做出许多重要贡献,纪录如下:

通讯技术既是国防建设上的关键技术,也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技术。但是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上,在当时也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有线和无线之争。为什么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主张重点发展有线?这除了有技术上难易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是因为有线易于保密,而保密却是军事技术上的一项很根本的要求。为此,钱学森(当然还有其它无线电电子学的专家们)提出意见说,保密当然是通讯技术的重要要求之一。但是有线通讯的局限性太大,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多种多样的要求,其严重的弱点是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极易受到破坏。无线通讯将比有线通讯有更好的更广泛的适应性。至于保密问题,可以设法通过其它办法求得适当解决。然而,无线电电子学的重要性还不仅在于通讯。它是民用技术以及现代化国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等部门都离不开无线电电子学。在国防技术上,如雷达,自动化火炮的设计和指挥等也都离不开无线电电子学。钱学森还特殊地论证了高空大面积彩色电视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指出高空中的彩电系统将极大地有利于军事指挥机关对现代战争的监视和指挥。可以说,钱学森的这一独到的精辟的意见,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电子计算机也是当时有争议的一个项目。电子计算机是那一时代划时代的发明。已知美国的电子计算机每秒能运算8000次。这比起手摇电动计算器来真是飞跃式的进步。但是,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却并不那么明朗。快速计算机能否代替大脑思维的问题,更是一个疑问。为此,钱学森同志举出许多实例来说明推进快速电子计算机的重要性。他曾举出水轮机的设计为例。过去为了设计好水轮机,要进行许多实验模拟,理论只能在极其简化的条件下进行计算。现在由于有电子计算机,就可以用数值方法对包含一切因素的复杂的方程精密求解。这样就可以在方程式中把影响水轮机设计的种种因素都放进去(直接指导了一个行业的发展研究方向)。这就能在最短期间以最经济的办法做出最佳的设计。钱学森同志还提出,过去数学家所能研究的方程是线性方程,而实际问题中所遇到的方程只好采用线性近似,这就丢失了原来方程式中所蕴含的特点。在有了计算机以后,就可以用数值方法来求解(现在所有学科都这么干了)。当然也因此提出了发展计算数学的种种理论问题(这就是后来数学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伟大的有限元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钱学森同志还举出电子计算机可以下象棋的实例,表明可以代替人的思维。那时有些同志怀疑电脑怎么会胜过人脑,钱学森同志回答说,

人的度算远不如电子计算机快捷,人脑工作久了会疲倦。所以,电脑在一定条件下将能胜过人脑(1997年5月11日,IBM制造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在国际象棋上赢了卡斯帕罗夫,轰动全世界。)。钱学森同志还介绍了电脑的记忆功能,逻辑功能,甚而学习功能等等,表明这是极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于是,这一重大项目的决策就此确定下来了。

关于自动化技术问题,钱学森同志也做了很好的论证。他向我们解释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在原则上的差别。机械化是只能按一定生产程序而操作的机器;而自动化却是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能适应各种不同情况而自动操作的机器。未来工业的发展必然走向自动化操作(偶像呀,工业母鸡和其它机械现在不就是这样吗?)。这不仅可节省大量劳动力,而且为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所必需(太佩服了)。尤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战争中,必须有自动化的攻防装备,否则就不能适应未来的高灵敏的快速反应的现代战争(很多小白推崇的林彪发表的战争按按按钮就就结束的讲话,就是从这盗版去的。)。

钱学森同志还特别提出农业耕作的自动化问题。他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不能仅限于机械化,而是必须走向自动化。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按照钱学森同志的语言是如同绣花一样。中国必须发展自动化的农业机械,必须在农业机械的设计引入控制机。钱学森同志的这一建议提出后,当时具体负责规划工作的办公室主任,我国农业问题专家杜润生同志十分欣赏钱学森同志这一意见,认为这真正符合了太祖同志在中国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想法。然而钱学森同志却具体指出了技术上如何实现的途径。可惜的是,钱学森同志这一关于农业机构化的想法未能落到实处,在长期内被人们所遗忘了!我以为,这仍然是我国农业部门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指导思想。

