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政治经济学闲扯(一)机会成本 -- 本因坊幻庵
以前开了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坑,填了几锨土就放弃,现在也没心情填。但是总放着也不是个事,于是另开新坑,当然……也不保证能填完……
为啥一开始就说机会成本?因为这词儿给俺的印象太深刻了,当年俺方才进大学,一个女先辈以一种颇为不屑的口气跟我说:“你知道机会成本吗?当然你现在还没学到那里,肯定不知道。说了你也理解不了,打个比方说,我有三块钱,可以买一碗面,也可以买一本书(故事会?),如果买了书,那么就买不成面了,那么买这本书的机会成本就是一碗面。”俺当时完全震住了,只能唯唯以应。只是心中大为腹诽,为啥那机会成本就是一碗面而不是两份《环球时报》?
后来开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也没讲啥“机会成本”,于是就找些资产阶级经济学教材翻看。先是看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内中涉及“机会成本”也是用类似我那先辈的的比喻,当然俺是不得要领,不过在书中某处说天堂也需要资产阶级经济学——虽说天堂无物不有,但是时间,确切说是特定时段内的时间仍然稀缺,如果圣徒们在某时段打高尔夫球,就不能看职业棒球了——让我隐隐约约抓到了点什么。然后又看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那上面似乎没正经解释“机会成本”,只是说哪怕乔丹是世界上打字最快的人,他仍然要请打字员。
看了这许多书,再结合以前读过的《资本论》,俺是豁然开朗啊机会成本本质就是时间。首先,做事情需要时间,一定时间内做了这件事情,就不能做那件事情,因此机会成本就是花费的时间。例外,一定的钱买了这件东西,就不能买那件,钱也是机会成本的体现,可是钱是你花时间挣的(在挣钱的时候放弃了上西西河,泡mm),说到底还是时间。其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暗含了一条假定就是机会成本均等。
==================以下是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喜欢寓言时间======
假定啊,有一个铁匠,一个木匠,铁匠一小时做10个铁器,5个木器;木匠,一小时做10个木器,5个铁器。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对于双方最有利的就是各自生产自己擅长的,然后交换。这就是分工。然后资产阶级经济学教科书会进一步告诉你,交换发生后双方的福利增进多少多少。但是,且慢——交换比例呢?资产阶级经济学教科书举例的时候,会说交换比是1:1,然后以这个交换比计算交换相比不交换多了多少好处……可是啊,问题在于,交换比例为什么是1:1,当然你可能会说这个比例公平合理,那么为什么这个比例是公平合理的呢?
从博弈论的观点看,交换比例在0.5:1和2:1之间都有可能,这取决于双方的忽悠能力,当然在大多数人看来,1:1是个公平的比例其原因在于,“一小时的劳动产品换取一小时的劳动产品,这是公平的。”那么所谓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就是,交换之所以能发生,不同质的物品之所以在交换中能划等号,是因为都包含了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耗费了相同的机会成本。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尽管上述例子的交换比例应是1:1,但是可能的交换比例不一定是1:1。不过多对多的场合下,交换比例应该稳定在1:1。原因很简单,吃亏的一方会跳槽到对方,交换比例自然会改变。
这里就引申出一个结论:自己干一个小时换不来其他人的一个小时,还是另谋出路换工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