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金融定量分析的习题解答开源运动:序 -- 厚积薄发
不足以做这项工作。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当一个资料库建立起来之后,如何便于检索和扩充”的问题。可是我才刚刚开了一个头,资料并没有真正地整理出来。所以我觉得我的当务之急还是尽早把“内容”填充上去,“形式”可以放一放,等其他人来做。
同意,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大家合作,取长补短,这样才是系统最优的途径。
对我们这些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真正是大好事一件
曾在南开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去了北大。
从教育学的原则看不是。要是建成这样一个Wiki,小朋友以后抄作业太容易了,学不到真东西。
很直观,写得非常好。张先生很令人敬佩!
是不是可以这样?
题目人人可读,但是答案只有老师等等特定人群才能看到答案。
关键是对谁加锁,谁应该有钥匙。
真要做Wiki的话,也许只能给个提示。
大家有什么提议?
1.想把我的习题解答编辑一下;
2.为了写随机微分方程的书评,需要把我的藏书整理一下。平时太忙,估计周末才有时间。
东西都有,只是要怎么 present 的问题,所以老兄不用担心我跳票。
从小到大觉得中国的数学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
只是告诉你是什么,不教你为什么和有什么用,一个个定理如神仙一般从天降临,(大概和俺不是神仙的料子有关)
有些东东俺是过了若干年后才恍然大悟的
俺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
初等数学里的 自然对数e,
人人都知道2.71828,有多少人知道为啥是这个值,它的(物理)意义在哪里么?
线性代数里讲的矩阵的特征值本质是什么?在其他学科有其对应的物理含义么,请举三个具体应用的例子
俺觉得最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和数学史结合起来,先将问题提出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把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步步讲清楚, 最后能结合其他学科讲几个具体应用的例子。
国内不是没有好书,张先生的数学分析新讲确实很好,龚升写的微积分五讲系列也非常好,但是总体来说比国外的教材差的不是一点:
美国本科生的教材:Rudin的数学分析原理是经典中的经典,张的数学分析新讲很有可能是受其启发。
线性代数: David Lay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详细的讲解了每个公式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代数和几何意义,
更难得的是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每一章的最后一节都是举实用中的例子,包括经济学、计算机图形学、
飞机设计、空间运动、动力系统等等。相比较之下,国内的线性代数教材像数学手册
spivak 另有一本微积分也是非常的经典,而且有习题解答,国外有人评价此书应改名为“Introduction to the beauty of Real Analysis”个人认为应该是本科教学首选。
正想从头开始学习数学。只是我看完楼主的帖子还是一头雾水。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如果真有决心,找一个国内好大学的数学系教学纲要,一门课一门课地学过去就行了。
这是笨办法,但也是最直接的办法。丘成桐曾在《我的数学之路》里有些说法,我把它翻译做“人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老话说得好,“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当然了,“就算自宫,也未必成功”。
没有插科打诨的意思,等我以后的帖子出来,你就可以看到我曾经自宫过,而且自宫之后也仍未成功,呵呵。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Rudin 的数学分析我读过,我个人认为不如张先生的书。张先生的教材更多的是受欧洲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的影响,包括法国的(例如古尔沙)、德国的(例如科朗)、俄国/苏联的(例如菲赫金戈尔茨)、英国的(例如 Watson & Whittaker)。归根溯源的话,甚至可以追溯到欧拉的《无穷小分析导引》。
Rudin 的书很好,概念和证明都很清晰,书末的斯蒂尔吉斯积分也很出彩。但他的书的问题是“太干净”,这一点在他的《实分析与复分析》和《泛函分析》里都有体现。“只是告诉你是什么,不教你为什么和有什么用,一个个定理如神仙一般从天降临”,用来形容他的《实分析与复分析》反而有些合适。
相比之下,周民强的《实变函数》虽然观点有些低,但恰好可以让学生通过干“脏活”,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一旦学生接触了测度论和泛函分析,把高观点融入“脏活”之后,可以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David Lay 的书我没有读过,有空了会翻翻的。线性代数至少有四种学习的角度,其中比较注重应用的有 Peter Lax 的《Linear Algebra》。这本书的习题解答我已经大致完成,等我把数值线性代数的一本习题解答准备妥当,会一并发出,题目参照孔乙己,就叫“线性代数的四种学法”。 不过和孔乙己不同,我会说明这四种学法的用处。
你对国内数学教育的批评我基本同意,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数学教科书写成了烹饪书(cook book)。这一点在数学物理方法的教育中尤其明显。
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写书人的功力不到家的缘故。自己没有从直观上吃透,没有把某一专题和其他科学的横向联系吃透,如何向学生“多快好省”地传授?而这又归根溯源到现代自然科学在我们中国扎根的时间很短,该形成的学术传统还没有形成的缘故。所以我对文革打断这个积累过程深以为憾。
其实中国的教科书也不是都不好,外国的教科书也不是都好。关键是学术传统是否建立。例如测度论和现代半鞅理论,我以为严加安先生的中文教科书最好。我个人揣测,可能是因为严加安真正继承了法国概率学派、尤其是 Paul Andre Meyer 的学术精髓的原因。周末我会写一个关于随机微分方程的帖子,作更详细的介绍。
另外王竹溪、郭敦仁的《特殊函数论》国外评价也很高,亚马逊有书评将之比作数学物理方法参考书的女王(国王是 Watson & Whittaker)。据说此书也是杨振宁的最爱。
自然对数的物理意义应该是与放射性原子的衰变有关,因为指数分布是泊松过程跳跃间隔时间的概率分布,而泊松分布又来自于二项分布取极限。
特征值的物理意义,我只确切知道一个小振动的固有频率,还有一个大概知道的就是特征值的变分刻画在量子力学里有用。其他就一无所知了,惭愧。
我们今天的痛苦,有大半是前几代人的积累不够造成的。如果我们继续苟且,我们的后代依然会有我们今天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有所作为。