原子能不是钱学森同志的专业。但是他也预见到许多重要领域的发展。他曾指出快中子堆的重要性,因为这能增殖燃料。他也曾提倡研究受控热核反应。为此,他在规划研讨会上做过一个如何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设想的报告。他指出只要将墙壁做成多孔材料,那么通过液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漏,将能解决任何大量热能产生后的散热问题。他还指出研究原子能在飞机和潜艇上应用的重要性,因为这能极大地增加续航能力。

钱学森同志也热情地支持半导体的研究。因为利用半导体将能制体积小、寿命长并稳定可靠的二极管和三极管。这对发展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技术至关重要(我实在是无法形容了)。可惜的是,我国科学家未有预见到集成线路以及大规模集成块的发展。以致于我国的在这方面工作的起步竞落后于国际水准10年!

PS:1972年,外交部某领导从国外带回一部科学计算器,但国内有的专家(其实就是计算机行业的权威们)认为(这最起码是主流意见),我们已可制出百万次计算机,这种小玩意算什么。当时钱学森认为不要太早下结论(其实就是否定计算机专家们的意见,但说话的技巧很好),于是国防科工委下文由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吴几康教授主持,由国防科工委、电子工业部的研究所及清华大学组成研究分析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报告对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对我国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提出了建议。从此这方面的工作才展开。

牛人就是牛人,不得不让人佩服呀。在这次事情上,钱学森从多个学科方面展示了他的水平和能力,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天才!我们在以后就会看到,他还在很多和航天不相关的学科上展示他的天才能力,到后面,TG完全是将他作为国家最高层的科学顾问在用,科技的不能说全部也至少是决大部分方面都去听取他的意见,甚至就以他的意见为准!他对于中国的作用何止是5个师!

1956年3月14日,周总理亲自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决定由周恩来、聂荣臻和钱学森等筹备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会议决定按照钱学森的建议,组建导弹航空事业的科研机构、设计机构和生产机构。国务院任命聂荣臻为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钱学森为委员。遵照中央军委的决议,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建议在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导弹管理局,由钱学森任第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建议建立导弹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

家园 沙发
家园 列举的事实可以供人参考,但是

这些批讲太无聊了。不仅有大量观点先行的诛心和臆测,而且还有一些比较硬的伤。比如

巧妙的转换结论。事实上,研制导弹火箭制导是很难的,花的时间是很长的。但我是是没有之一的世界顶级控制论大师,谁对此的认识比我有资格?)。

控制论大师怎么就有资格预测研制火箭需要的时间呢。钱在火箭领域的信用和声望,是靠他在这方面上做出的成就得来的,跟他后来控制论的工作没关系。何况控制论的创始人是维纳,钱学森是就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也不可能是“没有之一”的大师。至于什么控制论量子论相对论是二十世纪三大科学成果,更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论断了。

这些情绪化的评论严重影响了本文的价值。甚至,作者写评论时候的轻率态度,已经使我对文中所举史料的准确性也产生怀疑了。毕竟作者在列举史料的时候没有给出参考文献。

家园 同意
家园 维纳发表控制论时,主流都认为是伪科学

而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发布后,一下子就为控制论打开了局面,无他,钱学森是从工程为出发点阐释的,远比维纳更有说服力。

家园 待整理?为什么?
家园 他就是土共建国后的国师。
家园 同意

有的批语有庸俗化的倾向,与整个文章的主基调不符。----但瑕不掩瑜。

家园 受教

没有一点点对于细节的挖掘,真相的还原。那就是想当然了。

概念的提出,与实际的应用不能说是完全一致的。

家园 钱老是工程控制论的奠基人

算是控制论派中的钱门的开山祖师。就象虽然张三丰据说是太极拳创始人,但杨露蝉却是杨氏太极的创始人。研制核武器火箭这样的系统工程,钱老的工程控制论确实很有用。不然我国很可能不会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两弹一星的伟大壮举。这也是钱老“当官”,而邓老等人没当官的原因。其实就他们那样的大师来说,是不喜欢当官的。钱老的最大贡献不是搞出了火箭,而是搞出了研究火箭等高科技的研发和工业系统。换句话说,钱老是个帅才。

家园 导弹实验成功只花了4年

更正文中一处错误:

导弹实验成功是1960年,距离钱先生回国也只有5年,距离开始这项工作只有4年,从历史回顾看,开始导弹研制是1956年。参见钱自己的发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11/114118.htm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